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慧與應用MBA項目特色課程:領域大數據系列講座的第十課如期開講,本次講座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中科院虛擬中心副主任、國科大人工智慧MBA項目學術負責人田英傑教授主持,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汪壽陽院長就商學院人工智慧教育做了精彩演講。
01
人工智慧的興起
講座開篇,汪院長介紹了人工智慧的起源及其經歷的三大浪潮,從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慧的誕生,到50-60年代邏輯推理及其翻譯時代,再到70-80年代依託知識積累構建模型的專家系統時代,最後到2006年開始的重視數據、自主學習的認知智能時代。讓同學們在短時間內就了解了人工智慧的起源和發展,並對人工智慧的發展簡史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02
人工智慧對行業的衝擊
汪院長進一步指出,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對醫療、金融、汽車、零售、交通、教育等一系列產業或行業將帶來顯著的衝擊和模式變革。從2007年至今,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正逐步加載到各個行業。從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所屬領域分布情況來看,計算機視覺、服務機器人、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三個領域佔比大半,這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開創將給其它行業賦能。同時,汪院長理論結合實際的給同學們講解了人工智慧對金融、汽車、醫療、零售等行業衝擊的案例,並對人工智慧帶給這些企業的具體價值增益數據做了未來預測。
03
人工智慧對商學院主要領域的衝擊
人工智慧對商學院主要領域都有顯著衝擊,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聯合劍橋大學做了一份研究,分析了365份職業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其中人力資源管理取代率在89.7%,會計取代率佔97.5%。因此,汪院長認為商學院的學生在數字經濟時代,需要主動擁抱變革,尋找新的機遇去創造價值,這才是商學院的學生應該追求的。汪院長還寓教於樂的介紹了很多案例,比如義烏的經濟轉型和機器人未來的租賃市場等,給學生描繪了人工智慧在未來可應用的場景。世界正在加快對人工智慧的投資,他以外匯匯率預測、旅遊預測、PM2.5預測為例,講述了人工智慧對企業管理、政府管理、社會管理、區域管理,乃至對個人及金融的發展的影響,若干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管理學理論將被建立。因此,汪院長鼓勵MBA學生應主動思考在當下以及未來,人工智慧將主宰哪些車道,將給予哪些行業帶來變革。
人工智慧正在加快對社會的影響,然而當前商學院的教育與課程設置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缺乏系統性、各自為戰,學術導向、脫離實際等。一些國際知名商學院正逐步引入算法課程及人工智慧課程,以幫助企業作出最佳決策。
04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慧與應用MBA項目
中國科學院大學發起了中國MBA第一個人工智慧項目,深入思考數字經濟時代未來的商業領袖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體系,以貼合商業實際需求和國際化需求,面向未來輸出高端人才。項目秉承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教融合」的辦學理念和大力發展交叉科學,建設新文科、新工科的學科建設目標,依託於中科院相關院所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科研資源和一流師資隊伍,致力於培養具有優秀管理能力和創業精神、了解人工智慧領域核心技術與前沿發展、熟悉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與應用規則、具備企業數位化轉型領導能力、擁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工智慧領域高級管理人才,為促進人工智慧核心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國家相關戰略規劃落實儲備尖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