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上的AI:「協作機器人」如何快速處理傳感器數據

2021-01-10 電子產品世界

  作者:德州儀器 全球工業系統部門系統和應用經理Matthieu Chevrier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3/399020.htm

  無論是傳統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還是當今最先進的協作機器人(Cobot),它們都要依靠可生成大量高度可變數據的傳感器。這些數據有助於構建更佳的機器學習(ML)和人工智慧(AI)模型。而機器人依靠這些模型變得「自主」,可在動態的現實環境中做出實時決策和導航。

  工業機器人通常位於「封閉」環境中,出於安全原因,如果該環境中有人類進入,機器人會停止移動。但是限制人類/機器人協作,也使得很多益處無法實現。具有自主運行功能的機器人,可以支持安全高效的人類與機器人的共存。

  機器人應用的傳感和智能感知非常重要,因為機器人系統的高效性能,特別是ML/AI系統,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為這些系統提供關鍵數據的傳感器的性能。當今數量廣泛且日益完善和精確的傳感器,結合能夠將所有這些傳感器數據融匯在一起的系統,就可以支持機器人具有越來越好的知覺和意識。

  AI的發展

  機器人自動化一直以來都是製造業的革命性技術,將AI集成到機器人中顯然將在未來數年中使機器人技術產生巨大變化。本文探討了當今機器人、自動化和把AI及AI所需數據緊緊連結在一起從而實現智能的最重要技術的某些關鍵發展趨勢,還討論了如何在AI系統中使用以及融匯不同的傳感器。

  推動機器人的AI處理技術至邊緣計算

  ML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培訓和推理,可以在完全相異的處理平臺上執行它們。培訓通常是以離線方式在桌面上進行或在雲端完成,並且包括將大數據集入神經網絡。在此階段,實時性能或功能都不是問題。培訓階段的結果是在部署時已經有了一個經過培訓的AI系統,該系統能夠執行特定任務,例如,調查組裝線上的瓶頸問題、計算和跟蹤一個房間內的人員或確定帳單是否是偽造的。

  但是,為了讓AI實現其在許多行業的應用前景,在推理(執行培訓後的ML算法)期間必須實時或近實時完成傳感器數據的融合。為此,設計師需要在邊緣實施ML和深度學習模型,將推理功能部署到嵌入式系統中。

  舉例來說,在工作場所設立協作機器人(如圖1),與人進行密切協作。它需要使用來自近場傳感器及視覺傳感器的數據,來確保它在成功防止人類受到傷害的同時,支持人類完成對於他們來說有難度的活動。所有這些數據都需要實時處理,但是雲的速度達不到協作機器人需要的實時、低延時響應。要攻克這個瓶頸,人們把當今先進的AI系統發展到了邊緣領域,即,機器人意味著存在於邊緣設備中。

圖 1:人類在工廠環境中與協作機器人互動。

  這種分布式AI模型依賴於高度集成的處理器,這種處理器具有:

  豐富的外圍設備組,用於對接不同傳感器

  高性能處理功能,以運行機器視覺算法

  加速深入學習推理的方法。

  此外,所有這些功能還必須高效工作,並且功耗相對低,體積相對小,以便由邊緣承載它們。

  隨著ML的普及,我們經過功耗和尺寸優化的「推理引擎」的可獲得性也越來越高。這些引擎是專為執行ML推理而專門設計的硬體產品。

  集成式片上系統(SoC)在嵌入式空間內通常是好的選擇,因為除包裹能運行深度學習推理的各種處理元件外,SoC還集成了使嵌入式應用變得完整的許多必要部件。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當今時代中的熱門機器人發展趨勢。



相關焦點

  • 詳解協作機器人伺服、傳感器核心器件
    機器人軸的數量決定了其自由度,自由度越高機器人就越接近人手的動作機能,通用性就越好;但是自由度越多,結構越複雜,對機器人的整體要求就越高,這是機器人設計中的一個矛盾。新松機器人設計的這款7軸柔性多關節機器人,可以說是國內首臺7自由度協作機器人,具備快速配置、牽引示教、視覺引導、碰撞檢測等功能。如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工作,而且需要機械臂反覆扭曲反轉,這七軸的機器人會是很好的選擇。
  • GTC20|探索 AI 如何賦能視頻分析
    英偉達初創加速計劃成員 Chooch.ai 公司的戰略與增長副總裁 Michael Liou 還將分享該公司在 Metropolis 上進行部署的成功案例。NVIDIA 產品與開發者關係經理 Raghav Mani 將討論如何使用 NVIDIA Clara Guardian 開發和部署具有多模式的智能傳感器,以改善患者護理情況。
  • 一文了解邊緣計算和邊緣AI
    隨著機器學習、神經網絡訓練等網絡架構和工具不斷適配、兼容到嵌入式系統上,越來越多的AI應用也可以直接在邊緣設備運行,於是「邊緣AI」成為了當下討論的熱點。邊緣AI是指在硬體設備上本地處理的AI算法,可以在沒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處理數據。這意味著可以在無需流式傳輸或在雲端數據存儲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創建等操作。
  • 如何實現毫米波傳感器的邊緣智能?
    打開APP 如何實現毫米波傳感器的邊緣智能? 但隨著連接到雲端的傳感器數量日益增加,對網絡帶寬、雲端儲存和數據處理的系統要求也迅速提高;位於邊緣的智能處理可以減少發送到中央伺服器的數據量,增加傳感器本身的決策量。這可以在提升系統可靠性的同時,減少決策延遲和網絡成本;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應該就是當伺服器停止工作,傳感器會無法檢測物體和做出決策。
  • 博世:邊緣AI正成為傳感器第三階段發展的驅動力
    集微網消息,11月26日-27日,2020(第十二屆)傳感器與MEMS產業化技術國際研討會(暨成果展)於廈門海滄召開。作為全球領先的MEMS傳感器供應商,博世傳感器事業部此次也出席了本次會議。博世傳感器事業部亞太區總裁王宏宇在演講中首先指出,傳感器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邊緣計算和邊緣AI是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
    qmaednc邊緣AI是指在硬體設備上本地處理的AI算法,可以在沒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處理數據。這意味著可以在無需流式傳輸或在雲端數據存儲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創建等操作。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邊緣計算可以在雲上靠深度學習生成數據,而在數據原點——即設備本身(邊緣)執行模型的推斷和預測。
  • 柔性機器人是否是協作機器人的發展趨向?
    最初推出的雙臂Baxter並不是很成功,慢慢開始落後於UR,去年秋天推出了新款的單臂Sawyer機器人,市場接受度如何還有待觀察。在UR和Rethink之後,成長出一大批新創立的協作機器人公司,市場上的協作產品也越來越多,協作機器人的概念開始慢慢被大家所認識和接受。
  • 給機器人裝上「大腦」和「小腦」!可顯著提升多任務處理能力
    當前,大多數可移動機器人的功能都還處於很初級的階段,對它們而言,要想足夠智能地完成某些工作依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何為機器人設計一種類似「人腦」的大腦結構,來提升其智能化程度,一直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混合系統的關鍵——憶阻器我們知道,機器人要想在動態環境中控制機體,需要具備極強的處理能力,這既需要有一個超大的晶片空間,又需要有足夠多的電量來維持續航。同時,機器人在實時控制中,需要快速獲取和處理感官信息,從而可以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做出快速反應。
  • 2020年AI預測:可定製,邊緣計算,數據透明性,RPA,聊天機器人
    消費者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個人數據被用於公司牟利的事實-最近的數據醜聞和數據隱私黑客事件進一步加劇了這一事實。科技公司(尤其是需要大量數據來推動其深度學習算法的AI公司)對數據的使用並不透明。具體來說,他們如何收集數據,將數據存儲在何處,有權訪問哪些數據,其用途以及最終對最終用戶意味著什麼。例如,今天當您在手機上下載新應用時,會看到冗長的點擊協議,其中充滿法律術語。
  • 協作機器人也「瘋狂」
    據UR在2017年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已經佔到UR全球市場的20%份額;在2020年12月官方公布的最新數據中,UR全球協作機器人裝機量已經達到50000臺(註:2017年UR全球裝機量為15000萬臺)。2iRobot創始人Colin Angle曾在2019年亞馬遜首屆RE:MARS大會上表示,協作智能是更高層次的機器人智能。
  • 盤點國內排名前十強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品牌商家
    目前,基於大數據、雲計算和深度學習等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智能客服已經可以實現自主問答、業務辦理、故障診斷等一系列複雜操作,實現客服行業中大部分的應答需求,快速高效的解決用戶問題。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的強大功能優勢讓很多企業都讚不絕口,那麼相必很多人都對智能ai電銷機器的排名榜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在這裡就由我來和大家分享下國內排名前十強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品牌商家,供大家參考!
  • 機器人應用中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使用毫米波傳感器測量對地速度精確的裡程計信息對於機器人平臺的自主移動必不可少。可通過測量機器人平臺上車輪或皮帶的轉動來獲得此信息。然而,如果車輪在鬆散礫石、泥地或溼地等表面上打滑時,這種低成本方法顯然無法輕鬆湊效。
  • 怎樣對物聯網和邊緣計算進行數據上的分析
    怎樣對物聯網和邊緣計算進行數據上的分析 企業網D1Net 發表於 2019-09-18 15:10:43 邊緣計算可以將計算能力放在數據源附近,這對提高分析能力是一個福音。但是什麼阻止了企業的實施呢?
  • 對於邊緣計算的要求是什麼
    邊緣計算將網絡邊緣上的計算、網絡與存儲資源組成統一的平臺為用戶提供服務,使數據在源頭附近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這種模式不同於雲計算要將所有數據傳輸到數據中心,繞過了網絡帶寬與延遲的瓶頸,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如何理解邊緣計算 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給網際網路產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也對計算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 最強「大腦」丨節卡小助協作機器人的控制系統
    性能的極大提升:支持機器人的標定能夠提升機器人的絕對定位精度;機器人動力學功能開發使得機器人的動態性能以及安全性極大提高;● 外圍傳感器(視覺/力覺)的支持:小助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得到擴展,可以適用於更多複雜的場景。
  • 依託自動化能力,這家公司想讓其協作機器人成為生命科學基礎設施
    北京鎂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鎂伽」)於疫情期間推出的核酸檢測前處理系統試圖解決上述難題:其通過機器人技術實現了「分杯」過程的自動化,在確保檢測人員安全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分杯的效率。 據鎂伽創始人兼CEO黃瑜清介紹,該處理系統每天可處理13000管核酸檢測樣本,相較人工效率提升近20倍。
  • 協作機器人真實的市場需求在哪?多大才是大負載?
    自此,協作機器人的負載範圍不斷擴大,從最早的10kg擴大到20kg,從UR16e、安川HC20DT到遨博i16、節卡Zu18等產品的問世,大負載協作機器人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然而,有別於傳統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巧與靈活,當負載不斷增大之後,如何保證協作機器人的精準控制、安全性等。更為關鍵的是,真實的市場需求在哪?
  • 邊緣計算是什麼?下一次信息技術的變革
    這種模式不同於雲計算要將所有數據傳輸到數據中心,繞過了網絡帶寬與延遲的瓶頸,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如何理解邊緣計算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給網際網路產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也對計算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數據時代下每天產生的數據量急增,而物聯網等應用背景下的數據在地理上分散,並且對響應時間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CB Insights:2017全球AI企業100強(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Chorus.ai根據上萬個銷售和客服電話的數據,Chorus 理解對話有什麼樣的影響,幫助你的團隊做出決策。18. ChronocamChronocam 正在開發一種獨特的、生物啟發的和自適應的方法,來滿足在自動駕駛、聯網設備、安全和監控系統中視覺傳感和處理的需求。19. Citrine Informatics他們運作世界上最大的材料庫平臺。
  • 人機協作機器人又稱協作機器人
    人機協作機器人又稱協作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當中新成員。人機協作機器人主要工作在需要與工人配合的生產線中從事一些枯燥的、重複性且有危險性的工作,比如拾取和放置、設備看護、加工作業、質量檢測等。人機協作機器人工作的生產線介於全手動和全自動生產線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