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波音787每秒就會產生5GB的數據;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每秒會產生1GB的數據,並且它還要求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處理;2020年,全球大約將會產生500億的物聯網設備;2016年數據顯示攝像頭部署數量已經超過了人眼數量,每天收集數百億張人臉圖像;IDC發布的相關預測,到2019年,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儲存,到2025年,物聯網將產生95%的實時數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8/362944.htm海量數據中,由於商業用戶和消費者對效率和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低延遲已經成了標配。為了滿足這種需求,一種新的計算方式:邊緣計算進入了大眾視野。「邊緣計算能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數據放在正確的位置,支持快速和安全訪問。」 中科創達副總裁楊宇欣對集微網表示,「隨著萬物互聯的時代的到來,數以萬計IoT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將給通信技術帶來無限壓力。這就要求靠近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或者設備,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實時處理設備收集的有價值的數據。」隨著邊緣計算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逐漸從雲端向嵌入端遷移,嵌入式計算與智能視覺越來越被業界重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一些大膽預測指出,到2020年,雲計算將不復存在,全都會被邊緣計算代替。但邊緣計算在性能、功耗、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任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邊緣計算核心目的就是在網絡邊緣側實現更高的智能,其典型應用之一預測性維護就是智能化的體現,代表著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轉變的方向。邊緣計算不僅要處理本地數據,服務本地決策,也需要在異構環境中,實現跨廠商、跨應用的集成和交互操作,頗具挑戰。
在這一領域,中科創達憑藉對智能作業系統多年來的研發投入與經驗積累,以及與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算法以及晶片廠商的緊密合作,構建了自己的邊緣計算平臺。據楊宇欣介紹,該平臺基於高通APQ8016E平臺(Qualcomm® Snapdragon 410E),併集成了亞馬遜AWS Greengrass以及AWS Lambda技術,提供從晶片層、驅動層、作業系統層到算法層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旨在加速提升智能終端設備的本地實時環境感知、人機互動和決策控制能力。
人工智慧與嵌入式人工智慧
如今,全球正邁向數位化新時代。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為代表的數位技術,其能量在持續釋放。仿佛一夜之間人人都在談論人工智慧。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各行各業對認知系統和人工智慧的廣泛採用,將使全球在這兩方面的收入從2016年的近80億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470多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5%!
然而楊宇欣指出,人工智慧仍面臨著多重挑戰,包括海量數據,實時性以及安全/隱私問題。「到2019年,將有約40%的原始數據需要在邊緣處理,而IDC預測物聯網數據將有95%都是實時數據,同時越來越多的終端設備需要考慮安全問題,而現在幾乎沒有安全保護措施。」他表示,「現在人工智慧正向嵌入式系統遷移。例如據報導蘋果正在開發專用的人工智慧處理器『Apple Neural Engine』,高通和谷歌也發布了在人工智慧晶片方面的合作情況。可以預見,人工智慧技術需要規模龐大的數據中心資源,接下來諸如手持人工智慧,邊緣計算人工智慧等將成為行業趨勢,這就是嵌入式人工智慧。所謂的嵌入式人工智慧,其最大的特徵就是人工智慧本地化,可以擺脫網絡的束縛。」
「例如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具備強大的邊緣計算能力,英特爾對Mobileye的收購,則擁有了晶片+算法+數據的整體能力。因此未來雲計算和邊緣計算將優勢互補,對於雲端,需要人工智慧,對應邊緣計算,就是嵌入式人工智慧。」楊宇欣舉例說,「TurboX智能大腦平臺,是中科創達推出的面向智能硬體產品的開放平臺,旨在助力並加速智能硬體原型到產品化。TurboX提供包括核心計算模塊、作業系統、算法和SDK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包含開發板及社區服務。TurboX智能大腦平臺將匯集產業鏈包括內容、應用、雲服務等多方資源,為智能硬體企業及創新創業者提供產業平臺,推動智能硬體技術發展。」
據悉,目前中科創達與ARM、高通、英特爾、三星等公司都有深度合作,一方面與高通、英特爾、微軟等分別運營了多個聯合實驗室,為元器件適配和終端測試提供先進的資源和技術支持;另一方面與ARM、高通分別成立合資公司——安創空間加速器、重慶創通聯達,為智能硬體企業及創新創業者提供產業平臺,推動智能硬體技術發展。2016年中科創達以6400萬歐元收購了智能車載交互技術的Rightware公司,其目的就是要加強嵌入式人工智慧生態的產業協同或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