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教育」乘雲直上新高度

2020-12-03 北京海澱

11月28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在京舉行。

本屆大會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的政產學研用跨界交流與深度合作,打造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和高端平臺。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創業者、教育從業者在思想交鋒、經驗交流當中共同成長,為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以及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指明新的方向,把「人工智慧+教育」推向新高度。

人工智慧+5G給教育帶來顛覆性變革

「人工智慧+5G對教育將帶來顛覆性變革。」大會上,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雙鼓表示,2020年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而全球僅有25萬相應相關領域專業人才。面對未來對人才培養的新挑戰,我國已約有300所高校在改革創新中求發展,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基地,加快建設一流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體。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欣欣在發言中講到,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開發了針對基礎教育的AI系列教材,並在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教育的公益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目前人工智慧專業、機器人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非常蓬勃,「這不僅是中國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球技術革命、信息革命的需要。」

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表示,教育為人工智慧提供發展基礎,人工智慧為教育發展提供基礎動力,二者相輔相成。大量人工智慧專業的開設會逐漸培養大量人工智慧人才,也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創新的搖籃。未來,如何有效激發人工智慧教育高質量發展,梳理並解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所面臨的人才、資金、市場、評價等問題,是重大課題。

機器人專業建設「星光熠熠」

大會上,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委會在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設立了戰略合作基地。未來,戰略合作基地將發揮平臺優勢,整合教育資源與專委會理事單位的技術資源,廣泛開展合作,共同推動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和AI+教育的全面落地。

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慧、機械工程等技術的高速發展,「機器人」已成為全球範圍最熱門也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記者從會上獲悉,截止2020年,全國新增人工智慧本科專業高校179所,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249所。

在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分會場,出席「機器人專業建設論壇」並做出分享的嘉賓「星光熠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慧機器人」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北京理工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教授段星光表示,近年來,我國已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了對服務機器人研究與應用的指導與要求,服務機器人行業勢必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機遇。「機器人是人工智慧最好的載體,人工智慧為機器人裝上智慧的大腦。」

複合性的創新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求,這要求高校轉變創新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發揮自身的多學科多功能的優勢,加快以學科交叉融合為基礎的知識技術的集成和轉化,培養知識複合能力和思維複合的創新型人才,從而支撐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快速發展。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黃敦華教授表示:「想要培養複合型人才,離不開校企合作,離不開交叉學科融合。」黃教授通過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構建的課程體系,詳細闡述產業結合等方式培養面向未來的新型人才。

機器人學科建設「任重道遠」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機器人的學科建設目前處於起步階段,一門學科的建設不是一日之功,都是源於多年的積累,摸索出更適合學習的教育體系。一維弦科技聯合創始人、CTO尚唯堅,結合自身伍斯特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經驗,詳細介紹了國外高校機器人專業的相關建設,作為企業方代表,他表示:「一維弦科技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配合學校學科建設,為學生提供後續深造、實習、創業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並為學生推薦實習機會,為有志在機器人領域發展的人才搭建更為立體的實踐合作。」

會後,專家學者來到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的教育創新企業一維弦科技,了解有關機器人的研發和教學,並親身體驗了智慧機器人產品。與會人員表示,未來將會不斷探索,致力於打造更專業的、全能的平臺,助力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發展,搭建更為立體全面的人工智慧人才發展建設體系,實現互助聯合發展。 (孫卉)

相關焦點

  • 一周回顧丨人工智慧論壇;科學大使活動
    12月18-21日,202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Robotics and Mechatronics (ICARM 2020)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論壇
  • 厚植海洋教育 人工智慧教育的「青島優勢」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2020年,青島市教育局將堅持特色引領的發展思路,彰顯特色、突出亮點、塑造品牌,努力在海洋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等方面培育青島教育優勢。
  • 談商學院人工智慧教育
    2020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慧與應用MBA項目特色課程:領域大數據系列講座的第十課如期開講,本次講座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中科院虛擬中心副主任、國科大人工智慧MBA項目學術負責人田英傑教授主持,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汪壽陽院長就商學院人工智慧教育做了精彩演講。
  • 《人工智慧》雜誌:人工智慧+教育主題出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019年6月的《人工智慧》雜誌主題是:人工智慧助力教育現代化——提供包容、公平、優質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期邀請了四十三位撰稿人,發表了精彩的文章。《人工智慧》是一本公開發行的雜誌,它的媒體屬性將有效地提升並擴大專家、學者、企業等在該領域的影響力。每年6期的《人工智慧》雜誌更像是6本書,成為值得學習、收藏的人工智慧寶典。
  • 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發展趨勢
    本文旨在回顧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分析人工智慧進展的動力來源,從技術和教育的視角審視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的特徵和規律,試圖回答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潛能、可能面臨的挑戰和主要研究趨勢,以期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助力學校教育發展,從而為構建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貢獻智慧。
  • 人工智慧給教育帶來哪些巨大好處
    人工智慧給教育帶來哪些巨大好處 物聯網世界 發表於 2020-11-23 14:58:08   目前人工智慧已經滲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智能語音助手和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倒數中,人工智慧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
    世界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藍皮書在滬發布;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於此成立;國內各科技企業大佬發表自己對人工智慧的展望;無一不旨在推動著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  而後的2019年人工智慧大會規模不斷擴大,更是以「智聯世界,無限可能」為主題,突出了人工智慧重要性,大會中「雙馬」對話、70餘個AI和5G項目籤約、AI「諾貝爾獎」、人工智慧「國家隊」擴圍……都成為其間的焦點,引領、推動著國內人工智慧的發展。
  • 教育+人工智慧,量產多少阿爾法狗(國外篇)
    國外是人工智慧的發源地,藍鯨教育本篇先從國外的「人工智慧+教育」項目進行探究,人工智慧對教育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人工智慧驅動教育     人工智慧,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 廖榕就:人工智慧為教育行業增添新生機
    會上,第十、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常委,太陽城集團董事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董事長廖榕就針對人工智慧如何更好地在教育領域中發揮作用談了幾點認識和看法。中國網記者胡俊 攝廖榕就說,在人工智慧浪潮的衝擊和影響下,教育領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技術正在重塑教育的新形態。例如智慧校園平臺的建設,可以實現人工智慧交易、飯卡數據和財務數據的智能追蹤等,從而大幅度提高院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他還提倡用現代信息技術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要注重探索慕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新的教育培養方式。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教育賦能科技變革 ​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尤其是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工智慧的價值再次凸顯,賦能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在線新經濟領域,迎來新一輪突破。人工智慧日益成為社會、教育熱點話題,無論是教研、教學,還是學生練習、考試測評,幾乎所有教育場景都能看到人工智慧技術的參與。這意味著,「人工智慧+教育」的時代已經全面來臨。
  • 廈門、武漢中小學開啟人工智慧教育試點,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近期,廈門和武漢市教育局相繼發布通知,表示將在百所中小學開展人工智慧教育試點,逐步推廣編程教育,激發學生學習探索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 2020中國人工智慧教育十大事件新鮮出爐
    同樣,技術是輔助老師更好展開教育的工具,切忌不能捨本逐末。如何辯證地看待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影響,這是一個有著不同答案的問題。  2020年,「人工智慧」成為產業發展的高頻熱詞,在線教育、人工智慧教育更是熱點中的熱點。2020年12月28日,由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評選、推薦的2020中國人工智慧教育十大事件新鮮出爐。
  • ...教育AiS課程指南》線上發布會 ——開啟人工智慧啟蒙教育新紀元
    2020年6月8日上午,葡萄教育在葡萄科技總部舉辦了《人工智慧啟蒙教育AiS課程指南》線上發布會。本次發布會採用線上直播方式,首次公布了由葡萄AI&STEAM啟蒙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葡萄AiS啟蒙教育研究院」)在兒童人工智慧啟蒙教育研究方面的初步成果,並發布《人工智慧啟蒙教育AiS課程指南》,為未來中國少年兒童在人工智慧啟蒙教育方面的實踐提供理論基礎。
  • 貝爾科教王作冰:AI+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i黑馬&火柴盒訊  11月15日消息,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上,貝爾科教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作冰發表了主題為《AI+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的演講,從教育應該給人工智慧時代培養什麼樣的勞動力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如何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 如何在本地做好一家人工智慧+教育培訓機構?怎麼選擇AI+教育代理...
    人工智慧(AI)的風靡帶動了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如今人工智慧+教育、AI+教育培訓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了,不少投資創業者已經開始做這一塊的項目了。但各地教育發展和需求情況不同,如果對人工智慧教育項目感興趣,想要開一家人工智慧教育培訓機構的話,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如何在本地開一家人工智慧教育培訓機構。
  •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舉行 聚焦AI人才培養
    ,共同探討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為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欣欣在發言中講到,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開發了針對基礎教育的AI系列教材,並在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教育的公益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目前人工智慧專業、機器人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非常蓬勃,這不僅是中國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球技術革命、信息革命的需要。
  • 曹培傑:人工智慧教育變革的三重境界——賦能、創新、重塑教育
    [2]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2017)[R].北京:中國電子學會,2017.5.[3]李德毅,等.智能時代的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11]祝智庭,等.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J].開放教育研究,2018,(4).[12]陳麗.教育信息化2.0:網際網路促進教育變革的趨勢與方向[J].中國遠程教育,2018,(9).[13]曹培傑.智慧教育:人工智慧的教育變革[J].教育研究,2018,(8).
  • 英語學習的探討——人工智慧與英語教育
    當今社會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英語學習也不例外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英語學習的模式。在新科技的引領下,英語學習有了新的學習方式和手段。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使得未來教育發生重大的結構性變革,重要的是,學習變得無處不在。大數據、雲存儲、英漢同聲口譯……成為現在人工智慧領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前景看好!未來教育要更加重視學生個性化和多樣性。
  • 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教育進化
    原標題: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教育進化 當前,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技術正在呈現裂變式的迭代升級,如何讓這些技術更好地賦能教育,正在成為新的應用探索課題。 比如,雖然不同地區引入的信息化技術形態各異,但很多學校管理者和一線老師感覺收效甚微。一方面,這些手段無法為一線教師的「教」徹底減負增效,教學備課、授課、作業批改和家校溝通等工作依舊繁重。
  • 人工智慧專業排行榜 2019全國344所高校人工智慧教育教學綜合實力...
    面對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機遇,高校要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要進一步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突破,要不斷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不斷推動人工智慧與人民需求深度融合、為改善民生提供新途徑,不斷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為教育變革提供新方式,從而引領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技術應用示範,帶動我國人工智慧總體實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