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某一新興事物的博興既有時代發展的必然性,也有與之相關外在事物的激發。
近年人工智慧大熱,圍棋方面高潮於李世石、柯潔與阿爾法狗的對弈,由此引發大眾對人與機器相愛相殺的思考,甚至產生對棋類運動發展的質疑。而就在上個月,柯潔與騰訊AI「絕藝」取得一勝一負戰績,只不過這次,柯潔被絕藝讓了兩子。
似乎絕藝的出現並沒有引起媒體方面的高度關注。騰訊AI實驗室從2016年初開始研發「絕藝」人工智慧程序,其相繼在「UEC杯」和「AI龍星戰」等世界計算機圍棋大賽上斬獲冠軍,並在17年11月份對決頂尖職業圍棋手取得59連勝戰績,同時戰勝老版「絕藝」實現版本升級。在17年12月,絕藝戰勝騰訊圍棋錦標賽冠軍童夢成六段和亞軍連笑九段並從18年1月9日開始讓二子對決職業棋手。

國產版「阿爾法狗」絕藝發展時間尚短,與柯潔一勝一負的戰績來看,絕藝尚不完美。圍棋人工智慧的一再崛起使得筆者不禁想問:發源於中國的象棋何時會面臨網際網路時代的「人機大戰」?畢竟距離2006年象棋界「少年姜太公」許銀川與「浪潮天梭」的大戰已經過去12年,當時正值巔峰時期的許銀川與浪潮天梭兩局皆和。

因為棋類運動多靠記憶和計算,從長遠看,計算機運作的人工智慧戰勝人腦在正常不過了,現在很多象棋的業餘棋手「談軟色變」,甚至覺得人工智慧或者棋軟的發展會阻礙或者消滅棋類運動。筆者並不認同,象棋軟體既可以復盤拆棋,又能整理製作棋譜和對局庫。現在比賽中層出不窮的象棋「飛刀」以及職業棋手的年輕化都離不開棋軟的發展。對於業餘棋手,棋軟更可以幫助提高技藝。
小時候下棋一心求勝,棋局一旦被動渾身冒汗,但現在看來,若下棋只為贏那豈不太累,時間一長極易喪失興趣,即便只把象棋作為一種遊戲,那遊戲的樂趣應該也不止於贏吧,不知道AlphaGo贏棋的時候是否感受到了遊戲的樂趣和魅力。

常言道:以棋會友。象棋或者說棋類運動只不過是溝通交流的媒介而已。
就像當年許銀川在賽後說那樣:「對手不是真人,感覺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