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從兩大多邊合作進程看中國建設性作用

2020-12-01 中國政府網

從兩大多邊合作進程看中國建設性作用
——寫在首爾核安全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即將舉行之際
    

    2012年3月最後一周,兩大多邊合作進程為世界矚目。

    首先是26日至27日舉行的首爾核安全峰會,聚焦加強核材料和核設施的安全,重點討論加強核安全的國家措施和國際合作。53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以及聯合國、歐盟、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刑警組織的負責人出席。規格觸頂,規模空前。

    緊接著是28日至29日在新德裡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聚焦「金磚國家致力於穩定、安全和繁榮的夥伴關係」,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五國領導人將重點討論全球經濟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兩大議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合作進程再邁新步。

    國際社會如何進一步釐定核安全國際合作規則,是一大看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如何攜手致力於全球經濟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又是一大看點。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年首次出席國際會議,將在國際事務上宣示怎樣的中國主張、發揮怎樣的中國作用,更是國際焦點。

    核安全國際合作——擔當核能大國的責任

    核,安全——將兩個概念合而為一,體現了矛盾統一的追求。自從1919年,原子核物理學之父歐內斯特·盧瑟福通過α粒子轟擊氮核實驗揭示原子核的秘密,並開始逐步把世界帶入原子核時代,核應用之威與核安全之危的糾互盤結,就成為人類必須直面的重要課題。

    早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以和平為目的的核應用增加,跨境轉移核材料的事件就呈現上升苗頭。防止非法獲取核材料、保護核設施安全的現實需要,使核安全概念日漸萌現,相關國際合作開始醞釀實施。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顯示出恐怖分子使用核材料和破壞核設施的可能性將成為一個威脅,核安全概念隨之增生新內涵,核安全國際合作更見緊迫性。2010年4月舉行的華盛頓核安全峰會正是這一趨向的集中體現。

    華盛頓核安全峰會是歷史上首次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參加的多邊核安全會議,對國際核安全進程走向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國際社會對中國作為核能發展大國在峰會中發揮的作用十分期待。胡錦濤主席從凝聚國際共識、推動國際合作、維護國際安全的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親自率團與會,為峰會取得積極成果作出重要貢獻,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和讚揚。

    「核能是清潔的,也必須是安全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以《攜手應對核安全挑戰 共同促進和平與發展》為題發表重要講話,道出國際社會的核安全關切。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多邊場合專門就核安全問題發表看法。

    胡錦濤主席闡述了加強核安全對於保障核能持續健康發展及維護國際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意義,介紹了中國在核安全問題上的政策和實踐,並就國際社會合作應對當前核安全挑戰提出5點主張:切實履行國家承諾和責任,切實鞏固現有國際法框架,切實加強國際合作,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核安全能力,切實處理好核安全與和平利用核能的關係。上述主張得到與會各方廣泛支持和響應,為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核安全挑戰指明了方向。

    中方主張,強調「切實」。中方行動,踐行「切實」。兩年以來,中國在核安全領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新進展。中國向首爾核安全峰會提交的中國核安全進展報告顯示,中國在增強國家核安全能力、開展核安全國際合作等方面進展突出:努力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培訓核安全從業人員500多名,同有關國家合作建立核安全示範中心,改造高濃鈾研究堆,積極打擊核材料非法販運,開發並成功應用新型爆炸物探測裝置、放射性核素識別裝置、車載放射物搜尋裝置等一系列安全裝置,深化同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

    核安全,生於憂患。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公布的最新數字,全世界有430多個核電反應堆、250多個核研究反應堆、200多個核燃料循環設施正在運轉,數以萬計的高強度放射源用於醫療和工業生產。該機構最新統計顯示,全球向該機構申報的核材料足以成為17.2萬多件核武器的原料。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自1993年至2011年,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共報告了2100多起涉及包括核材料在內的放射性材料的遺失、盜竊和非法獲取事件。幸運的是,迄今還沒有發生重大核恐怖事件。但是,核之威力決定了國際社會必須攜起手來防患未然。

    半個多世紀以前,《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帶動眾多科學家警示「核戰爭可能終結人類」;今天,50多個國家將在又一個多邊平臺上共同承諾確保核安全。中方表明了態度:希望首爾核安全峰會能夠進一步凝聚國際共識,推動核安全國際合作,為切實提高全球核材料和核設施的安全水平,推動核能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金磚國家合作——追求和平安寧、共享繁榮

    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的國土面積總和約佔世界的26%,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42%,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總量的20%,貿易額約佔全球貿易額的15%,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約50%。五大新興市場國家的「含金量」不言而喻——金磚國家在經濟、金融和發展領域搭建交流與對話的平臺,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合作機制,其意義非同尋常。

    當今世界,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一大批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動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在這樣的大格局、大趨勢中,金磚國家合作應運而生。金磚國家開展合作已有6年,合作涉及金融、經貿、工商、農業、衛生、科技等方方面面,給各國人民帶來的好處實實在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已連續3年舉行了會晤,就重大國際問題交流意見和看法、協調立場。金磚國家建立了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晤、聯大外長會晤、常駐多邊機構使節非正式會晤機制,在國際問題上保持密切溝通。在二十國集團框架內建立了財長和央行行長會晤機制。

    中國是金磚國家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始終把同其他金磚國家的合作作為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2011年4月,中國在海南三亞成功舉辦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

    「在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歷史時刻,我們需要共同思考一個重要問題:如何使人類擁有一個和平安寧、共享繁榮的21世紀?」胡錦濤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中以《展望未來 共享繁榮》為題發表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地指明「大力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大力推動各國共同發展」、「大力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大力加強金磚國家共同發展的夥伴關係」的合作方向。會晤通過的《三亞宣言》呈現了寬闊的合作視野,規劃了務實的行動方案。國際媒體評論說:胡錦濤主席發表的講話,充分體現了金磚國家開展合作的內涵,體現了金磚國家特別是中國,將在未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宏大氣魄;三亞會晤清楚地表明,「和諧」和「科學發展」的理念正在傳向世界。

    基於「21世紀應當成為和平、和諧、合作和科學發展的世紀」這一在《三亞宣言》中所表明的共識,金磚國家領導人即將在新德裡會晤,繼續推動新興市場大國的互利合作進程。中方對此次會晤表明了三點期待:一是對外發出積極信號,為世界經濟增長傳遞信心,為加強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動力;二是切合國際形勢,就共同感興趣的全球問題交換看法,體現金磚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積極和建設性作用;三是加強金磚國家共同發展的夥伴關係,在三亞會晤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經濟、金融、發展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歷史的一頁展開2012年3月的最後一周,兩大國際多邊會議將見證中國的積極參與和建設性作用,見證中國對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真誠追求和堅定信念。(記者 吳綺敏)

相關焦點

  • 傳媒觀察 | 西方「建設性新聞」的中國意義
    我們以為,運用建設性新聞的理念和實踐來審視思考我們長期堅持並將繼續堅持的正面報導方針,進一步認識它的科學性、合理性,並在「建設性」的核心原則之下,適應傳播格局新的巨大變化,深化正面報導的理論研究,探尋正面報導的創新優化之策,並切實解決正面報導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提高正面報導的水平、提升正面報導的效果,這應該是建設性新聞之中國意義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中國智慧推動國際合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於中國實踐和中華文化,佔據人類道義制高點,彰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論是作為一種思想學說、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處世哲學,還是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它的提出都是中國智慧的體現。中華傳統智慧豐富多彩,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 人民日報:亞洲政黨政治——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鮮明畫卷
    在中國,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取得長足發展。朝鮮除執政黨勞動黨外,另外還有兩個黨,一是社會民主黨,二是天道教青友黨。這兩個黨都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越南和寮國實行一黨制,執政的越南共產黨和寮國人民革命黨均是本國的惟一政黨。在東北亞地區,日本、韓國均實行多黨制,蒙古亦於上世紀80年代末實行多黨制。在東南亞地區,汶萊只有一個黨,其他國家實行不同形式的多黨制。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思政引領與建設性新聞的新時代回應...
    11月12日,「思政引領與建設性新聞的新時代回應」研討會在北京中青大廈舉行。研討會由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共同主辦,由我校新聞傳播學院、教育部社科大高校思政創新發展中心(思政高研院)以及中青校媒聯盟承辦。
  • 人民日報國際論壇:書寫互助合作新篇章
    原標題:人民日報國際論壇:書寫互助合作新篇章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生活和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各國有必要緊跟變化,審時度勢,深刻認識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在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效時,中方多次向我們致信介紹疫情防控經驗做法。在共同抗疫的過程中,意中兩國關係得到進一步升華。
  • 流量至上的獵奇時代,建設性新聞的價值、範式與趨勢
    梳理建設性新聞的歷年理論成果與新聞實踐,對建設性新聞這樣一種新的新聞形態進行理論探討,著重關注它如何連接現有的新聞觀念與操作流程,在實踐上呈現怎樣的程式,未來研究有哪些可進行拓深的領域,以及中國本土化實踐的現實取向。
  • 概念與語境:建設性新聞與公共協商的可能性
    關 鍵 詞:建設性新聞/積極心理學/公共協商/對話/共識  作者簡介:胡百精,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017)。  從既有文獻看,建設性新聞觀念直接參照,甚或挪用了積極心理學的反思和批判理路。
  • 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CBDI)研究報告(2019)
    (二)研發背景在參與全球價值鏈構建和國際分工合作中,中國品牌在世界舞臺綻放出奪目光彩。品牌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和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特徵,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高級經濟形態,能夠有效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
  • 作為「創新」的建設性新聞:一個新興議題的緣起與建構*
    2014年,英文作品《建設性新聞》(Constructive News)的出版則讓建設性新聞理念進一步進入英語世界的從業者與研究者的視野中。  在哈格魯普於2008年首次發出建設性新聞的倡議後,建設性新聞在實踐中逐漸體現出基於「專業網絡」運作的特點,[2]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新聞機構按照建設性新聞的理念進行新聞生產。
  • 人民日報人民觀點: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
    中國為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注入了確定性,引發全球矚目。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而能浴火重生,經歷風險挑戰而能鳳凰涅槃,中國不僅沒有被疫情擊倒,反而迸發出更加強大的發展勢能。疫情的「壓力測試」,測出了中國發展的韌性與後勁,顯示了中國的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人們增強了對「十四五」時期光明前景的堅定信心。當「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 中國同其他國家在非洲開展競爭?王毅:非洲是國際合作大舞臺,不是大...
    我剛剛同奧尼亞馬外長舉行會談,就此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七點重要共識:我們將繼續加強抗疫合作,堅定相互支持,直至徹底戰勝疫情;我們將建立由兩國外長牽頭的政府間委員會,統籌推進兩國各領域互利合作;我們將推動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奈及利亞新國家發展計劃更緊密結合,深化雙方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我們將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助力奈及利亞加快工業化進程,提升自主發展能力;我們將不斷拓展合作空間,打造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新亮點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白皮書全文約26000字,除前言、結束語外,共包括八個部分,分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取得新進展、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攜手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三方合作、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展望。
  • 中國電子登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如今,央企正勇挑大梁,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一方面積極抗疫復工,既聚焦主責主業,又做好全社會基礎保障;一方面專注改革發展,生產經營緊緊咬住目標不放鬆。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小E為您分享全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2020年04月30日 01版)第一針,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啟動;73.98米,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建造新高度;載重近22萬噸,全球首艘23000箱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試航
  • 中國呼籲IAEA應在促進和平利用核能中發揮作用
    新華社維也納9月19日電(記者 劉鋼)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王毅韌19日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應在提高全球核安全水平、進一步促進核能發展及其相關國際合作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重塑國際社會發展核能的信心。
  • 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的作用
    原標題: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的作用 古語講: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前半句的意思是治理國家必須依靠法律,後半句是警示「法若不能與時俱進則枉然」。
  • 人民日報社評選2020國內十大新聞、國際十大新聞
    3 中國脫貧成就舉世矚目,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 經過8年持續奮鬥,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 習近平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8年9月12日)_滾動新聞_中國政府網
    中日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地區重要國家,應該共同擔負起責任,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近一段時期,安倍首相和日本政府多次在對華關係上展現積極姿態。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正步入正常軌道,面臨改善發展的重要機遇。新形勢下,我們要繼續相向而行,保持改善向好勢頭,推動中日關係穩中有進,得到新的更大發展。
  • 邵平楨:論泛珠三角與東協合作對世界經濟格局形成的作用
    三足鼎立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關鍵在於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而亞洲區域經濟合作進程關鍵在於中國、日本和印度。中日印三國的態度將直接決定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前景,從而也決定亞洲能否成為世界經濟新的第三極。而東協對亞洲區域經濟合作起著橋梁紐帶作用。中國與東協合作對亞洲自由貿易區形成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合作抗擊疫情進一步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大意義。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 人民日報:如何認識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與以往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提法有了明顯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