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科學家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英科學家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2017-07-04 16:26: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來自中英兩國智慧機器人與類腦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及產業界代表4日齊聚復旦大學。2017首屆中英智慧機器人論壇舉行 芊燁 攝

  中英科學家申城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達成「上海共識」

  中新網上海7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來自中英兩國智慧機器人與類腦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及產業界代表4日齊聚復旦大學,共同展望智慧機器人領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討感知記憶、控制決策、腦機融合等前沿與關鍵技術發展趨勢。

  當日,2017首屆中英智慧機器人論壇舉行。論壇旨在促進兩國機器人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的交流合作,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和產業化應用,以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技術合作,推進機器人領域技術研究的進步和發展。通過論壇研討、圓桌會議等多種形式深入交流,中英專家學者達成了「中英智慧機器人論壇上海共識」。

  據了解,機器人技術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技術。作為製造業大國,自2013年起連續三年,中國均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市場。2016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指出,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6.6萬臺,約佔全球銷量的1/4。當年,全球製造業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由5年前的50臺增加到66臺,中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臺增加到36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機器人在工業生產、醫療康復、救災救援、公共安全等領域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

論壇旨在促進兩國機器人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的交流合作,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等。 芊燁 攝

  英國在機器人領域相關研究起步較早,並在自主駕駛,服務機器人等研究領域持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根據英國創新機構InnovateUK最新發布的報告,未來十年,英國將建立國家戰略性投資以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論壇主辦方復旦大學方面當日對記者表示,本屆論壇上,專家們圍繞智慧機器人技術,對智慧機器人的發明與創新、研究進展、生物醫學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進行深入的探討,共同展望未來人與機器共生發展的遼闊前景,並探討中英雙方在該智慧機器人領域的前沿合作機遇。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數學學院教授馮建峰,北京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教授王啟寧,愛丁堡機器人研究中心創始主任、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戴維·萊恩(DavidLane),愛丁堡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塞蘇(SethuVijayakumar)等多位中英專家發表精彩演講。DavidLane是海洋機器人方面的權威。他介紹了海洋機器人的發展歷程,並希望科學家們發現創新點,以推動技術進步。通過海量數據創建了「上海大腦」的馮建峰,在論壇上展示了如何用腦電圖和肌電信號持續地控制人工手臂。據悉,馮建峰還利用這個大腦來控制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解碼自然環境、探尋各種大腦疾病的根源、整合大規模的數據來預測未來。

  據介紹,論壇為中英科學家、智慧機器人業界之間搭建一個合作交流、共享共贏的平臺,推動國際間機器人領域合作與人才培養,促進創新創業創造,為機器人製造企業提供新的發展契機。

  當日,「智慧機器人中英交流(科大智能)教育基金」項目獲得三百萬元人民幣捐贈。復旦大學方面表示,捐贈方將在三年內定向支持復旦大學類腦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實施智慧機器人方向學生交流培養計劃,每年資助10名。(完)

相關焦點

  • 聚焦智能海洋 上海大學力推人工智慧研究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0月24日報導:上海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10月23日成立,將重點聚焦智能領域前沿,以智能海洋為研究特色,打造以「海洋信息化認知體系」為基礎,「智能無人系統和智能部組件研究」為核心,「海洋智能信息和深度保障系統」為落腳點的人工智慧研究高地。
  •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_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好處和危害
    打開APP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_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好處和危害 發表於 2018-01-11 15:26:53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種類   智慧機器人體系結構傳統的分類方法已不能確切區分新湧現的各類體系結構。
  • 中英文翻譯機器人震撼亮相 人工智慧成科技創新風口
    儘管現實中的人工智慧研究遭遇過「寒冬」,曾被科學家打入冷宮,甚至一度「門前冷落車馬稀」,但在人類的藝術想像中,追尋人工智慧的腳步卻從未停歇。 無論是《星際穿越》中那個能看懂周圍世界、聽懂人類語言的可愛智慧機器人Tars,還是今年風靡全球的「大白」,以及電影《她》塑造的能聽懂人說話並與人交流,甚至與人戀愛的人工智慧作業系統「薩曼莎」,藝術家們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展望未來的人工智慧。 那麼,現實中的人工智慧研究究竟到了什麼地步?中國又當如何應對?近期在北京舉辦的2015中國人工智慧大會給出了一個說法。
  • 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公布 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躋身前十
    近日,中科院旗下《網際網路周刊》、eNet研究院共同評選的「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公布,哈奇智能(北京小狗智慧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憑藉社區到戶「無接觸式無人配送」解決方案入選此次榜單,並位列前十。
  •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舉行 聚焦AI人才培養
    ,共同探討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為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雙鼓指出,人工智慧+5G對教育將帶來顛覆性變革。2020年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而全球僅有25萬相應相關領域專業人才。面對未來對人才培養的新挑戰,我國已約有300所高校在改革創新中求發展,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基地,加快建設一流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體。
  • 勇立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潮頭
    智能城市、智能經濟、智能製造、智能醫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聚焦關鍵技術,高校敢為人先挺進科學研究的「無人區」,成為人工智慧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致力於打通城市路網的「毛細血管」,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智能交通創新團隊前瞻性地開發了基於大數據的新型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可以實時發現整個城市資源的缺陷,並作出及時調整和科學決策,為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做出了積極貢獻。
  • 人工智慧 | 從智能家電到機器人,從谷歌大腦到人類 | 網際網路數據...
    199IT數據中心微信帳戶:i199IT2015年以來,智能成為科技界最熱門的詞語,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手錶,智慧機器人,谷歌,百度人工智慧大腦,除了對它們進行「人工智慧的智商」研究外,是否對他們進行智力分級
  • 綜述:中國人工智慧和民生領域創新亮相日內瓦發明展
    新華社日內瓦4月13日電 綜述:中國人工智慧和民生領域創新亮相日內瓦發明展   新華社記者劉曲   一年一度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本周迎來第46次盛會。與近年來的趨勢一致,許多來自中國的發明和創新成果在展會上亮相,今年來自中國的展臺面積約佔整個展區的三分之一,特別是人工智慧(AI)、民生等領域的發明引起廣泛關注。
  • 2020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舉辦
    活動中,光明科學城科技創新聯合會、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深圳中智衛安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籤署協議,三方將建立戰略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深圳智慧機器人產業光明創新基地」,建立智慧機器人生態圈,整合上遊供應鏈資源,集中下遊市場拓展,成為國內領先、打造知名的智慧機器人集聚地。
  • 人工智慧是讓機器人取代人類嗎?
    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Tom Mitchell院士出席上交大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中心揭牌儀式——《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開學典禮同時舉行 ◢嘉賓及學員合影◣(2019.08.31供稿)8月3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開學典禮在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以下簡稱「智研院」
  • 家用智慧機器人的應用研究
    需要的小朋友可以直接借鑑,文章查重5%,甚至可以直接複製一些去申報課題1.本項目的研究意義和價值,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2.本項目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主要特色和創新之處3.二、該項目研究的目標,研究內容,主要特點和創新1、研究目標(1)研究家用智慧機器人的發展和應用概況(2)通過分析,合理展望家用智慧機器人的未來2、研究內容:(1)
  • 中國(佛山)國際智慧機器人博覽會及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12月初...
    其中,「多足機器人展示區」集中展示全球最先進的多足機器人技術;「無人機展示區」將為觀眾帶來無人機在軍事、航拍、農業、植保、快遞運輸、災難救援、測繪等領域的應用。 智慧機器人互動體驗板塊將展示智慧機器人在教育、體育、生活、娛樂等領域的創新技術和應用成果,以全新的互動展示形式,讓觀眾能與機器人零距離交流互動。
  • 首屆青少年人工智慧創新挑戰賽開賽小小機器人賽場顯身手
    邱凌 攝揚州網訊 (通訊員 團團 記者 邱凌) 化身奧運會使者,完成奧運會開幕式盛宴;變身機器人駕駛員,完成運輸「水果」的任務……昨天,為期兩天的揚州市首屆青少年人工智慧創新挑戰賽開賽,比賽由團市委、揚州教育局主辦,來自全市300餘支代表隊的500多位選手參加比賽。比賽一開始,小小的機器人在指定賽道上穿梭,完成任務,現場宛如一場「機器人運動會」。
  • Ken Church、熊輝等三位世界級科學家加盟,新增商業智能和自動駕駛...
    美國時間1月18日,百度研究院在矽谷召開全員大會,宣布設立商業智能實驗室(Business Intelligence Lab,BIL)和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Robotics and Autonomous Driving Lab,RAL),同時三位世界級人工智慧領域科學家Kenneth Ward Church、浣軍、熊輝加盟百度研究院。
  • AI考研擇校:人工智慧專業排名前8強大學
    全國人工智慧專業高校排行榜1.清華大學「清華學堂人工智慧班」(以下簡稱智班)由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院士於 2019年5月18日創辦,成立智班是清華大學在人工智慧整體學科布局上的重要舉措,既是對清華乃至國家在人工智慧領域優化科技創新體系和學科體系布局的積極響應,也將進一步拓展清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學科格局。
  • 樂聚機器人、獵戶星空、擎朗智能、高仙機器人獲2019 AI+機器人...
    樂聚一直聚焦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在機器人專用舵機、自穩定步態算法、SLAM 算法、大型機器人控制算法、舵機數據實時上傳等方面已經處於業界領先水平。「小型雙足人形機器人步態算法研究」更是於 2018 年獲創新紀錄,被認定為行業首創;「高韌性強扭矩複合材料舵機」研究打破日韓等國技術封鎖,實現核心零部件替代進口目標;「並聯臂傳動技術」破解了國內大型仿靈長類機器人重心低、重量大、轉動慣量高等瓶頸,實現我國大型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零」突破。
  • 人工智慧列國志|日本:普及AI教育與機器人革命
    澎湃新聞特此整理各國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希望能為讀者呈現較為全面而深入的人工智慧發展圖景。今日推出人工智慧列國志之日本篇。日本關注基礎教育中的人工智慧普及,著重培養複合型人才。老齡化社會背景下,它注重依託自身的製造業優勢,深化機器人發展和製造業智能應用。
  • 施普林格推出新刊聚焦機器人產業浪潮,華人教授李國民任主編
    最近,隨著4C(消費電子、通信、計算和控制)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以及人工智慧、神經科學、以人為中心的機電一體化、材料工程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第二輪機器人產業浪潮業已浮現。」該刊主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國民(Kok-Meng Lee)說。
  • 「博雅極客」人工智慧與機器人2021冬季研學營召集令
    創始團隊來自於香港中文大學現代機器人實驗室,在機器人領域有20餘年的技術積累。RAIL實驗室由徐揚生院士帶領,是全球機器人領域最活躍的學術研究團隊之一,在航天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智能汽車機器人等多個領域已經成功研製了30多個機器人和智能系統,研究成果世界領先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浙江大學今年新增機器人工程和人工智慧專業並招生,還將開設圖靈班
    ●機器人工程專業浙江大學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機器人設計、研發與應用所涉及的關鍵技術與集成,培養具有深厚的理論技術基礎、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創新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機器人工程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卓越人才和創新技術的引領者。機器人工程專業在浙大可以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