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我國AI發展基礎很好但有人才短板

2020-10-24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鍾源)10月22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中國在全球人工智慧科研合作網絡中處於核心位置,跟各個國家都建立了廣泛和深入的聯繫。不過,從全球的視角來看,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也存在高端人才儲備短板。

報告顯示,中國在2019年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積極推進與全球各國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中國在國際人工智慧開源社區的貢獻度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貢獻國。2019年中國共發表人工智慧論文2.87萬篇,同比增長12.4%。在自動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可解釋性方法、異構融合類腦計算等領域中,中國都湧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性成果。中國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技術創新中的創新主體作用正在日益強化。中國人工智慧學科和專業建設在2019年持續推進,180所高校在2019年獲批新增人工智慧本科專業。

「從全球的視角來看,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具備了很好的基礎,但也存在明顯的短板。」 科技預測與評價研究所研究員李修全表示,中國在科研產出、產業發展和政策環境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在科技領先實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儲備,還有人工智慧開源開放程度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2019年,科技部新增10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同時建設7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各個部委根據自己的定位和職能,從不同的角度為產業發展,為人工智慧技術在各個行業和領域的落地應用創造很好的政策環境。同時在數據資源、高效能的AI算力、通訊、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等新基建方面加大力度,更大限度發掘出在大數據驅動人工智慧時代的要素價值,在這個方面中國做了非常多的有益的嘗試和探索性的舉措。」李修全說。(完)

相關焦點

  • 蔣昌俊:我國AI發展之路依舊漫長 基礎研究仍是短板
    現狀:中國智能產業化應用有世界領先,基礎研究仍是短板「目前,我國在智能交通、網際網路金融、智慧醫療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應用成果。這些都是我國在AI產業中取得的實際成就。」蔣昌俊介紹。但同時指出,當前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與美國、歐洲相比,更加集中於應用落地,在基礎理論和原創算法發展薄弱,缺乏突破性、標誌性的研究成果,在共性技術平臺、智能晶片等方面發展相對薄弱。
  • 中國目前亟需補齊基礎研究投入不足這塊短板
    科研人員總量世界第一,但高端人才缺乏;科技創新能力有很大提升,但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卡脖子」問題突出。他列舉了中國被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比如光刻機、晶片、作業系統、手機射頻器件、雷射雷達、核心工業軟體、核心算法等。
  • 加快發展量子科技:聽科學家說如何「補短板」
    當前,我國科技界正在深刻學習和認識推進量子科技發展的重大意義。10月19日,記者就量子科技發展的「頂層設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產業布局」「政策建議」等方面,採訪了相關領域專家,聽科學家說我國的量子科技發展如何「補短板」。
  • 我國AI基礎層關鍵技術仍存在短板 曠視開源天元推動產業發展
    來源:時刻頭條中國通信學會近日發布的《全球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戰略與政策觀察(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我國在AI基礎理論、核心算法框架等關鍵技術方面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差距,開源工具運用水平有待提升。
  • 院士專家呼籲:破解計算技術難題亟需更多青年人才
    在近日舉行的中科院「先導杯」並行計算應用大獎賽決賽暨頒獎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大獎賽專家諮詢委員會主席李國傑面向現場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提出一個期待: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才從事並行計算的科研和技術攻關,讓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並行計算強國。在他看來,並行計算不是陽春白雪,而是計算機從業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更為重要的是,大力發展以並行計算的代表的軟體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硬體的不足。
  • 專家:用培養人才、下沉資源等手段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推動中醫藥發展
    要想留住基層醫療人才,就要讓名醫專家技術下沉帶徒,傳授臨床經驗和技術給他們,提升他們醫療服務能力,有了本事才能為病人提供質優效高的治療保健服務,獲得百姓的認可,就能在取得的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基層醫療人員才能滿意安心地在基層工作,基層醫療單位就能留住人才。楊倩則對企業等社會力量促進人才培養發表了看法。
  • 華為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田奇:AI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五大計劃...
    峰會上,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分享了華為雲AI的最新創新成果,並聯合各高校成立華為雲AI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委員會,發布了華為雲AI人才培養的五大計劃,推動創新型和應用型AI人才培養。   田奇認為,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人才是AI走向產業縱深的關鍵,需要加強產教融合、產學研聯動,共同培養產業所需的AI人才,加快人工智慧進入各行各業。
  • 補短板->成功?短板效應的另類解讀_騰訊新聞
    日常工作中,很多領導喜歡用短板效應來教育員工加強對自身劣勢的鍛鍊,以此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相信很多職場新人都聽過類似的論述,而且其中很多人也都是這樣去實踐的,希望通過努力補足自身的短板進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 「十四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與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1],對「十四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與重點任務進行回顧與展望,這是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也將促進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
  • 新長徵路上「十問」振聾發聵 加速補齊西安發展「十大短板」
    最終確定的十大短板中,有總量不大、發展不足、質量不優的突出短板,如工業經濟、民營經濟、開放經濟、區縣域經濟等短板;有優勢發揮不好,潛能沒有釋放出來,優勢不優、優勢不強,如創新轉化能力、軍民融合、金融、文化產業等「相對短板」,有和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短板和環境短板。
  • 木桶定律新讀:短板相對論
    復盤看布局手機、涉足新能源汽車,董明珠顯然是有著深謀遠慮:手機串聯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關聯無人駕駛領域,這幾個產業未來都有龐大的發展機會。畢竟,大量投資拉升短板不是每個企業家都有魄力去做的,新的增長點在未來。同樣的例子我們也可以關注立訊精密,採用一體化增長戰略的立訊精密同樣在布局多元化,一面繼續在長板精進,一面加大投入補充短板。
  • 「十四五」時期人才發展規劃的新思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人才工作體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將更加突出「點上聚焦」「以點帶面」和「高端引領」,通過一系列工作布局和改革突破,為人才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 疾控專家曾光:公衛人才流失是痛點
    與會專家就從社會幹預和科技幹預等層面找差距補短板、讓預防為主落在實處等話題進行討論。大會現場會上,中國CDC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疾控和公衛系統人才流失嚴重,是制約公共衛生發展的痛點。與會專家討論公衛人才短缺需重視疫情來襲,接下來如何更好地推動公共衛生領域改革?
  • 2020國考申論熱點:我國當前人才隊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建議
    2020國考申論熱點:我國當前人才隊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建議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申論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國考申論熱點,人才隊伍發展問題,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深圳「人才日」:人才齊聚 共話創新發展
    「我們暢想未來的深圳,很可能會成為科學發現和重大基礎發明的搖籃,定義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會發展方式……」  11月1日,深圳迎來第四個「人才日」。當天,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辦的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啟幕,本屆論壇以「開放、包容、先行——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為主題,向全球傳遞深圳以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以更加開放包容胸懷接納全球英才的決心。
  • 磁動力產業發展院士專家座談會在鞍山舉行
    7月31日,由遼寧省政協主辦的磁動力產業發展院士專家座談會在鞍山市舉行。大會以「開創綠色磁動力時代」為主題,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專家教授及企業界代表把脈獻策遼寧省磁動力產業發展。 稀土被稱為「萬能之土」,稀土五大功能之首的永磁材料,因應用廣泛又被譽為「稀土中的黃金」。
  • 2019全球AI人才報告:美國和中國是世界兩強
    發展AI,人才是關鍵因素。為了分析各國在AI人才方面的儲備情況,AI初創企業element.ai的Grace Kiser and Yoan Mantha利用頂級AI會議的作者和文章引用數據,再加上LinkedIn與其他AI報告的輔助,做出了2019年的全球AI人才報告。
  • 關於加快補齊發展短板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一、進一步深化省情認識,正視我省發展短板  「十二五」時期我省綜合實力實現重大跨越,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城鄉面貌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生活得到重大改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與全國相比,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相對滯後,經濟總量小,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較為突出,還存在許多短板。
  • ...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是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產業基礎是產業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支撐,產業基礎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產業的整體素質、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強調「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說明構築形成穩固且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應是未來較為長期的一項重點任務,這既是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經濟應對外部複雜環境的重要立足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開源晶片為我國晶片短板提供了機遇
    「當前我們發展晶片產業,開源晶片對中國和世界來講,是一種機遇。」「大家都知道搞晶片的兩大家,一個是英特爾,還有一個就是ARM,未來很長時間這兩大架構還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機會。」倪光南在採訪中表示,中國遇到比較明顯的短板是晶片,但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比如重視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