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海峰
「快速增長的智能終端將帶來大量數據及AI決策需求,帶動企業基礎設施投資向邊緣側遷移,邊緣計算產業在未來5年將以超30%的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浪潮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在近期的「2020百度雲智峰會」上這樣講到。
2021年伊始,各大計算企業都在找尋新機遇。我們看到,在「新基建」背景下,5G、AI、物聯網等技術發展,牽引著算力從數據中心向邊緣側發展。邊緣計算成為行業應用創新驅動力,將加速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無人駕駛等應用創新落地。
據IDC預測,全球企業基礎設施建設在邊緣部署比例將從2020年的10%增長到2023年的50%,全球智能終端接入數量將從2020年的500億個增長到2025年的1500億個。
作為中國伺服器市場領頭羊的浪潮,早已經在邊緣計算產業全面布局,推出四大產品系列,並在近期攜手百度發布「百度邊緣計算盒子」。
那麼,浪潮到底如何看待邊緣計算市場的機遇與挑戰?為何選擇與百度合作?
邊緣計算不再「邊緣」
邊緣計算並非近幾年才提出,早在十幾年前這一概念就已出現。為何近兩年邊緣計算產業突然會火起來?對此,孫波認為,邊緣計算產業快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AI和5G兩方面技術牽引。
一方面,AI向邊緣滲透。2016年,AI伺服器出現,特別是訓練伺服器在數據中心側開始爆發增長。而且,隨著終端設備增長及更多場景對低時延的需求,各行業企業需要將AI推理能力部署到邊緣側,更靠近場景,使得計算能力向邊緣側下沉。
比如,疫情期間的體溫檢測、道路上的無人駕駛計算單元、工廠的無人質檢等應用,都需要部署在邊緣側的AI能力。
另一方面,5G加速到來。全球5G正進入規模發展期。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12月24日介紹,今年中國新增58萬個5G基站,累積開通基站近70萬個。此外,截止目前,我國5G終端連接數已經超過2億。
對5G創造的市場機遇,孫波介紹,隨著高帶寬、低時延的5G快速發展,數據無法像4G時代那樣,匯總到核心網後再處理。流量轉發、對接、網關接入、路由功能需要下沉到邊緣側,才能解決各類5G應用對性能的要求,最終解決網絡核心帶寬負載、壓力無法降低的問題。
邊緣計算可以應用的場景非常多,需要適用不同需求。孫波表示,邊緣計算可以應用在ICT融合、新一代CDN、智能網聯汽車、工業網際網路、產業+AI、城市治理以及智能物聯網等七大場景,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比如在ICT融合方面,基礎通信設備投資每年超過500億元。
雖然AI與5G兩大動力加速邊緣計算產業發展,但現階段產業依然面臨一些挑戰——這些挑戰也正是2021年業界需要解決的。孫波認為挑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任何一個場景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如果將場景與邊緣計算設備直接結合,常常會出現水土不服。因此,現階段邊緣計算部署大多需要現場實施,屬於項目型交付。這就導致設備無法與行業通用場景打通。
其次,邊緣計算設備穩定性無法保證。目前邊緣計算設備成熟度底,穩定性差,孫波介紹到,經常會聽到客戶抱怨,其購買的工控機或小盒子,工作一周就要下線10分鐘,穩定性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設備使用了桌面級的晶片做設計,在室外部署環境中無法保證穩定、可靠的持續運行。
再次,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對於任何產業,統一行業標準一直是發展關鍵。但由於缺乏統一標準,邊緣計算產業往往出現產品黑盒,導致維護、管理成本過高,阻礙產業發展。
最後,缺乏AI算力。俗話說術有專攻,邊緣計算設備製造企業往往專注於邊緣計算能力構建,但缺乏AI算力的積累。因此,這些廠商往往無法幫助客戶基於場景完成AI算力的基本優化。
完美融合:浪潮攜手百度
就在此次峰會上,浪潮與百度聯合發布的百度邊緣計算盒子,引起諸多觀眾駐足了解。據悉,該產品在硬體方面擁有數據中心級高可靠設計、環境適應力強且實現模塊化算力擴展,能夠滿足零售、旅遊、交通等行業應用場景的需求。
在邊緣平臺方面,該產品部署了百度邊緣計算平臺及百度邊緣AI平臺,實現對分布在全國各地計算力的統一調度、管理,及資源的動態監控。
看到浪潮與百度聯合發布百度邊緣計算盒子,許多人都感到疑惑,浪潮在伺服器領域深耕多年,目前已做到全球領先,中國第一。獨行更快,浪潮為何在邊緣計算領域放棄獨立發展,選擇與網際網路廠商百度攜手呢?
對此,孫波解釋了其中的原因。首先,從盒子到方案。浪潮不會為客戶做最終解決方案的落地,尤其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每個場景都擁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對每個場景賦能都屬於項目型落地,尤其是上層軟體。
在邊緣計算領域,客戶需要的不止是硬體盒子,更需要一整套的軟硬體整體解決方案。百度的能力正好是AI算法能力、百度雲平臺、邊緣計算平臺。浪潮與百度合作,將其能力嫁接到浪潮的硬體盒子上,形成互補。
其次,更好地服務雙方各自客戶。在滿足客戶方面,百度與浪潮都有屬於自己的客戶,在面對客戶在邊緣計算領域需求時,浪潮將百度的AI能力賦能給自己的客戶,百度也可以將浪潮更強大的邊緣計算能力賦能給客戶。兩家公司聯合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讓客戶在「到底是買盒子還是選擇AI」的問題上不再猶豫。
再次,不斷迭代升級更懂客戶需求。與百度攜手後,百度會反饋自己客戶對邊緣計算盒子的需求,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盒子的定義,幫助浪潮更好的實現盒子的設計理念。
最後,實現算力的統一調度和模塊化擴展。此次浪潮聯合百度推出的百度邊緣盒子面對客戶場景變化時,可以實現算力的靈活擴展,通過靈活組合的模塊化硬體來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算力需求。
事實上,浪潮與百度的合作並非第一次。2009年至今,浪潮與百度合作推出了天蠍整機櫃、冰山冷存儲、X-MAN系列、ABC一體機,推動著AI、雲計算和大數據在金融、電信、氣象、製造等各個行業的加速應用。一直以來,浪潮的硬體研發與百度軟體迭代都同時保持著行業中最快的節奏,並通過軟硬體的整合,為新技術在傳統行業的落地提供了領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隨著邊緣計算新戰事的開啟,浪潮與百度將匯聚雙方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力量,構建雲-邊-端一體化方案,驅動行業創新應用落地。
比如浪潮聯合百度推出了智能油井解決方案,通過對油田現場智能儀器的電壓、電流、載荷、溫度、視頻圖像等數據進行自動化採集,讓運維工程師不再需要每天3-4次開著車到荒郊野嶺巡檢。同時,礦機可以按照地下油量儲備情況去智能啟停和調節它的頻率,從而節省電費80%以上。
又比如製造領域的電子設備質檢工,通常每天要完成1萬多個零件的檢測。浪潮與百度合作打造的邊緣質檢平臺,將工廠質檢工人的經驗轉換為AI算法,大幅提升質檢精準度。一臺設備可以代替6個工人,投資回報率是傳統設備6.5倍。
「未來希望與百度一起,圍繞邊緣場景碰撞出更多火花,共同打造業界領先產品。」孫波透露。
浪潮將持續深耕:瞄準場景化需求
面對邊緣計算領域的高速發展,及不同邊緣計算場景需求,浪潮率先布局打造邊緣微中心、邊緣雲伺服器、便攜AI伺服器、智算小站這四大產品系列,以支撐不同場景對於邊緣算力的差異性需求。
在智算小站領域,浪潮本次聯合百度發布的百度邊緣計算盒子,就是屬於這個領域的一款產業+AI場景的邊緣產品。該產品適用智慧零售、智慧景區、智慧交通等場景。此前,浪潮開發智算小站EIS200、EIS300適合近場端AI推理應用,適用於能源、鐵路、物流、零售、製造、智慧社區等場景。
在便攜AI伺服器領域,浪潮NE3412M5可實現邊緣室內、車載環境部署,具備抗震、防塵、防水濺、大容量存儲、高性能AI計算等優勢,滿足數據搬遷、質檢、醫療、語音等應用的需求。
在邊緣雲伺服器領域,浪潮NE5260M5符合伺服器和電信兩個領域的各類標準,針對邊緣機房極端的部署環境和所承載的業務應用,可滿足極端環境的部署需求。
在邊緣微中心領域,浪潮SRDC作為可在邊緣室內環境部署的現場微型數據中心,基於一體化設計實現工廠預裝及模塊化現場交付,提升邊緣數據中心的構建速度,便於運維。
正是基於以上強大的產品布局,浪潮對邊緣計算領域有著明確的發展規劃。對此,孫波介紹到,浪潮將以計算力為核心,從數據中心向邊緣側去延展,把數據的能力、計算力,用在更靠近邊緣的場景下,幫助客戶節省TCO。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浪潮會堅持聚焦在ICT融合這一主賽道,並在CDN、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封閉園區低速載貨裝置、城市AI治理、智能製造等領域持續深耕。
觀察:聯合創新是打開邊緣計算成功大門的鑰匙
在5G與AI快速發展背景下,浪潮與百度聯合發力邊緣計算,賦能各個行業數位化升級與重塑。在筆者看來,這種開放合作非常必要,而浪潮與百度之所以能取得出色競爭,源自雙方多年業務創新形成的JDM(聯合開發)合作模式。
基於JDM模式,浪潮從用戶具體業務需求出發,打通需求、研發、生產、交付環節, 在最短的時間內、可控的成本約束下,把用戶需要的產品研製出來,快速部署交付到用戶數據中心。
當然,面對邊緣計算這一計算產業新戰場,僅靠兩家企業顯然無法推動各行業商用落地大步向前。因此,正如孫波在演講最後所言,邊緣計算需要融入多樣場景需求,統一標準,聯合更多的業界合作夥伴,共同做大生態。
為此,孫波呼籲,一方面計算硬體廠商需要儘快制定行業標準,實現硬體完全普適5G產品。另一方面在生態中,晶片、系統、應用、算法等公司都有自己的邊界,需要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將生態全棧組合起來,幫助客戶進行TCO優化,最終實現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