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和5G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聚變效應?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人工智慧和5G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聚變效應?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3 10:00:01

人工智慧將應用到各個行業,並為每一個垂直領域帶來深刻的變革。人工智慧最具代表性的特徵就是重新定義了勞動的效率,進而對各個垂直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再加上5G技術,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人工智慧和5G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聚變效應?一些行業專家認為,未來是人工智慧和5G的天下,這兩者的交匯,將會產生聚變效應,衍生出許多新的業務和應用,甚至顛覆現有的商業發展模式。

這樣的判斷顯然不是隨意的想像和預測,而是基於AI和5G的巨大的能力和潛力。業界有句名言:「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AI和5G都是使能技術,與垂直行業的結合將會產生一個個全新的事物。這也就是當前產業界為什麼熱烈討論的「AI+X(行業)」、「5G+X」的原因。當然,現階段由於5G網絡還未建成,AI技術還不成熟,人們更多地在討論一些行業中的AI應用,比如智能客服機器人、人臉識別監控等。這些AI早期的應用已經極大提升了行業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但這只是行業+AI,真正到AI+行業的時候,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5G是萬物互聯的基石,AI是萬物網際網路的助推器。二者作為新時代的生產力,將帶來整個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和生產力的提升。兩者相加,互相作用,AI將使能於5G,優化5G網絡,推動5G落地。具備AI屬性的5G網絡,是自能的網絡。5G同樣是使能技術,改變生產方式、改變社會生活,讓AI無處不在。5G作為新的基礎網絡設施,不單為人服務,還為物服務,為社會服務。5G的連接能力,將推動萬物智能互聯。但AI和5G不會只是二者相加,未來的發展更多是AI×5G。這種幾何基數的結合就如同宇宙中兩大星雲,在高速旋轉中發生猛烈的碰撞交匯,將帶來一個全新的世界。以數據為驅動,AI×5G將會催生一系列「新物種」(新技術、新平臺、新商業模式、新產業等),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這種聚變效應就像核裂變一樣,在沒有發生之前,你是無法想像它的威力的。

現在能想像到的一個比較具象的應用就是自動駕駛,這是AI與5G完美結合後的一個典型應用。在這個應用場景中,我們能夠看到汽車產業、AI、IoT、5G的深度融合。這時的自動駕駛是智能化和網聯化的,它將完全顛覆傳統交通出行模式,帶動的不僅是汽車產業的變革,更是交通出行觀念的深刻改變。未來的智能交通將使出行變得更快速、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自動駕駛技術將變革人類的出行方式,更將加速社會發展和交通文明進程。

一百多年前,蒸汽機的發明,讓人類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從而開始了人類歷史的大躍進時代,此後又經過電氣時代、網際網路時代,人類的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如今,AI×5G的時代正在來臨,二者的結合將帶來整個網際網路行業以及所有行來的重新洗牌,AI+金融、AI+智造、AI+教育、AI+交通、AI+健康、AI+零售、AI+服務、AI+所有的一切,都將智能化。我們正進入一個智能化的大時代。

我們無法想像AI×5G將產生什麼樣的革命性應用,但這些應用必將在AI×5G實踐中出現。很多時候,基於技術的應用都不是預測和規劃出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技術先行去做好準備,讓底層技術更成熟,更具彈性。

AI與5G的融合聚變,邁向數據驅動的未來,人工智慧、自動駕駛、5G等是最具顛覆性的機遇,正在加速突破與落地,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諸多重大挑戰,並鋪就通向自能世界的道路。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英特爾宋繼強:AI和5G是乘法聚變效應
    AI和5G是乘法聚變效應以數據為紐帶,5G和AI正迎來歷史性交匯。兩項當今最火熱的技術相互融合,是「+」還是「x」?英特爾有著自己的思考。在其看來,AI與5G兩個「因數」互促互進,將產生乘法的倍增效應,加速智能應用的落地,將帶來顛覆性的創新。
  • 「5G+雲+人工智慧」組合 產生顯著溢出效應
    但淘寶、天貓的消費者和商家對這個「給飛機換引擎」的過程毫無感知。「雲計算是一種IT資源和技術能力的共享。在傳統模式中,個人開發者和企業需要購買自己的硬體和軟體系統,還需要運營和維護。」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說,有了雲計算,用戶可以不用去關心機房建設、機器運行維護、資料庫等IT資源建設,而可以結合自身需要,靈活地獲得對應的雲計算整體解決方案。
  • 怎樣讓人工智慧產生記憶
    怎樣讓人工智慧產生記憶 新華網 發表於 2019-12-17 11:26:25 人工智慧要形成長期記憶,還需要腦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
  • 人工智慧有助於防止核聚變設備中斷
    (AI),相同的計算概念,將使自動駕駛汽車,來預測和避免disruptions-the突然釋放的能量存儲在等離子體燃料的聚變反應,可以停止反應和嚴重損害融合設施。這種能力對ITER至關重要,它是在法國建造的大型國際託卡馬克,以展示聚變能源的實用性。核聚變反應將輕元素以等離子體的形式結合在一起,產生大量的能量。等離子體是由自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熱的帶電物質,這些原子核構成了可見宇宙的99%。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尋求創造核聚變,以一種幾乎取之不盡的安全和清潔能源來發電。
  • 如果強人工智慧和可控核聚變同時實現,世界將變成什麼樣?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如果強人工智慧和可控核聚變同時實現,世界將變成什麼? 我們暫不考慮技術瓶頸,以最理想化的情況想像未來。首先最理想的可控核聚變意味著:起碼在100萬年的時間尺度內,能源對人類來說是無限的。
  • 太好了,發現電流產生的新機制,或能實現穩定控制核聚變反應
    important}可以說電流無處不在,從給家庭供電到控制為聚變反應提供燃料的等離子體,再到可能產生巨大的宇宙磁場。現在,美國能源部(DOE)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的科學家們,發現電流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形成。
  • 人工智慧系統:將使無限制核聚變反應成為現實
    北京時間10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人工智慧正在努力研究如何使地球應用無限能源供給。它最終將解開核聚變能量的奧秘,使研究人員捕獲並控制驅動太陽和恆星的運行過程。▲近年來,研究人員一直研究導致託卡馬克裝置運行中斷和損壞的裂變反應,目前一種能夠預測並控制裂變反應的人工智慧系統被選定為「奧羅拉(Aurora)」超級計算機的首批項目之一,奧羅拉超級計算機預計2021年抵達阿爾貢國家實驗室,並成為美國首個百萬兆級計算機系統。
  • 核聚變到底有多難?為什麼中學生都能造,科學家卻50年造不出?
    核聚變程序於1932年由澳洲科學家馬克·奧利芬特發現的,1927年他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工作期間用粒子加速器轟擊氘核(D,重氫)產生氚(T,超重氫),成為世界上第一次核聚變實驗!這裡的兩種物質,氘和氚很關鍵,它是未來氫彈和核聚變堆中最關鍵的燃料!
  •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一毛錢不到,會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全世界的電都接近免費了,一度電一毛錢都不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這種美好的願景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首先我們需要探討一下人類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嗎?
  • 每日科普:如果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一毛錢不到,會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全世界的電都接近免費了,一度電一毛錢都不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這種美好的願景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了,會有怎樣的結果?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將會在高技術條件下產生巨大風險,比如產生一個黑暗統治階層,或者恐怖主義者製作破壞性的信息病毒、發展破壞性人工智慧等等,所以,人文領域的理論研究和發展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重視的,但面臨的挑戰也不低於技術領域。
  • 如何使一瓶水產生核聚變?
    瓶子底部能夠產生5000GPa的壓強。條件比較適合產生聚變,正碰的概率大概0.0000000001,聚變的概率更低一點,但也算是可觀了。假設從+v到-v加速時間為0.01s,水和瓶子共重0.1kg,加速期間的力需要1,000,000N。其實這個力也不是很大,主要是能承受5000GPa的剛性瓶子比較難找。
  • 核聚變至少要一億度,太陽核心只有1500萬度,為什麼還能核聚變?
    太陽是一個直徑接近140萬千米的等離子火球,儘管早期天文學家並不清楚太陽的發光原理是什麼,但也知道太陽中心的溫度會在引力坍縮的作用下變得極高,到底有多高呢?只有高溫和高壓就能聚變了嗎?1920年愛丁頓爵士提出了太陽的氫聚變成氦的反應中產生能量的模型,並且提出了在恆星內部可能會產生更重的元素!但科學家經過計算發現,太陽內核的溫度與壓力並不足以產生氫元素核聚變,這裡要強調一下,太陽上最多的元素是氫元素,但卻是氫的同位素氕,而ITER反應堆中用的是氫同位素氘和氚,必須要來區分下!
  • 使用相對論效應進行雷射融合,核聚變反應堆又更進一步
    一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產生核聚變能量的新方法,結果表明,在雷射聚變研究中,超強雷射的相對論效應比目前的「快速點火」方法有所改善。這些發現可能為雷射聚變提供火花,開啟無碳能源生產的新時代。 目前的核能利用鈾等重同位素裂變成較輕的元素來發電。然而,這種核裂變的能量有很多問題,比如乏燃料的處理和熔毀的風險。核聚變是核裂變的一個很有前途的替代品。像所有的恆星一樣,我們的太陽是由輕同位素氫聚變成更重的元素來驅動的。核聚變和核裂變相比有許多優點。
  • 宇宙中的鐵和黃金是怎樣產生的?真的存在黃金星球嗎?
    其實黃金和鐵都不是超新星爆炸產生的,只是通過超新星爆炸釋放出來。根據人類現有對恆星的研究,發現恆星主要是通過核聚變來產生能量。而核聚變的過程就是合成元素的過程,換句話說,元素是恆星核聚變過程中產生的,而不是超新星爆炸時產生的。
  • 核聚變反應溫度需要上億度?怎麼測量?溫度到底是什麼?
    溫度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溫度」的故事。由於鐵的原子核異常穩定,鐵核聚變,不會釋放能量,反而需要吸收大量能量。恆星內核一旦沒有足夠的能量產生,自身巨大的引力就會造成內核的坍塌,這也意味著恆星的終結!
  • 重如太陽的水,如果全部倒在太陽上,會產生什麼反應?
    重如太陽的水,如果全部倒在太陽上,會產生什麼反應?太陽宛如一顆大火球,源源不斷對外散發光和熱,才使地球溫暖如春。每個生命的誕生都離不開陽光的滋潤,陽光與水、氧氣的重要性是對等的。一個生物如果長時間不照射陽光,身體機能會破壞平衡。
  • AI人工智慧能產生自主意識嗎?
    而大腦意識和記憶,就可以在新的身體得以延續。最終實現古代君王所一直追求的長生不老,永生不死。當然從生物基因上來說,通過基因改造或者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完美和理想化,但只生命體,始終都避免不了退化和老死。那麼人工智慧和機械化結合,就可以很好的解決永生問題。
  • 宇宙終極謎團之一:意識,人工智慧如何產生意識,人死後是怎樣的?
    如何讓人工智慧擁有自我意識?聰明的觀眾可能已經理解了,那就是突破計算機對於事物的基本認知,也就是說在他的大腦裡面思考的不僅僅是0或者1在進行底層計算了,可以是0123456789等等,可以多元化的話,那麼人工智慧毫無疑問的就有了自我意識,因為這個時候他就可以思考問題,不再是只能回答是或者否了,能自主思考問題的話,那麼就有了意識。
  • 「1+1」怎樣產生「倍增效應」
    他們用實踐回答一道考題—— 「1+1」怎樣產生「倍增效應」 ■本報特約記者 李永飛 通訊員 劉 亞 單位沿革:一支是從抗戰烽火中走來的英雄之師,一支是執掌新型飛彈武器的新銳部隊,2010旅政委石大慶介紹說:「兩支部隊的歷史、傳統、理念等不盡相同,既是『合』的困難所在,也是『合』的利害所在,『合』得不好,這些不同會相互牴觸;『合』得好,這些不同會相互促進產生『倍增效應』。所以我們持續開展以『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動合拍』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官兵服從大局、取長補短,最終實現從合編、合心到合力的完美融合。」 合編之初,發射一營兩個連隊各有「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