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世矚目的圍棋人機對弈中,圍棋世界冠軍、九段棋手李世石負於谷歌的圍棋人工智慧程序「阿爾法狗」(AlphaGo)。儘管這是谷歌策劃的一場廣告秀,卻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慧市場的遐想。
千億市場待開發
人工智慧是研究與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門科學技術,屬於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人工智慧試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能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其研究領域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觸到人工智慧,比如,智慧型手機裡的英文翻譯軟體,其實已經具備了人工智慧的功能。在我看來,儘管「阿爾法狗」最終贏得了比賽,但李世石前三局投子認負,以及盤中不按常理布局,卻意味著人類的另一種勝利。
早期開發的五花八門的搜尋引擎,曾被視為人工智慧的雛形。還有人認為,人工智慧只相當於簡單的工業機器人,主要功能是完成一些人類難以完成的工作任務或部分減輕人類的勞動強度。進入21世紀以來,人工智慧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比如,人工智慧已擁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可協助人類解決一些異想天開的問題,進而與人類的大腦對抗。
目前人工智慧已有許多應用分布在各個領域當中,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智能識別一路領先,最典型的就是人臉識別應用。人臉信息有著不可複製、不可盜取、簡便直觀等優點,是大數據時代儲備和發掘價值的重要戰略資源。近年來,人臉識別在銀行、海關、交通運輸、保密單位等重要安防監控場所已有比較成熟的產品投入使用,實現了實時智能人臉抓拍、識別及報警。智能醫療漸行漸近,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在不久的將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高科技元素,使醫療服務真正走向智能化。智能駕駛面臨突破,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電腦能夠識別道路,辨識道路上的所有標誌,包括車道線、交通標誌、信號燈等,還能識別道路上的行人和其他車輛,並隨機應變,實時做出判斷、決策和處置。目前,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公路上測試裡程超過270萬公裡,測試6年來,總共只發生了11次小規模的事故。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預測,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1190億元,其中,中國市場達91億元。這樣的預測結果雖然有點誇張,但總的趨勢是,人工智慧將成為IT產業中市場前途可期的一個分支,其應用範圍將越來越廣闊。目前市場所關心的IT和網際網路領域幾乎所有主題與熱點都與人工智慧有關,諸如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硬體、O2O、工業4.0等,其突破的關鍵環節都是人工智慧。
巨頭開始布局
全球IT「巨無霸」企業正在角逐人工智慧市場。蘋果公司將語音控制程序Siri嵌入iPhone 4S、iPad系列產品中,使其變身為智慧機器人。微軟「小冰」支持第三方平臺,集微博、微信、京東、最美天氣、海爾優家、小娜、美拍等生活平臺於一身。谷歌對人工智慧相關企業進行大規模併購及投資,並啟動了谷歌大腦、無人駕駛汽車、音樂實驗室等項目。原本以在線圖書為主營業務的亞馬遜後發制人,在雲計算市場贏得優勢。此外,美國矽谷還有一批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人等多元化深度學習領域深耕的優秀公司,描繪了人工智慧市場如火如荼的前景。
在中國,2016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540個機器人以同步的方式跳舞,可謂非常完美;無人機從天而降進入舞臺,同樣也有著協調的動作設計,展示了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實力。
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巨頭依託自身優勢,在人工智慧領域比拼實力。BAT已經收穫了網際網路連接的紅利,百度構建了人與信息的連接,以網絡廣告實現盈利;阿里塑造了人和商品的連接,以電子商務實現盈利;騰訊培育了人和人之間的連接,通過社交軟體及增值服務實現盈利。不過,BAT在智能化連接方面還有提升空間,三家企業不約而同地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發力。
早在2009年,百度就提出,通過推進人工智慧,實現綜合國力的彎道超車。隨後,百度大批招募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人才。目前,百度人工智慧實驗室搭建了「百度大腦」,融合了深度學習算法、數據建模、大規模圖形處理器並行化平臺等技術,實現了實時學習和成長;「百度大腦」擁有200億個參數,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深度神經網絡,使計算機或機器人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騰訊則基於微信平臺,開發了多種模式識別功能,推出了微信智能開發平臺,將微信的圖像識別能力和語音識別關鍵詞技術向第三方開放,「掃一掃」和「語音轉文字」功能就是典型應用。阿里巴巴與軟銀、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業聯手推動機器人產業在全球範圍的開發和拓展,同時還將藉助自身的渠道優勢,以及阿里雲強大的存儲、計算及大數據分析能力,與機器人公司SBRH聯合開展機器人應用場景和用戶體驗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國不會缺席
「人工智慧」一詞出現在「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之中,體現了國家意志,同時也是對人工智慧產業和相關企業的正向激勵。在科技創新2030項目中,智能製造和機器人成為重大工程之一。培育人工智慧、智能硬體、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等,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種種跡象表明,2016年,不僅是「十三五」起步之年,也是中國人工智慧商用元年。
人工智慧或將成為改變世界的起點,而中國不會缺席。海量的大數據,無疑是中國研發人工智慧的一大優勢。人工智慧研發熱一旦在中國啟動,潛力不可限量。但中國也有自己的短板,關鍵是創新乏力。中國科研人員的數理運算能力世界一流,在建立運算模型方面速度快,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具體應用上的創新還很少。
從蒸汽機革命、能源革命到信息革命,再到新一輪的人工智慧革命,世界已經進入一個人工智慧崛起的大時代。「阿爾法狗」的不俗表現,只是一個新的開端,接下來,人類開發的人工智慧應用會更加精彩。(蔡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