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機器人是否是協作機器人的發展趨向?

2021-01-11 中國機器人網

協作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指被設計成可以在協作區域內與人直接進行交互的機器人,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是協作機器人的非常重要的客戶群,而協作機器人的興起也與SMEs密不可分。

協作機器人的起源

Esben Ostergaard, Kasper Stoy 和 Kristian Kassow在南丹麥大學一起做研究時創辦了Universal Robot,現在的CEO Esben stergaard當時是南丹麥大學的助理教授,三個人發現了中小企業對機器人的新需求(也與當時丹麥政府主導的一項機器人計劃有關),並在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協作機器人UR5。在UR5之前的絕大多數協作機器人都是在傳統機器人的基礎上改造的,UR5是第一個從產品設計伊始就以協作機器人的要求進行開發的機器人。

之後不久(2008年),著名機器人專家Rodney Brooks創辦了Rethink Robotics,其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美國本土的SMEs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減少離岸外包。最初推出的雙臂Baxter並不是很成功,慢慢開始落後於UR,去年秋天推出了新款的單臂Sawyer機器人,市場接受度如何還有待觀察。

在UR和Rethink之後,成長出一大批新創立的協作機器人公司,市場上的協作產品也越來越多,協作機器人的概念開始慢慢被大家所認識和接受。

在第九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上,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的王皓先生和我們分享了珞石科技在協作機器人領域的探索實踐和應用,以及落地的分享。

協作機器人和傳統六軸機器人的區別

協作機器人也屬於工業機器人,但是和傳統的六軸機器人相比,在工藝上有什麼區別?「在機器人行業的應用中,傳統的六軸機器人廣泛應用在汽車、3C行業,而這些行業都屬於大的代工企業,生產線成熟、工業穩定,一年換產的機率非常高,工程師編好程序,直接開始生產就可以了,像這種注重效率的應用,必須使用六軸機器人,」王皓說道:「而在推廣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的小企業,例如集成商,在生產線上換產非常頻繁,對於這些中小企業,他們的訴求是更希望可以換產頻繁,易操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傳統的機器人總之要用安全圍欄圍起來,每年發生很多的事故,需要大量的成本在安全系統,協作機器人需要和人共同完成生產,必須解決安全性的問題。」

總結二者的區別就是,傳統工業機器人是單一的品種,批量大規模的生產;協作機器人是定製化、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所以協作機器人必須滿足幾個特點:易用、安全、低成本。能夠自主規劃圖形化編程、拖動示教,降低系統集成培訓、編程維護成本;安全的設計,降低硬體防護投入,減少佔地面積減少安全投入。

市場上主要協作機器人的分布

第一代,基於傳統機器人的改造。這類協作機器人基於現有機型,負載、臂展選擇餘地大,探測手段可選種類多;但是自重大導致速度必須很慢,而且精度安全性有一定的缺陷,舊產品設計思路與協作不符,改造成本高,與人機協作的理念有一些不太符合。

第二代,成本/性能達到較好平衡,且大規模生產並為大家所熟知的「協作」機器人。例如UR這一類市場佔比較大的的協作機器人,特點就是輕量化、低電壓、負載小,是相對比較安全的一種傳統機器人變種,結構簡單,對控制和規劃要求比較低,能夠滿足一般物料搬運、定位、和工具機上下料的需求。但是在價格、易用性、柔性、安全性上海存在很多問題。

第三代,進化版協作機器人。以ABB為代表的協作機器人,具有精確的機械臂動力學模型,精確傳動模型以及振動補償;具備無扭矩傳感器,通過極大地降低自重和負載的方式把自身摩擦力、慣量對拖動、碰撞、力控的影響降低到足夠多的的水平。但是這個線纜在裡面的設計不是一個重工的電機,線纜走向比較複雜,設計原理決定了無法做大負載機型,真正的落地還需要改進。

第四代,基於SEA的柔性機器人。Soft robot based on SEA(Serial Elastic Actuator),仿生手臂道路上的中間版本,也是目前成本和性能平衡性較好的下一代協作機器人技術。

這種機器人每一個關節有一個柔性傳感器,把傳統的前三代的位置控制,都是控制機器人的末端,從某一個點達到某一個點,根據時序進行控制,改成一個高控或者低控,直接力控制,可實現高動態力控,高靈敏拖動示教/碰撞檢測;真正用每一個關節的傳感器進行閉環的反饋,實現控制檢測,這些機器人都是我們認為在關節增加了力傳感器可以很好結果力控的柔性的一種機器人。

新一代柔性協作機器人xMate

分析了四代協作機器人的產品和機器人作業系統,目前需要思考的是協作機器人能應用在什麼場景,什麼場景是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不能應用,或者完全不能解決的問題。珞石在調研了汽車零部件、3C行業、基礎加工以及學校科研等行業應用之後,這幾個市場佔了工業機器人九成的份額,去年全球賣了40萬臺機器人,但是只有5%的工業應用是在機器人的應用,還有大量的工藝沒有被開發,是原來的機器人做不了的。比如衣服,比如一個鈕扣,比如一個簡單的就是這種複雜的需要模擬人形或者人的動作來實現的裝備,其實都是採用力的感知來進行的。協作機器人主要應用在力感知上。例如指紋箱和變速箱,包括電動板,一些精密的對準了可以插進去的機器,包括一些打磨,包括這些力控的環境,都是需要協作機器人結合力控環境進行一個布局。

所以珞石在得到這些反饋之後,不斷地改善、迭代,真正意義上做到柔性的協作機器人——新一代柔性協作機器人 xMate,它具有的特點是:極致安全、一觸即停;極致靈活,接近人手;極致靈敏,精準觸控。七軸設計,有更佳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每個關節配備力的傳感器,進行一個直接的力控的框架,七軸可以看到它可以在空間任何一個位置在可達的基礎上可以非常適應推出不同機型的形態姿態,讓機器人的布局非常方便。第二沒有控制櫃的緊湊設計,由於是低壓測試,我們的伺服在緊湊的本體可以用現代非常狹窄的空間,本體的重量也是下降了很多,基本比傳統的機器人下降40%。

珞石科技在這方面的產品中解決了以前的拖動示教的問題,就是原來的拖動不靈敏等等,傳統的一些機器人都是按照電流的反饋進行控制。還有碰撞檢測,其實跟拖動示教是一個原理,高控和低控實現傳統電流檢測的不靈敏,真正意義上碰撞能量大,以及緩衝上力的控制。協作機器人使用簡單,是否真正可以實現部署成本非常低,可以看到我們不能用性能降低解決綜合的一個成本,協作機器人雖然精度上比傳統機器人低了一個數量級,但是可以看到它解決的是很多的傳統機器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力控的裝配和打磨,這些是只用位置控制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時候其實部署成本反而比以前有了一定的降低。

王皓先生說道:「我們在力控柔性協作機器人上的應用,可以定義一個自己的市場,希望和同行共同交流,在協作機器人這個市場,可以找到非常好用的一個產品,讓大家不需要在非常高的供求成本,不需要這麼多的電器工程師轉產維護,為器械這個行業做出珞石應有的一份貢獻。」

相關焦點

  • 協作機器人也「瘋狂」
    作者 | 王金旺出品 | 雷鋒網產業組雷鋒網消息,1月15日,協作機器人廠商越疆科技官宣完成3.2億元融資。就在昨天,另一家協作機器人廠商節卡機器人剛剛官宣C輪超3億元融資。從2020年延續至今的這場機器人融資大潮中,協作機器人同樣在國內備受青睞。
  • 新松協作機器人榮獲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首位!
    近日,中科院旗下《網際網路周刊》、eNet研究院共同評選的「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新鮮出爐,新松協作機器人排行榜首。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機器人成為了繼汽車和計算機之後的又一種大型基礎產業。
  • 協作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有何區別?
    無法滿足新興的協作市場 工業機器人一直以來都是高精度、高速度自動化設備的典範,但是由於歷史和技術原因,與人在一起時的安全性不是機器人發展的重點,因此在絕大多數工廠中出於安全性考慮,一般都要使用圍欄把機器人和人員進行隔離。
  • 機器人太「硬」?「軟萌」柔性機器人了解一下
    但由於現在市場上流行的是機械類機器人,加之絕大部分的軟體機器人都處於實驗室階段,在實際應用上還有待開發。因此公眾對柔性機器人知之甚少也是情有可原。不過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柔性機器人未來絕對大有可為。柔性機器人柔性機器人通常是利用軟體材料製成,憑藉其在機體上柔性的優勢,在場景上也更加靈活。
  • 人機協作機器人又稱協作機器人
    人機協作機器人又稱協作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當中新成員。人機協作機器人主要工作在需要與工人配合的生產線中從事一些枯燥的、重複性且有危險性的工作,比如拾取和放置、設備看護、加工作業、質量檢測等。人機協作機器人工作的生產線介於全手動和全自動生產線之間。
  • 詳解協作機器人伺服、傳感器核心器件
    協作機器人近幾年才開始獲得廣泛關注,但實際上協作機器人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上世紀90年代。協作機器人作為新興的、備受關注的機器人種類,其具備很多優點,概括起來有主要四個:安全、低成本、靈活性以及易於上手的使用方法。
  • 最強「大腦」丨節卡小助協作機器人的控制系統
    機器人控制系統是機器人的大腦,是決定機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節卡小助協作機器人擁有一顆高效運行的智慧大腦,能完美的控制著整個智能生產線。實現技術突破從2017年工博會節卡小助機器人初步發布,到2019年工博會節卡小助協作機器人系列展出,發展速度之快,受到業內人士和媒體的熱切關注
  • 協作機械臂的設計解析及應用介紹|珞石機器人系統工程師任賾宇
    柔性協作機器人技術,即是在機器人的應用過程中,解決機器人與環境接觸交互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而在和人類頻繁交互的應用場合,為了提高機器人使用的安全性與智能性,柔性協作機器人應運而生。隨著機器人向更深更廣方向的發展以及機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機器人的應用範周在不斷地擴大,近些年更是隨著人力資源的短缺,在餐飲、養老和醫療康復等新興領域對機器人應用的需求也迅速提高。
  • 人機協作迎新時代 七自由度機器人亮相工博會
    舞蹈演員與機器人同步表演>>>點擊進入專題:2015第17屆上海工博會 本次工博會以「創新、智能、綠色」為主題,人工智慧機器人成為展會最大「主角「。在本次工博會上,新松公司推出了相應的新產品柔性多關節機器人。  此次展會上發布的新鬆柔性多關節機器人是國內首臺7自由度協作機器人,具備快速配置、牽引示教、視覺引導、碰撞檢測等功能,具備高負載及低成本的有力優勢,滿足用戶對於投資回報周期短及機器人產品安全性、靈活性及人機協作性方面的需求。
  • 盤點各大名企的人機協作機器人及技術
    >協作機器人iRobot Ava 500亮相。   2.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YuMi   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14軸機器人YuMi在2015年9月22日被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宣告獲得UL安全認證,突顯其具備人機協作能力的關鍵安全設計。
  • 獨家|艾利特CS系列機器人來了!協作機器人竟然能夠如此簡單!
    但事實證明,協作機器人市場爆發並不依靠單純的功能和低價策略,一些早期的國產機器人公司發展至今已經有5、6年歷史,但即便是目前銷量第一的國產協作機器人企業,在國內的銷售額也未達到協作機器人創始者UR的一半,但價格不到UR的50%,這充分說明了目前國產機器人戰略不但無法搶佔現有協作機器人存量市場,也不能因此開拓可複製的、批量的應用場景。
  • 協作並聯機器人新品發布——勃肯特開啟並聯機器人新紀元
    2020年9月16日11點11分,勃肯特協作並聯機器人新品發布會在工博會8.1H C204全球首發。勃肯特董事長王嶽超,高工機器人總經理羅思娜等領導以及客戶親臨現場為勃肯特協作並聯機器人新品發布揭幕。這款產品主要針對在狹小的空間內,單臺效率不夠,兩臺安裝空間不夠的情況,例如在玻璃行業,來料皮帶寬度在150mm,速度28米/分鐘,機器人需要在這樣的皮帶上取料,放置在寬度1500mm的退火爐的傳送帶上,傳統的並聯機器人單臺速度上不能滿足要求,而協作並聯機器人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目前這款產品屬於國內首創,這款產品對於我們來說,在某些細分行業,很好的避開了惡意競爭。
  • 成立僅一年多 浙江遨博領航國內協作機器人
    記者近日在浙江遨博機器人有限公司採訪時,該公司負責人萬永亮一邊帶記者參觀生產車間和產品陳列室,一邊向記者介紹公司發展情況和產品特性。浙江遨博機器人有限公司雖然是一家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新企業,但其憑藉「遨博智能」品牌和雄厚的研發技術實力,已經成為協作機器人行業的領航者。
  • 可拓展,可持續,艾利特協作機器人全新CS系列來了!
    據機器人大講堂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國內一線機器人品牌ELITE艾利特機器人計劃將在2020年上海工博會上正式發布其新一代協作機器人產品CS系列。(艾利特CS系列協作機器人從硬體到軟體全面革新,4大指標對標國際水平)作為有著17年技術積累的協作機器人廠商,這款平臺級CS協作式機器人新品能否成為艾利特繼2019年聚焦協作機器人賽道以來的成果集中體現?是否也將標誌著艾利特在協作機器人技術和產品力上再進一步?我們表示期待。
  • 2017世界十大領先協作機器人公司及產品盤點
    【PConline資訊】協作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簡稱cobot或co-robot,也叫合作機器人。這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2014年左右才興起。顧名思義協作機器人是一種能夠和人類在共同工作空間中進行近距離互動、幫助人們工作的機器人。
  • 專訪艾利特CEO曹宇男:協作機器人快速發展時機已至 好用是關鍵
    因此,算上安裝成本和每年的維護費用,一臺機器人綜合成本不低於40萬,平均回本期不少於兩年,這讓很多對價格敏感的中小企業望而卻步。此外,複雜的部署,讓工業機器人喪失了靈活性,一旦部署便不能輕易改動,難以適應日益增多的小批量、多品種的「柔性生產」需求。傳統工業機器人的掣肘恰恰成為了協作機器人誕生的初衷。
  • 工業與協作共融艾利特機器人助力企業自動化升級
    作為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企業,艾利特在發布會上同時上新兩款產品,分別是全新大負載協作機器人EC612和工業機器人EI67。艾利特CEO曹宇男博士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次的雙產品線上新,意味著艾利特機器人公司在「工業+協作共融」之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 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首次下滑 協作機器人或將成為行業發展方向
    協作機器人將是未來工業機器人行業機器人行業大力發展方向  工業機器人又分為傳統工業機器人(非人機協作)以及協作機器人,其中全球傳統工業機器人在2019年出貨量達到35.5萬臺,同比下降12.56%;全球協作機器人出貨量1.8萬臺,在低基數之下同比上升12.50%。
  • 艾利特曹宇男:五年內協作機器人將達百萬臺級體量!
    協作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孕育了巨大的市場機會,2016年,我國市場協作機器人廠商數量達到15家左右,全球協作機器人廠商數量一半。艾利特平臺級協作機器人CS系列  圖片來源:艾利特CS系列協作機器人凝聚著艾利特對於協作機器人技術未來發展的理解以及多年來對工控領域應用側需求的觀察。
  • 協作並聯,重新註解並聯機器人
    2012年,隨著ABB專利解禁,國產並聯機器人逐步發展起來;2018年,全球並聯機器人銷量突破1.6萬臺;2019年,中國並聯機器人廠商數量超過60家,並聯機器人市場的發展速度堪比其工作運行速度。因此,勃肯特協作並聯機器人可高效解決在狹小的空間內,單臺效率不夠,兩臺安裝空間不夠的應用難題,並且實現多機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