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通了,人才走了:虹吸效應下,梅州該何去何從?

2020-11-28 騰訊網

今年10月,萬眾期待的「梅汕高鐵」終於通車了。踏入高鐵時代的梅州,似乎迎來了經濟大增速大發展,其實不然。

激動了一段時間之後,部分梅州人慢慢開始被一個叫「虹吸效應」的詞,搞得「磨心磨思」。

那麼,啥叫 「虹吸效應」呢?

簡單來說,「虹吸效應」就是:高鐵通了之後,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強大吸引力會更加輕易將高鐵沿線小城市的資金人才吸走,從而減緩這些地區的發展。

曾經滯留和阻隔人員流動的是空間,但高鐵的便利,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會讓人員加速流向經濟更強、基礎更好的城市。而伴隨著人口流失的,還有財富流失。

原本的預期是,修通高鐵然後藉助大城市的強勁發展來拉動自己的經濟。然而,高鐵通車後,核心城市的聚集效應將會愈發加強,三四線城市的人口、經濟、財政和收入反而會被加速掏空。

強者會越來越強,弱者會越來越弱。或者說,贏家通吃,競爭將更加殘酷。」這就是,中國高鐵時代的馬太效應。

說好的「借雞生蛋」呢?怎麼還被「虹吸」了?等等,這事有點亂,讓小九理理...

高鐵經濟,一把雙刃劍

高鐵作為現今「交通革命」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會不可避免地產生「高鐵效應」。

對小城市來說,除了比較負面的「虹吸效應」,其實高鐵帶來的還有較為積極的「擴散效應」、「乘數效應」以及「同城效應」。

擴散效應

高鐵的開通運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加快生產要素的轉移,增加客運量。

若梅州的旅遊、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狀況越來越完善,對外的吸引力就會越強。也能進一步帶動客運量的增加,形成高鐵開通運營——客運量增加——第三產業發展——客運量繼續增加的正向循環,這一循環過程是高鐵對沿線產業擴散效應的最直接體現。

雁南飛茶田

乘數效應

得益於高鐵的串聯,大城市和小城鎮的產業能起到相互學習和促進作用。並通過不斷地循環、積累和放大強化這種作用,最終產生巨大的乘數效應。

就像在粵港澳大灣區「一路帶一路」的倡議下,梅州將能與其他城市更好地實現產業布局協同互補,達到合作共贏的局面。

港珠澳大橋

同城效應

高鐵的快速公交化,縮短了人們的出行耗時。產生的同城效應能改變人們工作、生活、消費和休閒活動空間,從而推動城市功能在城市內部以及城市之間的重新布局。

核心城市辦公和商業的需求更加旺盛的同時,周邊城市就會逐漸承接外溢的居住需求,讓住宅產業得到良好發展。

高鐵時代下,梅州何去何從?

今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的梅龍鐵路,其350km/h的設計速度,將讓梅州與廣州、深圳等城市實現1.5個小時互達。倘若梅州沒有抓住機遇,發展好能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產業,將會導致人口與產業加速外流。交通越發達,梅州就會面臨「虹吸效應」的更大挑戰。

所以,我們要客觀看待如今的「高鐵時代」的利弊,戒驕戒躁。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下,充分發揮全世界客家華僑祖籍地和精神家園的聚集作用,多打生態宜居、文化旅遊的牌,優化產業布局,發展好特色經濟產業,抵禦來自珠三角大城市的「虹吸」。

圖源/ 客天下

你是如何看待「虹吸效應」的?

你對梅州的發展有信心嗎?

來留言區嘮一嘮吧~

相關焦點

  • 辯證看待「虹吸效應」
    原本一個簡單的道理,卻為此注入了經濟學內涵:伴隨著列車飛馳,人才、資金、信息等各種發展要素,同樣將因城市間的發展梯度落差,產生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單向轉移的「虹吸效應」。也就是說,在上饒周邊的發達地區,如:上海、杭州、福州、南昌等地對各類生產要素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會在短期內吸引走上饒的高端生產要素。  其實早在上饒高鐵建設之初,我市已有不少人士就對高鐵抱有「既愛又恨」的矛盾複雜心態。
  • 高鐵下的上饒旅遊:解決「虹吸效應」和「過道效應」 釋放更大發展...
    2014年12月10日滬昆高鐵杭南長段開通運營,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鐵開通運營,它們在上饒形成「十字」交會後,讓上饒這塊上乘富饒之地一舉成為全國高鐵樞紐城市,有著婺源、三清山、龜峰、銅鈸山、鄱陽湖等豐富資源的上饒旅遊市場因此得以迅速升溫。2014年,上饒共接待遊客7018.9萬人次,同比增長29.9%,實現旅遊收入572.7億元,同比增長32.1%。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中高級人才招聘會現場供求兩旺4月14日,在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的「精英天下·才博會」中高級人才招聘會上,一名企業招聘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當天,515家用人單位提供5000多個中高端崗位,超6萬人次海內外人才入場,收到求職簡歷超10萬份。
  • 由李子柒視頻看品牌虹吸效應,泡菜品牌賽道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泡菜這種食物並非哪個國家的專利,也不會隨著誰喊「是我們的」被打上國籍,但若把泡菜視作一個國際品牌,這一次次的歸屬爭端和韓國網友的「理直氣壯」,恰恰是在提醒擁有泡菜文化的各國——警惕品牌虹吸效應。虹吸效應虹吸效應,原本指壓強引起的的一個物理現象。它可以延伸為某一事物因強大吸引力造成資源、關注度的集中化,進而導致周邊或類似事物的利益受損。
  • 千奇百怪的效應——虹吸效應
    最近看文章總是見到虹吸效應或者是虹吸現象這個詞。那虹吸效應指什麼呢? 虹吸效應歷史悠久,我們先從一個物理現象說起。物理上由於液態分子間存在引力和位能差能,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我們平常魚缸抽水時使用的虹吸管就是人類在這種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的古老發明.
  • 虹吸效應
    抱團股的業績低於預期容易引發踩踏,這是老闆電器出現跌停板的一大因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虹吸效應已經從去年底反轉,基金超配股跌、低配股漲已說明了問題。 【虹吸效應】  虹吸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液體充滿一根倒U形的管狀結構內後,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容器中,容器內的液體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從開口於更低的位置流出。
  • 虹吸效應?商合杭全線貫通後對蕪湖究竟有什麼影響
    如今寧安客專、商合杭高鐵和京福高鐵都經過蕪湖境內,形成了縱橫交錯的高鐵網絡格局,我們也希望路過蕪湖的高鐵更多。從早年的長江大橋到寧安客專,再到商合杭,為什麼蕪湖人的熱情這麼高?周蓬安:「虹吸效應」是這兩年說的比較多的概念,一般是指優質的經濟發展要素會從低等級的城市向高等級的城市流入。
  • 杭州武漢成都滅掉一線,虹吸人才
    這是樓市資本論2019年創造的新概念,認為這樣的都市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加速吸取資金、技術、土地、人口等要素,成為同輩城市的天敵,人才的新匯聚地,新思想的超級發源地。擁有無上人才的城市,就同樣擁有了無上的權力與資本!【一】黑洞城市虹吸指數爆表新一線城市的黑洞效應正在急劇擴大。這些城市正將一線城市、周邊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資源要素吸引過來。
  • 樓市去庫存須抑制「虹吸效應」
    原標題:樓市去庫存須抑制「虹吸效應」   年初以來,國家出臺了包括降低個人按揭貸款首付成數,提高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降低住房交易契稅和營業稅等多項政策,積極推動全國房地產庫存消化。考慮到當前我國樓市愈演愈烈的非熱點城市資金向熱點城市集中的資金「虹吸效應」,為實現政策預期,需防止資金過度追捧少數熱點城市,導致相關住宅供應呈泛豪宅化態勢,金融風險聚集,而非熱點城市資金熱度快速下降,住宅庫存消化進展整體緩慢。
  • 人才「虹吸效應」的樣本 升級超級區域的「亦莊製造」
    在高新科技產業及高端人才的「虹吸效應」下,亦莊作為超級區域如何尋找下一個增長引擎?聚焦高端科技人才需求,堅持國際水準配建國際人才社區相關設施,營造國際活力社群。進一步做好產業發展的設施配套,規劃創新走廊和創新家園,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營造高品質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講直白些,就是要讓亦莊吸納的高端人才擁有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年輕化的國際人才對於生活品質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對亦莊未來生活居住環境提出了新的挑戰。
  • 釋放好人才「虹吸效應」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無論是國家建設,還是企業發展,人才的作用都舉足輕重。而對於一個地域的經濟發展,無論是硬實力、軟實力,歸根結底靠的是人才的實力。提出強化創新激勵、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做強人才引育、創新榮譽表彰、完善服務保障等各種「政策禮包」,重視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招才引智之舉,集聚高層次領軍人才、吸納精英型科創人才、培育一大批優秀拔尖青年人才等,是促進地域發展,不斷引進「源頭活水」,搶佔創新制高點有力之舉。  激發人才優勢、釋放人才紅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城市向東——從「蝴蝶效應」到「虹吸效應」——「城市向東」系列...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構思於1991年,起舞於1992年的嶽陽經開區「這隻蝴蝶」,翕動翅膀,竟然引發了嶽陽城東經濟社會發展大合唱。這一輪開放的廣度與深度前所未有。「蝴蝶效應」這一經濟學現象,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提出的。
  • 「虹吸效應」顯現 臺灣青年眼中的福建平潭
    於是,許淯善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創業考察。一圈考察下來,他做了一個決定:把工作室設在平潭。「平潭的大海太美了,這樣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也有助於激發我的創作靈感。」今年5月,許淯善成立了自己的服裝設計公司,落戶平潭臺灣創業園。在他看來,優美的自然環境只是平潭帶給他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創業環境則是吸引他留下的動力所在。
  • 高鐵院士王夢恕走了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一直為中國鐵路建設和高鐵代言的王夢恕院士走了。9月22日,20名院士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送別他們的這位同事。北京交通大學數百名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也趕到現場送別王院士。
  • 我國五大虹吸效應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和武漢誰更勝一籌
    城市之間的虹吸效應指的是經濟實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特大城市將周邊的中小城市以及一些小城鎮的優勢資源吸引到自己身邊。是自己的經濟實力能夠發揮出最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故而,每一座虹吸效應極強的城市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如今,我國公認的五大虹吸效應最強城市有五座。分別是東上海、西重慶、北北京、南深圳以及中武漢。
  • 安徽:以高鐵外溢效應鍛造發展「引力場」
    12月22日合肥至安慶高鐵開通運營,對於完善省內高鐵網絡體系具有標誌性意義。省會合肥已經構築覆蓋省內各區域板塊中心城市的高鐵直達網絡,我省在實現「市市通高鐵」後,正邁向更高層次的快速直連、互聯互通的新階段。無論是通車裡程還是通達深度和廣度,我省高鐵建設都走在全國最前列。
  • 雙重擠出效應下消費何去何從?
    房產與消費:一致與矛盾:從房產的角度來看,既定預算約束下,房價波動對消費的影響包括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兩方面。從借貸的角度來看,借貸對消費的影響體現為財富效應和還款時擠出效應兩方面。總體來看,居民的消費鏈中存在兩個博弈——信貸與預算的博弈以及房產與消費的博弈,二者共同決定消費增速的方向。論借貸:槓桿與消費的往事。
  • 高鐵效應有幾何?
    隨著鄭西高鐵、鄭武高鐵的陸續開通,高鐵沿線的房地產、旅遊會展、商貿往來開始聞「鐵」起舞。同樣,即將於12月26日全線貫通的京廣高鐵,更是讓很多人充滿了期待。  歷史上,每一次交通方式的革命性突破,都深刻影響了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發展。尤其是高鐵作為當今「交通革命」的一個重要標誌,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將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高鐵效應」。
  • 南通迎來「上海第三機場」:能否藉此留住人才,站上巨人的肩膀?
    新機場選址花落南通之外,通滬鐵路和鹽通高鐵也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空鐵聯運的區域輻射能量更大。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南通市鐵路辦主任周建飛表示,北沿江高鐵(起自上海,經崇明島至南通、泰州、揚州、南京北站至合肥)年內將全線開工,實現南通新機場與上海市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銜接,建設「軌道上的機場」,有望形成類似上海虹橋機場的以空鐵為主體的綜合交通樞紐。
  • 金融股獨漲 A股再現虹吸效應
    概念方面,收盤時僅有特斯拉指數和滬股通50指數收紅,分別上漲1.46%和0.14%;相對而言,裝配式建築、雄安新區、京津冀一體化等板指數的跌幅均超過3%。  總體來看,A股市場被納入MSCI超出市場預期,中長期對龍馬行情形成強化,A股之中績優、穩定的個股更容易受到資金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