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自從網際網路金融這一熱詞誕生之初,其風險控制一直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用戶、監管部門三方較為擔憂的部分。由於網際網路金融的載體幾乎全部基於網際網路、信息通信等技術,雖然在流程上更加簡單、便捷,但是由於非面對面的方式,其用戶身份風險以及帳戶風險也成倍增加。
如何減少安全漏洞、保護用戶數據也成為了網際網路金融最為關心難題之一,而生物識別技術恰好為網際網路金融提供了更安全的身份認證解決方案,為其在安全與便捷之間建立了平衡點。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迅速發展,也湧現了越來越多應用案例:馬雲刷臉支付、蘋果指紋支付等。但是,作為網際網路金融「救星」的生物識別技術,只能在支付領域做做動作嗎?
當然不是!顯然生物識別和網際網路金融的融合是未來重要趨勢之一。那麼,未來生物識別將在網際網路金融哪些方面大有可為呢?我們共同探討一下在這一領域的重要技術和發展趨勢:
1、生物識別助力多樣化的支付方式
正如前文所提,最「敢為人先」嘗試生物識別技術的是第三方支付。現有的身份認證方式並不能達到所需要的安全標準。黑客可通過社交媒體上共享的個人信息獲取密碼,甚至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直接截取交易信息、建立釣魚網站等等。而且密碼也並不是唯一的,研究表明,以四位密碼為例,20中最為常見的密碼組合幾乎佔據了全部在用密碼的四分之一。微軟、英特爾都在嘗試將生物識別認證系統整合到未來產品中以確認用戶身份,各個通信廠商也均將指紋、虹膜等引入手機等行動裝置中,據美國信息技術分析公司Gartner所說,2016年全球30%的行動裝置將帶有生物識別功能。這些均為生物識別支付提供了更完備的基礎設施和載體,網際網路金融機構會逐漸將生物識別支付作為發展重頭,這一態勢也已經有所露頭。
2、生物識別促使網際網路金融向消費轉變
很顯然,指紋支付、虹膜支付等多樣化的支付方式將用戶消費時的操作步驟降至最低,同時,生物識別也為用戶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了更安全、更獨一無二的金融帳戶,這些都將進一步催生網際網路消費金融。
在未來,你可以通過虹膜身份認證向網際網路金融機構貸款,甚至在各大網站購買東西都可以通過分期付款來實現,用生物識別防止他人代刷、冒刷,更安全的保護個人帳戶。
3、更多的生物識別將應用在手機銀行
基於現在手機銀行、移動金融服務愈來愈受歡迎,生物識別技術一定會成為銀行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生物識別身份認證幾乎可以說是移動金融發展過程中的裡程碑,其核心思想是將用戶的便捷和支付的安全創新性的融合。簡單來說,生物識別從最大意義上開放了移動金融的服務類別,在此之前,移動金融一直受限於第三方認證載體(U盾、令牌等)以及非面對面身份認證難題,其服務範圍也僅僅為自助取款、轉帳等,即便用戶更改銀行開戶電話號碼也需要致電或者前往網點。而現在,各大銀行都在嘗試遠程自助開戶、遠程貸款、自助開卡、信用卡自助申領與激活等,而這些都少不了生物識別進行遠程身份認證。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的服務拓展將為生物識別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
4、多模態生物識別將大展身手
在此過程中,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也更加需要一個集中統一的生物識別認證平臺,將用戶的指紋、虹膜、人臉等生物識別信息集中管理,根據不同的訪問環境和業務流程選取一種或多種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驗證。比如,簡單的帳戶登錄我們可以使用方便的人臉識別,但如果涉及到小額轉帳或支付我們需要更為精準的虹膜認證,更高層次的大額轉帳則需要虹膜+指紋雙重認證等等。
未來生物識別和網際網路金融融合過程中,單一的生物識別驗證方式一定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局限,多模態生物識別(兩種以上多重生物識別技術交叉驗證)會成為大勢所趨,而集中統一的生物識別身份認證平臺則成為未來重要趨勢。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