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邊緣成為轉折性關鍵技術,英特爾聯合各界揭示機遇與挑戰

2020-12-04 騰訊網

近日,英特爾舉辦了2020中關村論壇「未來智能邊緣計算分論壇」,來自英特爾的多位高管和技術專家,產業界專業人士以及科研大咖發表精彩觀點,探討了有關智能邊緣計算技術進展、前沿趨勢、產業應用,揭示智能邊緣所帶來的重大機遇及挑戰,為推動智能邊緣的進一步發展、產業的智能變革開啟了大門。

智能邊緣迎來重大機遇 需雲邊端融合發展

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旭發表致辭演講

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旭:

智能邊緣計算是AI與5G技術發揮組合優勢的重要部分,將面對大量場景,成為釋放數據價值的關鍵技術。英特爾將繼續以全面、綜合的技術實力,與合作夥伴一起推動智能邊緣計算的快速發展。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

雲邊端融合是我們的大趨勢,因為我們一定要把未來設備、邊緣計算和雲當作連續體看待。對於不同的設備支持雲邊端融合來講,首先要有計算能力的支持,還需要在存儲能力上和互聯能力上構造出連續的雲邊端融合共同體。

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孫凝暉

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孫凝暉:

新時代基礎設施的標籤是高通量,高通量具備四個具體基礎特徵:高並發,即信息通量要達到億級並行,連接千億級互聯物端;強實時或者叫延遲可控;全局可調,即要求資源和負載的匹配關係應該具備可測可調的能力;內構安全即需要由更強的安全屬性。

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Otthein Herzog教授

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Otthein Herzog教授:

智能的互聯互通會從根本上改變網際網路的一些協定,而且會改變我們行業的通信基礎設施。通過智能的邊緣計算,讓我們各個行業變得更加智慧,更加高效。

前沿技術推動端到端邊緣智能架構創新

中國移動無線技術首席科學家易芝玲

中國移動無線技術首席科學家易芝玲:

移動邊緣計算(MEC, Mobile Edge Computing)是5G的基礎設置,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本地的緩存可以減少延遲,節省寬帶,同時因為使用的是本地的數據,可以保護企業數據的私密性。

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網絡業務孵化器部門總經理Caroline Chan

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網絡業務孵化器部門總經理Caroline Chan:

5G最大的功能是幫助企業轉型,同時5G是一個連接點,可以把邊緣、AI以及計算連接在一起,積極推動AI與智能邊緣的創新。

英特爾美國院士Ravi Iyer

英特爾美國院士Ravi Iyer:

智能邊緣目的是要處理海量的數據,它需要我們從終端到雲之間進行傳輸,降低延遲,並應用到本地場景和案例當中。

京東智聯雲副總裁周健

京東智聯雲副總裁周健:

智能邊緣場景最主要的首先是雲網和物網融合,我們要打通物聯網到雲端,能夠無縫接入和使用。雲端我們需要通過雲網融合把雲的系統和相應業務部署到邊緣,讓邊緣用戶實際應用,這也涉及到雲邊協同和邊邊協同。

雲邊端融合助力機器人產業發展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益民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益民:

全球室內機器人學習挑戰賽的目的是對最近幾年對機器人的相關能力進行提高,包括機器人自適應交互、個性化主動服務、更進階的學習方法,以及在示範模擬中學習,包括現場或者遠程的方式,由人和機器人協作來進行合作。

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總監張志斌

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總監張志斌:

機器人創新生態在新的一年將迎來再升級,第一個部分是推動生態規模升級,第二部分我們將繼續挖掘英特爾內部以及外部資源。我們會繼續把生態內容做得更加體系化、標準化,而且還能適應定製化的要求。

極智嘉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李洪波

極智嘉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李洪波:

上個月有幸和英特爾發布了基於雲邊端的白皮書,我們把原來集中式的部署方式拆成三層:機器人端就是一個執行的本體,或者說是智能傳感端;我們把導航和感知,尤其是大規模集成調度放在邊緣端;有一些WES軟體,有些數據智能包括數字孿生都可以放在雲端,這是我們整個大的邏輯,我們希望所有計算和服務都是通過邊雲端的分布式計算,讓邊雲端之間有機協調和無縫銜接。

科沃斯商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術官邵長東

科沃斯商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術官邵長東:

智能邊緣實現了對原有線下傳統設備的升級,首先解決了傳統設備的聯網問題,同時具有比較強的AI計算能力。這些能力賦能機器人形成多模態交互能力,通過視覺感知人的靠近,觸發一些自動路徑規劃,以及一些主動對話交互能力,在這過程中隨著人的移動還可以跟蹤人的行為,產生交互體驗。

邊緣計算在智能製造應用前景廣闊

富士康中央研究院首席數字官史喆

富士康中央研究院首席數字官史喆:

對工廠來講,邊緣計算給了我們很好的支持,包括在人員管理方面、設備監控、物料管理以及保證人員的安全等方面,解決Connect(連接)/Visualize(視覺化)/Predict(預測)等問題,為我們內部工廠升級做支撐。

英特爾歐洲研究院院長Astrid Elbe

英特爾歐洲研究院院長Astrid Elbe:

英特爾物聯網統一了邊緣的框架,並且還結合了工作負載的整合和編排,定義了一個統一的邊緣基礎框架。這樣的話可以幫助我們的客戶在邊緣整合工作負載,而且還可以有效擴展客戶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框架包括一個參考體系結構,客戶可以從中選擇它首選的構建基塊,從而可以大大降低開發成本,並且可以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智能邊緣推動智慧健康和教育

智慧健康和教育圓桌對話

清華大大學未來實驗室主任徐迎慶:

希望未來技術進一步推進智慧教育,讓智慧教育真正成為師生都能夠喜歡,而且都能夠適應,並且都願意接受的未來教育模式。

聯想集團副總裁王茜鶯:

我認為邊緣計算跟雲計算的互補,主要在三點:第一,邊緣計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個性化;第二,邊緣計算起到的作用是安全和隱私;第三,邊緣計算起到的作用是及時性。

美敦力中國研發中心平臺副總監陸臻陶:

通過在中國跟本土企業的合作打通數據鏈路,跟英特爾一系列合作實現算力技術突破,可以解決實時性的問題,同時通過連通5G網絡,連通後臺等一系列方法,最終通過以數據來驗證數據的方法,證明療法的有效性。

東軟漢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錢鵬:

邊緣計算可以解決傳統架構不能解決的問題,首先是數據採集,主打數據低延時性。其次是安全性,我們跟英特爾合作以患者為中心,儘量靠近數據源的產生,並且是多元數據的融合處理。

英特爾醫療業務的負責人李健:

不管是從教育還是醫療大健康領域,以後計算負載都會越來越多從雲端走向邊緣端,再走向終端。

英特爾公司,英特爾、英特爾logo及其它英特爾標識,是英特爾公司或其分支機構的商標。文中涉及的其它名稱及品牌屬於各自所有者資產。

相關焦點

  • 英特爾宋繼強:指數級創新驅動智能未來
    人工智慧、5G、智能邊緣等轉折性技術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歷史交匯期,它們加速突破和融合,正成為智能世界的新型基礎設施。7月10日,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一場演講中表示,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有許多事物都將加入智能化的行列,再加上強大的雲中心,就給社會創造了一個實現「智能X效應」的機會。
  • XPU願景下的全能公司,「技術流」英特爾火力全開
    在基辛格的帶領下,英特爾將開拓轉折性技術啟迪下的全新賽道,成為XPU願景下業界唯一的全能型公司。眾所周知,基辛格是一位在全球頂尖科技企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技術大佬,其先後帶領了英特爾、EMC、VMware取得非凡成績,例如使威睿轉型為雲基礎設施、企業移動和網絡安全領域公認的全球領導者,在任期間公司的年營收幾乎翻了3倍。他也曾是英特爾首屆首席技術官,推動了USB和Wi-Fi等關鍵行業技術的開發,並在酷睿和至強產品系列的成功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 英特爾與醫療影像AI領域的領先企業匯醫慧影聯合推出了 「人工智慧...
    會上,英特爾與醫療影像AI領域的領先企業匯醫慧影聯合推出了 「人工智慧乳腺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統」,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助力乳腺癌篩查及診治,呵護女性健康。英特爾還獲得了時尚集團《時尚健康》頒發的「2018時尚健康粉紅絲帶運動創新戰略合作夥伴」稱號。
  • 2017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召開,ECC成立一年迅猛發展成果顯著
    在航空航天業,有一個重要的拉瓦爾噴管的窄喉現象,我們希望,讓各界機構和技術在ECC中混合加速,產生化學效應,噴射出高速落地的行業解決方案。」劉少偉說。而隨著人工智慧如火如荼的發展,海量數據需要快速有效地分析和提取洞察,這也大大加強了對於邊緣計算的需求。「邊緣計算不僅僅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趨勢,也為人工智慧的應用提供了落腳點。作為邊緣計算聯盟的聯合發起者之一,英特爾聯合其他聯盟成員在架構創新、統一標準提案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同時在如何將人工智慧運用在邊緣系統中作為了具有參考意義的測試和實踐。」
  • 新基建浪潮下AI晶片的絕佳機遇 | CCF-GAIR 2020
    英特爾的首席工程師、人工智慧技術中國首席架構師夏磊在《指數級技術創新,加速AI應用落地》的主題演講中表示,我們進入到了萬物智能化的時代,對計算的能力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特爾提出了「智能 X 效應」,指的是隨著大數據和網絡連接技術、5G的發展,AI可以把數據的互聯和處理效應疊加起來,以乘法倍乘效應,促進行業應用的融合及迅速創新。
  • 以數據為中心的智能架構 看英特爾如何多維定義
    以數據為中心的雲轉型    事實上,英特爾已經將以數據為中心業務的總體潛在市場規模由2021年的1600億美元調整為2022年的2000億美元。用孫納頤的話說,這將是「英特爾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機遇所在」。既然目標錨定了,那麼就沒有理由不去推動全面轉型,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基礎架構。
  • 新基建創造智能製造新機遇:2020聯想先進位造創新思享會成功舉辦
    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020年,越來越多製造業企業選擇擁抱數位化趨勢,從而具備了變危為機的硬實力;乘著智能製造的東風,聯想企業科技集團選擇深圳這個全球製造業的名片,與行業合作夥伴、製造業客戶一起,探討智能製造的趨勢與價值。
  • 英特爾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攜手 用人工智慧技術保護東北虎
    吉林長春2018年7月29日電 /美通社/ -- 今天,英特爾公司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吉林省長春公園舉行合作籤約儀式,共同宣布將運用英特爾人工智慧技術實施東北虎保護項目,以更先進的創新科技保護這一世界瀕危野生動物。
  • 2021年計算行業機遇在「邊緣」:浪潮與百度聯手樹標杆
    我們看到,在「新基建」背景下,5G、AI、物聯網等技術發展,牽引著算力從數據中心向邊緣側發展。邊緣計算成為行業應用創新驅動力,將加速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無人駕駛等應用創新落地。據IDC預測,全球企業基礎設施建設在邊緣部署比例將從2020年的10%增長到2023年的50%,全球智能終端接入數量將從2020年的500億個增長到2025年的1500億個。
  • 區塊鏈與物聯網融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區塊鏈賦能的邊緣智能與物聯網 在無人駕駛等高動態、超低延時、資源受限、數據與計算解耦的邊緣智能與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下,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加速邊緣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計算的落地,其具有的安全可信、隱私保護、細粒度激勵等特點則為邊緣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帶來了新的機遇。
  • 英特爾「造路」:不僅邊緣計算、自動駕駛,標準化問題我也包了
    文丨AutoR智駕 子墨智能交通建設不是單打獨鬥,也不是盲目的擴張。在「新基建」發展的關鍵時期,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產業支撐下如何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與交通領域深度融合?如何要標準化?英特爾率先給出了答案。
  • 英特爾物聯網副總裁Jonathan Ballon:未來20年AI將有一半在邊緣上
    Jonathan表示,大量的數據在邊緣產生、在網絡上產生、在基礎架構上以及在本地產生。這些數據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進行處理,同時也對數據處理速度有著很大需求,很多情況下要求接近於實時的數據分析,並最終成為一種自動化系統。與此同時,這些數據還是多種類型的。這意味著,異構的計算架構是部署AI的關鍵。
  • 重磅:6G的關鍵特徵與挑戰
    有哪些關鍵特徵和挑戰?2019年9月,芬蘭奧盧大學與70位世界頂尖通信專家共同發布了全球首份6G白皮書《無處不在的無線智能——6G的關鍵驅動與研究挑戰》,對6G進行了系統闡述。從中可以看出,6G不僅在速度上更快,而且服務領域更廣泛,將引發更全面的社會角色參與其中。在未來的6G時代,邊緣計算將盛行,信任模型必須嵌入其中,隱私保護將成為關鍵的應用驅動要素。
  • 中國首款量產搭載英特爾(R)Curie(TM)模塊智能跑鞋在京發布
    北京2017年5月3日電 /美通社/ -- 英特爾公司宣布攜手小米生態鏈企業 -- 潤米科技,聯合發布90分Ultra Smart智能跑鞋。這是首款量產的、搭載英特爾® Curie™模塊的Intel Inside® 智能跑鞋在中國上市。
  • 華為鄭葉來:讓AI賦能實體經濟 共贏智能時代新機遇
    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方興未艾,並成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一批創新活躍、特色鮮明的企業正加速成長,並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要讓AI與實體經濟產生化學反應,還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探索。
  • 搭載英特爾技術的首顆AI人造衛星被送入太空軌道
    PhiSat-1搭載了新款高光譜熱像儀,具備機載AI處理能力,這要歸功於英特爾® Movidius™ Myriad™ 2 VPU,這種晶片與許多智能攝像頭中的晶片,甚至售價99美元的地球自拍無人機的晶片相同。
  • 從關鍵語音走向關鍵智能的未來警務通信,中國警察網專訪海能達
    面向未來的「智領警務時代」,海能達將依託於專用通信領域近30年的建設經驗,積極探索未來公共安全專用通信的新模式,將5G、邊緣計算、機器人等新技術引入到公共安全專用通信網絡中,探索從關鍵語音走向關鍵智能的升級之路。我們期待著這一新時代的到來。
  • 邊緣計算推動人工智慧走向嵌入式系統
    為了滿足這種需求,一種新的計算方式:邊緣計算進入了大眾視野。「邊緣計算能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數據放在正確的位置,支持快速和安全訪問。」 中科創達副總裁楊宇欣對集微網表示,「隨著萬物互聯的時代的到來,數以萬計IoT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將給通信技術帶來無限壓力。這就要求靠近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或者設備,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實時處理設備收集的有價值的數據。」
  • 英特爾宋繼強:AI和5G是乘法聚變效應
    宋繼強,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他於2008年加入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時任清華大學-英特爾先進移動計算中心應用研發總監,是創造英特爾Edison產品原型的核心成員。目前致力於研發基於英特爾技術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平臺。
  • 亮亮視野出席英特爾AI技術研討會 「雲邊端計算」助萬物智聯
    4月2日,亮亮視野受邀出席2019春季英特爾人工智慧技術研討會,圍繞雲、邊、端計算體系與行業內諸多人工智慧專家共同展開討論。因此,在雲端邊緣具有計算能力的智能感知終端,即是萬物智能的必要要素。加之5G時代的降臨,邊緣計算將發揮更大的價值。在5G的帶動下,萬物智能將成為現實,但同時對計算終端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時延、大帶寬、高並發等條件下,雲、邊、端三體協同將成為最好的解決辦法。5G時代終端算力上移、雲端算力下沉,邊緣融合將成為行業「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