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貿區碰到網際網路金融 兩大風口催生聚變效應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支付寶來了、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業近了……隨著今年4月底陸家嘴正式納入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記者近期實地走訪發現,站在自貿區和網際網路金融兩大風口上,傳統的金融業態正在發生明顯的聚變效應。

  國際金融平臺唱響「中國價格」

  在陸家嘴的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大廈,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在緊張籌備中。記者採訪獲悉,交易中心今年3月取得營業執照,預計7月正式運行。開業初期將採用掛牌(協商)和競價兩種交易模式,對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等三個品種進行交易。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籌備組工作人員王春鵬介紹,目前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但沒有建立國際公認的反映我國油氣供需情況的交易市場,沒有形成「中國價格」,進口成本普遍高於歐美等國。

  為爭奪區域定價權,亞洲許多國家都在競相建設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以求搶得「先手」。因此,儘早建設交易中心,形成「中國價格」勢在必行。選址上海自貿區,正是考慮到方便國際參與者的資金進出,爭奪國際市場定價話語權。

  實際上,除了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上海自貿區內還推出了黃金國際板,國際原油期貨則預計在今年三季度啟動。一系列面向國際的功能性平臺建設,將增強中國金融市場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

  傳統金融機構加速網際網路布局

  陸金所、支付寶、光大雲付……截至2015年3月,陸家嘴已吸引超過30家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的落戶。自貿區的開放創新環境,對網際網路金融可謂如魚得水。

  與多倫股份等「半路出家」不同,陸家嘴的不少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都來自於傳統金融機構的孵化。如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已成為P2P行業的龍頭。截至今年4月,陸金所的用戶數突破865萬,並在國內104家網貸平臺中獲得最高的風控評級。

  按照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的說法,上市是陸金所的必然趨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投資者將有更好的網際網路金融股票選擇。

  有了陸金所這樣的標杆,加速布局網際網路金融,成為陸家嘴很多金融機構的一致方向。國金證券和騰訊合作,推出券商行業內首個網際網路金融產品「佣金寶」,為股民帳戶裡的閒置資金提供理財服務,受到很多人歡迎。國金證券董秘周洪剛表示,國金已在自貿區設立了創新業務子公司,未來將不斷豐富產品業務線。

  製造企業打通金融血脈

  站在自貿區和網際網路金融的風口上,實體企業也有了更多「起飛」的機會。家電巨頭海爾集團就在陸家嘴設立金融平臺,以實現網際網路+工業+商業+金融的融合。

  「海爾作為製造業典範,進軍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發點是利用自身產業優勢連接金融服務,從而調動上下遊沉睡的大量資源。」 海爾網際網路金融事業部總經理陳偉軍說。

  比如,海爾有很多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在資金流轉上有獨特性。有時候貨發出去了,幾個月後才能把錢拿回來。這樣的供應商在銀行很可能貸不到款,但對於海爾的金融部門來說卻是很好的客戶,因為後者完全掌握其經營情況。

  作為寶鋼旗下的產業金融平臺,上海歐冶金融信息服務公司在陸家嘴成立了專門的動產質押信息平臺。歐冶金服副總經理張志勇表示,過去幾年,鋼貿行業的鋼材重複質押引發了整個行業的信貸危機,動產質押信息平臺的成立有助於解決重複質押的問題,成為大宗商品融資服務的基礎設施。 (記者何欣榮 桑彤)

相關焦點

  • 自貿區要發揮「四大效應」
    我作為參與浦東開發開放全過程的一名「老開發」,要為新時代下的上海自貿試驗區貢獻一計:繼續發揮先發效應、疊加效應、聚變效應和組合效應,上海自貿試驗區將大有作為。 發揮先發效應。在過往開發歷程中,上海先發效應顯著。
  • 江蘇金融資源外流之惑:上海自貿區虹吸效應明顯
    「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新區的政策對金融資源太有誘惑力了,從去年開始南京金融資源外流就很嚴重,這兩年我們更加大了招商力度。」南京建鄴區河西中央商務區管委會主任侍得廣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僅去年一年他們就分別在臺灣、上海、香港組織了3場招商推介活動。
  • 人工智慧和5G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聚變效應?
    打開APP 人工智慧和5G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聚變效應? 人工智慧和5G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聚變效應?一些行業專家認為,未來是人工智慧和5G的天下,這兩者的交匯,將會產生聚變效應,衍生出許多新的業務和應用,甚至顛覆現有的商業發展模式。 這樣的判斷顯然不是隨意的想像和預測,而是基於AI和5G的巨大的能力和潛力。業界有句名言:「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AI和5G都是使能技術,與垂直行業的結合將會產生一個個全新的事物。
  • 粵閩津自貿區掛牌時間漸近 自貿區建設將啟新格局
    另據了解,目前自貿區各大片區掛牌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南沙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貿區南沙片區掛牌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自貿區南沙片區相關機構設置方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等130多條制度性文件也將在掛牌當天統一發布。據接近前海的相關人士透露,前海蛇口自貿區掛牌當日也將有「一攬子」政策公布。
  • 杭州「網上自貿區」獲批 電商巨頭開闢新戰場
    3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個被稱為「網上自貿區」的試驗區,試圖破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性難題。在政策和需求的雙重刺激下,跨境電商業務成為新的「風口」。
  • 網際網路時代的「頭部效應」
    這就是典型的頭部效應。 提到「頭部」,人們很容易想到前幾年風靡一時的長尾理論,頭部顯然相對與長尾而言。網際網路時代頭部效應的顯現,是否宣告了長尾效應的失效? 2004年10月,美國《連線》雜誌主編克裡斯?安德森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長尾(Long Tail)理論,主要用來描述亞馬遜和Netflix等網站的商業和經濟模式。
  • 科技創新片區:雙輪驅動的科創「大腦」【掘金大開放 探秘自貿區...
    科技創新片區:雙輪驅動的科創「大腦」【掘金大開放 探秘自貿區】北京實踐之三 出處:
  • 金融地產現「虹吸效應」 關注兩大抉擇時點
    春季躁動「虹吸效應」明顯,言大牛市開啟為時尚早。市場持續上漲,但整體仍呈現為存量資金下「虹吸效應」,並未顯著表現出「熱度擴散」狀態。  繼續看好金融地產,全年角度看絕對收益。非銀受益於大券商創新業務鬆綁以及龍頭券商創新業務利潤貢獻預期上修,近期市場情緒上升以及散戶開戶指標反彈形成催化;銀行受益於系統性風險改善驅動修復,金融去槓桿繼續優化行業結構,淨息差與不良率有望繼續改善;地產低庫存下,行業景氣悲觀預期上修,行業集中度提升繼續發力,長效機制建立下地產有望迎來估值體系變化,全年看估值有20%空間。
  • 區域性金融高地迸發「虹吸效應」
    「金融機構存款、貸款餘額增速連續4年穩居南陽市前列,去年貸款餘額增速位居南陽市第一;以牧原股份融資超百億元和6家上市(掛牌)企業為標誌,直接融資規模位居河南省前列;以招商證券、鄭州銀行等一批域外金融分支機構入駐等為標誌,縣域金融機構數量位居南陽市各縣區第一;以去年縣級財政收入超10億元、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為代表
  • 從三個維度看網際網路金融之熱
    從技術角度講,大數據、雲計算、平臺建設、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實現了應用環境的又一次質變,使去中心化的連接、開放、協作更為暢通,大幅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性、及時性和便利性成為可能。從經濟驅動角度講,實體經濟某些領域(如大眾個體和小微企業)存在巨大的金融服務需求;數額龐大的民間資本迫切需要更高效的投資方式和渠道;加之利率市場化等各項改革深入推進等等。
  • 2019年VC行業沒有風口:子彈留給了「口紅效應」
    AI泡沫被擠出,區塊鏈缺乏應用場景,5G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共享經濟更是隨著WeWork上市遇阻陷入泥淖——2019年VC行業沒有風口,遍地黃金的時代已經過去,消費、to B等以往不被關注的行業,在2019年表現格外亮眼。
  • 東西「兩大扇面」,強化「四大功能」
    東西「兩大扇面」,強化「四大功能」  新發展格局下的「上海布局」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新時代的上海,新的發展力量不斷孕育、拔節、生長,宏大布局徐徐展開:向東看,直面廣袤太平洋,上海自貿區和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熱力升騰;向西看,輻射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和全國,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珠聯璧合。
  • 亞馬遜落戶上海自貿區 加碼跨境電商業務
    籤約會上傳出的消息顯示,根據亞馬遜董事會安排,亞馬遜計劃在自貿試驗區成立一周年之際,正式在自貿區設立國際貿易總部,發展跨境電商、跨境貿易、跨境金融業務。該總部將成為亞馬遜全球業務的樞紐。  意在錯位競爭  自2004年通過收購卓越網後,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年交易額超100億元。
  • 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機構的變革及機遇(上)
    ,銀行結算業務受到顯著影響,但由於法規限制與交易習慣的原因,銀行卡業務實際並未受到衝擊,未來由於當前支付格局已較為成熟,進一步發生大變革的概率較低;徵信業務變革的核心是AI與大數據改變傳統信貸徵信模式,以芝麻信用為典型代表,當前其與代表傳統徵信模式的央行徵信中心兩強獨大,業務互補,並未出現競爭,未來二者可能進一步深度合作、數據共享,逐漸形成現代化的AI徵信模式。
  • 自貿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建設動力...
    區內數字經濟企業代表網易集團公共事務部總經理劉傑表示,浙江自貿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的落地,讓網易和眾多企業更有信心在「國際濱」持續發展。」接下來,網易將進一步聚焦優勢拳頭產品,在數字文化、數字教育、數字貿易上持續發力。   「作為濱江高新區的本土金融科技企業,我們真切的體會到自貿區濱江區塊的建設,將給行業和企業帶來又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
  • 網際網路金融的「救星」:未來,生物識別能做什麼?
    自從網際網路金融這一熱詞誕生之初,其風險控制一直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用戶、監管部門三方較為擔憂的部分。由於網際網路金融的載體幾乎全部基於網際網路、信息通信等技術,雖然在流程上更加簡單、便捷,但是由於非面對面的方式,其用戶身份風險以及帳戶風險也成倍增加。
  • 【觀察家金融峰會特稿之八】科技加速滲透 催生金融領域「化學反應」
    參與討論的嘉賓紛紛表示,在金融與科技的深度碰撞中,金融行業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科技滲透也催生了金融領域各有不同的「化學反應」。上海信託副總經理葉力儉表示,金融科技首先帶來傳統數據統計方法的改變,包括股市到債券分析方法的價值理論顛覆;其次,金融科技企業股權投資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方向。
  • 對標上海自貿區?杭州細則有望4月公布
    如今,這兩大試驗區將如何進行競爭?「目前,國務院只是批覆了整體設想,具體政策細則可能在下個月中旬正式對外公布。」參與方案制訂之一的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張漢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儘管杭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杭州綜試區將最大限度複製上海自貿區,但業內卻紛紛看好杭州,他們認為杭州不僅有很好的網際網路基因,電商基礎設施也是最好的。
  • 銀行業深度報告:網際網路改變金融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是的,大數據提供了對過去數據的更有效分析方法,但正如我們無法通過運用大數據來預測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的業態一樣,在「管理未來」方面仍然離不開人類智能的高度參與。3.2網際網路要素與舊金融模式的碰撞讓我們將網際網路帶來的衝擊,與金融的上述內核放在一起,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碰撞。
  • 方便老百姓 助推自貿區 普陀農商行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海裡」
    近年來,普陀農商銀行根據海島特點,積極推進海上行動支付便民工程,持續完善行動支付科技和渠道,創新支付結算工具,發揮海上行動支付在便民、惠民、助企方面的積極作用,打通海島金融服務「最後一海裡」。「現在外出旅遊都不怎麼用帶現金,買船票、訂民宿、玩休閒項目,一鍵掃碼線上支付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