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機器人編程教育興起之時,記得有這麼一個問題在網上非常火:學機器人難道就是玩兒嗎?
彼時,機器人編程教育剛剛在國內開始崛起之路,而在全球範圍內來看,STEAM教育早已是主流了,機器人編程已經成為孩子繼閱讀、寫作、算術三項基本能力外所需掌握的第四項必備技能,全球已有超24個國家將機器人編程納入中小學課程大綱及教學場景。
到了2017年,隨著人工智慧應用時代的來臨,我國也相繼出臺政策,鼓勵孩子接受機器人編程教育,為人工智慧時代培養核心人才,增強國際競爭力。
通過機器人編程教育,幫助孩子建立編程思維,培養的是孩子人工智慧時代的必備技能,即創新與創造能力、批判性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全麵塑造孩子的核心競爭力。很多有前瞻性的家長,早已選擇讓孩子接受機器人編程教育。
時間來到2020年,高考強基計劃在這一年正式啟動。
高考「強基計劃」,主要是為了聚焦培養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人才,在選拔定位、學校範圍、招生專業,錄取方式和培養方式,都較過去更加清晰。
在今後的高考錄取中,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後,高校會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綜合素質考察結果佔比達15%),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也就是說如果綜合考核成績落後太多,單純依靠高考分數在競爭中將處於較大的劣勢。
此外,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並提前向社會公布。破格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併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
日前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眾多高校紛紛公布強基計劃招生方式和報名窗口。
對於具備機器人編程特長,在NOIP這樣的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考生,就有機會通過強基計劃的通道被心儀的高校錄取,在高考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高考強基計劃的推出,也進一步明確了國家未來對人才需求的類型和要求。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不斷深入,作為家長,一定要提早幫助孩子參謀規劃。而現在,是時候好好了解一下機器人和編程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