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人工智慧智商研究的智能定律初探

2020-11-16 人工智慧學家



什麼是智能和意識一直是智能科學領域最基礎也是最具有爭議的問題,2014年以來,我們在對人機通用智能發展水平的進行研究時提出了標準智能模型,統一描述人和智能機器的特徵。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2020年5月我們在《Annals of Data》發表論文《基於人工智慧智商研究的智能定律初探》,提出了智能的三條定律,作為對智能、意識、生命、人工智慧系統進行研究和定義的基礎。應該說這是一個初步的探索和嘗試,還存在更多需要進一步成熟和完善的地方。發表出來希望到到更多研究者的批評指正和討論意見。


關於什麼是智能:提出「智能體在FΩ(Ω引力)和Fα(α 引力)的直接或間接作用下,通過輸入、輸出、掌握和創新功能對知識進行運用的能力稱為智能(能力);或者在((Ω引力)和(α 引力)的共同作用下,知識通過智能體的輸入、輸出、掌握和創新功能,在智能體內部和外部流動的現象稱為智能(現象),智能對於智能體的意義就是儘量脫離絕對0智能體狀態(αpoint)並向全知全能智能體(Ωpoint)進化。」


關於什麼是意識提出:智能體通過知識的輸入、輸出、掌握和創新功能實現對知識進行運用時,通過創新能力感知到FΩ(Ω引力)和Fα(α 引力)作用,從而在掌握的知識中包含對FΩ(Ω引力)和Fα(α 引力)理解的知識一種能力或現象,稱之為意識。意識對於智能體的意義在於使得智能體可以儘可能理解和順應Ω引力和α 引力的作用,更為主動的向全知全能智能體(Ωpoint)進化,避免收斂到絕對0智能體狀態(αpoint)

論文在線發表地址:https://doi.org/10.1007/s40745-020-00285-x





論文中文版下載:


論文英文版下載:

相關焦點

  • 【科普】人工智慧的「智商」分六個等級
    2015年以來,智能成為科技界最熱門的詞語,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手錶,智慧機器人,谷歌,百度人工智慧大腦,除了對它們進行「人工智慧的智商」研究外,是否對他們進行智力分級,也是一個重要的人工智慧領域課題,畢竟智能冰箱,工業機器人,谷歌百度大腦這些人工智慧系統之間存在的鴻溝。
  • 研究表明:人工智慧的智商已達4歲兒童水平
    最近,一系列旨在測試一些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慧(AI)系統和人類智商(IQ)之間的勝負關係的試驗表明,人工智慧的智力目前已經達到了 4 歲兒童的水平。
  • 人工智慧是如何成為「智商檢測器」的?
    編輯導讀:人工智慧概念雖然已經流行了很多年,並且在一些產品上得到落地與應用。不過從整理的商業環境出發,人工智慧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智商檢測器」,商家們打著「人工智慧」的幌子,包裝的卻是「坑蒙誘騙」的生意。文章對此展開了詳細的說明,一起來看看。在5G沒有取代4G之前,也許一切有關AI未來的暢想都只是空談。
  • ASML 1nm光刻機研究進展:摩爾定律尚未結束
    摩爾定律的終點是什麼?隨著5nm光刻技術的大規模生產和3nm的突破,摩爾定律的終結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
  • 人工智慧 | 從智能家電到機器人,從谷歌大腦到人類 | 網際網路數據...
    199IT數據中心微信帳戶:i199IT2015年以來,智能成為科技界最熱門的詞語,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手錶,智慧機器人,谷歌,百度人工智慧大腦,除了對它們進行「人工智慧的智商」研究外,是否對他們進行智力分級
  • 人類擁有八大智能 人工智慧是鸚鵡學舌?
    或許機器可以理解「東方」、「太陽」等詞語概念,但基於深度學習的等技術對文本語義的提取,根本談不上人類具有的思考和理解,這必然導致在與人工智慧對話過程中,除了問答式的聊天以外,要和人類一樣具有思維意識還不現實,對話也很局限。
  • 我們給AlphaGo做了一次智商檢測,結果發現……
    自從AlphaGo 戰勝了人類,獲得了世界冠軍,各種關於人工智慧的威脅論眾說紛紜,人工智慧儼然走在了風口浪尖。如何判定AI的智商?如何評定AI的綜合素質?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最初希望去測試一個類大腦系統的智商。但是經過兩年的研發,最終從類大腦系統的智能智商評測轉變成AI通用的智商評測,這個轉化包含了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關係。為什麼在很長時間裡沒有關於AI定量的分析?
  • 人工智慧是如何成為「智商檢測器」的?
    21世紀初,一場自欺欺人的騙局拉開了廣告商人與大眾智商互相博弈的序幕。 只是沒想到20年過去了,人類卻沒有任何改變,身高上的疑問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矽基智慧組成的AI給人類造成過多不切實際的想像。 繼Alpha Go橫掃人類智慧之巔後,包括資本在內的所有人都在驚呼強人工智慧的時代可能很快就要到來。
  • 人工智慧的另一方向:基於憶阻器的存算一體技術
    但深度神經網絡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期,我們仍處於弱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更近一步,跨入強人工智慧,敲擊著每一位智能研究者的心。算法提升,則是走向強人工智慧的一個方向;而受腦啟發的硬體設計,則是人工智慧的另一方向。在硬體層面上,智能研究如何從對人腦的研究中受益?隨著我國在類腦計算方面的深入,已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拷問這一問題。
  • 人工智慧的崛起:智商測試得分超過四歲兒童
    研究人員最近對一個名叫ConceptNet的人工智慧系統進行了測評。
  • 人工智慧研究院「人機混合智能與智慧健康研究中心」獲ICCSIP 2020...
    人工智慧研究院「人機混合智能與智慧健康研究中心」獲ICCSIP 2020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2020-12-28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工智慧的研究、應用與發展趨勢
    在此基礎上,將符號學框架下的人工智慧AI研究轉化為經驗和結構學科,旨在僅基於智能數學模型進行求解。3、行為學派的人工智慧AI基於自然界中低水平生物智能行為共生的行為科學,將研究重點放在昆蟲上的人工昆蟲上,試圖通過簡單的生物探索人類智慧。人工智慧AI行為學派認為,簡單的動物也具有非凡的智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器人學專家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Brooks)是AI行為學院的典型代表。
  • 人工智慧是如何成為「智商檢測器」的?
    21世紀初,一場自欺欺人的騙局拉開了廣告商人與大眾智商互相博弈的序幕。只是沒想到20年過去了,人類卻沒有任何改變,身高上的疑問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矽基智慧組成的AI給人類造成過多不切實際的想像。繼Alpha Go橫掃人類智慧之巔後,包括資本在內的所有人都在驚呼強人工智慧的時代可能很快就要到來。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談武漢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人工智慧現在有...
    丁烈云:目前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處於爆發初期。人工智慧發展可以歸納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計算智能,這是過去30年的發展歷程。第二階段是感知智能,是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我們正處於這個階段。這個階段有很多應用場景,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無人駕駛等。今後還會開發出更多場景,比如說在建築領域環境智能。
  • 推動群體智能的跨學科研究
    心理學中對智能最常見的操作性定義是,作為一個統計因素來衡量一個人在一系列非常不同的認知任務中表現良好的能力。這個因素(通常稱為「一般智能」或G)本質上是智商測試所衡量的。如果行為是由計算機而不是由人產生的,那麼無論行為看起來多麼智能,是否稱其為智能還存在爭議。  考慮到智能定義的複雜性,我們對群體智能採取一個簡單的定義:一群個體以一種看似智能的方式進行群體行動。
  • 美國科學院院士張守晟:摩爾定律即將失效,人工智慧怎麼化解這個...
    人工智慧就是當下最具顛覆性的技術,這一點不可置否,但張守晟還拋出了一個觀點——人工智慧也需要新的技術去顛覆。人工智慧的概念最早要追溯到60年前,為何到今天才火起來?張守晟認為有三個原因:計算能力按照摩爾定律在增長,每過18個月翻一次倍;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產生;最後,在算法上做了很大的進步。
  • 聚焦智能海洋 上海大學力推人工智慧研究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0月24日報導:上海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10月23日成立,將重點聚焦智能領域前沿,以智能海洋為研究特色,打造以「海洋信息化認知體系」為基礎,「智能無人系統和智能部組件研究」為核心,「海洋智能信息和深度保障系統」為落腳點的人工智慧研究高地。
  • 中英科學家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中英科學家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2017-07-042017首屆中英智慧機器人論壇舉行 芊燁 攝   中英科學家申城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達成「上海共識」  中新網上海7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來自中英兩國智慧機器人與類腦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及產業界代表4日齊聚復旦大學,共同展望智慧機器人領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討感知記憶
  • 智商不夠用了!人工智慧VS最強大腦簡史
    今天我們就藉助選題來回顧一下人類智力的巔峰與人工智慧對弈的失敗歷史。但在過去,人工智慧受限於硬體本身不夠優秀,計算能力不足,不過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現在運行人工智慧的系統往往都是非常龐大的計算機集群。比如今天非常熱的機器學習,其實概念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提出了,但是受限的是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 人工智慧時代的就業問題及應對
    「深藍」和「阿爾法圍棋」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要依賴程式設計師所給出的明確指令(程序)來進行基於規則的邏輯計算,而後者可以藉助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通過對樣本數據集的自主挖掘來發現和識別過往數據中蘊藏的模式,並不斷自動調整模型中的算法(algorithm),以便更好地擬合數據,這也是其被稱為人工智慧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