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列國志|日本:普及AI教育與機器人革命

2020-07-07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實習生 厲安恬

編者按: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於7月9日至7月11日舉行。此次大會採用線上為主、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邀請550餘位演講嘉賓參會,圍繞AI深度賦能行業和AI向善規範發展等話題,討論AI賦能的現狀、難點和未來前景,推動智能時代的傳統行業轉型。

澎湃新聞特此整理各國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希望能為讀者呈現較為全面而深入的人工智慧發展圖景。今日推出人工智慧列國志之日本篇。日本關注基礎教育中的人工智慧普及,著重培養複合型人才。老齡化社會背景下,它注重依託自身的製造業優勢,深化機器人發展和製造業智能應用。日本在機器人研發領域有傳統優勢,1967年到1972年之間,日本早稻田大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形機器人,不僅能對話,還能在視覺系統的引導下在室內走動和抓取物體。

推動AI教育和研發體系重組

為推動人工智慧發展,日本政府在2019年出臺《人工智慧戰略2019》,希望通過發展人工智慧,推動社會制度改革,改善公民生活並提升日本的國際影響力。

該戰略將教育體系改革和研發體系重組放在首位,以奠定未來發展基礎。

按計劃,在2025年前,日本將實現在高中、大學普及人工智慧基礎知識教學、培養能將人工智慧知識用於其他領域的複合人才、為普通民眾提供數據科學等繼續教育機會等目標。

在研發體系重組上,日本計劃建立一個以AI為核心的研發網絡,以促進不同研究機構間的合作。2019年,日本東京大學和軟銀公司宣布,共同打造世界頂尖的人工智慧研究所,軟銀將在今後10年為此投資200億日元。新研究所將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此外,日本希望深度融合AI與日本的優勢技術,創造出更大的附加值,提高生產率並增強工業競爭力,實現「具有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基於國情,日本將優先發展醫療、農業、運輸等行業。

由於人們的過度追求可能會增加AI的負面影響,AI倫理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日本政府於2019年3月制定編制了《以人為本的AI社會原則》。未來,日本將進一步傳播其AI社會原則並建立國際協作體系。

人口問題催生的機器人革命

日本政府預計,2019年日本的人口將降至1.28億,而伴隨著少子化和人口老齡化,到2045年日本的人口將減少至1.02億左右。到2030年,日本的勞動力人口(15-64歲)將降至總人口的58.1%,而高齡人口(65歲以上)將增長到31.6%。

日本對於人工智慧的態度非常現實,尤其是隨著近年來日本社會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重、育齡人口減縮等社會問題的日益嚴峻,日本依託在智慧機器人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積極推動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通過開發、推廣更加智能的機器人技術,能有效緩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並提高製造業、醫療服務、農業、建築業等行業的生產效率。

日本政府對內閣在2014年6月通過的「日本振興戰略」進行了修訂,其中提出了要推動「機器人驅動的新工業革命」。2014年9月日本成立了「機器人革命實現委員會」,集中討論制定了相關的技術進步、監管改革以及機器人技術的全球化標準等具體舉措。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委員會討論的成果進行匯總編制了《日本機器人戰略:願景、戰略、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戰略報告」),並於2015年1月發布。

在「達成機器人革命的措施」一章中,《戰略報告》提到了「次時代」的概念,並明確指出研究和發展有人工智慧的次時代機器人是勢在必行的。未來將聚焦於包括人工智慧、感知和認知、內在機制和刺激行為和控制等核心技術,以及能量來源、材料、溝通交流、安全、大數據、人與人交互等傳統智慧,在這兩個框架下進行各領域的綜合創新。

次時代是一個和人工智慧有關的概念,大意是指,人類製造了一種機器,這種機器有高超的人工智慧,假設稱為機器A。然後機器A利用自己的智能,自行設計製造了另一種機器,稱為機器B。這個機器B完全是由機器A自主設計生產,期間沒有人類的任何幫助,甚至人類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這個機器B就叫次時代機器。

日本與機器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於1967年從美國引進機器人的相關技術及生產線,並在一年後研製出了日本第一臺工業機器人「Unimate」。此後日本工業機器人便從搖籃階段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隨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機械、電子、汽車製造為代表的製造業迅速發展,日本工業機器人在這些強勢產業中大規模地推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到2016年,日本生產的工業機器人佔全球工業機器人總供給的52%。:

而日本新一代的「機器人革命」,不僅要滿足工業機器人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更需要拓展服務機器人領域走進人們的生活。

《戰略報告》指出,日本的機器人需要轉變和變革,其中主要包括:通過傳感器和AI技術改造原來未使用過機器人的領域;在製造業等日常生活的多樣化場景中推廣機器人的使用;通過加強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國際競爭、解決社會問題來為整個社會新增價值、便利和財富。

這也是機器人革命的目標,未來在常規下不被定位為機器人的,通過傳感器和AI技術的提升(例如汽車、家電、智慧型手機或住房)都會被認為是一種機器人,加上製造業中已經真實存在的機器人,日本將構建一個由製造業和服務業引領的全球競爭力不斷增強所帶來的新加值,同時能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三個方面的基礎性工作必不可少:一是從根本上提高日本機器人生產能力;二是在日本全國促進機器人的使用和推廣,實現機器人覆蓋日本全境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三是將「機器人革命」的影響普及到世界範圍,在機器人業務互聯中形成全球商業規則,並實現自主積累、使用與機器人相關的數據。

超智能社會5.0:寒冬後的再出發

日本曾是上一個「AI時代」的弄潮兒,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學造出了第一個人形機器人WABOT-1。上世紀80年代,日本科技界構想了一種超級計算機,希望能夠進行大型工程支援、核反應堆模擬、天氣預報與地質災害模擬等工作,並於1981年啟動研製,總投資1000億日元。彼時,大家都認為它將會成為人類計算機歷史上的偉大變革。然而隨著PC時代的到來,大型計算機開始快速失去商業價值和應用場景。到1992年這臺超算交付時,其核心能力已與主流需求背道而馳。

到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與全球「AI寒冬」降臨接踵而至的,是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都沒有「緩過神來」。與2005至2009年期間相比,2010至2014年間中國的AI相關專利申請數量提升了2.9倍,超過美國的1.26倍成為世界增速第一。日本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在倒退,申請數量減少了3%。

在專利數、論文數和研究人員數量已落後於其他大國的情況下,日本的企業率先帶領日本趕上了這一波人工智慧「浪潮」。2015年到2016年日本企業對人工智慧的投入超過3047億日元。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大企業和風險投資都捨得下本錢投資或收購人工智慧創新創業型企業。日本軟銀公司斥資234億英鎊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來完善人工智慧發展布局。2016年1月到6月日本創新創業企業共獲得900多億日元的融資,其中多數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有關。

直到2016年1月,日本政府頒布了《第5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會5.0」,才明確了政府對人工智慧發展的態度。所謂社會5.0,是指狩獵社會、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後的第五代社會形態,而人工智慧則是這個社會的核心。

2016年7月,日本發布《日本下一代人工智慧促進戰略》,在工作層面明確了由總務省、文部科學省和經濟產業省在技術研發方面的三省合作體制。其中,日本總務省下設信息通信技術研究所,負責大腦通訊、語音識別、社會知識解析等,構建信息通信技術的整合性平臺。文部科學省下設利化學研究所,負責基礎研究、革新技術、人才培養等,構建科學技術研究及相關活動平臺。經濟產業省則下設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負責應用研究、完善通用基礎技術、標準化等,打造連結基礎研究和社會應用的中心。

2017年3月日本召開「人工智慧技術戰略會議」,並確立了發展「路線圖」,主要分三個階段,以期通過人工智慧的運用,實現生產、流通、醫療與護理等領域效率的大幅提高。

2017年日本的AI產業也終於熱鬧了起來,本田、豐田在無人駕駛領域布局不斷,無人物流、機器人、物聯網、AI藥品開發成為了焦點產業,NEC、東芝、富士通等企業相繼開始了大規模的AI研發計劃。其中富士通公司的「移動物聯網平臺」在2017年開展了實證,通過雲計算人工智慧對汽車收集的龐大行駛數據進行分析學習,反饋至車載人工智慧上,讓車載人工智慧不斷進步,避免問題和事故的產生,也成為日本「AI+物聯網」的典型案例。

就具體技術的發展方向上,日本則將重點放在了「以信息通信技術為基礎(靈活運用大數據)的人工智慧技術」和「以大腦科學為基礎的人工智慧技術」上,同時將「物聯網」整合進信息科學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方向。

不同於「美國模式」,日本的數據、技術和商業需求比較分散,很難正向、系統地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所以日本正在摸索建立一種與美國模式不同的人工智慧發展體制,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高智能和機器人的協同發展模式,上述所說的設立「人工智慧技術戰略會議」,建立「下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研究開發三省聯動機制」等。

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這一次日本科技界不再瀰漫著彼時樂觀和亢奮的情緒,而是依託著那個年代留下的高精密製造、大型計算機、機器人等領域等製造業成果,趕上這一波「人工智慧」的浪潮,再次衝擊20年前沒有實現的智能製造。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張豔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報料:4009-20-4009

【專題】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智聯世界共同家園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舉行 聚焦AI人才培養
    ,共同探討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為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欣欣在發言中講到,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開發了針對基礎教育的AI系列教材,並在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教育的公益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目前人工智慧專業、機器人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非常蓬勃,這不僅是中國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球技術革命、信息革命的需要。
  • 《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教材正式發布 國內AI教育邁向普及階段...
  • 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攜手華為、深思考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共同...
    深思考人工智慧機器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專注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與人機互動技術,核心團隊由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一線AI科學家組成。在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機器閱讀理解,多輪人機對話中文領域排名第一;近期2B切入做AI物聯網時代的「多模態語義理解大腦」,遠期要做人工對話版的「谷歌」。
  • 貝爾科教王作冰:AI+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i黑馬&火柴盒訊  11月15日消息,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上,貝爾科教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作冰發表了主題為《AI+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的演講,從教育應該給人工智慧時代培養什麼樣的勞動力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如何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 智能經濟時代到來 人工智慧引領第四次科技革命
    而歷史上,新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正是科技革命。人工智慧 第四次科技革命加速到來縱觀人類歷程,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時代的來臨。蒸汽機第一次解放了人力。第二次科技革命,機械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動力層面的技術進一步迭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資訊時代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將人們更容易地聯繫在一起,打破了空間的隔閡。
  • 人工智慧列國志|英國:「阿法狗」故鄉,AI滲透各科研領域
    在AlphaGo戰勝柯潔的7個月之後,DeepMind發表論文稱其又開發出了一種通用棋類人工智慧「阿爾法零」。「阿爾法零」從零基礎開始學習,在24小時之內便擊敗了此前最強的西洋棋、日本將棋和圍棋人工智慧程序。DeepMind是一家來自英國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位於倫敦,成立於2010年。
  • 「人工智慧+教育」乘雲直上新高度
    11月28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在京舉行。本屆大會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的政產學研用跨界交流與深度合作,打造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和高端平臺。
  • 一線教師談人工智慧普及教育,生物課可能是信息技術老師教的
    芥末堆11月27日訊 近日,「人工智慧科普教育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上,與會嘉賓就對人工智慧普及教育的理解、校內開展痛點及其建議、課程案例等方面進行分享和討論。 如何理解人工智慧普及教育?當談論人工智慧普及教育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呢?「範圍太廣,索性先把編程教育做好。」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科普教育基地受邀參加...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科普教育基地受邀參加花都區「全國科普日」啟動儀式 http://www.huaue.com  2020年9月25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教育部力挺中小學普及和推廣機器人及編程教育
    《意見》中提出加強中小學實驗教學的具體舉措,多項都與機器人和編程教育密切相關,下面小貝老師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注重加強實驗教學與多學科融合教育、編程教育、創客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社會實踐等有機融合。 在傳統教育中,每一個學科是相對獨立的,而以機器人和編程教育為代表的STEAM教育更加強調跨學科學習意識,在實踐中融合各學科特點與知識,通過多學科知識綜合應用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 以色列人工智慧學者Yosi Lahad:AI會讓機器人脫離冰冷的軀殼|2019...
    人工智慧領域的知名學者——以色列機器人和智能系統協會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以色列國家技術突破獎獲得者 Yosi Lahad 在大會上發表了相關主題演講。在這場演講中,他不僅回顧了目前智慧機器人領域在產品以及應用上的最新發展,同時,Yosi Lahad也闡述了AI技術對於智慧機器人發展的重要性以及AI加持後對整個行業應用帶來的革新。
  • 奇點臨近:當機器人革命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關係」
    對於人工智慧,目前人類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種恐懼首先來自於對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擔憂。這體現在對不久的將來擁有人工智慧的機械或機器人大量出現在工廠以及服務性行業的擔憂,因為它們不僅不需要薪水也不需要休息,可以24小時為公司晝夜加班。
  • 軟銀人形機器人,深耕人工智慧教育領域
    》,其中計劃中特別提到: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慧+X」複合特色專業,建立50家人工智慧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軟銀機器人作為人工智慧機器人領軍者之一,一直專注於機器人領域的研發和推廣。於教育機器人領域,軟銀機器人通過提供開放的機器人應用平臺,助力諸多領域實現產學研結合、科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如STEAM教育(源自STEM教育)、科研、比賽及特殊教育(如自閉症群體)領域。其中在比賽領域,軟銀Pepper和軟銀NAO均被機器人世界盃RoboCup組委會選定為比賽指定標準平臺。
  •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_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好處和危害
    打開APP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_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好處和危害 發表於 2018-01-11 15:26:53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種類   智慧機器人體系結構傳統的分類方法已不能確切區分新湧現的各類體系結構。
  •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貝爾科教榮獲「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
    大會的教育科技與人工智慧論壇,以「AI引領時代,教育創造未來」為主題,深度聚焦「用AI培養人才」和「培養AI時代需要的人才」兩大議題,探討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吸引了來自國內外頂尖的人工智慧和教育學專家學者、知名教育企業創始人、從業者、投資人等共同參與討論。貝爾科教作為AI時代STEAM教育代表企業,獲得「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併入選《2019全球人工智慧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 人工智慧列國志|美國:避免過度幹預,在種族問題上如履薄冰
    澎湃新聞特此整理各國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希望能為讀者呈現較為全面而深入的人工智慧發展圖景。今日推出人工智慧列國志之美國篇。作為人工智慧科研和產業界的領頭羊,美國政府較早開始關注自動化對就業和經濟社會的影響。隨著人工智慧深入發展,相關倫理問題,尤其是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受到美國政府以及社會的普遍關注。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貝爾科教榮獲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
    7月9日至1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其中「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創新人才培養論壇」於7月10日晚間順利召開。本次論壇,正式公布了「2020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榜單,STEAM教育領域頭部企業貝爾科教憑藉強勁實力榮耀入榜,獲得行業內外認可。
  • 未來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還是熱點嗎?AI的意義是什麼呢?
    當然人工智慧榜上有名,ai的意義個人認為是人類在已有知識用計算機智能算法去重複演練的的一個過程。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事情,人類選擇讓ai去做的事情都是人類已經反覆實驗反覆測試過的,能讓人類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人類的文明也將進入一個新時代。
  • 科技革命給未來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掀起了一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系統變革,對未來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擁有獨特的教育制度優勢、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堅實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成功實施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實踐經驗,具備搶抓時代機遇的先決條件。中國教科院課題組梳理政策文件和理論文章,分析未來教育發展形勢,並提出政策建議。
  • 日本上市「妻子機器人」被瘋搶!AI機器人伴侶理想成為現實?
    —最近,日本上市了一款美女機器人,設計者將其命名為「妻子」,因為該產品相當受歡迎,上市後一小時就賣完了!先上兩張圖感受一下妻子機器人的模樣,如下:這外形和皮膚確實很難看出來她們只是個機器人。既能溝通交流為你排憂解難,不需要休息和食物,又能解決家務活,有這麼優秀的妻子機器人伴在身側,難怪會受到眾多男性的喜愛。為何妻子機器人在日本會如此受歡迎呢?首先,日本是公認的工作壓力較大的一個國家,很多上班族都生活得非常壓抑,如果在高壓的狀態下,有個知心的AI機器人朋友或女朋友在身邊陪伴鼓勵,簡直就是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