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效應模型初探

2021-01-14 獵聘大數據

在一元線性模型中,我們的隱含假設是

1.各個城市的經濟水平對啤酒銷量的影響強度是相同的,

2.經濟水平相同的兩個地區啤酒銷量也相同。基於這兩個假設我們可以得出等式1

式中i代表城市,t代表年份。

很顯然這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我們放棄假設2,認為即使經濟水平相同的兩個城市其啤酒銷量也會有差異。

而差異是由於城市間的個體效應帶來的,此時我們可以認為模型中每個城市對應的截距項都不相同,這些差異全都體現在模型的截距項中,因此得到模型2。

等式2

ai可以看做隨個體變化的截距項, 那麼也就可以進一步將i 視為N 個未知參數。如果我們直接對等式2進行擬合,我們需要估計N+1個參數(N為城市的個數),但其實前N個參數我們並不關心,並且如果N過大時會消耗很多自由度。固定效應模型的思想就是對每個城市進行組內去心,就是計算每個城市指標的平均值並與原指標相減。(等式3-等式2)

等式3

如此一來,城市間的個體效應就被消除掉了。之後就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最小二乘法估計參數。

相關焦點

  • 固定效應模型與隨機效應模型
    大部分的Meta分析需要選擇固定效應模型與隨機效應模型對數據進行合併。本期,我們就介紹下固定效應模型與隨機效應模型這些事。
  • 【固定效應模型】
    在meta分析時,我們常會面臨選擇合併分析的模型-固定效應模型或者隨機效應模型,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固定效應模型,揭開meta分析神秘的面紗。
  • 固定效應模型與隨機效應模型的差別
    緊接前期介紹的固定效應模型與隨機效應模型,今天,我們主要聊聊兩者之間的差別。從假設來看,兩種模型的差別在於: 相應的,固定效應模型得出的結果為「真實值估計值」,而隨機效應模型得出的結果為「真實值平均值的估計值」。這也是源於各自的假設不同。兩者均是得出真實值平均值的估計值,差別是固定效應模型的真實值只有一個,所以得出的結果為真實值的估計值。
  • 元分析: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
    兩種常用見的元分析統計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在固定效應模型下,我們假定在納入分析的所有研究存在一個真實的效應量,並且觀察效應量的所有差異均歸因於取樣誤差。雖然我們遵循將其稱為固定效應模型的做法,但更具描述性的術語將是共同效應模型(common-effect model)。無論哪種情況,我們都使用單數(effect),因為只有一個真實的效應量。
  • 非平衡面板固定效應門限回歸模型
    固定效應門限回歸模型(Hansen, 1999)是時間門限自回歸模型在面板數據中的擴展。Stata的xthreg程序(Wang, 2015)適用於平衡面板。而微觀數據中非平衡面板是更常見的情況,在將非平衡面板整理為平衡面板時很容易導致樣本選擇偏差等問題。因此,利用非平衡面板進行估計和檢驗則可以有效避免這些問題。
  • 面板數據固定效應 vs. 隨機效應
    在建立好計量模型和選用了面板數據後,接下來就是用適當的計量方法對模型進行估計了。對於面板數據下的模型,有三種常用的估計方法:固定效應估計、隨機效應估計和混合效應估計。什麼叫混合效應估計呢?就是把時間維度和截面維度的數據混合起來,極端地將面板數據看成一般的截面數據,然後用OLS來估計。可以發現,混合效應估計根本就沒有發揮出面板數據應有的優勢,因而在實踐中並不推薦使用。
  • Python實現固定效應回歸模型實現因果關係推斷
    然後,我將介紹可以提供有效解決方案的固定效應(FE)模型。 之後,我將使用兩套數據分析示例向您展示如何在python中進行操作。 我希望本文能夠通過良好的設計和令人信服的結果增強您對因果關係的理解。相關可以表示因果關係 — 僅在滿足某些條件時讓我們給出因果關係的正式定義。 因果關係是x導致y。 關聯意味著x和y沿相同或相反的方向一起移動。
  • Stata: reghdfe-多維固定效應
    本篇推文介紹實現多維固定效應線性回歸的命令,reghdfe。該命令類似於 areg 及 xtreg,fe,但允許引入多維固定效應。此外,該命令在運行速度方面遠遠優於 areg 及 xtreg, 因此倍受研究者青睞。
  • 統計學中「固定效應 vs. 隨機效應」
    比如,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也許會因為FE和RE的問題「打架」——心理學家可能會說「我們更推薦用隨機效應模型(random-effects model)!」,而經濟學家可能會說「我們基本都用固定效應模型(fixed-effect model)!」。但實際上,在各自熟悉的知識框架下理解FE和RE,就如同「盲人摸象」,雙方可能都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 裴澤光:噴氣渦流紡噴嘴模型——同心圓管內切向引射旋流結構初探
    裴澤光:噴氣渦流紡噴嘴模型——同心圓管內切向引射旋流結構初探 2013-11-12 10:59:35 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會議:第十二屆亞洲紡織會議暨
  • 面板數據裡處理多重高維固定效應的神器, 還可用工具變量處理內生性
    通俗地講,LSDV模型(Least dummy dependent variable)的回歸會帶來更長的運算時間和系統內存佔用。那如果不止這兩個學生的個體特徵,那我們就需要用更長的時間和佔據更多的電腦內存去運算。在經濟學研究中,我們經常需要控制公司層面、行業類別、省市縣層面的固定效應,那如果直接按照添加虛擬變量的形式進行回歸,我們會等到花兒都謝了也等不到結果。
  • 我們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能放棄彈射起飛?用「康達效應」,也許可以
    運-7為基礎研製的早期型號 第一個問題很簡單,中國是有實力搞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從之前以運-7運輸機為平臺的艦載預警機驗證機,再到後面的新型艦載機模型,都說明了中國不僅有實力搞,
  • 不妨試試看線性混合效應模型
    學習任務是:用lme4構建線性混合效應模型,找到表達量與距離相關的基因。為什麼要用線性混合效應模型我們希望找到表達量與距離相關的基因,但因為來自同一個患者的表達量是相關的,所以這128個樣本不滿足普通線性回歸的獨立性假設,需要用到線性混合效應模型
  • 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計量結果和我想要講的故事不一樣怎麼辦?
    先做了固定效應回歸效果不好,又做了隨機效應回歸效果除了某個參數效果不好,其他都很好,p值很漂亮0.0000。接著hausman檢驗,p值為0.0000。。。納尼,這是讓我接受效果不好的固定效應麼???求大神指點啊,故事怎麼寫啊?這的確是一個在實證中特別常見且特別讓人抓狂的事情。
  • 量子計算機的算法模型初探
    最基本的一種量子計算機模型,就是一個太極圖,用這個模型來處理,狀態判斷程序,會很完美。進一步複雜點的量子計算機模型,可以模擬四象運行,從四個維度,四個狀態來建立模型,考慮到糾纏狀態,過度階段還有系統封閉性問題,這個模型會結合五行系統來處理。隨著模型的複雜程度,可以設計出來64格模型,延伸出來384種運動狀態,事物的演化過程。
  • 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的分子水平器件模型
    在各種電子、傳感器件中,場效應電晶體必不可少。目前,大部分電晶體都以矽等無機半導體為基礎。而近年來,隨著有機半導體材料的出現,具有易加工、低成本等優點的有機場效應電晶體(OFET)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r語言 動態面板模型 - CSDN
    其中下標1,s1指代隨機效應模型的殘差平方和,s2指代固定效用模型殘差平方和,s3指代混合估計模型的殘差平方和; 若F2統計量的值小於給定顯著水平下的相應臨界值,即F2小於Fa,則接受H2,認為樣本數據符合混合效應模型;反之,則繼續檢驗假設H1; 若F1統計量的值小於給定顯著水平下的相應臨界值,即F1小於Fa,則接受H1,認為樣本數據符合固定效應模型;反之,則認為樣本數據符合隨機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 (1)1.LM檢驗。
  • 商品市場宏觀風險因子模型初探
    包括早期的所羅門兄弟、BIRR、BARRA等多家機構,在構建宏觀經濟多因素模型方面都很有建樹。這些模型基本上都是以 APT 多因子模型為基礎的商業化資產定價模型。這些方法一方面想通過行業對宏觀因素的敏感性對行業(或者個股)進行排序,刻畫行業(或者個股)強弱;另一方面則討論個股對各宏觀因子的風險敞口,進一步進行風險配置。可以看出這些模型大部分是針對股票市場的,專門針對商品市場的仍然相對較少。
  • 從論文到測試:Facebook Detectron開源項目初探
    並且對Detectron進行初次測試,我們會在隨後的博客中更新我們自己測試得到的Detectron訓練模型和速度標準。快速的RCNN,更快的RCNN,RFCN,FPN,RetinaNetDetectron實現了物體檢測的標準模型,並且添加了功能金字塔網絡和RetinaNet等最先進的物體檢測模型
  • 基於人工智慧智商研究的智能定律初探
    什麼是智能和意識一直是智能科學領域最基礎也是最具有爭議的問題,2014年以來,我們在對人機通用智能發展水平的進行研究時提出了標準智能模型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2020年5月我們在《Annals of Data》發表論文《基於人工智慧智商研究的智能定律初探》,提出了智能的三條定律,作為對智能、意識、生命、人工智慧系統進行研究和定義的基礎。應該說這是一個初步的探索和嘗試,還存在更多需要進一步成熟和完善的地方。發表出來希望到到更多研究者的批評指正和討論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