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英兩國智慧機器人與類腦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及產業界代表4日齊聚復旦大學。2017首屆中英智慧機器人論壇舉行 芊燁 攝
中英科學家申城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達成「上海共識」
中新網上海7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來自中英兩國智慧機器人與類腦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及產業界代表4日齊聚復旦大學,共同展望智慧機器人領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討感知記憶、控制決策、腦機融合等前沿與關鍵技術發展趨勢。
當日,2017首屆中英智慧機器人論壇舉行。論壇旨在促進兩國機器人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的交流合作,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和產業化應用,以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技術合作,推進機器人領域技術研究的進步和發展。通過論壇研討、圓桌會議等多種形式深入交流,中英專家學者達成了「中英智慧機器人論壇上海共識」。
據了解,機器人技術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技術。作為製造業大國,自2013年起連續三年,中國均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市場。2016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指出,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6.6萬臺,約佔全球銷量的1/4。當年,全球製造業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由5年前的50臺增加到66臺,中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臺增加到36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機器人在工業生產、醫療康復、救災救援、公共安全等領域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
論壇旨在促進兩國機器人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的交流合作,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等。 芊燁 攝
英國在機器人領域相關研究起步較早,並在自主駕駛,服務機器人等研究領域持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根據英國創新機構InnovateUK最新發布的報告,未來十年,英國將建立國家戰略性投資以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論壇主辦方復旦大學方面當日對記者表示,本屆論壇上,專家們圍繞智慧機器人技術,對智慧機器人的發明與創新、研究進展、生物醫學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進行深入的探討,共同展望未來人與機器共生發展的遼闊前景,並探討中英雙方在該智慧機器人領域的前沿合作機遇。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數學學院教授馮建峰,北京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教授王啟寧,愛丁堡機器人研究中心創始主任、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戴維·萊恩(DavidLane),愛丁堡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塞蘇(SethuVijayakumar)等多位中英專家發表精彩演講。DavidLane是海洋機器人方面的權威。他介紹了海洋機器人的發展歷程,並希望科學家們發現創新點,以推動技術進步。通過海量數據創建了「上海大腦」的馮建峰,在論壇上展示了如何用腦電圖和肌電信號持續地控制人工手臂。據悉,馮建峰還利用這個大腦來控制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解碼自然環境、探尋各種大腦疾病的根源、整合大規模的數據來預測未來。
據介紹,論壇為中英科學家、智慧機器人業界之間搭建一個合作交流、共享共贏的平臺,推動國際間機器人領域合作與人才培養,促進創新創業創造,為機器人製造企業提供新的發展契機。
當日,「智慧機器人中英交流(科大智能)教育基金」項目獲得三百萬元人民幣捐贈。復旦大學方面表示,捐贈方將在三年內定向支持復旦大學類腦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實施智慧機器人方向學生交流培養計劃,每年資助10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