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推動人工智慧走向嵌入式系統

2020-12-06 電子產品世界

  一架波音787每秒就會產生5GB的數據;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每秒會產生1GB的數據,並且它還要求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處理;2020年,全球大約將會產生500億的物聯網設備;2016年數據顯示攝像頭部署數量已經超過了人眼數量,每天收集數百億張人臉圖像;IDC發布的相關預測,到2019年,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儲存,到2025年,物聯網將產生95%的實時數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8/362944.htm

  海量數據中,由於商業用戶和消費者對效率和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低延遲已經成了標配。為了滿足這種需求,一種新的計算方式:邊緣計算進入了大眾視野。「邊緣計算能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數據放在正確的位置,支持快速和安全訪問。」 中科創達副總裁楊宇欣對集微網表示,「隨著萬物互聯的時代的到來,數以萬計IoT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將給通信技術帶來無限壓力。這就要求靠近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或者設備,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實時處理設備收集的有價值的數據。」隨著邊緣計算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逐漸從雲端向嵌入端遷移,嵌入式計算與智能視覺越來越被業界重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一些大膽預測指出,到2020年,雲計算將不復存在,全都會被邊緣計算代替。但邊緣計算在性能、功耗、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任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邊緣計算核心目的就是在網絡邊緣側實現更高的智能,其典型應用之一預測性維護就是智能化的體現,代表著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轉變的方向。邊緣計算不僅要處理本地數據,服務本地決策,也需要在異構環境中,實現跨廠商、跨應用的集成和交互操作,頗具挑戰。

  在這一領域,中科創達憑藉對智能作業系統多年來的研發投入與經驗積累,以及與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算法以及晶片廠商的緊密合作,構建了自己的邊緣計算平臺。據楊宇欣介紹,該平臺基於高通APQ8016E平臺(Qualcomm® Snapdragon 410E),併集成了亞馬遜AWS Greengrass以及AWS Lambda技術,提供從晶片層、驅動層、作業系統層到算法層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旨在加速提升智能終端設備的本地實時環境感知、人機互動和決策控制能力。

  人工智慧與嵌入式人工智慧

  如今,全球正邁向數位化新時代。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為代表的數位技術,其能量在持續釋放。仿佛一夜之間人人都在談論人工智慧。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各行各業對認知系統和人工智慧的廣泛採用,將使全球在這兩方面的收入從2016年的近80億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470多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5%!

  然而楊宇欣指出,人工智慧仍面臨著多重挑戰,包括海量數據,實時性以及安全/隱私問題。「到2019年,將有約40%的原始數據需要在邊緣處理,而IDC預測物聯網數據將有95%都是實時數據,同時越來越多的終端設備需要考慮安全問題,而現在幾乎沒有安全保護措施。」他表示,「現在人工智慧正向嵌入式系統遷移。例如據報導蘋果正在開發專用的人工智慧處理器『Apple Neural Engine』,高通和谷歌也發布了在人工智慧晶片方面的合作情況。可以預見,人工智慧技術需要規模龐大的數據中心資源,接下來諸如手持人工智慧,邊緣計算人工智慧等將成為行業趨勢,這就是嵌入式人工智慧。所謂的嵌入式人工智慧,其最大的特徵就是人工智慧本地化,可以擺脫網絡的束縛。」

  「例如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具備強大的邊緣計算能力,英特爾對Mobileye的收購,則擁有了晶片+算法+數據的整體能力。因此未來雲計算和邊緣計算將優勢互補,對於雲端,需要人工智慧,對應邊緣計算,就是嵌入式人工智慧。」楊宇欣舉例說,「TurboX智能大腦平臺,是中科創達推出的面向智能硬體產品的開放平臺,旨在助力並加速智能硬體原型到產品化。TurboX提供包括核心計算模塊、作業系統、算法和SDK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包含開發板及社區服務。TurboX智能大腦平臺將匯集產業鏈包括內容、應用、雲服務等多方資源,為智能硬體企業及創新創業者提供產業平臺,推動智能硬體技術發展。」

  據悉,目前中科創達與ARM、高通、英特爾、三星等公司都有深度合作,一方面與高通、英特爾、微軟等分別運營了多個聯合實驗室,為元器件適配和終端測試提供先進的資源和技術支持;另一方面與ARM、高通分別成立合資公司——安創空間加速器、重慶創通聯達,為智能硬體企業及創新創業者提供產業平臺,推動智能硬體技術發展。2016年中科創達以6400萬歐元收購了智能車載交互技術的Rightware公司,其目的就是要加強嵌入式人工智慧生態的產業協同或融合創新。


相關焦點

  • 一文了解邊緣計算和邊緣AI
    如果說雲計算是集中式、在「雲端」進行的大數據處理,那麼,邊緣計算則可以理解為邊緣側、靠近終端(例如手機、智能語音交互設備等)的大數據處理。在很多情況下,邊緣計算和雲計算是共生關係。有個形象的解釋,把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比喻成章魚的各器官,似乎更容易理解。作為自然界中智商最高的無脊椎動物,章魚擁有「概念思維」能力,與兩個強大的記憶系統分不開。
  • 邊緣計算和邊緣AI是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
    qmaednc一、邊緣計算與邊緣AI近年來,物聯網設備連接數呈現出線性增長趨勢。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超過200億臺。與此同時,設備本身也變得越來越智能化。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與融合,將推動人類社會進入「萬物智能互聯」時代,而隨之產生的數據也將呈井噴式爆發。
  • 在計算邊緣尋求平衡
    信息管理與快速,高效地傳輸數據的路由和推動當今社會的許多能力。強大而快速的無線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對於沒有任何一個智能網絡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當前,有幾種解決方案爭奪雲和物聯網的最大份額,其中包括5G,LoRaWAN和SIGFOX,僅此而已。但是,硬體方面也同樣重要。快速和低延遲的無線網絡並不是魔障。
  • FPGA適合AI邊緣計算嗎?
    那麼,在邊緣端,FPGA能與專為邊緣AI設計的ASIC共同推動AI的普及嗎?不過FPGA要在邊緣AI計算中應用,高成本和開發難度大是兩個問題。對此,陳英仁表示,很多客戶都用我們的FPGA進行量產,所以我們的FPGA價格非常友好。並且過去四年,萊迪思出貨的FPGA數量在10億片的量級,這也證明我們的產品非常可靠。
  • Imagination 的神經網絡加速器在邊緣計算領域的應用
    打開APP Imagination 的神經網絡加速器在邊緣計算領域的應用 發表於 2019-08-08 10:59:51 的神經網絡加速器在邊緣計算領域的應用。
  • 邊緣計算時代FPGA擁有無窮的潛力
    部署基於 FPGA 的加速器可實現對不同的邊緣基礎架構設備進行定製,並加快上市時間。」最重要的原因在於:FPGA 最大的價值之一就是它們是可重新配置的。根據 Manoj Roge 的描述,「Achronix 堅信,由 5G、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和物聯網驅動的邊緣計算將是歷史性的機遇。Achronix 意識到了這一趨勢,並制定了我們的產品戰略以充分利用這一機遇。
  • 2017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召開,ECC成立一年迅猛發展成果顯著
    2017年11月29日,2017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在北京盛大召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邊緣計算產業盛會,本屆峰會以「萬物智聯 邊緣智算」為主題,匯聚逾600名來自歐洲、美國、中國的頂級行業專家、企業領袖、行業分析師和客戶,探討邊緣計算前沿技術、展現邊緣計算創新應用、聚合邊緣計算產業生態、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 美超微可升級AI邊緣系統支持NVIDIA EGX邊緣平臺
    美超微面向NVIDIA EGX平臺提供全面的GPU伺服器和GPU工作優化型邊緣伺服器、網關和應用選擇,將實時人工智慧帶到邊緣 加州聖何塞2019年6月11日 /美通社/ -- 企業計算、存儲和網絡解決方案以及綠色計算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美超微電腦股份有限公司(Super Micro Computer
  • 如何為邊緣計算選擇合適的控制器硬體?
    圖1 :除了滿足邊緣計算需求之外,超緊湊的IPC 還可以簡單地用作附加網關設備或執行機器控制。本文圖片來源:倍福邊緣計算設備通常可以採用從單核到4核的各種處理器, 速度從400 MHz 到1.6GHz 不等。多核IPC 和嵌入式計算機具有更高級的選項,4 到40 個內核,速度為2.2GHz。
  • 基於邊緣計算的大規模傳感器高頻採集系統研究
    傳感器採集系統實時監測、感知和採集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信息,實現物理世界多種元素、信息空間以及人類社會之間的交流,不同規模,不同採集頻率對傳感器採集系統的要求不一樣,對大規模傳感器進行高頻次採集,要求傳感器採集系統具備大範圍高帶寬的實時傳輸、計算、存儲和處理能力,統—集中式的雲計算模式無法滿足此要求,多接入邊緣計算(Mu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技術的出現才使其成為可能
  • 基於雲端人工智慧晶片BM1682的算豐智能伺服器SA3、嵌入式AI迷你機...
    01產品介紹為進一步深化AI戰略部署,今年10月17日,比特大陸正式對外發布了多款重磅AI晶片及計算產品,以推動AI技術應用從雲端向終端擴展,而本次a&s 將要帶來的就是比特大陸此次發布的兩款重量級產品:基於雲端人工智慧晶片BM1682的算豐智能伺服器SA3、嵌入式AI迷你機SE3。
  • 邊雲協同風勢漸起,邊緣計算產業火勢撩燃
    從2016年底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成立,到2017年發布邊緣計算參考架構1.0,再到今天《邊雲協同2.0白皮書》的出現,邊緣計算發展也不過就是短短幾年的時間。但就在這幾年中,5G商用化、新基建以及智能製造的持續推動下,中國數字經濟逐漸壯大,邊緣計算也迎來良好的產業發展機遇。
  • 運營商加快邊緣計算布局2021年或再迎垂直行業融合突破
    邊緣計算(MEC)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日益趨向成熟。2020年,三大運營商發力邊緣計算,圍繞商超綜合體、工業網際網路、VR/AR、高清視頻等行業,逐漸沉澱出了眾多5G應用場景案例。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預測,在人工智慧和5G的推動下,2021年是邊緣計算從試驗走向落地的一年,邊緣計算將真正發揮價值。
  • 國際嵌入式大會在紫金山實驗室舉行
    本屆大會移師古城南京,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擔任大會輪值主席,由紫金山實驗室、國家可信嵌入式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東南大學、上海科學院、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長三角嵌入式系統與軟體產業聯盟聯合主辦。長三角嵌入式系統創新發展」、「芯機聯動專題」、「2020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晶片與系統設計競賽暨第五屆智能互聯創新大賽總決賽頒獎典禮」、「長三角教育與專業人才培養」四個專題平行論壇。
  • 嵌入式程式設計師如何發展成全棧工程師
    嵌入式開發是物聯網開發體系結構中的重要一環,未來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嵌入式開發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尤其在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推動下,嵌入式開發的應用領域將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對於嵌入式程式設計師來說,如果想成長為全棧工程師,應該做好以下幾件事:第一:設計全棧開發方向。對於嵌入式程式設計師來說,應該以物聯網體系為依託設計全棧開發方向。物聯網體系包括六個大的技術組成部分,分別是設備、網絡、平臺、分析、應用和安全,其中嵌入式程式設計師處於設備層,下一步可以繼續往上發展來設計全棧路線。簡單的說,接下來應該學習雲計算、大數據相關知識。
  • 運營商加快邊緣計算布局,2021年或再迎垂直行業融合突破
    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預測,在人工智慧和5G的推動下,2021年是邊緣計算從試驗走向落地的一年,邊緣計算將真正發揮價值。三大運營商布局邊緣計算,驅動5G網絡與各領域新技術的融合發展,2021年有望實現垂直行業更大規模的融合突破。
  • 更適合邊緣計算的基礎架構:超融合
    晶片廠商的領頭羊Intel在2018年2月份推出的Xeon D-2100系列處理器,基於最新的Skylake架構,明確指明了面向邊緣計算和其他一些受限應用場景,這些場境對密度和能耗都更為敏感。ARM幾乎同時推出了「Trillium」項目,包括一系列特別設計優化的處理器,提高邊緣設備的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和目標檢測能力。
  • 邊緣上的AI:「協作機器人」如何快速處理傳感器數據
    這些數據有助於構建更佳的機器學習(ML)和人工智慧(AI)模型。而機器人依靠這些模型變得「自主」,可在動態的現實環境中做出實時決策和導航。  工業機器人通常位於「封閉」環境中,出於安全原因,如果該環境中有人類進入,機器人會停止移動。但是限制人類/機器人協作,也使得很多益處無法實現。具有自主運行功能的機器人,可以支持安全高效的人類與機器人的共存。
  • 人工智慧更接近邊緣:針對物聯網的數據洪流強化生態系統
    第五波計算技術的融合——人工智慧(AI)、5G與物聯網(IoT)——正持續加速令人驚訝的變化,並驅動全新的數據消費模型。在邊緣擴展計算隨著對決策的要求朝邊緣移動,AI將扮演雙重角色。除了依據數據本身包含的信息作出及時決定之外,當大量的數據需要被導引至正確的位置時,AI需要在從流量管理到封包檢驗等方面都發揮作用。這是一個訓練與推論兼顧的問題,而傳統的計算系統無法與之相適應。
  • 邊緣計算或將是工業4.0的核心
    該系統旨在幫助創新者克服在挑戰性環境中部署可靠的計算機硬體的局限性。   邏輯供應產品副總裁MuratErdogan表示:「邊緣計算越來越成為當今工業4.0和工業物聯網(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核心。」「這些設備被部署在會迅速破壞傳統計算機硬體的環境中。」   「與我們合作的建築商和創作者需要將連通性,處理和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