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下簡稱《意見》)。
《意見》旨在加強中小學實驗教育,不斷將科技前沿知識和最新技術成果融入實驗教學。著力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從《意見》中,我們不難看出,實驗教學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情境體驗、探索求知、親身感悟和創新創造,未來將成為推進素質教育與基礎教育相融、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
《意見》中提出加強中小學實驗教學的具體舉措,多項都與機器人和編程教育密切相關,下面小貝老師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01.
注重加強實驗教學與多學科融合教育、編程教育、創客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社會實踐等有機融合。
在傳統教育中,每一個學科是相對獨立的,而以機器人和編程教育為代表的STEAM教育更加強調跨學科學習意識,在實踐中融合各學科特點與知識,通過多學科知識綜合應用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環節,貝爾機器人編程一貫倡導多學科交叉融合。
以啟迪幼兒編程思維為培養目標的Mabot實物編程課為例,老師會結合生活觀察、啟發思考、精細動作等訓練,拓展幼兒的生物、交通、環保、世界知識等多方面信息。幫助幼兒提升語言描述邏輯與能力、社交意識與規則建立、科學原理認知、邏輯思維與主動學習能力。
在軟體編程方面,貝爾在課程設計上,將編程知識運用與應試學科相結合。
例如讓孩子們藉助編程探索數學方程、生物遺傳、科學等奧秘;通過製作小遊戲等綜合實踐,在理解遊戲設計理念的過程中掌握常用函數方法。
從而將探究重點聚焦某一現實問題,利用數學、科學、工程等學科相互關聯的知識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尋找解題思路和方法,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02.
豐富實驗教學實施形式,綜合運用觀察、觀測、模擬、體驗、設計、編程等多種方式,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學生被動接收知識,學習和記憶效果遠遠不如親身參與。
因此貝爾機器人編程倡導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討論、實踐、成果展示強化記憶,深入理解。
通過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搭建及程序設定相關步驟,在認真觀測的同時,進行搭建及編程方式的思考,從全局出發完成作品而不是盲目入手。
在搭建和運行機器人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大大小小的問題,此時老師們並不急於告訴學生們標準答案,而是先讓學生們自己發現問題,而後通過啟發、提示幫助學生尋找最優解。在不斷實踐、試錯中,讓學生們發現機器人編程的樂趣。
03.
在實驗教學中要遵循學科特點,積極推動學生開展研究型、任務型、項目化、問題式、合作式學習。
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教育上,十分推崇專題式學習。
以地理課為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記住地理位置、人口、首都等地理要素。而專題式學習則會讓孩子們先想像一個國家,包括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文化等各種信息,以某一主題為切入點,開展發散性思考。
如此以來,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不是若干個知識點的堆砌,而是對於某一領域的深入探究。主張項目式教學也是貝爾在教學上的一大特色。
貝爾的編程相關課程以項目為主線,讓學生通過猜想、實驗、探究、驗證、思辨、反思、總結的方式,進行任務拆解、問題研究。從而幫助學生以理性的邏輯思維,抽象問題、概括問題、找到解決問題規律和方法。
技術變革、時代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對教育的深入思考,未來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結合將會開啟一個全新的教育紀元。
拓展創新,不斷將科技前沿知識和最新成果融入教學,僅僅依靠中小學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以貝爾科教為代表的創意科教頭部企業,將會始終致力於培養未來一代的創新精神、科學素養等優勢能力,全面推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