...虹吸效應對外不對內 金融科技巨頭上市將會吸引更多場外資金

2020-11-28 和訊股票

財聯社(北京 上海,記者 姜樊 林漢垚)訊,螞蟻、京東數科即將登陸科創板,引起市場關注。螞蟻剛剛閃電過會後就有媒體報導稱其的融資目標從300億美元提升到了350億美元。

此番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這些金融科技巨頭搶灘科創板,對所屬行業板塊以及A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昨日,財聯社直播節目「金融雲會議」《金融科技巨頭登陸科創板 IPO激增之下如何投資?》中,多位專家分析認為,這些金融科技巨頭的上市並不會給A股場內帶來風險,反而會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入市。

金融科技巨頭上市會對場外資金產生虹吸效應

聯儲證券首席投顧胡曉輝認為,這些金融科技的龍頭企業上市,並不會對市場產生很大衝擊,相反,A股市場迫切第需要更多的像螞蟻金服這類企業進來。

「未來是科技股作為權重股,銀行註定很長時間會維持相對和平的震蕩。」胡曉輝認為,如果沒有新的力量去帶動A股走出來,未來A股將會很長時間繼續震蕩。通過對比美國和中國香港,像螞蟻金服這樣的公司上市的越多,它的權重越大,A股市場才有可能像美國那樣漲個不停。

胡曉輝認為,目前A股市場的主要權重來自於銀行股,銀行在過去的幾十年對我們的指數影響非常大。」他表示,因為過去A股市場主要是進行固定資產投資,銀行圍繞著固定資產投資進行運作和發展,其估值會經常波動。

此外,胡曉輝也表示,金融科技巨頭的上市,的確會產生虹吸效應。不過,這些企業的虹吸效應並不是對場內資金,而是對場外資金。「他們的上市會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和國際資金。」

技術含量不及市場預期是科技類公司估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之前我國有些金融科技公司曾赴美上市,但是從目前來看,市場反應並不好,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在上市後出現了估值下降和市值大幅縮水的情況。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金融碩士學術主任陳弘益認為,目前包含去美股上市的相當多的金融科技公司,最後不被市場接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技術含量遠遠不及市場的預期。

「這些公司所用的數據以及它真正能夠建立出來的風控模型,並不如市場所期待的價值那麼高,可能很多還是依賴傳統的徵信模式,所以並沒有在商業模式上進行有效的創新。」陳弘益表示,未來如何更有效地取得可靠信息,並加以利用、活用,將是非常重要的商業模式。

另外,對於怎麼去判斷科技企業或者金融科技企業的成長性,陳弘益稱,除了技術含量外,市場規模以及用戶群體用戶粘度也至關重要。

我國上半年IPO募集資金快佔全球IPO市場半壁江山

除了螞蟻集團上市獲得市場關注外,上半年,我國IPO數據也表現亮眼,募集資金快佔了全球IPO市場的半壁江山。李康分析,根據2020年的IPO數據表現來看,我國的經濟恢復在全球是領先的。

李康稱,在今年上半年,我國IPO的企業數量和籌資的金額在全球IPO市場的佔比都超過40%,接近50%。這個佔比在近年來都是最高的,甚至可以說是今年來一個很大的突破。

「從政策的層面看,不管是從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上來講,我國都有比較寬鬆和比較充足的資金支持IPO的市場。」李康表示。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美聯儲議息在即 美股資金虹吸效應顯現
    按照川普的主張,強勢美元將吸引資金回流,參與基建投資,拉動美國經濟增長。在美聯儲正式開會前,美國市場對全球資金的虹吸效應似乎已經顯現。政策板塊輪番啟動資金虹吸效應顯現不過,彭博社也指出,2017年市場依舊面臨著很多風險因素,特別是川普的計劃是否能真的作為政策執行,以及歐洲將發生眾多的政治事件。但至少有一件事情可以讓多頭篤定地等待美聯儲政策會議到來:資金已經在為加息周期可能帶來的虹吸效應做準備。
  • 人保A股IPO發行規模「折上折」 戰略配售消減資金虹吸效應
    昨日,中國人保發布公告稱,將A股發行股數確定為不超過18億股;同時,實施戰略配售。這是繼該公司發行規模在「打五折」的基礎上再度縮水,並成為今年第二家新股發行中引入戰略配售的公司。  有投行人士指出,近期市場波動較大,中國人保縮減募資規模並實施戰略配售,主要考慮到當前市場資金的承受能力,以進一步減緩巨額募資對市場的影響,減少對二級市場資金的虹吸效應。
  • 區域性金融高地迸發「虹吸效應」
    「金融機構存款、貸款餘額增速連續4年穩居南陽市前列,去年貸款餘額增速位居南陽市第一;以牧原股份融資超百億元和6家上市(掛牌)企業為標誌,直接融資規模位居河南省前列;以招商證券、鄭州銀行等一批域外金融分支機構入駐等為標誌,縣域金融機構數量位居南陽市各縣區第一;以去年縣級財政收入超10億元、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為代表
  • 虹吸效應
    上證報援引觀點稱,資金已在減持抱團股,騰出的資金大多是為配置低配的中小創股票。這也是金融、地產、家電等周期股近期出現調整的原因。有媒體發文稱,資金已經減持抱團股,這些減出來的資金大多為了配置低配的中小創股票。這種節奏已經開始加快。抱團股的業績低於預期容易引發踩踏,這是老闆電器出現跌停板的一大因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虹吸效應已經從去年底反轉,基金超配股跌、低配股漲已說明了問題。
  • 螞蟻上市,巨頭轉身:金融科技重裝上陣
    早在2015年,京東數科就提出「金融科技」戰略,希望將原有研發金融產品的技術能力輸出給金融機構;同年10月,螞蟻金服亦對外宣布升級「網際網路推進器」計劃,正式向金融機構開放多年積累的金融雲。騰訊金融至今未被拆分,但馬化騰早在2016年對騰訊的三年發展戰略公開發聲:我們從什麼業務都自己做,轉化為只做最核心的社交平臺和數字內容,以及金融業務。對外說就是「兩個半」的平臺,其他的業務全部交給合作夥伴。2018年4月才從百度拆分的度小滿金融確定了「用科技為更多人提供值得信賴的金融服務」的理念。
  • 內外資金形成虹吸效應 A股市場資金流向正在改變
    今年來,隨著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資管團隊業績持續向好,相關產品對場內外資金的吸引力正在形成強烈的「虹吸」效應,並正在改變A股市場的資金流向、價值取向和投資者結構。價值投資風潮正在中國股市興起。上證報記者獲悉,東方紅睿豐在9月19日三年封閉期滿打開申購後,獲得了場外資金追捧。
  • 廈門:金融政策吸睛 「虹吸效應」初顯
    全市金融產業促進大會吹響衝鋒號,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入駐廈門金融政策吸睛 「虹吸效應」初顯廈門日報>訊(記者 宗滿意 通訊員 林曉龍)全市金融產業促進大會吹響大力建設金融強市、打造金融科技之城的衝鋒號,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 辯證看待「虹吸效應」
    然而,在前幾日我市召開的「兩會」期間,無論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是政府官員,都在熱議高鐵開通而由此帶來的「虹吸效應」 。  「虹吸效應」原本是一個物理現象,指的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將高端水位的水,通過一根或多根裝滿水的管子,利用壓力差,將水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低水位的一邊。
  • 金融地產現「虹吸效應」 關注兩大抉擇時點
    春季躁動「虹吸效應」明顯,言大牛市開啟為時尚早。市場持續上漲,但整體仍呈現為存量資金下「虹吸效應」,並未顯著表現出「熱度擴散」狀態。除此之外市場更多的是受到資金面、監管政策方面的影響。目前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財政存款支出、監管細則落地影響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繼續看好金融地產,全年角度看絕對收益。
  • 江蘇金融資源外流之惑:上海自貿區虹吸效應明顯
    出席活動的一位政府人士表示,南京市要不斷面臨上海、深圳的虹吸效應,在省內與其他蘇南城市也存在競爭,所以要把周邊經濟實力較弱的城市聚攏起來,擴大自己在蘇皖贛三省的中心地位,增加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外流之痛南京市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雄心由來已久,而為了吸引金融機構入住,南京市也給出了大量優惠條件。
  • 東北證券:科創板落地對現有成長板塊的共振效應大於資金虹吸效應
    東北證券發文稱,科創板的落地對於現有成長板塊的共振效應會明顯大於資金的虹吸效應,2009年創業板落地後,對中小板不論是股價還是成交額
  • 金融股獨漲 A股再現虹吸效應
    中證網訊(本報記者 張怡)周三,受到A股被納入MSCI的利好消息刺激,A股市場主要指數高開,白馬股重新獲得資金青睞,周四上午這種情形延續,創業板中午收盤時微跌。但是午後其他板塊逐步回落,尾盤跳水,僅有金融板塊仍然維繫紅盤狀態。
  • 樓市去庫存須抑制「虹吸效應」
    考慮到當前我國樓市愈演愈烈的非熱點城市資金向熱點城市集中的資金「虹吸效應」,為實現政策預期,需防止資金過度追捧少數熱點城市,導致相關住宅供應呈泛豪宅化態勢,金融風險聚集,而非熱點城市資金熱度快速下降,住宅庫存消化進展整體緩慢。
  • 五問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PK網際網路巨頭勝算幾何?
    於中小銀行而言,底層科技&系統層面自主自控難度太大,依賴外包已成定局,在選擇外包第三方(即所謂的金融科技輸出方)時,會更加注重那些能同時輸出流量和用戶的金融科技服務商。來看一個案例。2018年,西安銀行個人貸款同比增長77%,居上市銀行之首。其中,個人消費貸(含經營貸)增速超過200%,餘額達202億元。
  • 這個「虹吸效應」有意思,虹橋商務區發布十大企業總部成功案例
    虹橋商務區昨天發布十大企業總部成功案例,包括跨國公司、上市公司總部、民營企業總部、長三角企業總部等各個總部類型,涉及多個領域的「虹吸效應」。打造總部經濟集聚高地是市委市政府發布的《關於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打造國際開放樞紐實施方案》中對虹橋商務區提出的重點任務。
  • 高鐵通了,人才走了:虹吸效應下,梅州該何去何從?
    簡單來說,「虹吸效應」就是:高鐵通了之後,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強大吸引力會更加輕易將高鐵沿線小城市的資金人才吸走,從而減緩這些地區的發展。 曾經滯留和阻隔人員流動的是空間,但高鐵的便利,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會讓人員加速流向經濟更強、基礎更好的城市。而伴隨著人口流失的,還有財富流失。
  • 巨頭們的修羅場:金融科技與數字科技如何平衡
    無論是頭部的科技巨頭,還是專注行業賦能的玩家,幾乎都在將發展的重點從流量賦能轉移到數字賦能的方向上。不過,流量賦能的效果顯現的速度較快,而數字賦能的效果似乎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具備更多的特質。數字科技,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 千奇百怪的效應——虹吸效應
    最近看文章總是見到虹吸效應或者是虹吸現象這個詞。那虹吸效應指什麼呢? 虹吸效應歷史悠久,我們先從一個物理現象說起。物理上由於液態分子間存在引力和位能差能,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我們平常魚缸抽水時使用的虹吸管就是人類在這種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的古老發明.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中高級人才招聘會現場供求兩旺   「精英天下·才博會」招聘會名企薈萃,來自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在內的全國眾多500強企業、國企事業單位、科技創新型企業等紛紛求賢,提供的高端崗位涵蓋5G、智能製造、IT、新能源、新材料、電子通訊、房地產等60多個行業,多集中在技術工程師、算法研究員、運維總監、區域經理、法務總監等技術型、創新型、管理型崗位。
  • 城市向東——從「蝴蝶效應」到「虹吸效應」——「城市向東」系列...
    市場與產業雲集東城區「虹吸效應」日漸彰顯資本的本質是趨利的,這不完全是自私的問題,它關乎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能力。為了吸引和培植產業,我國的開發區,具有與眾不同的傾斜政策。政府在提供土地,徵繳稅收、政府預算等方面,具有一系列政策扶持,從而產生了資本「虹吸效應」。深圳如此,義烏如此,嶽陽經開區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