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 從智能家電到機器人,從谷歌大腦到人類 | 網際網路數據...

2021-01-11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199IT數據中心微信帳戶:i199IT

2015年以來,智能成為科技界最熱門的詞語,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手錶,智慧機器人,谷歌,百度人工智慧大腦,除了對它們進行「人工智慧的智商」研究外,是否對他們進行智力分級,也是一個重要的人工智慧領域課題,畢竟智能冰箱,工業機器人,谷歌百度大腦這些人工智慧系統之間存在的鴻溝。

本文從「人工智慧的智商」研究提出的「標準智能模型」出發,制定了智能分級的標準,對包括石頭等無生命物體到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到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到谷歌,百度大腦,雲機器人,最後到人進行了6個分級。

人工智慧系統智能分級導語:

我們在以前的研究文章中提到,定期對人工智慧系統和人類進行智商測試並進行比較,是解決機器能否超越人類智慧難題的基礎,而這中間最為關鍵的是需要建立統一人工智慧系統和人類的」標準智能模型「。

馮.諾依曼架構

通過參考參考馮·諾伊曼結構,維.韋克斯勒人類智力模型定義,知識管理領域DIKW模型體系。我們繪製如下」標準智能模型「,這個模型也可以稱之為」擴展的馮諾依曼架構「,它與馮諾依曼提出的架構體系最大的變動有兩點:

第一是在系統中增加了創新創造模塊-「創新發生器」,即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發現新的知識元素和新的規律,使之進入到存儲器,供計算機和控制器使用,並通過輸入輸出系統與外部進行知識交互;

第二個增加了能夠進行知識共享的外部知識庫或雲存貯器,而馮.諾依曼架構的外部存儲其只為單一系統服務。

圖1.標準智能模型(」擴展的馮諾依曼架構「)

通過這個模型建立的」人工智慧智商測試量表「和」人工智慧智商測試題庫「,並在2014年對包括谷歌,百度等世界50個搜尋引擎和3個不同年齡段人類進行的智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AI標準最高的谷歌,百度(26.3分)不及人類6歲兒童AI標準智商的一半。部分測試結果如下:

如何對 人工智慧系統進行智能分級,上述研究中提到的」標準智能模型「(擴展的馮諾依曼架構)恰恰給予了我們啟發,判斷標準由如下;

能不能和測試者(人類)進行信息交互,也就是有沒有輸入輸出系統。系統內部有沒有能夠存儲信息和知識的知識庫。這個系統的知識庫能不能不斷更新和增長。這個系統的知識庫能不能與其他人工智慧系統進行知識共享。這個系統除了從外部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能不能主動創新出新的知識並分享給其他人工智慧系統。

1.人工智慧系統除了智商問題還有分級的問題。

無論在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存在智能和知識的分級現象,譬如,對於螞蟻,魚,猴子和人類,雖然都屬於生命系統,其種群個體也都存在智能的差異,但總體上螞蟻,魚,猴子和人類從種群上看,其智能水平存在明顯的等級差異。

人類的教育體系也存在分級問題,例如本科,碩士,博士的分級,助理研究員,副教授,教授的分級。等級內部進行考核有優劣之分。但在不同等級間,需要在知識,能力,資歷上有的明顯提升和考核才能進行升級。

回到人工智慧系統的智力分級問題上(本研究中人也是一種特殊的人工智慧系統),從常識上說我們提到的智能冰箱,智能微波爐,智能掃地機器人,工業機器人,IBM沃森系統,谷歌大腦,百度大腦系統等,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們利用上文闡述的規則,對這些人工智慧系統進行了6個等級的智能分級

2.人工智慧系統的6個智能等級劃分

1)人工智慧系統的第0級系統

其實「標準智能系統」延伸出來的分級規則中,有一些組合,例如,可以信息輸入,但不能信息輸出,或者可以信息輸出,但不能信息輸入,或者可以創新創造,但知識庫不能增長,這些在現實中不能找得對應系統範例的案例,我們將其統一划歸到」人工智慧系統的第0級系統「,也可以叫」人工智慧系統的類系統「

2)人工智慧系統的第1級系統

石頭有沒有智慧,這原本是一個哲學問題,有一種叫泛靈論的思想就認為石頭有智慧,泛靈論為發源並盛行於17世紀的哲學思想,後來其被廣泛擴充解釋為泛神論,逐漸演變為宗教信仰種類之一。泛靈論認為天下萬物皆有靈魂或自然精神,並在控制間影響其它自然現象。倡導此理論者,認為該自然現象與精神也深深影響人類社會行為。簡言之,泛靈論支持者認為「一棵樹和一塊石頭都跟人類一樣,具有同樣的價值與權利」。當然這種觀點從科學的角度看,只能算作猜想或哲學思考。

從」標準智能模型「延伸的第一套規則」能不能和測試者(人類)進行信息交互「看,因為石頭不能與人類進行信息交互,也許它內部有知識庫,能夠創新知識,或者能夠與其他石頭進行信息交互,但對人類測試者是黑箱,不能了解。

因此不能與測試者(人類)進行信息交互的物體和系統可以定義為」人工智慧系統的第1級系統「

3)人工智慧系統的第2級系統

很多家用電器被稱作智能家電,如智能冰箱,智能電視,智能微波爐,智能掃地機。這些系統大多有一個特點,雖然它們內部有或多或少的控制程序信息,但一旦出廠後,就無法再更新他們的控制程序,不能進行升級,更不會自動的學習或產生新的知識,譬如智能洗衣機,人們按什麼鍵,洗衣機就啟動什麼功能。從購買到損壞不會發生變化。(故障除外)。

這種系統能夠與人類測試者使用者進行信息交互,但它的控制程序或知識庫從誕生時就不再發生變化。這種系統,我們可以定義為」人工智慧系統的第2級系統「

4)人工智慧系統的第3級系統

家用電腦是我們常用的智能設備,與2級智能系統不同,家用電腦和手機的作業系統往往可以定期升級,從windows1.0到windows10.0,從android1.0到android5,其內部的應用程式也可以根據不同需要不斷更新升級。這樣家用電腦,手機等設備隨時使用的時間,其功能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可以應對的場景也越來越多。除了家用電腦,很多家用電器,生產機器人也都開始留有接口,可以通過外接設備進行系統升級。這一類系統明顯要比第1級智能系統要有更強的適應性。

這種系統能夠與人類測試者使用者進行信息交互,但這類系統不能與其他系統通過「雲端」進行信息交互,控制程序或知識庫只能接受usb,光碟等外接設備進行程序或信息升級,這種系統,我們可以定義為」人工智慧系統的第3級系統「

5)人工智慧系統的第4級系統

2011年歐盟資助了一個叫做RoboEarth的項目,該項目旨在讓機器人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分享知識,並且能夠獲取強大的機器人云服務。

以往的機器人,往往只能依靠編程完成特定的任務,只能藉助於人類處理過的信息,完成精確指令和任務,在沒有相關程序支持的情況下,就會舉步維艱。雲機器人藉助於網絡和雲計算,幫助機器 人相互學習、共享知識,不僅能夠降低成本,還會幫助機器人提高自學能力、適應能力,推動其更快更大規模普及。雲機器人的這些能力提高了其對複雜環境的適應性。

更為常見的是網際網路的B/S架構,也就是我們經常使用的網站,搜尋引擎,APP等應用。B/S結構是WEB興起後的一種網絡結構模式,WEB瀏覽器是客戶端最主要的應用軟體。這種模式統一了客戶端,將系統功能實現的核心部分集中到伺服器上,簡化了系統的開發、維護和使用。客戶機上只要安裝一個瀏覽器就可以使用。

無論是雲機器人還是網際網路的B/S架構,除了具備上述級別系統的功能,還多了一個重要的功能,信息可以通過雲端進行信息共享,這樣的智能系統就具備了更為強大的智力能力,如谷歌大腦,百度大腦,RoboEarth雲機器人項目等。

這種系統能夠與人類測試者使用者進行信息交互,可以通過「雲端」進行信息交互,進行程序或信息升級,但這類系統所有的信息都是直接從外部獲得,其內部無法自主的,創新創造的產生新的知識,這種系統,我們可以定義為」人工智慧系統的第4級系統「

6)人工智慧系統的第5級系統

我們在標準智能模型中,對原來的馮諾依曼架構增加了創新知識模塊,就是試圖把人納入到擴展的人工智慧系統概念中,人類可以看作是大自然構建的特殊」人工智慧系統「,與前四種不同,人類等生命體最大的特徵,就是可以不斷的創新創造,發現萬有引力,元素周期表,撰寫出新小說,創造新的音樂,繪畫等等,然後通過文章,信件,電報,甚至網際網路進行傳播,分享。不斷的創新創造並能夠識別創新創造對隻身的用處,讓人類佔據了地球生態環境下的智力制高點。

因此這種系統能夠與人類測試者使用者進行信息交互,可以創新創造的產生新的知識,並可以通過文章,信件,電報,甚至網際網路這樣的「雲端」進行信息交互, 這種系統,我們可以定義為」人工智慧系統的第5級系統「

總結

通過」人工智慧系統智能分級「與」人工智慧系統的智商評測」結合,將對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方向,水平,與人類智力水平的關係產生有益的幫助。

人工智慧學家

微信公號:Altists

相關焦點

  • CheetahLab:2018中國人工智慧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前言從語音識別到智能音箱,從無人駕駛到人機對戰,近年來,人工智慧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一次又一次驚喜。或許正如有句話所說,智慧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形容詞。在那些被統稱為「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下,各行各業都在煥發新的生機。
  • 谷歌AlphaGO挑戰賽:人工智慧的邊界在人類
    其實從人工智慧出現至今,關於人工智慧的一切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話題,比如機器人,如果機器人沒有人工智慧這個關鍵因素,其本身而言只是一種自動化的生產要素,只是一臺「機器」。但由於機器人加入了人工智慧這一「大腦」要素,就決定了其從機器本身之外有了「人」的元素,這種元素對於人類而言是極具想像意義的。
  • 「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正催生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現階段人工智慧技術突破有兩大重點,分別是智能化的雲機器人技術和人腦仿生計算技術。美國、日本、巴西等國家均將雲機器人作為機器人技術的未來研究方向之一,包括建立開放系統機器人架構、構建網絡互聯機器人系統平臺、開發機器人網絡平臺的算法和圖像處理系統等。在人腦仿生計算技術上,由於「深度學習」的成功運用,電腦可以開始部分模仿人類大腦的運算並能夠實現學習和記憶。
  • 「城市大腦」,一場前所未有的人工智慧進化
    它可以使機器做到視、聽、觸、感覺及思維方式的模擬,包括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智能搜索、定理證明、邏輯推理、博弈、信息感應與辨證處理等等。也就是說,一個具備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不僅可以輕鬆自如地成為人類的好幫手,其能力甚至還可以在許多領域超越人類。 事實上,自從谷歌的AlphaGo以四比一大勝圍棋世界冠軍後,人工智慧在2016年可謂人氣暴漲。
  • 「阿爾法狗」喚醒人工智慧市場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觸到人工智慧,比如,智慧型手機裡的英文翻譯軟體,其實已經具備了人工智慧的功能。在我看來,儘管「阿爾法狗」最終贏得了比賽,但李世石前三局投子認負,以及盤中不按常理布局,卻意味著人類的另一種勝利。   早期開發的五花八門的搜尋引擎,曾被視為人工智慧的雛形。
  • 智慧機器人會給人類帶來什麼_智慧機器人對人類的影響
    有人對類似於索菲亞的機器人有強烈興趣,還有很多人對機器人感到恐慌人工智慧機器人會不會是人類社會的終結者?智慧機器人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現在人工智慧已將人紛繁複雜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它還應用於軍事、科技、醫療等等領域。人工智慧讓人類生活更美好,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人類進一步解放,人工智慧應用後,各行各業生產效率將大大提高,完成一系列人類無法企及的高強度高難度的作業,造福社會。
  • 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意義,人工智慧究竟是什麼?兩者之間的關係
    當今正處在一個快速變革時代,近代兩百年的發展已經超越過去幾千年的發展,從第一臺計算機誕生到網際網路發明,不過44年;從網際網路誕生到如今的「全球互聯」,不過40年;隨著科技的進步,近年又產生了「人工智慧」技術的爆發。那麼網際網路在社會發展中貢獻了什麼力量?火熱的人工智慧究竟是什麼?
  •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將會影響到哪些人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我們普通人將如何自處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 解剖網際網路大腦,網際網路神經生理學
    它的方法是通過刺激腦及手術切除腦,實驗性地分析研究整體的腦功能,考古學家發現,在公元前30世紀到公元前17世紀的古埃及紙莎草書上,出現了人類第一次關於大腦皮層的描述,出現腦的象形字。書中描寫了腦的外露部分由褶皺,如同融化的銅。這說明古埃及人開始通過觀察注意到腦的外形,文藝復興思潮當中湧現的4位學者——達·文西、維薩裡、威利斯和笛卡爾,堪稱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神經科學四傑」。
  • 人工智慧:人類是高估了自己還是低估了機器的智能?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通過研究智能實質,生產出一種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包括機器人、語言和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系統等。人工智慧最早是在1956年,由美國的一群科學家在探討機器模擬智能的可能性時,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的概念,後來形成了一門專門研究機器智能的新興學科,進入到21世紀,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概念得到快速普及,由此也衍生出人工智慧產業,像谷歌、微軟和蘋果都投入到AI領域,把研究成果用於產品中,比如蘋果的Siri語音助手就是其中的代表,而在中國,像華為、小米和科大訊飛等也在
  • 從物質到秩序再到意識:人工智慧超越人類只是時間問題「下」
    導讀:從物質到秩序再到意識:人工智慧超越人類只是時間問題。關於物質的構造與意識的關係,其實可以通過電腦的發展,人工智慧的發展一窺究竟。很明顯從笨拙的電腦,到輕便智能的電腦,電腦越來越智能。這種突破從根本上說是得益於量子力學的發展,得益於現代製造工藝的進步。現在的機器人下象棋可以幹過最頂級的西洋棋選手,比如AlphaGo。
  • 一場世紀對話:機器人是否會智能到毀滅人類?
    周曦指出,僅靠人工智慧是完成不了的,這也就是雲從為什麼強調人機協同的理念,人工智慧一定要為人服務。與多數關注靜態智能的AI企業相比,波士頓動力更關注動態智能,創始人馬克·雷波特曾任MIT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教授,以及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機器人學副教授,他於1980年創辦的「腿實驗室」是波士頓動力的前身。
  • 奇點臨近 人工智慧到底會通向哪裡
    ,如果再加上其他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領域, 可從另一項數據看到:到2020年,與「智能機器」技術相關的產品市場總營收將達到300億美金。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大數據時代,來自全球的海量數據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 谷歌 AI 掌門人宣稱,人工智慧目前「非常愚蠢」
    11月15日消息,近日谷歌人工智慧掌門人谷歌副總裁安德魯摩爾對外表示,人工智慧目前還非常愚蠢,雖然人工智慧很擅長做一些我們的大腦無法處理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按照類比或創造性思維或者跳出框的方式進行通用推理。
  • 中國首個智慧機器人網絡協作大腦「河圖」發布
    原標題:中國首個智慧機器人網絡協作大腦「河圖」發布   記者19日獲悉,中國人工智慧「獨角獸」曠視科技推出機器人戰略,重磅發布首個智慧機器人網絡協作大腦——河圖(Hetu),未來5年將連接超10億個機器人以期創造更大價值。
  • 重磅| 谷歌大腦養成記:從識別貓到突破性機器翻譯
    谷歌公司的人工智慧研究機構谷歌大腦(Google Brain)成立於五年前。成立原則是:通過試錯熟悉周圍世界的人工「神經網絡」或許會發展出類似人類的靈活能力。這個概念不是新東西。不過,其大部分歷史,在絕大多數計算機科學家看來,有些狼藉甚至神秘。儘管如此,2011 年以來,谷歌大腦已經證實深度學習方法可以解決傳統手段無法解決的難題。
  • 2017年人工智慧十大熱點事件,谷歌設立AI中國中心
    (六)中國印發人工智慧發展規划去年7月,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戰略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
  • 人工智慧,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大咖熱議人工智慧未來
    如今的浙江,人工智慧的熱度無處不在。觀察最近半個月內的幾個論壇,11月22日,烏鎮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展示了無人駕駛藍色小巴,11月28日落幕的2020浙江義烏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上,機器人表演了送餐、接水、舞蹈,11月27日,在舟山普陀區舉行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上,幾乎所有專家都圍繞一個主題:信息科技助推海洋強國跨越發展。
  • 圖解網際網路虛擬左右大腦組織結構圖
    我們在《用腦科學解讀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未來》一文中提出,以搜尋引擎為起點的百度大腦,谷歌大腦等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系統將進化成為網際網路的左大腦,主要負責將來自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社交網絡積累的網際網路大數據分類,索引,整理最後轉化為有條理
  • 從「神經網絡之父」到「人工智慧教父」|Geoffrey Hinton的傳奇...
    2013年,Hinton 加入谷歌並帶領一個AI團隊,他將神經網絡帶入到研究與應用的熱潮,將「深度學習」從邊緣課題變成了谷歌等網際網路巨頭仰賴的核心技術,並將HintonBack Propagation(反向傳播)算法應用到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