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新區的政策對金融資源太有誘惑力了,從去年開始南京金融資源外流就很嚴重,這兩年我們更加大了招商力度。」南京建鄴區河西中央商務區管委會主任侍得廣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僅去年一年他們就分別在臺灣、上海、香港組織了3場招商推介活動。
2013年,南京被國家發改委定位為「全國重要區域金融商務中心」,力推打造成泛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但是上海自貿區成立卻讓南京危機感頓生。
就在不久前,由南京建鄴區金融辦主辦的泛長三角區域現代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剛剛落幕,籤署協議的10個城市均是來自南京周邊的城市——江蘇和安徽,而蘇南的蘇州、無錫、常州均未出席。出席活動的一位政府人士表示,南京市要不斷面臨上海、深圳的虹吸效應,在省內與其他蘇南城市也存在競爭,所以要把周邊經濟實力較弱的城市聚攏起來,擴大自己在蘇皖贛三省的中心地位,增加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
外流之痛
南京市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雄心由來已久,而為了吸引金融機構入住,南京市也給出了大量優惠條件。在2005年南京市頒布的《加快發展服務業行動綱要》中明確提出:「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每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用於河西新區CBD金融業發展,時間定為3年。」
然而,從2012年開始,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上海自貿區先後設立,浙江省也被納入「金改」試點,而江蘇在經濟改革紅利中卻是鮮有斬獲,甚至此前志在必得的民營銀行試點也與其無緣,不少本地金融機構接連出走,給南京金融集聚區帶來不小的壓力。
「本地金融資源的外流是南京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重大損失。」建鄴區一位負責政策研究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南京在2013年已成為商務部商業保理試點城市,但至今未能有一家商業保理公司落戶。相反,蘇寧雲商最近新設立的商業保理公司卻在天津註冊。
雖然建鄴區這些年在招商方面成績卓著,但是截至目前沒有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總部在南京註冊。2011年,南京證券牽頭髮起設立富安達基金,但其運營總部和註冊地都在上海;南京銀行和南京高科聯合發起設立的鑫元基金運營總部和註冊地均在上海。
而在鄰省浙江,由寧波銀行發起設立的永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雖然運營總部在上海,註冊地卻仍然在寧波,這意味著寧波市可以享受到永贏基金的稅收。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江蘇省國資下屬的弘業期貨在去年底成立的風險子公司,註冊地選擇了深圳前海;南京本土期貨公司——錦泰期貨設立的風險子公司雖然在2013年下半年落戶河西CBD,但是在上海浦東招商部門的公關之下,也一度有意遷址到上海自貿區。
據了解,為了吸引銀行、保險、證券等傳統金融機構入駐,南京市曾按照不同規模一次性給予200萬元至1000萬元的入駐獎勵,然而從前3年政策兌現情況來看,每年平均僅兌現3540萬元,實際兌現率不到60%。
而除此之外,南京市各區的「內耗」也極大地影響了南京金融集聚區的品牌效應。「規劃中是要把建鄴區的河西CBD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核心的,但是除了河西CBD外,南京還有江北CBD、南部CBD、麒麟科技園CBD,都在爭奪金融資源。」上述研究人士告訴記者,各個區縣也紛紛要打造金融集聚區,在金融機構選址中互相競爭,導致長三角北翼金融中心建設成本加大、集聚優勢分散。
抱團招商
「上海作為建設中的國際金融中心,本來就匯聚了大量的金融機構法人總部、國內一流金融人才和資金交易的平臺,是國內其他區域金融中心無法比擬的。」侍得廣表示,「特別是上海自貿區成立前後幾個月,其『虹吸效應』非常明顯,因為自貿區在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匯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產品創新及相關金融離岸業務等方面是獨家的,而且未來政策放鬆空間會更大,會吸引更多金融要素(機構、人才、資金)向上海集聚。」
但是面對上海自貿區,南京也並非沒有優勢。
「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金融機構扎堆往上海自貿區跑的現象會減少,因為自貿區在資本流通和結算方面有優勢,但是客戶服務和存貸業務還是要到內地。」侍得廣認為,南京一直在蘇皖贛區域中扮演中心地位,憑藉其對周邊城市市場的影響力,完全可以與上海共生共存。
5月28日,在泛長三角區域現代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南京、淮安、揚州、鎮江、泰州、宿遷、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等10個城市就區域金融創新、改革合作等達成共識,並共同籤署了《泛長三角區域城市金融創新合作聯盟戰略協議》,這10個城市的位置剛好都環聚在南京周圍,且經濟發展都落後於南京,而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等相對發達的蘇南城市和安徽省會合肥都沒有參會。
「蘇州在申報自己的自貿區,蘇、錫、常與上海聯繫比較緊密,南京對他們的號召力較弱,但是蘇中、蘇北、蘇南鎮江和皖南城市與南京聯繫較緊密,南京對他們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上述參會的官員表示。
一位皖南城市的政策研究人士則認為,「一般來說長三角是上海為核心,但是南京說自己主導長三角顯然不合適,所以用『泛長三角』的概念也容易被接受,而除了南京外的9個城市其實都是長三角的『外圍城市』,他們很難融入上海和蘇南的圈子,所以靠上南京這棵大樹也是他們樂意的。」
而對於南京而言,面對激烈的地區間競爭和各地做大做強區域金融的強烈欲望,如若不能在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方面搶先一步,在未來的區域競爭中很可能扮演制度模仿和經濟追趕的角色。
在定位上,南京作為泛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也並不奢望能吸引太多的金融法人總部,其目標更多地瞄準處於金融法人總部之下的一級分支機構,如省級分行(分公司)、總部下屬的財務、營銷、票據、數據中心等;也包括地方金融法人總部,如華泰證券[-1.17% 資金研報]、南京證券、江蘇銀行、江蘇紫金農商銀行;以及部分規模較小的外資銀行、保險總部,如首都銀行、永豐銀行總部等。
在扶持政策上,上一輪的獎勵額度已經在2013年到期,而新的政策目前尚未正式出臺,但據了解,南京市擬將獎勵額度從5000萬提高到1億元,並進一步擴大政策扶持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