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宋繼強:AI和5G是乘法聚變效應

2020-11-24 富寶資訊

宋繼強,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他於2008年加入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時任清華大學-英特爾先進移動計算中心應用研發總監,是創造英特爾Edison產品原型的核心成員。目前致力於研發基於英特爾技術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平臺。

AI和5G是乘法聚變效應

以數據為紐帶,5G和AI正迎來歷史性交匯。

兩項當今最火熱的技術相互融合,是「+」還是「x」?英特爾有著自己的思考。

在其看來,AI與5G兩個「因數」互促互進,將產生乘法的倍增效應,加速智能應用的落地,將帶來顛覆性的創新。

「這是乘法的聚變效應」,宋繼強認為,5G和AI已經達到了轉折點,兩者都不是限於應用本身,是屬於使能的技術,所以疊加是一個乘法聚變效應。

「簡言之,AI可以讓網絡更智能,5G則讓AI變得無處不在,可以在設備端、雲端甚至邊緣」,他預測,未來根據數據的多樣性,兩者之間的關聯可能會發生重大突破。

而結合點就在於數據。「我們認為,數據是紐帶,AI的發展主要靠機器學習帶動。機器學習擅長什麼?是從大量的數據中去發現規律,並且用這個規律處理新的數據,從而產生應用的價值。5G也是為了更好的傳輸、更好的同步。所以AI和5G之間天然就以數據作為一個紐帶」,他認為,如果將更多的數據聚集起來,讓AI的算法挖掘更多價值,那將發揮更大作用。

5G低時延仍存在挑戰

宋繼強表示,5G技術的突破需要進一步去增加更多設備,能同時接入並且用低時延的方式把數據傳輸到更多地方,「我們已經可以用大通量去讓數據傳輸提高帶寬,但是低時延這塊仍然存在挑戰,而且能夠覆蓋的範圍還不夠遠,所以這塊在軟硬體上都需要繼續調優」。

同時,數據種類繁多,沒有辦法預測未來兩者將在哪些數據、哪些應用上流行,所以要更多的通過軟體可定義的方式去實現更多功能,而不是完全靠硬體。因此,通過軟體優化去提供雲服務或者邊緣計算服務,讓其更適配到未來應用的需求,這點也非常重要。

他舉例稱,在智能駕駛領域,可以觀測到各個方向的車輛、行人的運動軌跡,從而做出預測,甚至未來可能發生碰撞的機率。再通過實時的網絡傳輸,把預警信息發送到相關車輛上,實現第一時間警報,以此降低事故率的發生,這就是利用AI能力與5G低時延的實時效果。

殺手級應用需關注可持續性

那麼,5G時代中,更大的機遇在於產業端還是消費端呢?

宋繼強給出的答案是:兩端均存在。對於消費端,例如5G雲遊戲或5G直播等,用戶的體驗都能得到大幅提升。在前端提升的同時,也需要挖掘後端的布局,如邊緣計算、軟硬體分布等,「各個行業都有很大的機會,不局限在消費端」。

「我們現在並不確定哪個行業會最先爆發,但是有很多潛在的應用領域」,他表示,例如自動駕駛,目前中國很多地區都在搭建智能網聯車的實驗平臺,將設備和網絡側的軟體一同測試,並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找的好,可能很快就會推動起來。如果遇到困難,也可能有新的應用搶先發布」。

同時,在5G和AI的相互促進下,殺手級應用可能會出現。比如雲遊戲、5G遊戲、視頻直播或交互式視頻類應用等,一旦證明對用戶有足夠強的吸引力,成本也達到了一定規模,便會很快開始擴散。此外還要關注該應用的可持續性和可替代性。

「當下是一個黃金時機,這個機會要抓住,去進行更大膽的嘗試。我們並不賭哪個應用一定會成功,但是只有嘗試才會發現真正的技術突破點在何處,真正能觸發商業蓬勃發展的機會在哪裡!」宋繼強說道。

相關焦點

  • 英特爾宋繼強:指數級創新驅動智能未來
    人工智慧、5G、智能邊緣等轉折性技術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歷史交匯期,它們加速突破和融合,正成為智能世界的新型基礎設施。7月10日,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一場演講中表示,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有許多事物都將加入智能化的行列,再加上強大的雲中心,就給社會創造了一個實現「智能X效應」的機會。
  • 宋繼強透露英特爾神經擬態和量子晶片進展
    【網易智能訊 4月19日消息】昨日下午,英特爾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數造未來,IN無止境」的2018媒體「紛享會」活動。會後,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接受了網易智能等媒體的採訪,透露了英特爾在神經擬態晶片和量子晶片上的研發進展,同時談到了AI晶片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 英特爾展映8K全畫幅紀錄片《你好 AI》 張怡璠:Intel的數據實力和...
    與此同時,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張怡璠,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你好 AI》紀錄片監製/總導演陳怡、至頂網總經理兼總編輯高飛也來到現場,與大家一同討論了紀錄片的拍攝歷程。會後,智東西與少數媒體對宋繼強進行了採訪。在採訪中,宋繼強AI產業目前的發展,以及英特爾在AI領域的研發進行了詳解。
  • 人工智慧和5G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聚變效應?
    打開APP 人工智慧和5G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聚變效應? 人工智慧和5G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聚變效應?一些行業專家認為,未來是人工智慧和5G的天下,這兩者的交匯,將會產生聚變效應,衍生出許多新的業務和應用,甚至顛覆現有的商業發展模式。 這樣的判斷顯然不是隨意的想像和預測,而是基於AI和5G的巨大的能力和潛力。業界有句名言:「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AI和5G都是使能技術,與垂直行業的結合將會產生一個個全新的事物。
  • 為增強AI晶片實力,英特爾又收購了一個7個人的初創公司Vertex.ai
    雷鋒網消息,為了進一步增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力,英特爾又收購了一家AI初創公司Vertex.ai,不過交易的金額並未透露,但英特爾確認了此項交易,整個團隊包括創始人都將加入英特爾的人工智慧產品事業部。
  • 融入AI,邊緣計算按下升級鍵
    邊緣計算智能化升級在IoT時代,海量設備將接入網絡,進行數據採集和用戶交互。在5G和AI的乘數效應下,數據的「量」和「質」都發生了改變。其中,「量」的變化有兩個維度。一方面,數據量呈現指數級增長;另一方面,有實時性要求處理的數據迅速上升,對於將雲處理的數據下沉到邊緣提出要求。
  • 融入AI 邊緣計算按下升級鍵
    在5G和AI的乘數效應下,數據的「量」和「質」都發生了改變。   其中,「量」的變化有兩個維度。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近期召開的「未來智能邊緣計算論壇」上表示。   智能邊緣計算是對邊緣計算的智能化升級。
  • 靠一種樣本學習多種氣味 神經擬態晶片拉近AI與人腦距離
    「深度學習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局限在圖像和語音等方面的分類和識別中。」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說,人類視覺、語音兩類數據容易獲得和標註,滿足了深度學習的必要條件,研究及應用相對成熟,但味覺和嗅覺的研究卻沒那麼樂觀。對於傳統的人工智慧來說,主流的深度學習方法,可能需要設置上億個參數,訓練數十萬次,才能辨別出貓和狗的區別,更不用說更為陌生的氣味識別領域。
  • 智能邊緣成為轉折性關鍵技術,英特爾聯合各界揭示機遇與挑戰
    」,來自英特爾的多位高管和技術專家,產業界專業人士以及科研大咖發表精彩觀點,探討了有關智能邊緣計算技術進展、前沿趨勢、產業應用,揭示智能邊緣所帶來的重大機遇及挑戰,為推動智能邊緣的進一步發展、產業的智能變革開啟了大門。
  • 固定效應模型初探
    而差異是由於城市間的個體效應帶來的,此時我們可以認為模型中每個城市對應的截距項都不相同,這些差異全都體現在模型的截距項中,因此得到模型2。等式2ai可以看做隨個體變化的截距項, 那麼也就可以進一步將i 視為N 個未知參數。如果我們直接對等式2進行擬合,我們需要估計N+1個參數(N為城市的個數),但其實前N個參數我們並不關心,並且如果N過大時會消耗很多自由度。
  • 英特爾研究院五大前沿領域研究進展揭秘!神經擬態架構性能已達CPU 2000倍
    在圓桌環節,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與英特爾在神經擬態計算、機器編程領域的技術專家進行連線,分享英特爾在這兩大前沿領域的技術研發細節。此外,在線上活動結束後,宋繼強與智東西等少數媒體進行交流,分享其對前沿科技領域的看法與預判。
  • 英特爾「造路」:不僅邊緣計算、自動駕駛,標準化問題我也包了
    在「新基建」發展的關鍵時期,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產業支撐下如何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與交通領域深度融合?如何要標準化?英特爾率先給出了答案。11月24日,英特爾與南京溧水經濟開發區和新境智能共同宣布成立「新境智能交通技術(南京)研究院。
  • 英特爾收購SigOpt加強AI晶片業務,後者為多家財富500強服務
    這種支持使它得以開發出有趣的技術,這些技術現在將有助於推動英特爾AI晶片業務的發展。專注於AI英特爾知道計算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像Nvidia、AMD和Arm這樣的競爭對手正在縮小與英特爾的性能差距,而這種差距過去一直是許多客戶的關注點。考慮到這一點,英特爾正在利用即將到來的技術和優化的下一代晶片來推動AI的發展。
  • 最小二乘法(1)——線性問題
    最小二乘法  常規的方法無法回答小明的問題,幸好高斯老爺子發現了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又稱最小平方法)是一種通過最小化誤差的平方和,尋找數據最佳函數匹配的優化策略。  上式就是最小二乘法的公式,其中ai 和 bi是已知的,表示約等方程組中第 個方程的相關係數。
  • 新一輪5G建設藍圖加快繪製,「乘法效應」凸顯產業變革加速
    據了解,目前多方正加緊制定和出臺2021年5G建設和產業發展規劃,推進5G網絡面向省會、市縣和大鄉鎮進一步覆蓋。作為最前沿的通信技術,5G將高效串聯起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加速實現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以及各行業的應用投資,顯現出巨大的乘數效應。
  • 華為魯勇:2020年將是雲、AI、5G發生聚變反應的元年
    華為官網9日披露,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日前在華為雲年度峰會2020上表示,2020年將會是雲、AI、5G三大技術真正發生聚變反應的元年。
  • 對話英特爾AI硬體負責人:什麼是真正的AI晶片 | AI英雄
    編者按:5月23日英特爾在美國舊金山舉辦了首屆AI開發者大會(AI DevCon 2018),推出新的AI雲端晶片和AI戰略,我們採訪了英特爾AI產品部門(AIPG)副總裁、AI硬體負責人Carey Kloss,讓他為我們揭開NNP晶片的真面目。
  • 使用相對論效應進行雷射融合,核聚變反應堆又更進一步
    一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產生核聚變能量的新方法,結果表明,在雷射聚變研究中,超強雷射的相對論效應比目前的「快速點火」方法有所改善。這些發現可能為雷射聚變提供火花,開啟無碳能源生產的新時代。 目前的核能利用鈾等重同位素裂變成較輕的元素來發電。然而,這種核裂變的能量有很多問題,比如乏燃料的處理和熔毀的風險。核聚變是核裂變的一個很有前途的替代品。像所有的恆星一樣,我們的太陽是由輕同位素氫聚變成更重的元素來驅動的。核聚變和核裂變相比有許多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