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專家曾光:公衛人才流失是痛點

2021-01-10 南方新聞網

9月13日,由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召開的2020廣東公共衛生論壇在廣州舉行。與會專家就從社會幹預和科技幹預等層面找差距補短板、讓預防為主落在實處等話題進行討論。

大會現場

會上,中國CDC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疾控和公衛系統人才流失嚴重,是制約公共衛生發展的痛點。

與會專家討論

公衛人才短缺需重視

疫情來襲,接下來如何更好地推動公共衛生領域改革?曾光教授認為,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中央與地方都在加強公共衛生改革與發展,要在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及全面提升等方面著力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

曾光

曾光說,目前,同一醫學院校畢業,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收入不足同級醫院的三分之一。公共衛生對人員素質要求極高,疾控系統普遍招不到一流人才,非專業人員則大量湧入。曾光表示,希望增加對各級疾控領域的財政投入,增加編制,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更好地發揮公共衛生的作用。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郝元濤介紹,目前全國高校有2663所,其中有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專業的高校只有97所,公共衛生高等教育資源偏少。他表示,要加大公衛教育投入力度,首先要適當擴大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本科教學,同時要更加注重公共衛生碩士的培養,推動高端公共衛生領域博士項目的優化。

「醫學需要應對的最主要敵人,就是流行病。預防是醫學發展的最終目的。」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臨床研究總監唐金陵說,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一次醫學領域多方思考的機會,醫院、疾控部門、醫學院校等都要進一步理清健康和醫學的關係。

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是當務之急

會上,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楊維中作了《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報告。他指出,要不斷推動科技力作為戰勝疫情的最有力武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手段,在傳染病發生、發展的各個節點上,要建立多部門、多層級的傳染病監測預警系統。提高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早發現、早處置綜合能力,助力我國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優勢充分發揮。

楊維中

「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的當務之急。」楊維中坦言,醫防協同最重要、最先行的是信息共享,要打通部門、機構間傳染病相關數據的壁壘,就需要推動實現跨系統、跨部門的數據、技術和結果的共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集中研判風險,適時發布預警,減少人為幹擾和工作失察,提高監測預警的敏感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預警監測需要多方配合。「我時常在想:我們從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學到了足夠的知識了嗎?已知的經驗教訓可以預防另一場災難發生嗎?」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玉潤說,「如何更好地應對疫情,取決於三件事:我們對病毒的認知、對病毒的應對措施以及我們對下一次疫情所做的準備,這有賴於我們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和體系是否足夠健全、足夠強大。」

與會專家還就疾病防控、疫苗研發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張永慧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首席專家張永慧認為,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堅持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才能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賽諾菲巴斯德中國區首席市場官曹少華在活動中透露,該公司的兩款新冠疫苗正在研發中,預計2021年能夠進行三期臨床試驗。該公司近期還將在深圳坪山建成3000平方米的疫苗國際創新中心,助力疫苗研發合作。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會長吳聖明表示,省預防醫學會將繼續發揮專業性學術團體作用,凝聚公共衛生領域專家力量,為保障我省公共衛生安全發揮智庫作用。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見習記者 劉佳榮 通訊員 何宇航

相關焦點

  •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做客「南開公共衛生講堂」
    10月20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組成員、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做客「南開公共衛生講堂」,並以「新冠肺炎防控與公共衛生改革」為題,為南開大學師生解析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原因,分享了他對我國公共衛生改革的諸多思考。     南開大學副校長王磊出席報告會並向曾光致送了「南開公共衛生講堂紀念證書」。
  • 疾控專家曾光:疫情第二階段或持續1~2年甚至更長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19日在人民政協報主辦的一場主題座談會上表示,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中國現在出現疫情頻發和多發的情況,疫情第二階段可能會持續1~2年甚至更長。
  • 疾控專家曾光:疫情第二階段或持續1~2年甚至更長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19日在人民政協報主辦的一場主題座談會上表示,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中國現在出現疫情頻發和多發的情況,疫情第二階段可能會持續1~2年甚至更長。
  • 湖北疾控領導或將兼任衛健部門班子成員 曾光:會省很多中間環節
    (健康時報王艾冰)「湖北省率先在國內探索疾控機構主要負責人兼任同級衛生健康部門班子成員,整體謀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系統重塑公共衛生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6月12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官網發布動態稱。
  • 曾光:歐美是公衛等方面的老師 這次疫情中為何學生做得好?
    11月19日,在Cell Press 細胞出版社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線上學術會議「新冠直擊:認知、防控和預後」上,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拋出上述問題。曾光表示,「我自己認為,上述4方面都不能解釋為什麼中國疫情防控好。
  • 北京境外輸入+2;廣州無症狀感染+1;疾控專家曾光:疫情第二階段或...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了詳細情況。確診病例1:某男,52歲,俄羅斯籍,從莫斯科乘坐國航CA590航班12月10日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海關進行健康篩查並做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經閉環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2月18日在隔離點進行核酸檢測為陽性,12月19日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
  • 專家曾光:北京新冠病毒毒株不像國內流行類型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提到,北京新冠病毒毒株不像國內流行類型。據時代財經採訪,曾光教授表示,國家衛健委和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隊伍已經參戰,而且已經分離出病毒基因。「 基因測序的初步結果顯示,病毒毒株不像是國內流行的類型。
  • ...揚州大講壇」開講——首講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教授
    首場講座邀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以《新冠防控新常態與公共衛生改革》為題開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鍇竑,副市長宮文飛、餘珽,江蘇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鳳才等參加活動。
  • 中疾控專家曾光評川航飛行員感染事件: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12月15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確診飛行員在11月29日從洛杉磯抵達成都後,12月9日就再次執行飛行任務,中間僅間隔11天。此舉也引發了網友的質疑。但根據時代財經此前報導,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全貨機都採用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一般來說貨機飛行員都不用遵循居家隔離的規定。
  • 中疾控專家曾光這樣說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提醒,接種新冠疫苗後仍然還需要做好個人防護。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目前,本市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已經展開,按照計劃,第一步是正在進行的首批9類重點人群接種工作,1月中旬前完成首針接種,2周至4周後完成第二針。第一步完成後,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以及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組織全市其他人群有序預約接種。
  • 中疾控專家曾光提示接種新冠疫苗後注意事項,透露自己剛打完第二針...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向記者透露,自己幾天前剛打完第二針新冠疫苗,就目前所了解的情況看,總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同其他常規滅活疫苗沒有太大區別。常見的不良反應,第一個就是接種完後有些輕微的疼痛,發紅髮腫,再嚴重一點的,就是有些低燒,或者出現睡眠不好、食慾減退的情況。經過及時處理,這些情況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處理,大部分接種者是沒有特別感覺的。
  • 中疾控專家曾光:春節可放心返鄉 過年少聚集少串門
    針對這些熱點問題,記者昨日在京對話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他表示,即便春節期間人群流動規模大,但明年春節大家還是可以放心回家過年。「有了這一年的疫情防控經驗,我們有信心防止疫情捲土重來。」但曾光教授同時提醒,返鄉過年也要減少室內聚集、少串門。
  • 美疾控中心稱美新冠病例或早於中國,世衛專家將前往武漢調查
    美疾控中心:美新冠病例早於中國數周,世衛專家將前往武漢調查 2020-12-02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疫情反彈」,疾控專家曾光:病毒毒株不像國內流行類型
    圖 | 6 月 12 日的 6 例確診病例中,和新發地強相關的 4 例(來源:人民日報)6 月 13 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發布會上表示,經初步判斷,這些病例可能接觸了市場中汙染的環境,或接觸到了被感染的人員而傳染髮病,後續不排除出現續發病例的可能。在新發地採集的樣品中,有 45 人咽拭子呈陽性。
  • 中疾控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
    11月19日,在Cell Press 細胞出版社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線上學術會議「新冠直擊:認知、防控和預後」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認為,現有的證據只能得出如上結論。至於為什麼首先在武漢率先發現了疫情?曾光解釋,「原因在於2003年以後,中國就建了原因不明肺炎的報告監測系統,警惕與監測能力居於世界前列,我們保持著高度警惕。」
  •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回應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當時參與建議了武漢的封城舉措。在這個英雄城市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疫後,曾光教授如今又見證武漢「解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很有感觸地說,「武漢的封城、『解封』,不管對武漢這個城市,還是對於其他地區來說,都可以說是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
  • 疾控專家:疫情第二階段或持續1~2年甚至更長
    專家這樣解讀!北京發布3條提醒1不要出境旅遊不要去國內中高風險地區疾控專家曾光:疫情第二階段或持續1~2年甚至更長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19日在人民政協報主辦的一場主題座談會上表示:從疫情暴發到現在為止是第一階段,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人類與病毒作鬥爭;
  • 中疾控專家這麼說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就市民關切的問題進行了解釋。曾光教授向記者透露,自己幾天前剛打完第二針新冠疫苗,就目前所了解的情況看,總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同其他常規滅活疫苗沒有太大區別。常見的不良反應,第一個就是接種完後有些輕微的疼痛,發紅髮腫,再嚴重一點的,就是有些低燒,或者出現睡眠不好、食慾減退的情況。
  • 美疾控中心:美新冠病例早於中國數周!世衛專家將前往武漢調查
    海外網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疾控中心科學家們11月30日發布的一份政府研究顯示,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疾控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這些血液樣本由紅十字會在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期間收集,送至美疾控中心檢測,以查看是否有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
  • 「SARS之後,隱瞞疫情成了過街老鼠」 ——訪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
    「你是曾光嗎?」「是。」「你還沒死啊?」電話那頭,一位年輕的「愛滋病恐懼症」(簡稱恐艾症)患者情緒激昂。自從4年前發布恐艾症的調查結果後,來自患者的攻擊已經成了曾光生活的一部分——有人將他的手機公布到網際網路上;深夜,謾罵的簡訊不時來襲。作為年過六旬的老者,他安之若素,「公共衛生學家應該有視野和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