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計算行業機遇在「邊緣」:浪潮與百度聯手樹標杆

2021-01-21 海峰看科技

文/黃海峰

「快速增長的智能終端將帶來大量數據及AI決策需求,帶動企業基礎設施投資向邊緣側遷移,邊緣計算產業在未來5年將以超30%的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浪潮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在近期的「2020百度雲智峰會」上這樣講到。

2021年伊始,各大計算企業都在找尋新機遇。我們看到,在「新基建」背景下,5G、AI、物聯網等技術發展,牽引著算力從數據中心向邊緣側發展。邊緣計算成為行業應用創新驅動力,將加速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無人駕駛等應用創新落地。

據IDC預測,全球企業基礎設施建設在邊緣部署比例將從2020年的10%增長到2023年的50%,全球智能終端接入數量將從2020年的500億個增長到2025年的1500億個。

作為中國伺服器市場領頭羊的浪潮,早已經在邊緣計算產業全面布局,推出四大產品系列,並在近期攜手百度發布「百度邊緣計算盒子」。

那麼,浪潮到底如何看待邊緣計算市場的機遇與挑戰?為何選擇與百度合作?

邊緣計算不再「邊緣」

邊緣計算並非近幾年才提出,早在十幾年前這一概念就已出現。為何近兩年邊緣計算產業突然會火起來?對此,孫波認為,邊緣計算產業快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AI和5G兩方面技術牽引。

一方面,AI向邊緣滲透。2016年,AI伺服器出現,特別是訓練伺服器在數據中心側開始爆發增長。而且,隨著終端設備增長及更多場景對低時延的需求,各行業企業需要將AI推理能力部署到邊緣側,更靠近場景,使得計算能力向邊緣側下沉。

比如,疫情期間的體溫檢測、道路上的無人駕駛計算單元、工廠的無人質檢等應用,都需要部署在邊緣側的AI能力。

另一方面,5G加速到來。全球5G正進入規模發展期。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12月24日介紹,今年中國新增58萬個5G基站,累積開通基站近70萬個。此外,截止目前,我國5G終端連接數已經超過2億。

對5G創造的市場機遇,孫波介紹,隨著高帶寬、低時延的5G快速發展,數據無法像4G時代那樣,匯總到核心網後再處理。流量轉發、對接、網關接入、路由功能需要下沉到邊緣側,才能解決各類5G應用對性能的要求,最終解決網絡核心帶寬負載、壓力無法降低的問題。

邊緣計算可以應用的場景非常多,需要適用不同需求。孫波表示,邊緣計算可以應用在ICT融合、新一代CDN、智能網聯汽車、工業網際網路、產業+AI、城市治理以及智能物聯網等七大場景,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比如在ICT融合方面,基礎通信設備投資每年超過500億元。

雖然AI與5G兩大動力加速邊緣計算產業發展,但現階段產業依然面臨一些挑戰——這些挑戰也正是2021年業界需要解決的。孫波認為挑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任何一個場景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如果將場景與邊緣計算設備直接結合,常常會出現水土不服。因此,現階段邊緣計算部署大多需要現場實施,屬於項目型交付。這就導致設備無法與行業通用場景打通。

其次,邊緣計算設備穩定性無法保證。目前邊緣計算設備成熟度底,穩定性差,孫波介紹到,經常會聽到客戶抱怨,其購買的工控機或小盒子,工作一周就要下線10分鐘,穩定性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設備使用了桌面級的晶片做設計,在室外部署環境中無法保證穩定、可靠的持續運行。

再次,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對於任何產業,統一行業標準一直是發展關鍵。但由於缺乏統一標準,邊緣計算產業往往出現產品黑盒,導致維護、管理成本過高,阻礙產業發展。

最後,缺乏AI算力。俗話說術有專攻,邊緣計算設備製造企業往往專注於邊緣計算能力構建,但缺乏AI算力的積累。因此,這些廠商往往無法幫助客戶基於場景完成AI算力的基本優化。

完美融合:浪潮攜手百度

就在此次峰會上,浪潮與百度聯合發布的百度邊緣計算盒子,引起諸多觀眾駐足了解。據悉,該產品在硬體方面擁有數據中心級高可靠設計、環境適應力強且實現模塊化算力擴展,能夠滿足零售、旅遊、交通等行業應用場景的需求。

在邊緣平臺方面,該產品部署了百度邊緣計算平臺及百度邊緣AI平臺,實現對分布在全國各地計算力的統一調度、管理,及資源的動態監控。

看到浪潮與百度聯合發布百度邊緣計算盒子,許多人都感到疑惑,浪潮在伺服器領域深耕多年,目前已做到全球領先,中國第一。獨行更快,浪潮為何在邊緣計算領域放棄獨立發展,選擇與網際網路廠商百度攜手呢?

對此,孫波解釋了其中的原因。首先,從盒子到方案。浪潮不會為客戶做最終解決方案的落地,尤其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每個場景都擁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對每個場景賦能都屬於項目型落地,尤其是上層軟體。

在邊緣計算領域,客戶需要的不止是硬體盒子,更需要一整套的軟硬體整體解決方案。百度的能力正好是AI算法能力、百度雲平臺、邊緣計算平臺。浪潮與百度合作,將其能力嫁接到浪潮的硬體盒子上,形成互補。

其次,更好地服務雙方各自客戶。在滿足客戶方面,百度與浪潮都有屬於自己的客戶,在面對客戶在邊緣計算領域需求時,浪潮將百度的AI能力賦能給自己的客戶,百度也可以將浪潮更強大的邊緣計算能力賦能給客戶。兩家公司聯合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讓客戶在「到底是買盒子還是選擇AI」的問題上不再猶豫。

再次,不斷迭代升級更懂客戶需求。與百度攜手後,百度會反饋自己客戶對邊緣計算盒子的需求,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盒子的定義,幫助浪潮更好的實現盒子的設計理念。

最後,實現算力的統一調度和模塊化擴展。此次浪潮聯合百度推出的百度邊緣盒子面對客戶場景變化時,可以實現算力的靈活擴展,通過靈活組合的模塊化硬體來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算力需求。

事實上,浪潮與百度的合作並非第一次。2009年至今,浪潮與百度合作推出了天蠍整機櫃、冰山冷存儲、X-MAN系列、ABC一體機,推動著AI、雲計算和大數據在金融、電信、氣象、製造等各個行業的加速應用。一直以來,浪潮的硬體研發與百度軟體迭代都同時保持著行業中最快的節奏,並通過軟硬體的整合,為新技術在傳統行業的落地提供了領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隨著邊緣計算新戰事的開啟,浪潮與百度將匯聚雙方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力量,構建雲-邊-端一體化方案,驅動行業創新應用落地。

比如浪潮聯合百度推出了智能油井解決方案,通過對油田現場智能儀器的電壓、電流、載荷、溫度、視頻圖像等數據進行自動化採集,讓運維工程師不再需要每天3-4次開著車到荒郊野嶺巡檢。同時,礦機可以按照地下油量儲備情況去智能啟停和調節它的頻率,從而節省電費80%以上。

又比如製造領域的電子設備質檢工,通常每天要完成1萬多個零件的檢測。浪潮與百度合作打造的邊緣質檢平臺,將工廠質檢工人的經驗轉換為AI算法,大幅提升質檢精準度。一臺設備可以代替6個工人,投資回報率是傳統設備6.5倍。

「未來希望與百度一起,圍繞邊緣場景碰撞出更多火花,共同打造業界領先產品。」孫波透露。

浪潮將持續深耕:瞄準場景化需求

面對邊緣計算領域的高速發展,及不同邊緣計算場景需求,浪潮率先布局打造邊緣微中心、邊緣雲伺服器、便攜AI伺服器、智算小站這四大產品系列,以支撐不同場景對於邊緣算力的差異性需求。

在智算小站領域,浪潮本次聯合百度發布的百度邊緣計算盒子,就是屬於這個領域的一款產業+AI場景的邊緣產品。該產品適用智慧零售、智慧景區、智慧交通等場景。此前,浪潮開發智算小站EIS200、EIS300適合近場端AI推理應用,適用於能源、鐵路、物流、零售、製造、智慧社區等場景。

在便攜AI伺服器領域,浪潮NE3412M5可實現邊緣室內、車載環境部署,具備抗震、防塵、防水濺、大容量存儲、高性能AI計算等優勢,滿足數據搬遷、質檢、醫療、語音等應用的需求。

在邊緣雲伺服器領域,浪潮NE5260M5符合伺服器和電信兩個領域的各類標準,針對邊緣機房極端的部署環境和所承載的業務應用,可滿足極端環境的部署需求。

在邊緣微中心領域,浪潮SRDC作為可在邊緣室內環境部署的現場微型數據中心,基於一體化設計實現工廠預裝及模塊化現場交付,提升邊緣數據中心的構建速度,便於運維。

正是基於以上強大的產品布局,浪潮對邊緣計算領域有著明確的發展規劃。對此,孫波介紹到,浪潮將以計算力為核心,從數據中心向邊緣側去延展,把數據的能力、計算力,用在更靠近邊緣的場景下,幫助客戶節省TCO。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浪潮會堅持聚焦在ICT融合這一主賽道,並在CDN、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封閉園區低速載貨裝置、城市AI治理、智能製造等領域持續深耕。

觀察:聯合創新是打開邊緣計算成功大門的鑰匙

在5G與AI快速發展背景下,浪潮與百度聯合發力邊緣計算,賦能各個行業數位化升級與重塑。在筆者看來,這種開放合作非常必要,而浪潮與百度之所以能取得出色競爭,源自雙方多年業務創新形成的JDM(聯合開發)合作模式。

基於JDM模式,浪潮從用戶具體業務需求出發,打通需求、研發、生產、交付環節, 在最短的時間內、可控的成本約束下,把用戶需要的產品研製出來,快速部署交付到用戶數據中心。

當然,面對邊緣計算這一計算產業新戰場,僅靠兩家企業顯然無法推動各行業商用落地大步向前。因此,正如孫波在演講最後所言,邊緣計算需要融入多樣場景需求,統一標準,聯合更多的業界合作夥伴,共同做大生態。

為此,孫波呼籲,一方面計算硬體廠商需要儘快制定行業標準,實現硬體完全普適5G產品。另一方面在生態中,晶片、系統、應用、算法等公司都有自己的邊界,需要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將生態全棧組合起來,幫助客戶進行TCO優化,最終實現產業升級。

相關焦點

  • 百度研究院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生物計算迎爆發、無監督學習...
    2020年開始,全球經濟與社會陷入諸多不確定性當中。面對嶄新的2021,讀懂未來的科技趨勢發展,可能從未像今天一般重要。1月13日,百度研究院發布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包括人工智慧、生物計算、AI晶片、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及相關產業,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發展緊密融合,既有技術前瞻性也具備產業指導價值。
  • 運營商加快邊緣計算布局,2021年或再迎垂直行業融合突破
    邊緣計算邊緣計算(MEC)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日益趨向成熟。2020年,三大運營商發力邊緣計算,圍繞商超綜合體、工業網際網路、VR/AR、高清視頻等行業,逐漸沉澱出了眾多5G應用場景案例。
  • 運營商加快邊緣計算布局2021年或再迎垂直行業融合突破
    邊緣計算(MEC)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日益趨向成熟。2020年,三大運營商發力邊緣計算,圍繞商超綜合體、工業網際網路、VR/AR、高清視頻等行業,逐漸沉澱出了眾多5G應用場景案例。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預測,在人工智慧和5G的推動下,2021年是邊緣計算從試驗走向落地的一年,邊緣計算將真正發揮價值。
  • 邊緣計算+CDN浪潮下,如何捕抓區塊鏈新投資機會?
    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全球CDN市場規模將實現35.16%、29.32%、47.49%的增速,較2016至2018年增速有大幅提升,總體市場規模於2021年達到232億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場蛋糕前,誰能先聲奪人,搶佔風口呢?
  • 規劃2021年技術路標,百度研究院做出了這樣一份預測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如果說 2020 年的關鍵詞是不確定性,2021 年我們將迎來什麼?在科技領域裡,還有很多方向亟待人們去探索。這條視頻由AI自動剪輯生成,百度研究院智能視頻合成平臺VidPress提供技術支持。只需一鍵輸入新聞圖文內容連結,其他視頻製作全流程,都由AI自動完成。
  • 百度研究院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數字人、虛擬人將大批量出現...
    2020年開始,全球經濟與社會陷入諸多不確定性當中。面對嶄新的2021,讀懂未來的科技趨勢發展,可能從未像今天一般重要。1月13日,百度研究院發布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包括人工智慧、生物計算、AI晶片、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及相關產業,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發展緊密融合,既有技術前瞻性也具備產業指導價值。
  • 邊緣計算板塊誰是真龍頭:券商推三條布局主線,三股最受關注
    未來,中興通訊將繼續深化與英特爾的合作,共同推進人工智慧在邊緣計算領域的應用及拓展。另外,邊緣計算也出現在全國「兩會」的提案中,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今年提交的三份提案中,其中的《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讓老百姓出行更順暢》的提案中,就提到運用智能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技術,搭建計算平臺,分析全量交通數據,能夠預判擁堵趨勢並提前採取預防性措施。
  • 解碼百度研究院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看透」未來的力量
    1月13日,百度研究院正式發布了2021十大科技趨勢預測,範圍涵蓋了人工智慧、數字人、生命科學、交通產業、AI晶片、物聯網、量子計算等多個前沿領域。 通讀《百度研究院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發現,該趨勢預測極具科技前瞻性,充分展現了百度在基礎技術研究方面的領先性,如AI方面的多模態、無監督學習、崑崙晶片、量子計算等。
  • 最新技術前沿與產業風向標來了,百度研究院發布2021年十大趨勢
    允中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2020年,AI技術已發展到可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化階段AI晶片大規模落地的關鍵年;通用自然語言理解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更多自動駕駛汽車被應用於物流快遞、公共運輸、封閉道路等不同場景;量子計算將迎來新一輪爆發……以上可不是科技行業對2020年的年終總結,而是來自百度研究院在2019
  • 為什麼說邊緣計算和網絡切片助力5G專網與行業應用
    邊緣計算具備敏捷處理、帶寬佔用低、數據安全性高、成本低等優勢,與物聯網應用場景完美契合,未來邊緣計算將與物聯網協同發展,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1.5G 切片技術標準正在不斷完善,R15 版本在 2019 年 6 月凍結,對實現網絡切片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流程進行了定義,為第一波 5G 部署和網絡切片業務商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16 版本對網絡切片功能進行了增強,在 2020 年 7 月凍結;R17 版本標準將於 2021 年 9 月凍結,更全面地為垂直行業應用服務,IIoT、uRLLC、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關鍵技術將在該版本中得到進一步增強。
  • 百度2018Q4財報:百度雲營收破11億 百度有了新的業績增長點
    例如,百度雲與攜程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和引領旅遊行業的智能化發展,為國內市場樹立標杆。百度還與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上海市政府、百信銀行、亞信科技等共同探索「AI+雲「在通信行業、智能城市、物聯網、5G及金融等領域的更多合作。
  • 2021-2026年工業網際網路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諮詢報告
    它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傳感技術及網際網路的高度融合。"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於2012年提出,隨後美國五家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了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除了通用電氣這樣的製造業巨頭,加入該聯盟的還有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IT企業。
  • 再看浪潮如何踐行開放計算:構建開放融合的全球計算生態
    硬體重構導向開放計算一個不折不扣的事實是——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行業已被網際網路公司領導。這事已經不新鮮了。從數量上定義大規模數據中心,以前可能5萬臺伺服器保有量就算大規模,但目前單一數據中心規模就能達到幾十萬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伺服器數量超過一百萬臺以上,承載能力不低於1萬個標準機架,2019年超過一百萬臺伺服器保有量的數據中心將達到五百個。
  • 智能計算全景圖,背後是百度智能雲的「to B」雄心
    在2016年之前,這個三個關鍵詞分別代表了三個獨立的市場,雖然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上,它們是相互關聯,但並沒有一家公司真正意義上在推動三者的融合。2016年百度的第一屆雲智峰會,首次提出ABC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從此AI、大數據和雲的融合發展及行業落地,成為了百度雲智峰會每年的主旋律。這三年來,百度智能雲也不斷在ABC三個維度的融合與創新上推陳出新。
  • 做開放生態的連接者 浪潮持續探索智慧家庭邊界
    只會加劇行業場景化的新賽道已經開啟,這是行業未來增量的一大機遇,也是浪潮正著手布局的板塊。智能家庭發展迅猛,藍海市場暗含隱憂隨著智能家居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將不再局限於家電之間的互聯,還可能與安全、社區服務、車聯網等外部場景息息相關。
  • 解鎖萬億級市場:邊緣計算那些不「邊緣」的投資機會
    連續三年被全球最大IT諮詢公司Gartner評為「十大戰略性科技」,邊緣計算是否已經走到當打之年?本期華映洞察,一起揭開邊緣計算的神秘面紗,共探投資機遇。邊緣計算投資的勢與機先說結論:隨著雲計算領域寡頭格局的形成,未來十年邊緣側將具備更多的發展和投資空間。
  • 邊緣計算總結 - CSDN
    截至2018年底,中國邊緣計算市場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擁有很大的技術爆發潛力,各類型行業參與者正積極布局搶佔市場。根據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邊緣計算市場規模2018年達46.3億元人民幣。邊緣計算可助力這些問題的解決,結合邊緣計算和5G將有效降低成本,讓更多程序在邊緣運行的特性亦能降低雲端的工作壓力。5G的技術支持下,物聯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都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2019年全球物聯網設備聯網數達107億個,同增17.58%,預計2020年有望同比增長19%達127億個,2025年物聯網設備聯網數有望達到252億個,邊緣計算需求有望大幅提升。
  • 邊緣計算迎來「新風口」,AI晶片創企如何把握機會?
    所謂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就是在雲、網際網路的邊緣側進行計算,其應用程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讓終端設備真正實現智能。據調研機構CB Insights預測,到2023年,全球邊緣計算行業整體市場容量有望達到340億美元,或將超越雲計算規模。
  • 一文看懂為什麼邊緣計算是大勢所趨 | GSMA 報告
    文檔來源:GSMA一、邊緣計算發展的背景和全球趨勢(一)技術驅動因素在過去 40 年裡,算力和處理在集中式架構和分布式 架構之間交替往復。21 世紀,隨著網際網路、企業 IT和智慧型手機的大規模商用,激起了以大型集中伺服器群為基礎的雲計算浪潮。
  • 邊雲協同風勢漸起,邊緣計算產業火勢撩燃
    2020年什麼技術最熱?是AI、5G還是自動駕駛?其實都不是。伴隨著越來越多客戶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工業網際網路與邊緣計算都成為了客戶業務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後者更被認為是堪比雲計算的重要技術變革,即我們常說的「邊雲協同」。而這一切的變化,都是邊緣計算的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