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自動化能力,這家公司想讓其協作機器人成為生命科學基礎設施

2021-01-12 騰訊網

記者 | 於浩

你了解核酸檢測的流程嗎?

通常檢測人員通過鼻咽拭子等方式完成樣本採集之後,需要將樣本從滅活液中取出移入96深孔板中,隨後完成核酸提取、PCR擴增以及檢測工作。

其中將樣本移入96深孔板的過程被稱作「分杯」,具體包含抓取咽拭子樣本管、掃碼(即信息錄入)、開蓋、移液、在96孔板上進行信息錄入多個動作,不僅過程複雜,而且檢測人員存在著被感染的風險,可以說是以往的核酸檢測中最耗時耗力的步驟。

北京鎂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鎂伽」)於疫情期間推出的核酸檢測前處理系統試圖解決上述難題:其通過機器人技術實現了「分杯」過程的自動化,在確保檢測人員安全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分杯的效率。

據鎂伽創始人兼CEO黃瑜清介紹,該處理系統每天可處理13000管核酸檢測樣本,相較人工效率提升近20倍。北京、河北等地區,目前已經有近20家醫院裝備了核酸檢測前處理系統。

自2016年6月創立以來,以協作機器人技術研發起步,以機器人與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為生命科學領域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一直是鎂伽的主營業務之一。2020年鎂伽的多半收入都來自於生命科學領域業務。除此之外,零售、輕量級工業製造兩個領域鎂伽也有所涉及。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於2020年上海工博會發布的《2020年協作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16年,全球協作機器人廠商數量在30家左右,其中中國市場協作機器人廠商數量為15家左右;而到2020年,全球協作機器人廠商數量超過110家,中國市場超過75家,且還在持續增長。

相較於不斷增多的友商,黃瑜清認為,鎂伽的競爭優勢主要在於對成本的控制、方案交付能力以及對生命科學領域應用場景的理解。

鎂伽方面稱,與傳統的六軸工業機器人相比,其所研發的協作機器人具備更精準的控制與更智能的判斷,而這些優點意味著產品需要更多的傳感器,更高要求的運動控制器與減速機。這些核心部件決定了協作機器人的高成本。

「我們會從運動控制與零部件層面嘗試各種可實現的技術路徑來優化成本」,黃瑜清告訴界面新聞,「我們會和合作供應商一起設計可用的新型減速器構型。其次,運動控制相關的軟體結構都是我們自主研發,這一定程度上也利於節約成本。」

應用場景個性化程度高也是協作機器人領域的一大特點。科學家希望在做生物實驗時能夠更高效更精準的挑取單克隆,而咖啡店店員則希望做出更多樣更個性化的拉花。不同的應用場景會有不同的產品需求,不同的用戶群體也存在著不同的使用習慣。

在此基礎上,鎂伽構建了自己的「技術貨架」以提升個性化方案的交付能力。

「依據用戶需求的不同,我們呈現給用戶的UI界面會有很大不同,但是底層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黃瑜清介紹說,鎂伽將不同領域中共性的部分抽離出來形成底層功能的清單,再按照用戶需求將底層功能中硬體與軟體的部分進行排列組合,最終完成個性化的方案交付。基於「技術貨架」模式,鎂伽在25天內走完了核酸檢測前系統從立項到交付的全流程。

與汽車製造或者3C領域相比,生命科學、消費等領域的自動化程度較低,這就要求這些領域的自動化方案提供者了解目標領域,幫助用戶發現自身需求。據鎂伽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120餘名研發人員中,近半數都具備生命科學學科背景。黃瑜清認為,這種科學家基因將成為鎂伽在生命科學業務板塊競爭中的一個優勢。

據悉,自2016年成立至今,鎂伽已完成種子輪、天使輪、A輪、A+輪四輪融資。2020年,鎂伽已經基本實現盈虧平衡。

未來,鎂伽將加大「外包服務」類輕型商業模式的比重。2020年11月,鎂伽發布子品牌鎂伽鯤鵬實驗室。在商業模式方面,不同於以往直接對設備進行售賣或租賃,鯤鵬實驗室將為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目標用戶提供更輕型的自動化外包服務,為用戶代為完成科研任務。

針對少數幾項實驗,鯤鵬實驗室的機器人已配置了新的功能,該功能被黃瑜清稱作「機器生物學家」或「機器化學家」。「目前生物科學領域內的實驗主要分為四個步驟,實驗設計、執行實驗、實驗數據收集與分析、基於分析進行實驗迭代,」他向界面新聞介紹說,「通過部署傳感器與數據接口,機器人能夠在實驗過程中收集數據,並基於數據進行深度學習,最後使得機器人可以對實驗提出優化建議。」

這被黃瑜清視作未來鯤鵬實驗室的發展方向,「基於這樣一個自動化中心實驗室,我們希望未來鎂伽(產品)成為面向整個生命科學行業的基礎設施。」

除目前已有的生命科學、消費與工業領域的業務之外,鎂伽也在考慮其他領域自動化的可能。「我們內部已經成立戰略發展部門。未來將綜合考慮行業天花板、潛在用戶數量以及競爭對手數量三個因素,來決定是否開拓新的領域。」黃瑜清表示。

相關焦點

  • 協作機器人也「瘋狂」
    12008年,美國機器人製造專家,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創始主任羅德尼·布魯克斯創建了Rethink Robotics公司,他將基於行為的人工智慧理論和其在MIT人工智慧實驗室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應用於機器人的開發,由此Rethink也就有了協作機器人鼻祖之稱。
  • 2017世界十大領先協作機器人公司及產品盤點
    隨著市場需求對機器人的柔性要求越來越高,經濟實惠、即插即用、編程簡單直觀、高精度、高安全性的協作機器人正逐漸成為製造業、零售業的寵兒。通過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也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公司已經注意到協作機器人廣泛的市場前景,紛紛推出相關產品。
  • 協作機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倒閉後 資產、技術員工被...
    總部位于波士頓的機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在上個月宣告倒閉,對員工以及一個似乎正在快速增長的行業給予沉重一擊。但本周宣布的兩項交易將使這家開創性公司的工作得以繼續。所有這些都將使我們的客戶和合作夥伴受益,因為協作機器人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們將面臨競爭對手的增長。」Universal Robots總裁Jürgen von Holle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吸收接納Rethink團隊主要成員的能力,將對滿足市場需求和推動創新產生重大積極影響。」協作機器人已成為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 工業與協作共融艾利特機器人助力企業自動化升級
    作為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企業,艾利特在發布會上同時上新兩款產品,分別是全新大負載協作機器人EC612和工業機器人EI67。艾利特CEO曹宇男博士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次的雙產品線上新,意味著艾利特機器人公司在「工業+協作共融」之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 協作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有何區別?
    傳統機器人貴在其部署(將機器人安裝到工廠並正常運行)成本上,原因有兩個:目前的工業機器人主要負責工廠中重複性的工作,這依賴於其非常高的重複定位精度(重複到達空間某些固定位置的能力
  • 艾利特平臺級協作機器人全新發布
    其中,關於「平臺級協作機器人」的CS系列是如何被定義的?誕生的背景和意義何在?這兩大問題最受關注。「艾利特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發現協作機器人在目前的過程中仍舊只是一個實現自動化/柔性化的工具。儘管在整個自動化推進過程中,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周期相對較長,需要逐步打磨,但協作機器人技術發展至今,已經開始顯現其平臺化的優勢,到了可以突破一些關鍵場景的階段,因此距離協作機器人真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的那一天並不遙遠。」曹宇男博士的目標非常明確,艾利特希望通過CS協作機器人這個系列推動協作機器人行業發展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市場。
  • 這家物流機器人公司如何代表「中國智造」,成為全球機器人50強?
    深厚的技術積澱,讓Geek+具備全球領先的AMR技術,並獲得近400個海內外專利公開,包括近200件專利授權,在機器人性能、系統效率、算法等方面成為處於行業公認領先地位的玩家。目前極智嘉全線機器人全部支持5G,已在蘇寧首個5G倉內實現落地。
  • 新松協作機器人榮獲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首位!
    近日,中科院旗下《網際網路周刊》、eNet研究院共同評選的「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新鮮出爐,新松協作機器人排行榜首。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機器人成為了繼汽車和計算機之後的又一種大型基礎產業。
  • 協作機器人助力物流業提速,提高500%產能
    美國DCL Logistics物流公司需要一個靈活的自動化系統,該系統需與現有的工作單元設置相結合,並在公司的訂單履行中心準確處理貨物的揀選和包裝。該公司部署了優傲機器人的UR10e協作機器人,提高了500%產能,節省了50%的勞動力,投資回報周期僅為3個月,且訂單準確率達到了100%。
  • 盤點各大名企的人機協作機器人及技術
    2.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YuMi   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14軸機器人YuMi在2015年9月22日被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宣告獲得UL安全認證,突顯其具備人機協作能力的關鍵安全設計。
  • 機器人四大家族實力比拼 最低調公司市值350億
    中國機器人行業正在經歷井噴,截至2014年底,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已經超過4000家。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機器人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一財小編想說的是,高速不等於高質!「機器人產業很熱,但真正的機器人企業並不多,很多是玩機器人概念,這些企業大部分不是做機器人的。」
  • 協作機器人有哪些優勢?其技術指標和競爭現狀如何?
    2020年預計全年銷量約為1.2萬臺;同時,2021-2023協作機器人銷量仍將持續向好,預計累計銷量有望超過6萬臺。協作機器人8大優勢1、易於編程。一些新的協作機器人設計為用戶友好且易於編程,從而無需工程師來實施。有些甚至具有手動引導功能,協作機器人可以通過示例來學到東西,同時可以按照完成其編程任務所需的一系列動作來進行引導。
  • 可拓展,可持續,艾利特協作機器人全新CS系列來了!
    據機器人大講堂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國內一線機器人品牌ELITE艾利特機器人計劃將在2020年上海工博會上正式發布其新一代協作機器人產品CS系列。(艾利特CS系列協作機器人從硬體到軟體全面革新,4大指標對標國際水平)作為有著17年技術積累的協作機器人廠商,這款平臺級CS協作式機器人新品能否成為艾利特繼2019年聚焦協作機器人賽道以來的成果集中體現?是否也將標誌著艾利特在協作機器人技術和產品力上再進一步?我們表示期待。
  • 製造變遷史:從手工到機器人 | 人機協作新變曲
    Edward Colgate和Michael Peshkin提出的協作機器人概念,即機器人可以感知周圍環境變化,更易使用與交互。2008 年,丹麥公司發明了第一臺協作機器人UR5,可以實現碰撞停止,圖形化編程等功能,實現了協作機器人的普及。
  • 一家工業機器人公司的中國式突圍
    現在看其實比較清晰,因為攻克這兩個場景的自動化所需的控制系統能力和力控能力確實是珞石的技術長板。其中,控制系統能力直接影響機器人產品的穩定性,不管做什麼細分行業,這都是競爭優勢之一。珞石成立之初正是以控制系統起家的,其控制系統已迭代到3.5版本。
  • 盤點谷歌手裡掌控的9家機器人公司
    該公司的技術核心涵蓋兼容型機器人、機器手設計、實時監控軟體和高度集成的機電一體化系統。Meka的設計理念是創造出在日常生活環境中能更好地與人類協作的人形機器人。2012年,Meka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合作研製出名為HUME的超敏捷性雙足機器人,可愛的外表使得Meka在產品設計美觀方面完勝絕大部分現有的機器人產品。
  •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人機協作是未來趨勢
    圖片來源:MiR自主移動機器人在去年的工博會上,來自國內外的眾多優秀名企紛紛秀出了自家的最新產品,其中佔比最多的就是協作機器人,且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汽車、3C、食品、機械加工等。不難看出,研發協作機器人已成為國內外不少機器人企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 愛德華茲生命科學公司為何因ESG獲利
    愛德華生命科學(EW)是美國一家專業從事人造心臟瓣膜和血流動力學監測的醫療器械公司,為有缺陷的心臟瓣膜患者製造替代品,並生產用於重症監護環境的醫療工具。這家醫療技術公司在20年前就寫下了它以「幫助病人是我們一生的工作」為結尾的企業信條。
  • Universal Robots協作型機器人全球累計銷售達5萬臺
    Universal Robots(UR)近日宣布德國製造商VEMA GmbH為提升生產力與員工作業安全,導入了全球第5萬臺UR協作型機器人(cobot),創下新裡程碑。協作型機器人是目前工業自動化領域增長最快的市場,預計2020至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30.37%。
  • 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首次下滑 協作機器人或將成為行業發展方向
    協作機器人將是未來工業機器人行業機器人行業大力發展方向  工業機器人又分為傳統工業機器人(非人機協作)以及協作機器人,其中全球傳統工業機器人在2019年出貨量達到35.5萬臺,同比下降12.56%;全球協作機器人出貨量1.8萬臺,在低基數之下同比上升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