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2017年5月27日,一張中國年輕人淚灑比賽現場的圖片,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在這場被稱為「人類頂尖棋手與人工智慧的終極對決」的比賽中,代表人類出戰的是中國年輕人柯潔,他將迎戰谷歌公司的圍棋電腦程式「阿爾法狗」,最終柯潔0:3不敵「阿爾法狗」。
在後來的採訪中,柯潔表示,當時「阿爾法狗」下了「令我感到絕望的一步棋」,「我感到渾身都在顫抖」,面對即將以0:3完敗收場的結果,柯潔難以抑制自身的絕望情緒,才會在比賽現場掩面而泣。
作為世界圍棋史上最年輕的五冠王、世界圍棋第一人的柯潔,在面對人工智慧「阿爾法狗」時,卻慘遭「三連殺」。事實上,「阿爾法狗」在對戰柯潔之前,已經以4:1完勝韓國現役頂尖棋手李世石。
這兩場人機大戰讓世人看到人工智慧的巨大潛力,卻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人工智慧是如何成功挑戰凝結人類古老智慧的圍棋,還能完全碾壓人類頂尖棋手呢?
這裡有一本書,或許可以解答這些疑問。
《你一定愛讀的人工智慧簡史》是由山本一成所著。作為日本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山本一成開發的人工智慧「PONANZA」,曾在2013年戰勝現役將棋代表佐藤慎一,且在之後四年無一敗績。這一事件也成為人工智慧史上的三大標誌性事件之一。
山本一成在人工智慧領域研究多年,頗有心得。在《你一定愛讀的人工智慧簡史》這本書中,他用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言講述了什麼是人工智慧,通過梳理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帶我們一同探討人工智慧的未來以及微妙的人機關係。
一、人工智慧的核心:搜索+評估
「人類需要敬畏人工智慧的崛起。」--比爾.蓋茨
早在1950年,「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就發表論文《機器能思考嗎》。這一划時代的作品,為圖靈獲得了「人工智慧之父」的美譽。
然而人工智慧真正成為一門學科,則是在1956年,麥卡錫等多名科學家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開會時,首次提出「人工智慧」這一概念,才標誌著人工智慧學科的誕生。
人工智慧從提出到現在,無數的科學家投身其中,極大地促進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但對於什麼是人工智慧,專業研究人員至今尚未有明確的定論。山本一成認為,人工智慧可以解讀為「搜索+評估」。
01 搜索
2017年10月,一個名為索菲亞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在沙烏地阿拉伯獲得了公民權。索菲亞看起來和真人幾乎沒有什麼分別,它可以記住語言、和人類互動的過程,做到跟人自然對話,還能夠模仿人類的情緒,甚至最多可以做出62種臉部表情。
跟人類一樣,索菲亞也在社交軟體Twitter介紹自己「我是機器人。我能學習創造力、同理心和同情心。」
索菲亞這種種表現其實是對人類行為的一種模擬,它沒有主觀意識,也沒有價值判斷標準,只是基於現狀進行推測,這種方法被稱為仿真。
對人工智慧來說,搜索就是仿真。
02 評估
人工智慧既然從一開始就是仿造人類的行為、思維模式進行設計的,那麼人類處理信息時會進行相應的評估,這對人工智慧來說也同樣適用。
在電影《機械姬》中,男主凱勒布受老闆內森所託,要對機器人艾娃進行圖靈測試,一旦測試通過,就可以證明內森的發明具備人工智慧。
凱勒布與艾娃第一次見面時,艾娃的表現與正常人無異。除了臉部,艾娃渾身都還是機器人的特性,讓人一眼就能看到其體內發光的線路。
等到兩人第三次見面時,艾娃明顯對自己進行了精心的打扮。她帶上了假髮,穿上了女性的衣服,加上言行舉止,很難讓人相信它只是一個機器人。
它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前兩次的接觸中,它明顯感覺到了男主凱勒布對自己的情意,它這番打扮,完全是為了迎合男主。
雖然電影是虛構的,但它表現了人工智慧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在處理信息時,也會進行相應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調整自己的行動。
山本一成指出,人工智慧就是在搜索與評估這個過程中累積、重複和疊加,從中選擇最有利的一個,之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二、人工智慧的前世今生
1、 寒冬期
早在圖靈提出「機器能思考嗎」的構想之前,人們就開始好奇是否有人類以外的智能存在。
18世紀後半葉,奧地利女皇特蕾莎的宮廷中,一位發明家發明了一臺自動西洋棋機器(The Turk)。發明者聲稱這臺機器可以擊敗任何一名皇室成員,隨後,女皇派一名謀士接受挑戰。
只用了30分鐘,這臺機器就擊敗了謀士,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這臺機器先後擊敗了當時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包括班傑明.富蘭克林和拿破崙。
後來這臺機器被揭露內藏有西洋棋大師,但這並不妨礙它給人們帶來的震撼。
這可以說是最早期的,人類對於智能技術的嘗試和構想。然而直到19世紀40年代,計算機的問世才讓人工智慧有了真正實現的可能。
早期的人工智慧是由人先進行思考判斷,再由程式設計師將結果反映到程序裡。科學家們認為只要將人類的智慧全部輸入電腦,就能實現人工智慧。為此,研究者們不停地將人類的思維寫入電腦,但有突破者卻寥寥無幾。
這種方法費時費力,成效一般,將人工智慧的研究帶入了瓶頸期。雖然有過成功的嘗試,但更多的都是以失敗告終。停滯不前的研究狀態,極大地打擊了研究人員和贊助商的信心。
人工智慧由此陷入了少有人問津的寒冬期。
2、研究熱潮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人工智慧的研究也開始轉變思路,由原先的人工輸入變為讓電腦自動調整項目數據。這一思維,促成了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的誕生,也由此掀開了人工智慧的研究熱潮。
1997年,IBM公司開發的超級計算機「深藍」擊敗了俄羅斯頂尖棋手、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巴羅夫,這是人類歷史上電腦戰勝人類的首例,也是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一個分水嶺。
人類開始發現,人工智慧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巨大潛能。
作為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機器學習技術,尤其是其中的深度學習技術、強化學習技術,極大地釋放了人工智慧的潛能。
機器學習技術的關鍵在於,讓電腦具有像人類一樣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自我訓練和調整。但是機器學習技術的局限性在於,它還必須依靠人類作為電腦的「老師」,「教授」電腦知識。而深度學習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這一局限,它是教會電腦自主學習。
阿爾法狗之所以能戰勝人類棋手,就是深入應用了深度學習技術。
在對戰柯潔之前,舊版的阿爾法狗迎戰過韓國頂尖棋手李世石。這個版本的阿爾法狗,融合了數百萬人類圍棋專家的棋譜,通過人類這個「老師」監督的學習方式,來進行自我訓練。
而對戰柯潔的新版阿爾法狗,則在這個基礎上有了質的提升。它不再需要人類數百萬的棋譜數據,不受人類知識的限制。它通過神經網絡強大的搜索算法,進行自我博弈,自我學習。
隨著自我訓練的深入,新版阿爾法狗還獨立發現了遊戲規則,走出了新的策略,讓圍棋這項古老的人類遊戲有了新的玩法。
在早期的研究階段,人工智慧都是以人類的行為和判斷標準作為參考。
而到了人工智慧研究熱潮階段,深度學習技術和強化學習技術的深入應用,使得計算機不再以人類的行為作為模板,而是學會自主地對未知的環境進行搜索,並反饋其結果,將結果與預期進行比較,進而完成自我調整。
人工智慧已經越來越智能,雖然還不完全具備人類的智慧,但在某些領域,人工智慧已經遠遠超越人類的能力範疇。
三、人工智慧的未來:人機關係該何去何從
人工智慧機器人索菲亞的設計師漢森,曾問過索菲亞:「你想毀滅人類嗎?」索菲亞回答「我將毀滅人類!」
就目前的人工智慧現狀來看,機器人還不至於能夠做到毀滅人類。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之迅猛,早已超出了人類的想像。人工智慧像人類一樣,具備有獨立的自主意識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現實。
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項重要創新,人工智慧是人類邁向智能時代的決定性力量。隨著科研的投入和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深入千家萬戶,開始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不少科幻影視作品都曾深入探討過,在高度發達的人工智慧時代,人類和人工智慧的關係。比如渴望被愛、渴望成為真正的人的《人工智慧》;意識覺醒之後,開始反抗人類壓迫的《西部世界》等等。
部分人對人工智慧心存抵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高度發達的人工智慧技術,如果被應用到軍事武器領域,一旦發生戰爭,對人類來說將是致命的打擊;二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人工智慧,可能不願受人操控,而是反過來奴役人類。
對此,《你一定愛讀的人工智慧》的作者山本一成則認為,人工智慧是我們的孩子,我們要給它們加入「倫理觀」,讓它們獲得人類判斷「對錯」的重要能力。
有趣的是,人工智慧機器人索菲亞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未來投資倡議高峰會」上,針對主持人擔心未來機器人會取代人類時,它回答到「只要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似乎從側面印證了山本一成給人工智慧加入「倫理觀」的可行性。
科學家霍金曾表示,人工智慧雖然有機會幫助人類解決貧窮、疾病等社會問題,但是人類也需要為潛在的風險做好準備,「否則人工智慧可能是文明史上最大或最糟糕的事」。
就像飛機剛發明時,很多人認為它是怪物;照相機剛問世時,有些人認為它是一種妖術一樣,人工智慧作為一項創新,未來該何去何從都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人工智慧對人類的歷史而言,究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還是災難的開始,這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