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周年成績秀——「一個平臺八大體系...

2021-01-11 金羊網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周年成績秀——「一個平臺八大體系」構建優質生活圈

金羊網  作者:許悅、穗農宣  2020-06-29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許悅 通訊員 穗農宣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自2019年5月9日啟動建設以來,快步推進已滿周歲。特別是近半年,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通關(增城)便利區在廣州市增城區正式啟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正式推出自動售賣新模式,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定達到了第六批,集區域總部、商務洽談、線上線下交易、產品發布、展示推廣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展示交易(安聖)中心成功落戶越秀……一項接一項的工作又快又穩,打造出一個高標準的惠民惠商優質農產品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目前農產品的流通量累積超過15萬噸。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創新的「一個平臺八大體系」,在指揮中心的數位化管理下,八大體系各司其職,從田頭到餐桌,從生產到銷售,一系列最嚴指標、陽光監督、安全可追溯的創新舉措,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大框架上協同運作。不僅為老百姓吃得放心提供了可靠保障,還成了廣東充分發揮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的輻射帶動能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生動實踐。

便民惠民:像買飲料一樣買肉菜

說起「菜籃子」,廣東人都不會陌生。作為「菜籃子」工程批發市場體系建設的首批試點城市,廣州市自1989年開始實施的「菜籃子」工程,結束了廣州市蔬菜副食品供應長期短缺的歷史。

如今,「菜籃子」工程改革再出發,滿足的是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內地居民的消費升級新需求,提供的是更加安全、綠色的「菜籃子」產品,助推了粵港澳乃至各地優質生活圈的建設,全方位發揮大灣區輻射帶動能力,也是落實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舉措。

全國範圍內,截至2019年12月底,已認定1000多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點,還有不少社區主動建起了團購群,很多居民每天在微信群內接龍報上自家要買的肉菜數量。一位金雅苑團購群內的消費者就在群裡上傳了圖片點讚:「菜心苗放了幾天還是那麼好!」

疫情期間很多人宅在家裡,為了方便消費者購買肉菜,3月23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上的供貨企業迅速研發了「菜籃子」智能售賣機,並進行試點。消費者在購買時,通過微信授權,就可以掃碼開櫃、選購農產品。自動售賣機自動感應,稱重銷售,整個購買過程方便、快捷。

智能售賣機上售賣的農產品,全都來自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產品加工企業),均經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流通,附有權威檢測報告和溯源信息二維碼。目前,這些智能零售終端正逐步投放到廣州各個社區、寫字樓等消費場所,服務社區、面向廣大消費者,下一步還將繼續全國布點。這是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安全優質農產品送達千家萬戶的重要一環,疏通了產品進入百姓餐桌的「最後一公裡」,助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發展駛入快車道。

吃得放心:檢測標準高、輕鬆掃碼可溯源

這也是「八大體系」中最吸引消費者的承諾:一個標準供市場。即進入粵港澳「菜籃子」平臺的產品,無論是用於供應港澳市場或者用於供應內地市場,均要是來源於海關備案的供港澳生產基地,符合供港澳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在內地銷售的「菜籃子」產品同時還需符合國標要求。

為了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八大體系」又特別涵蓋了「產品溯源體系」,對商品實行線上線下「一品一碼」管理,生產、流通全程智能監控。包裝上均貼有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標識和質量安全溯源二維碼,消費者輕鬆一掃,生產溯源信息、質量安全信息盡在掌握。

目前全國共有843個企業進入溯源管理平臺(其中772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71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加工企業),共溯源登記了近1400個農產品。

制度創新:推動合作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

就在5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認定了第六批生產基地。至此,已有111個地級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認定了6批808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3批71家產品加工企業,並在全國各地推進建設15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分中心),初步搭建了全產業鏈條的生產體系、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流通系統。

是什麼吸引全國各地的農產品企業紛至沓來?

羊城晚報記者從廣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的牽頭建設城市,廣州以「立足廣州、聯結泛珠、服務灣區、輻射內地、面向全球」為建設定位,著力打造的是一個惠民惠商的優質農產品服務平臺,構建以廣州為樞紐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及流通服務體系,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加工基地拓展到全國各地優勢產區,形成強大的輻射帶動和示範效應,從而推動合作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4月17日下午正式啟用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通關(增城)便利區為例,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調節」的模式,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黃埔海關將關口直接前移到位於增城區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和加工基地,實現大灣區「菜籃子」服務平臺和通關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打造成為集生產、流通、檢驗、檢疫、通關、信息化等資源要素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對於完善廣州乃至大灣區現代農業產業鏈條,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時刻,通關(增城)便利區的建成啟用,還將實現高效的檢驗檢疫通關服務,大大縮短企業供港澳及出口產品的通關等待時間,有利於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迎來發展機遇,營造更優質、更高效、更便捷的營商環境。

「數說」「一平臺八體系」

指揮信息平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信息平臺和平臺指揮中心坐鎮廣州,設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統數據服務監管平臺,實現生產、物流、生產管理、質量監管、客服管理等功能的數位化管理,採用二維碼技術實現對質量安全和物流貿易的溯源。

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指標體系——採用供港澳質量標準和國家標準中的最嚴格指標,編制發布了蔬菜、水果、畜禽和蜂產品、水產品、乳及乳製品和食用油及油料產品六大類共21210項安全檢測指標,打造成為全國質量安全新標杆,實現「一個標準供市場」。

高質量生產基地體系——目前已認定6批808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3批71家產品加工企業。在前4批認定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中,來自國家(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生產基地有65個,輻射帶動貧困地區農民數萬人。

高效便利流通體系——推進建設15個區域性配送中心或分中心。全力推進梅州、清遠、雲浮等3個配送中心建設,齊齊哈爾、贛州、濰坊、聊城、永州、懷化、韶關、肇慶、畢節、黔南、黔西南、珠海等12個配送分中心建設同步有序推進。

政策體系——《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實施方案》《廣州市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的若干意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標識管理規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管控試行方案》等系列文件先後出臺,初步構建起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運營的「四梁八柱」。

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在產地,結合海關對出口基地管理的成功經驗,以及農業農村部門的屬地管理職能,形成生產體系質量安全監管的雙保險機制;產品採收後,在生產基地的自檢室進行「逢出必檢」,具備國家認可資質的第三方法定檢測機構對進入平臺產品實現「逢進必檢」;進入市場後「陽光監督」,消費者可以輕鬆掃碼溯源,辨識產品。

產品溯源體系——檢測合格後才能在包裝上使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LOGO和溯源二維碼。通過「一品一碼」管理,實現產品源頭可追溯,是質量安全信心的保障。

穂港穂澳及城際合作機制體系——與香港、澳門特區有關部門建立了穗港、穗澳聯席會議合作機制,已有111個地級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初步形成了全國大協作的局面。

運營管理規則體系——截至日前,全國共有843個企業進入溯源管理平臺,共溯源登記了近1400個農產品,累計流通量超過15萬噸。同時,通過倉儲物流平臺實現流向可跟蹤,解決農產品配送最後一公裡的問題;通過電商平臺,優質農產品全天候在線展示和交易,實現供求無縫對接;通過進出口平臺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編輯:正龍

相關焦點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規模將近1.4萬億美元。  粵港澳大灣區,最顯著的特點是,從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是當今世界,發展條件好的、競爭力強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灣區。
  • 中山大學開建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
    新華社廣州11月3日電(記者鄭天虹)記者2日從中山大學獲悉,由中山大學牽頭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開始建設。該中心將重點開展緻密星與引力波源、恆星與系外行星等多個天文學領域的研究,打造粵港澳天文學研究平臺。
  •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 A股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板塊
    頭部公司優勢明顯  粵港澳大灣區的上市公司不僅數量眾多,質量也同樣不俗。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A股上市公司數量佔總數的14.67%,但市值佔比卻達到了18.79%,這說明粵港澳大灣區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規模,高於A股公司的平均市值水平。  市場化程度高、知名企業多、頭部企業多,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顯著特點。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
  • 粵港澳大灣區與東京灣區的PK竟輸在了一個廁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不少網友常將這幾大灣區放在一起比較,四大大灣區之間有什麼差距、多大差距,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回答。
  • 探訪蘭州特色產業:高原夏菜和新鮮百合48小時來到粵港澳大灣區
    而乘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的東風,當地產業也融入了更廣闊的  11月24日下午,記者探訪了位於榆中縣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蘭州高原夏菜榆中專供基地項目。這裡出品的高原夏菜會直供粵港澳大灣區。「我們的菜品採摘下來後,經過分揀、包裝,將採取全冷鏈配送的方式,在48小時內就可以實現從田間地頭到大灣區當地居民餐桌。」
  • 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近日,水利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大灣區灣情、水情,深入分析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形勢,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的總體布局,明確了2025年、2035年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目標任務。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如何?如何做好保障措施?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本部分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資本市場,和區域內上市公司,探索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路徑及創新支撐。  Ⅰ 大灣區金融資本市場發展整體特徵  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資本市場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更形成了一個門類齊全、相對完整的金融產業鏈,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創新體制機制,共創專業平臺,推進粵港澳氣象部門與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合作,實現氣象科技發展和業務應用更加協同、氣象人才交流互動更加便利、氣象信息產業發展更加彭勃,建成我國氣象科技深度合作示範區。氣象全球戰略輻射基地。利用粵港澳各地區位優勢,強化大灣區氣象科技人才創新資源配置能力,構建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 廣東省工程師學會今天成立 廣東省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
    廣東省工程師學會今天成立 廣東省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籤訂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0-07-11 11日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前海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在第十章「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中,用一個專節闡述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定位、作用和要求,提出「優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強化前海合作發展引擎作用」。
  • 特區40年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粵港澳大灣區深圳
    原標題:特區40年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大家好,可愛的我又出現了。我是你們的生活百事通大灣網dww11.com粵港澳大灣區招聘交友,美食生活小管家,吃喝玩樂資訊、大灣區旅遊。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深諳灣區發展之道,粵港澳大灣區從規劃之初,就直接以落點於此:  大灣區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大佳之作、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
    8月30日,「大佳之作 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在深圳圓1滿落幕,在盛典上佳兆業重磅發布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並面向全球集中推出2020年16大全新佳作。時值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歷史時刻,粵港澳大灣區騰飛發展的關鍵一年,佳兆業將緊抓時代機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成長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貢獻新力。堅守初心 品質築佳新品發布盛典上,佳兆業集團控股副總裁程芯蘭重磅發布佳兆業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
  • 深扒粵港澳大灣區:中山市「東承西接」大灣區 加快落實三個定位
    深中通道項目是國務院批覆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確定的建設開放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深中通道被編為G2518國家高速公路。深中通道的建設對縮小中山及粵西地區與深圳的距離、拉近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緊密聯繫有著重要意義。深中通道預計將在2024年建成通車。
  • 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有助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新華社香港4月29日電(記者張雅詩、王晨曦)中國氣象局29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全文,香港特區政府對此表示歡迎。澳門特區政府當日也在其官方網站及社交媒體平臺發布《規劃》正式公布的消息並轉載《規劃》全文。《規劃》由中國氣象局和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聯合編制,分別從機制建設、提供優質氣象服務、突破氣象核心技術、夯實氣象發展基礎、深化國際合作五個方面提出了主要內容。
  • 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本屆峰會匯聚專家學者,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等話題,結合典型案例,全面詮釋城市化理念,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峰會上,「全國城鄉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導小組」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揭牌。
  • 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
    資料圖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陳琛) 11月28日,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和香港清華同學會協辦的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學院高端項目招生說明會在香港隆重舉行。
  • 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
    12月27日上午,中化學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在白雲新城AB2907033地塊舉行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奠基儀式。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預計達產產值110億元該地塊屬於商業商務設施用地,宗地面積19695平方米,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41071平方米,計劃建設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打造集採購中心、營運中心、結算中心為一體的華南區域總部,統籌中國化學在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六省業務,推動物資貿易、環保工程、環境治理研究院等全資子公司和其供應鏈上下遊企業及相關產業項目落戶白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