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什麼技術最熱?是AI、5G還是自動駕駛?
其實都不是。
伴隨著越來越多客戶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工業網際網路與邊緣計算都成為了客戶業務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後者更被認為是堪比雲計算的重要技術變革,即我們常說的「邊雲協同」。而這一切的變化,都是邊緣計算的順勢而為。
邊緣計算這個概念出現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從2016年底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成立,到2017年發布邊緣計算參考架構1.0,再到今天《邊雲協同2.0白皮書》的出現,邊緣計算發展也不過就是短短幾年的時間。
但就在這幾年中,5G商用化、新基建以及智能製造的持續推動下,中國數字經濟逐漸壯大,邊緣計算也迎來良好的產業發展機遇。在產業數位化和數位化產業的滾滾浪潮中,在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新興行業應用帶來的海量數據處理需求中,傳統雲計算能力已無法支撐起規模日趨龐大且異地分散的數據處理與計算需求。
基於此,在5G高速率、低延時、大連接的特性下,邊緣計算應勢而起。通過在網絡邊緣側部署節點,就近提供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的邊緣計算服務,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案。
邊緣計算,從產業共識到產業實踐
對近年邊緣計算產業的快速發展,ECC提出了一個新的趨勢觀點:邊緣計算產業的發展正在從「產業共識」走向「落地實踐」,邊緣計算的主要落地形態、技術能力發展方向、軟硬體平臺的關鍵能力等問題逐漸成為產業界的關注焦點,邊緣計算2.0應運而生。
何謂邊緣計算2.0?ECC將其定義為:包括雲邊緣、邊緣雲和雲化網關三類落地形態;以「邊雲協同」和「邊緣智能」為核心能力發展方向;軟體平臺需要考慮導入雲理念、雲架構、雲技術,提供端到端實時、協同式智能、可信賴、可動態重置等能力;硬體平臺需要考慮異構計算能力,如ARM、X86、GPU、NPU、FPGA等。
這是業界第一次將邊緣計算落地形態進行清晰的劃分。其中,邊緣雲的重點在於邊緣,強調了在邊緣側構建中小規模雲服務能力,業務處理邏輯主要在邊緣側實現;而雲邊緣則強調了雲,意味著雲服務在邊緣側的延伸,業務處理邏輯主要在中心雲實現。除此之外,ECC還全面描述了邊緣計算的核心能力發展方向以及對軟硬體平臺能力需求,為新時期邊緣計算產業的發展指明方向。
這也意味著邊緣計算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原本的「學院派」,更成為了面向生產應用場景的「實踐派」,這其中重要的概念就在於「邊雲協同」。雲計算是目前整個IT產業的大勢所趨,但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雲計算並不是萬能的,越來越多的計算設備讓越來越多的數據匯集到雲端,也使得雲本身難以承受巨大的數據負載。
「邊雲協同」的出現則解決了這個問題——邊緣計算被提升到了與雲計算同等重要的地位,兩者的關係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附屬或者依賴,而是相互獨立卻又互為補充的「共生」關係。在業務場景中,邊緣計算可以承擔絕大多數需要實時統計的數據,而雲端更承載大量的數據計算與存儲任務。
從這個角度看來,邊緣計算發展已經進入了新階段——從理論到實踐的階段。即便這些實踐目前看起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至少邁出這一步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
邊緣計算成新基建發展重要支撐
邊緣計算最明顯的就要屬對「新基建」的支撐。2020年,「新基建」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政策以及地方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的共同作用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等技術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而這其中工業網際網路所代表的,恰恰就是邊緣計算本身。
隨著海量終端設備和應用的廣泛接入,數據洪流正洶湧而來,對企業現有網絡架構的時延、帶寬、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戰。同時意味著集中式的數據存儲和處理模式將面臨難以化解的性能瓶頸和數據處理壓力。
如何破局?唯一的辦法是把業務邏輯和應用下沉到離設備和終端更近的邊緣位置上,能從根本上減輕對中心集中處理的壓力,並實現真正的低延時和高速率。這樣既解決行業碎片化導致設備連接困難的問題,又可以實現邊緣側與中心雲的高效協同,也恰恰符合「邊雲協同」的核心定位。
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今幾乎所有的智能化設備都可以藉助邊緣計算來實現。雖然業界近幾年對於人工智慧一直保持肯定的態度,但是我們也看到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許多人工智慧失敗案例,甚至有人調侃其為「人工智障」。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在邊緣側實現充分的計算,沒有讓邊緣計算真正發揮價值,這也證明了單純的雲計算對於超大規模部署來說依然難以完全兼顧和覆蓋。
「邊雲協同」的價值由此凸顯。就「新基建」來說,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幾個核心類別都與「邊雲協同」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5G是實踐「邊雲協同」的網絡基礎、大數據中心是實踐「邊雲協同」的後端保障,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恰恰是「邊雲協同」的最佳體現。
一定程度上講,沒有邊緣計算提供低延時,很多高實時性的場景將無法實現,不僅在工業領域,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領域,都依賴邊緣計算的低延時實現智能化的應用處理。正因如此,只有邊緣計算技術體系發展成熟,形成規模化產業效應,才能降低用戶對「智能」的使用門檻。也只有通過邊緣計算降低回傳帶寬、鏈路租賃、存儲和管理等成本,邊緣計算才能成為大家選擇的理由,新基建的發展才有了持續推進的基礎和動力。
邊緣計算賦能行業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轉型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經之路,邊緣計算正在憑藉自身技術特性及優勢,賦能各行業數位化轉型。
海爾一直被業界視為數位化轉型的典範。日常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家中都會用到海爾的設備,比如洗衣機、冰箱、電視等等「大件」,但你可曾注意到,包括洗碗機、淨水器甚至智能馬桶蓋在內的許多小家電也同樣是海爾的強項。這些終端設備許多都被賦能智慧計算,成為了邊緣的一份子。在工業生產中,海爾同樣也在努力踐行著「邊雲協同」的理念。在工業園區,海爾落地MEC(UPF+MEP),構建了行業內首個「5G+MEC」虛擬專網。通過「雲邊協同」的質檢方案,實現質檢應用部署中的資源、業務管理、應用管理、以及檢測服務的雲邊協同。全面的數位化使得海爾在「邊雲協同」的架構下業務場景變得更加智能、更加成熟,也更具備市場競爭力。
不僅是海爾,如今許多製造企業在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運營等全過程都已基本實現了信息化。而隨著物聯網、智能傳感、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發展成熟,以及與傳統工業的深度融合,工業智能化的發展也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降本增效」是每個企業所追求的目標,也是「邊雲協同」的客觀結果。在採用邊緣MEC和企業雲平臺邊雲協同部署方式後,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在平臺側訂閱相關機器視覺服務,通過端、邊、雲互相協同實現算法加載到邊緣計算側,將傳統孤立視覺系統(包含視覺控制器,視覺應用軟體,工業相機)轉化為集中處理+分布採集和控制模式,多個工位不同的視覺檢測工程,同時在MEC側運行,並將檢測結果返回到雲端。據統計,在採用「邊雲協同」的方案之後,其整體成本(包括布線成本、硬體及算力浪費)得到大幅度降低,總體投資成本降低約40%。
除了工業網際網路之外,邊緣計算還可以應用到數字經濟社會中的方方面面,例如金融、新零售、文化旅遊等。甚至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我們都可以將邊緣計算應用其中,通過「邊雲協同」實現數據的有序化管理,也實現智能化的升級和運維。
從邊緣計算1.0到邊緣計算2.0,邊緣計算已從最初的概念落地成泥,實現從泛化概念到落地探索的跨越性發展,在新基建的助推下具備了更大的潛力與發展空間。對於邊緣計算的發展,未來可期。
值此之際,邊緣計算產業聯盟誠摯邀請您共聚一堂。12月10日,北京香格裡拉飯店,以「智聯邊雲,共創產業新價值」為主題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即將開幕。
屆時不僅會邀請來自全球的商業領袖、國際組織、政府機構、產業夥伴、學術大咖等各界專家一道,全方位探討邊緣計算技術發展趨勢、展現邊緣計算創新應用、聚合邊緣計算產業生態、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快速發展,還有8+重磅發布、60+大咖演講、30+現場展示,豐富的專業內容、領先的行業實踐以及全面的生態夥伴,在這裡等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