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
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博士 徐博士(奔騰哥)加信資本創始人 Justin主題
邊緣計算+CDN浪潮下,如何捕抓區塊鏈新投資機會?
背景
CDN 即內容分發網絡,其通過在網絡各處放置節點伺服器,在現有網際網路基礎上建立一張智能虛擬網絡。利用CDN廣泛的接入點,物聯設備可以和其他節點,把消息實時調度或者異步同步到響應的單元,從而使用戶就近取得所需內容,解決網絡擁擠的狀況,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
隨著5G商用化進程加速,應用場景將快速膨脹,信息交互和處理需求將大幅提高,5G時代,萬物互聯,一個藍海市場已然誕生。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全球CDN市場規模將實現35.16%、29.32%、47.49%的增速,較2016至2018年增速有大幅提升,總體市場規模於2021年達到232億美元。
如此巨大的市場蛋糕前,誰能先聲奪人,搶佔風口呢?CoinVoice公開課邀請到徐博士和Justin,和大家一起分享「邊緣計算+CDN浪潮下,如何捕抓區塊鏈新投資機會?」。
以下為分享實錄:
CoinVoice:可能大多數人知曉邊緣計算這個概念是因為在2018年3月份與邊緣計算相關的概念股紛紛遭遇漲停,但是大部分股民和投資者其實對於邊緣計算並不是特別清楚,那麼邊緣計算到底是什麼?與雲計算有何區別?
徐博士:邊緣計算是一種分散式運算的架構,將應用程式、數據資料與服務的運算,由網絡中心節點,移往網絡邏輯上的邊緣節點來處理。邊緣運算將原本完全由中心節點處理大型服務加以分解,切割成更小與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分散到邊緣節點去處理。邊緣節點更接近於用戶終端裝置,可以加快資料的處理與傳送速度,減少延遲。在這種架構下,資料的分析與知識的產生,更接近於數據資料的來源,因此更適合處理大數據。
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都知道章魚非常聰明,在捕獵時異常靈巧迅速,腕足之間配合極好,從不會纏繞打結。二者是靠它類似分布式計算的「多個小腦+一個大腦」完成的,章魚擁有巨量的神經元,但60%分布在章魚的八條腿(腕足)上,腦部僅有40%。邊緣計算也類似,在網絡邊緣側的智能網關上就近處理採集到的數據,而不需要將大量數據上傳到遠端的核心管理平臺。
邊緣計算與雲計算的區別在於,一個將計算能力下沉,一個將計算能力集中在雲端。兩者結合將會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和預期,Speed Network做的正是CDN+邊緣計算,植根於CDN生長於邊緣計算,滿足兩個方向的不同需求。每戶上海市民自己進行分揀處理垃圾,叫邊緣計算。把垃圾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拉到垃圾場集中處理,叫雲計算。
Justin:傳統的計算方式是往雲端的伺服器發送請求,當你點擊一個百度網頁,網頁會向遠程伺服器發送跳轉與顯示的請求,當伺服器響應之後會迅速回傳到電腦,進行顯示。20年前,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杯茶的功夫,但現在一秒不到(背後有CDN技術的加持),確實很方便。
「邊緣計算實質就是將數據放在靠近用戶的終端節點中進行存儲計算傳輸,而不是放在遠端的雲集群。簡單理解為,在原先雲計算的基礎之上,把中心節點的計算任務,挪到了端節點來做計算。過去物聯網上端節點只負責傳感和收集數據,現在讓它也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分擔雲計算的壓力。
以往的雲計算依靠的是在高大IDC機房裡的伺服器,特別「嬌貴」,對溫度、溼度、靜電等有專門要求,但是邊緣計算的伺服器需要在外部環境中「頑強生存」。實際上,現在已經實現了,比如浪潮和中興都已經發布適用於邊緣計算的新型伺服器產品。
另外,邊緣計算處理簡單的數據,雲計算處理相對複雜的信息,兩者配合能夠達到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而邊緣計算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對雲計算的一種補充和優化。
CoinVoice:據我們了解,邊緣計算並非是一個新鮮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式計算服務商之一,AKAMAI早在2003年就與IBM合作,在其內部研究項目中提出使用「邊緣計算」的目的和待解決的問題。為什麼它會在15年後被人們重新認識,並迎來爆發呢?
徐博士: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慧、VR等發展,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數據需要傳輸和處理。而傳統的雲計算會面臨帶寬不足、能耗問題、數據處理不及時、隱私保護等問題,比如無人駕駛汽車每秒產生約 1GB 數據,如果全美跑的無人駕駛汽車都把信息傳到加州,然後再反饋到當前道路,勢必力不從心。
而邊緣計算正好可以對上述問題進行解決。邊緣計算可以使得更多的節點來負載流量,使得數據傳輸速度更快;可以更靠近終端設備,傳輸更安全,數據處理更即時;更分散的節點相比雲計算故障所產生的影響更小,還順手解決了設備散熱問題。
我這裡說設備散熱只是一個例子,中心化的計算集群耗能之大,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微軟將自己的伺服器放到海底用水散熱,有的數據計算中心在電費便宜的地方在有風的地方,因為方便散熱方便節能。這個耗能對比比特幣礦場也毫不遜色。
Justin:我們平常主要專注於各領域投資,我就從資本的角度談下我的觀點,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成熟
邊緣計算之所以被想像成下一代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技術,主要在於它橫跨OT、IT、CT多個領域,且涉及網絡聯接、數據聚合、晶片、傳感、行業應用等多個產業鏈角色,涉及不同行業、不同廠商之間的互通和互操作。
邊緣計算所需要的感知技術(IoT)、傳輸技術、存儲技術、計算技術,在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普及,用戶數據的激增,另外包括核心的AI、IOT等等相關技術的發展,當然更重要的還有5G的商業化進程加快,5G基站有很強的計算單元,會帶來更高的帶寬,數據傳輸會更方便。邊緣計算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突破後,催生了邊緣計算的爆發。
2、新基建的推進
我國今年萬億新基建計劃提出後,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領域之一,5G網絡正在加速部署。為了滿足5G應用中超可靠低時延通信和海量大規模連接的需求,多接入邊緣計算能夠按需部署在5G網絡架構中的基站、接入/匯聚機房和城域DC內。
邊緣計算是運行在行動網路邊緣的雲服務平臺,可為終端用戶提供更高帶寬、更低時延的數據服務,能夠大幅度減少核心網的網絡負荷,主要應用場景有車聯網、AR/VR等。
可以說,5G是邊緣計算終端設備降低數據傳輸時延的必要方案,同時邊緣計算又是推動5G快速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
3、資本炒作
這個就不做過多解釋了,近些年來,資本推動和創造的風口一直在加速。
CoinVoice:CDN藉由其改善網絡視頻分發速度歐的強大功能而成為市場的寵兒,而CDN有幾大風口:傳統CDN、雲CDN、共享CDN到邊緣計算CDN。傳統的CDN目前都有哪些詬病?隨著5G、大數據技術、AI技術的成熟與進步,市場上很多CDN廠商一直有觀點認為:邊緣計算是CDN的未來,為何這麼說?
徐博士:早在1996年,CDN概念已經誕生,如今無論是各種網站的訪問,還是視頻、直播等網際網路應用,都離不開CDN的作用。不過CDN行業乏善可陳,這麼多年CDN並沒有明顯發展,經過2017-2018之後的降價大潮,瘋狂時期雲廠商的每次發布會必談CDN降價,CDN行業近乎變成一個「唯價格論」的低毛利,甚至負毛利業務。
而邊緣計算能夠更好的賦能CDN。可以用供應鏈的系統類比CDN網絡,在珠三角和長三角這樣的製造業密集的地方,細分領域的製造已經進入到農村裡面,有的村落只做天線,有的只做小馬達,有的只做簡易拼裝,這些小作坊製造品質卻非常好,尤其在江浙一帶的鄉鎮和村落,通過物流系統進入到最後的拼裝廠然後做成成品。這裡每個製造業的作坊就像一個一個的邊緣計算節點,邊緣計算完成相關的模塊計算,CDN就像物流網絡一樣將這些模塊計算的結果匯聚起來形成最終的計算結果。如果沒有發達的物流系統,我國的製造業不會形成產業集群不會這麼完備,而CDN網絡可以簡化理解為一種搞笑的數據高速公路是一種數據和計算結果的物流系統。反過來說,沒有發達的製造業要物流系統又有什麼用,沒有優秀的邊緣計算CDN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如果這麼類比很容易理解CDN和邊緣計算的關係。比如最近有一個項目Speed Network加速寶,可以利用閒置帶寬和算力去實現這樣的供應鏈和物流網絡。
Justin:傳統的 CDN 藉助緩存數據,提高近地節點數據傳輸的性能,但是實際上對動態的計算服務,就只能回源到數據中心,這個成本本身其實是很高的。
邊緣計算和傳統的中心化思維不同,他的主要計算節點以及應用分布式部署在靠近終端的數據中心,這使得在服務的響應性能、還是可靠性方面都是高於傳統中心化的雲計算概念,而 CDN 的節點正好可以充分復用起來,提供計算服務。
從CDN到邊緣計算的過渡是勢在必行的。由於當前高清視頻、VR/AR、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急速發展,傳統CDN將數據回溯到中心雲的做法成本太高,很難滿足日益增加的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及交互需求。
所以CDN必須從傳統的以緩存業務為中心的IO密集型系統演化為邊緣計算系統,構架內容計算網絡,以解決未來物聯網帶來的連接挑戰,在這一過程中,CDN行業也必將完成二次迭代。
CoinVoice:區塊鏈也是近兩年國家主推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之一,邊緣計算會為區塊鏈帶來新機會嗎?有什麼結合點?哪些企業正在做邊緣計算與區塊鏈的結合?
徐博士:在6月份,中興通訊與中國移動、區塊鏈技術與數據安全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新一代信息技3術研究院合作,共同發布了《區塊鏈+邊緣計算白皮書》。這份白皮書聚焦於區塊鏈與邊緣計算技術和應用的結合點,探索二者結合產生的相互賦能、相互促進效果,同時基於典型應用場景的需求提出了通用性技術方案(包括服務模式和部署方案),並總結了「區塊鏈+邊緣計算」應用拓展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
一方面,邊緣計算為區塊鏈提供了新的節點部署選擇。把區塊鏈部署在邊緣計算節點上,數據對接便捷,傳播路徑可控,可以緩解帶寬壓力,提升傳輸實時性,集成運營商開放能力。
另一方面,區塊鏈可以促進不同的邊緣節點之間、「端-邊-網-雲」各方之間的協作同步,幫助建立邊緣計算系統的完整性保障和防偽存證支撐資源,推動終端、數據、能力的開放共享,從而為垂直行業提供「信息+信任」的運營商特色區塊鏈服務。
在企業方面,雲基眾智、比原鏈、360、Speed Network,這些企業都在將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結合。
Justin:我有注意到去年年底由中科院發起成建立的區塊鏈與邊緣計算實驗室也在南京成立
從目前趨勢和區塊鏈、邊緣計算的特質來看勢必是雙方都非常大的新機會,我借用之前360一位技術負責人的總結的觀點,結合有四大方向:一是數據安全;二是身份認證;三是隱私保護;四是共享計算與區塊鏈。
我關注的主要是比原鏈和360、迅雷。
CoinVoice:談起「邊緣計算+CDN+區塊鏈」,大部分用戶都能想到2017年迅雷的「玩客雲和玩客幣」、原快播團隊的流量礦石,當時也掀起了一波熱潮,剛才徐博士說的項目Speed Network,相比於同類競品,Speed Network有何優勢?差異化競爭優勢是什麼?目前落地場景如何?另外一位投資人嘉賓也投資布局不少區塊鏈項目,對這個賽道如何看?
徐博士:玩客雲要做的更多是半中心化的存儲服務,概念的炒作比實際的效用要重,因為迅雷雖然大家用得多,有龐大的用戶群,可是自身的商業閉環邏輯沒有建立好,所以盈利一直很坎坷,玩客雲這個項目不是一次巨大的創新,更像是一種自救行為,利用已有的品牌知名度,追新的概念,做一個所謂的「分布式存儲」項目,不過就是一個私有雲,而且還接受高層機構的監管,並不是一個開放系統,加速包則不同,涉及分布式存儲,植根CDN,並且加入邊緣計算,是一個更加開放、透明、安全的分布式雲系統,有更加落地的商業場景,有更加廣闊的商業邊界,所以更值得期待。可以這麼說玩客雲只是Speed Network加速寶的一個業務的一部分,並不是巨大的創新。
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有存儲、分發、計算三大板塊,Filecoin佔其一,已經擁有龐大市場,而Speed Network目光更為長遠,結合邊緣計算+CDN+區塊鏈,打通各個板塊間的數據流動和處理,市場前景和技術發展都非常好。毫無疑問,這是項厲害的事情。
Speed Network布式網絡可以讓人人都參與到這場網絡大基建上來,它具備多項優勢:穩定快速、簡單易用、容易擴展、高效智能、高容量、高激勵、多樣性。目前已經有成熟的落地產品,用戶可以購買Speed Network加速寶盒,通過共享閒置寬帶進行挖礦。加速寶會根據用戶算?+力,給予用戶對應獎勵。
Justin:我們加信資本這幾年確實投資了非常多的區塊鏈項目,確實在17年和18年初類似這樣的區塊鏈項目非常受大家追捧,像玩客雲、流量寶盒、風暴播控雲、星級魔盒、小睿家庭雲、遊娛寶盒等等,但我認為當時可能更多都存在過分炒作和誇大,還是需要看實際的商用化進程,和用戶接受度,另外用戶投資者也要保持理性,不應該盲目追風,多關注項目團隊的初心和整個項目的落地化進程,當然我個人也非常看好這一賽道,期待能夠有更多像peed Network 這樣的明星項目和團隊能夠繼續保持初心,砥礪前行,推動這個賽道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