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能產生自主意識嗎?

2020-09-07 夜問心

我想提一個大膽的假設,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身體會老死,但是意識可以延續保留對嗎?那麼未來的人類,可能會成為半機械化,或者擁有全機械化身體。

而大腦意識和記憶,就可以在新的身體得以延續。最終實現古代君王所一直追求的長生不老,永生不死。

當然從生物基因上來說,通過基因改造或者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完美和理想化,但只生命體,始終都避免不了退化和老死。那麼人工智慧和機械化結合,就可以很好的解決永生問題。

霍金曾對人類的未來,做出過幾個預言和警告。其中就有人工智慧過於強大,將會終結人類。如同好萊塢電影《機械公敵》就很好詮釋了人工智慧想反殺人類,改變世界的故事。


人工智慧,可以直接幫助人類完成很多事情。科學家認為在未來,智慧機器人將會出現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體機械化出現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許還可以通過生化手段,實現複製再生。

單純的從技術層面去實現,還是很容易的,最難的是如何給人工智慧注入靈魂,讓他們可以通人性,和人一樣有感情,會有喜怒哀樂。實際上即使是複製再生人,情感認知上可能都會有缺失,因為複製的過程中,基因可能有發生變異或者丟失。

實現的可能性之一:圖神經網絡(GNNs)

業界有人認為圖神經網絡(GNNs)會帶來AI的新拐點,因為在推理方面GNN具有潛力。MIT 斯坦福2019年發表的一篇綜述[1]介紹了GNN到底有多強。

圖神經網絡(GNNs)廣泛應用於圖的表徵學習,其遵循鄰域聚合框架,通過遞歸聚合和轉換相鄰節點的特徵向量來計算節點的表徵向量。已經提出了許多 GNN 的變體,並在節點和圖形分類任務上取得比較好的結果。然而,儘管 GNN 使圖形表徵學習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但是,對其表示屬性和局限性的理解還很有限。

實現的可能性之二:腦科學

人工智慧可以實現模仿人腦,無法承擔起真正大腦的思維和工作原理。就好像人類發明製造的飛機,是模仿鳥飛的原理, 但不是真正的像鳥一樣在飛。發明神經網絡並不是直接模仿神經,而是從神經的原理得到啟發。

腦科學發展會同時帶來腦機接口的發展。如果真的有一天實現強人工智慧,普通人僅憑意識就能操作另一個智慧體,那麼科幻電影裡的超能力將會變成現實。


但腦科學研究進展緩慢的一個因素是技術限制。確實由於技術發展和算力升級,腦成像技術等得到了快速發展。儘管如此,目前的腦科學研究主要關注在細胞與分子層面。對於思維、情感、意識,推理過程等大腦的高級功能,我們的認識還非常膚淺。

最可能實現的手段:人體機械化

所以我個人覺得,最容易實現的手段,就是保留人類真正的意識和大腦,卻擁有機械化身體。是最完美的手段之一。且完美接近人類的感知,畢竟機器永遠是機器,只有當他有了人類靈魂和自己思想後,才可以定義成新人類。

雖然已有人提出,現在有了重大突破的納米技術,可以實現人類細胞的自我修復。就像金剛狼一樣,也就是人體再生功能。如果我們的細胞具有快速複製再生功能,肉體的力量也會更上去一個層次。

那麼人類壽命肯定會更長,而且不會衰老,不會再有很多的病痛困擾,我們可能可以利用醫學技術,製造出比我們人類現在器官,更為強悍的器官或者四肢。到時候我們可以就將受到損傷的身體組織,進行更換。

但我始終覺得,想要改變升級基因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因為涉及使用到生化生物技術,就一定會帶來致命的副作用,如同大家所看到的喪屍電影般,就是生化人。

而我們目標,是要把人工智慧,合理進行利用,讓它產生自主意識,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擁有情感,而不是一具冷冰冰用算法寫死的代碼機器。也不是一具腦死亡沒有靈魂的軀殼。

當然具體的技術解決手段,我並知道。目前至少科學家還未對外公布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只是假設如果人類機械化,那麼人工智慧擁有人類自主意識很容易實現,或者說可以最完美實現這個可能性。

相關焦點

  • AI人工智慧可以產生自主意識嗎?
    我想提一個大膽的假設,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身體會老死,但是意識可以延續保留對嗎?那麼未來的人類,可能會成為半機械化,或者擁有全機械化身體。而大腦意識和記憶,就可以在新的身體得以延續。最終實現古代君王所一直追求的長生不老,永生不死。當然從生物基因上來說,通過基因改造或者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完美和理想化,但只生命體,始終都避免不了退化和老死。
  • 人工智慧能否產生意識?模擬人類的心靈是AI的終極目標
    意識在人工智慧問題的爭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工智慧方法(AIS)是信息領域公司承擔的分布式工程項目,人工智慧長期以來的目的是在真實的世界裡模擬人類的心靈,讓世界充滿人工意識和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進入發展階段之前,人們已經通過調查發現,大腦中的知識創造機制等同於人工智慧。某個公司項目的第一個目標是重建的最大brair模型,模擬1000億個神經元的作用,使用集群27 3兆赫處理器來模擬大腦處理問題方式。然而項目也推斷大腦的實時模型是無法實現的,這項工作的目的是要證明這一推論是錯誤的,機器暫時無法模擬人腦。
  • 宇宙終極謎團之一:意識,人工智慧如何產生意識,人死後是怎樣的?
    Hello 大家好,我是無陌然,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比較深奧的東西:意識。意識這個東西,相信對於大家來說都不陌生,我們每個人都有意識,因此我們才可以自主地思考問題,學習一些新的東西。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手機和電腦他們是沒有意識的,那麼你知道他們為什麼沒有意識嗎?
  • 意識機器人即將來到,AI即將喚醒
    人工智慧到底有沒有意識,一直被人們爭論不休。最近圖靈得獎者Bengio宣稱,AI該覺醒了,人工智慧將跨越無意識,進入全意識階段,也就是人工智慧將同人類一樣具有完全的意識和智能。到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人這樣明確第宣稱AI的覺醒和復活。
  • 人工智慧具有意識嗎?聽聽哲學怎麼說
    那麼,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一個亟待探討的問題也浮出水面——人工智慧是否具有意識?是否存在超越人類的「奇點」?要想弄清這個問題,先得知道什麼是「意識」。按照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的根本統一性在於其物質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可見意識是相對於物質而存在的,二者是對立統一的。
  • 未來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還是熱點嗎?AI的意義是什麼呢?
    當然人工智慧榜上有名,ai的意義個人認為是人類在已有知識用計算機智能算法去重複演練的的一個過程。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事情,人類選擇讓ai去做的事情都是人類已經反覆實驗反覆測試過的,能讓人類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人類的文明也將進入一個新時代。
  • 人工智慧若能自主思考,是不是就成了一個機械生命體?未必
    從執行程序到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實際上就是由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的轉變,遺憾的是,目前人類在強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進度可以說是尚未前進一步。當強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人類是不是就要遭遇全面失業了?這可能並不是最令人擔憂的事情,最令人擔憂的是擁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機器人還是機器人嗎?它會不會是一種新的生命體?這確實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但同時也是一個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到了另外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那就是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是不是就等於擁有自主意識?而意識是什麼?這同樣是一個問題。
  • 如何讓 AI 產生意識?
    如今的「愚蠢」機器人並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所在位置或經歷過的事情,人們希望類似於人類意識的意識水平能夠讓未來的人工智慧變得更加智能。例如,它們可以自學如何選擇和關注數據,以獲取它們吸收並輕鬆執行的新技能。但是,賦予機器這樣思考的能力會帶來風險和道德上的不確定性。「意識不是設計出來的。」
  • 如何讓 AI 產生意識?
    人工智慧研究員正在研究如何通過神經科學來構建更智能、更強大的神經網絡。如今的「愚蠢」機器人並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所在位置或經歷過的事情,人們希望類似於人類意識的意識水平能夠讓未來的人工智慧變得更加智能。例如,它們可以自學如何選擇和關注數據,以獲取它們吸收並輕鬆執行的新技能。但是,賦予機器這樣思考的能力會帶來風險和道德上的不確定性。
  • 強弱AI的辯論:關於人工智慧意識的奇妙理論
    他在1984年的一篇論文中將機器是否可以思考的問題與諸如「潛艇會遊泳嗎?」或「飛機能飛嗎?」之類的問題進行了比較。  儘管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相似,但大多數說英語的人都會同意,飛機實際上可以飛行,但潛艇不會遊泳。這是為什麼?這種比較的基本觀點是,如果沒有對思維的統一定義,那麼對機器是否可以思考的痴迷似乎無關緊要。
  • 人工智慧機器人會產生意識嗎?如果會,有什麼後果?
    很費解是嗎,那舉個例子,比如看一幅藝術作品,人類看到的除了作品本身,還可能會有覺得美或者醜或者其他感覺,甚至可能你今天心情好看著覺得美,明天你心情不好又覺得看起來不那麼順眼,雖然作品還是那副作品,這就是「生動」的感覺,而機器人看來這幅畫就是這張客觀的畫,不會有其他感覺,即使它能回答你:這張照片上的女人好美。其實那也只是設定好的判斷程序而已,它並不真的覺得美或醜。
  • 人工智慧應該有「意識」嗎?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編者按: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它會具備人類意識嗎?它應該具備人類意識嗎?成了人們討論的話題。但在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看來,人工智慧會具備人類意識,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我們能做什麼?在我看來,一個關鍵的短語,是維納未經核實的觀察,如上,「這些機器」是「無能為力的」。 正如我最近一直在爭論的那樣,我們正在製造工具,而不是同事,最大的危險是沒有意識到這種差異,我們應該努力強調這種差異,通過政治和法律創新來強調這種差異,並為之辯護。 人工智慧目前的表現形式,是寄生在人類智力上的。
  • 我們需要打造有意識的人工智慧嗎?
    考慮到目前神經網絡的複雜程度,我們還很難參透人工智慧做出決策的過程,更別提將這個過程翻譯成人類能理解的語言了。  如果我們弄不清楚人工智慧為何會這麼做,能否直接問問它們呢?我們可以為人工智慧配備後設認知能力(metacognition),讓它們回顧自身行為,報告自己的內部精神狀態。這種能力是意識的主要功能之一。神經科學家在測試人或動物是否有意識時,尋找的便是這種能力。
  • 人工智慧來助力 機器人有望具備自我意識
    意識是理解人類之所以為人的關鍵。在人工智慧首次作為一種學術追求出現以來的70年裡,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將感知與機器綜合起來。近日,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創造性機器實驗室(Creative Machines Lab)傳來好消息,該實驗室在一個項目在中研製出突破歷史性的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手臂,人工智慧(AI)有望具備自我意識。有望開闢出人工智慧研究的新領域。
  • 科學家解讀人工智慧:當機器有了意識 我們是謹慎接納還是拒絕
    在過往的兩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人工智慧是科學家繞不開的話題。當前的人工智慧遠不如小說那樣先進:它還不具備科幻電影中所描述的意識動機,可這並不能阻止我們擔心:人工智慧危機會發生在人類的未來。澎湃新聞特此整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往屆參與者關於人工智慧倫理困境的討論,希望能幫助讀者撥開籠罩人工智慧的迷霧,看清人工智慧的未來。
  • 機器人被發現在照鏡子,開始審視自己,難道它已產生了意識
    伴隨著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人們對這一技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擔憂,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會佔據大量崗位,導致大多數工人下崗,又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會失去控制,做出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事情來。而科學家們擔憂的本質是,人工智慧機器人是否掌握了自我意識。
  • 人工智慧與意識的差距(深度)
    政界人士、商界人士和媒體人士都在圍繞人工智慧編寫故事,這些故事能夠激發他們的深層情感,並為他們所用。與此同時,真相只能在普通人接觸不到的密集的技術文獻中找到。我們所說的智力是什麼意思?智力是純粹的人類特徵嗎?大多數人會認為有些狗比其他的狗更聰明。或者狗比豚鼠更聰明,所以很明顯,智力是動物可以擁有的。如果狗能有智力,鳥也能嗎?蚯蚓或植物呢?
  • 人工智慧的自我意識與信息進化論(二):人工智慧是否會具有自我意識?
    所以「人工智慧應用」共享「人工智慧載體」,並且可能存在於特定的任意範圍內。人的生命由身體和意識組成,意識部分包括了智能。「人工智慧應用」之所以還不是一種生命,是因為其沒有意識。意識並不是人類所獨有的,任何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細胞都有意識。是否具有自我意識是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區分標誌。那麼「人工智慧應用」有可能產生「自我意識」嗎?即便是其特有的意識形式。
  • AI與機器人的42個終極問題,機器人能否產生意識?
    3、通用人工智慧(AGI)有可能實現嗎?通用人工智慧(AGI)是指有能力理解和學習人類所能做到的任何智力任務的機器智能。全面比肩甚至超越人類的AGI一直以來都是AI領域的一大終極目標,這一目標也被稱為「 AI奇點」。未來學家雷 • 庫 玆韋爾給出了他認為的AI奇點的到達時間: 2045年。
  • 人工智慧能否跨越意識鴻溝?
    槍,生來本就是為了殺人,並且它也的確這樣做了,然而卻無人擔憂未來槍也可能會發展出自我意識,隨即殺害所有人類(畢竟這是人類預先賦予它的使命)。不得不承認,大部分人對人工智慧的認知僅停留在「人形智能」層面,並且他們所擔憂或期待的也只是人工智慧能否自發產生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