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亞洲政黨政治——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鮮明畫卷

2020-11-25 華夏經緯
    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陸,也是一個民族、宗教、文化景觀異彩紛呈,發展模式與發展水平千差萬別的地區。因此,亞洲的政黨政治比其他任何地區都更加紛繁複雜,變化多樣。尤其在冷戰後,這裡的政黨政治、政黨格局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
    一、政黨政治發展不平衡,各國之間情況不盡相同
    亞洲國家的國情差異甚大,政治體制和與此相適應的政黨制度五光十色。在中國,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取得長足發展。朝鮮除執政黨勞動黨外,另外還有兩個黨,一是社會民主黨,二是天道教青友黨。這兩個黨都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越南和寮國實行一黨制,執政的越南共產黨和寮國人民革命黨均是本國的惟一政黨。在東北亞地區,日本、韓國均實行多黨制,蒙古亦於上世紀80年代末實行多黨制。在東南亞地區,汶萊只有一個黨,其他國家實行不同形式的多黨制。在南亞地區,不丹實行君主制,沒有政黨活動,其他國家均實行多黨制。有的國家政黨眾多,比如印度,今年舉行的大選中共有7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參加。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土庫曼斯坦只有一個黨,其他各國均實行不同特色的多黨制。西亞地區的政黨情勢更為複雜。土耳其、黎巴嫩等國實行與西方國家相似的多黨制。敘利亞實行的是以執政黨為主導的多黨制,伊朗1998年開放黨禁,也有眾多政黨活躍在政壇上。伊拉克戰後多黨問政局面開始形成。海灣六國沒有政黨,但有的國家,如科威特,允許不同政治派別合法活動。
    二、各類政黨政治特徵鮮明,價值取向與政策目標差別較大
    亞洲各國政黨的歷史背景、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彼此有別,社會基礎、利益訴求和內外政策主張差別較大。目前比較活躍的主要是:一是堅持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政黨,目前共有二十幾個,如中國、越南、朝鮮、寮國四國的執政黨。在本國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影響的還有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塔吉克斯坦共產黨、孟加拉國共產黨、斯裡蘭卡共產黨、日本共產黨等。二是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大約有20多個黨,包括蒙古人民革命黨、日本社民黨、以色列工黨等。這類政黨的價值取向與歐洲國家社會黨相近,有的還積極參與社會黨國際的活動,但思想理論又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本土性。三是民族民主主義政黨,這是亞洲地區數量最多的政黨,諸如印度國大黨、巴基斯坦人民黨、敘利亞復興社會黨、馬來西亞巫統、土耳其祖國黨、泰國泰愛泰黨等。這類政黨的內外政策具有不少共性,對內主張發展民族經濟,實現國強民富,對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都倡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四是保守主義政黨,如日本自民黨、韓國大國家黨、斯裡蘭卡統一國民黨等。這類政黨在價值取向和政策主張上具有傳統的自由主義色彩,同時也帶有民族主義特徵。五是帶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政黨,這些黨在一些國家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有的曾經執政,如印度人民黨,有的仍在執政,如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
    實際上,對亞洲政黨的任何分類都具有相對性,許多政黨的政治分野不是截然有別的。有些大黨、老黨往往同時兼有多種意識形態特徵和社會政治屬性。有些黨只在特定地區活動,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如伊拉克的庫德民主黨,印度的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等。
    三、各類政黨力求適應形勢變化,自我調適持續不
    由於組織力量、社會基礎和政策主張不同,各類政黨對本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作用與影響差別很大。有些黨社會基礎穩定,有強大的組織系統、聯繫群體和社會動員力,在本國長期執政,深刻地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越南、朝鮮、寮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就有這樣的地位和作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敘利亞復興社會黨、馬來西亞巫統、日本自民黨也有這樣的影響力。有些黨曾長期執政,但因形勢變化、自身調整以及多種原因也曾失去執政地位,蒙古人民革命黨、日本自民黨、印度人民黨、印尼專業集團等都曾有過此種經歷。但也有的黨通過調整思想理論與政策主張,調整競選策略等,使政權失而復得,如日本自民黨、印度國大黨等。亞洲國家還有些黨作為參政力量或局部地區的執政黨發揮著重要作用,印共(馬)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泰盧固之鄉黨曾經在印度安得拉邦執政。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曾兩度執政。還有的黨作為建設性反對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從目前情況看,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執政黨,無論長期執政的老黨還是初掌政權的新黨,都很重視思想理論更新、內外政策調整,都把發展經濟、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施政的首要任務,都把擴大社會基礎,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其他各類政黨的自我調適進程也將長期進行下去。
    四、政黨間的跨國交往日益頻繁,和平、發展與合作成為政黨交流的主旋律
    當前亞洲地區政黨政治的一個新情況是,各國政黨,特別是執政黨和那些具有豐富政治活動經驗的大黨和老黨,越來越關心地區和國際事務,越來越積極地致力於對外交流與合作,政黨多邊交往空前活躍。一些新近成立的黨、一些力量有限的黨,也日益積極地加入到政黨國際交往的進程中來,交流治黨治國經驗,推動國家關係發展,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交換意見,成為亞洲政黨交流的主要內容。
    在此背景下,菲律賓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當時稱為「力量—全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和泰國泰愛泰黨先後發起並主辦了兩屆亞洲政黨國際會議。亞洲政黨國際交往呈現方興未艾之勢,亞洲政黨政治還會出現更加豐富多彩的新變化。


《人民日報》 (2004年08月27日 第七版)

相關焦點

  • 當代亞洲政黨政治演進的主要特點
    第二階段,從戰後到冷戰結束,為其迅速興起和蓬勃發展的階段,各種類型的政黨相繼出現,政黨政治在多數國家立足並發揮作用。第三階段,從冷戰後至今,為其調整與演變階段,政黨政治出現了更為複雜的變化,多黨民主浪潮在亞洲部分國家興起,許多國家的政黨政治發生深刻變動。迄今為止,亞洲地區各類政黨數以千計,展現出政黨體制多種多樣,意識形態千差萬別,黨派組合分化不斷,地區聯合方興未艾的政治景觀。
  • 治理民主是政黨政治的屬性
    原標題:治理民主是政黨政治的屬性 政黨政治是現代政治的基本特徵,它最早出現在西方,是順應民主政治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因而被認為具有民主屬性。也正因為如此,政黨政治民主也成為了政黨政治以及民主理論研究的重要議題。
  • 加強世界政黨研究 開創政黨外交新局面——「疫情背景下的世界政黨...
    在新時代,加強世界政黨政治研究,有助於深入了解各國政黨、政府,從政策上服務我國內政外交;有助於探索政黨政治、現代政治規律,在理論上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有助於全面拓展中外政治文明交流互鑑的空間、領域,深化同情理解、促進文明融會,從戰略上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確立面向未來的人類政治文明的中國形態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4周年之際,光明理論聯合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鄭長忠推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4周年特稿」,將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關係,來把握「四個全面」對中國政治發展的作用。光明網理論頻道獨家刊發,以饗網友。
  • 人民日報評論員: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係
    統一戰線是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一體,只有一致性、沒有多樣性,或者只有多樣性、沒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同時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包容差異,儘可能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約數。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合作抗擊疫情進一步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大意義。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 2015年世界政黨政治的主要特點
    過去一年,全球共50多個國家舉行全國性選舉,諸多國家政黨政治呈現碎片化趨勢,歐洲、拉美等地區多國政黨政治出現「右擺」,多黨民主政治的固有矛盾和問題有新表現,執政安全、治理能力與自身建設依然是多數政黨面臨的主要課題。
  • 構建當代中國政黨政治學學科體系的積極探索——評介周淑真教授的...
    一 隨著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特別是民主政治的日益深化,政黨已經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政治運行的主導力量和決定性因素。政黨政治作為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成果和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國內相關學者的關注和重視。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2019年05月29日 08:2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滕文生 高長武 字號 內容摘要:■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璀璨的亞洲文明,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
  • 錢乘旦:多樣性是人類文明本質 「文明衝突論」不會出現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歷史學家錢乘旦在開幕式主旨發言環節,針對本屆論壇「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不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責任」主題提出,多樣性是人類文明最本質也是最重要的屬性,隨著近代化的發展,曾經因西方優勢和霸權受到挑戰的各種文明正在恢復自信、找到自我,文明的多樣性再次煥發出青春。
  • 面向未來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的建構邏輯
    作為最早進入人類文明階段的中華民族,在古代階段,以血緣為基礎,形成了有效整合與組織社會的政治制度與社會制度,推動了社會發展與文明發展。隨著生產力發展與社會發展,基於血緣為基礎的分封制的政治制度安排開始無法適應發展需要,基於制度為基礎的郡縣制中央集權的古典政治被確立了。在兩千多年的古典政治推動下,中國社會取得了輝煌的文明成果。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2021「COP15」將在昆明舉辦 生態文明成為大會主題(人民日報)
    近年來,生物多樣性也涉及「人」與文化層面。生態文明理念開始融入保護機制。2019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共同發布了COP15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旨在倡導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努力達成公約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 尊重文明多樣性 構建命運共同體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眾多文明在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亞洲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鑑、共生共榮,對於亞洲未來的經濟文化發展,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 解密人民日報「社論」等重點評論
    【編者按】人民日報的重點評論,往往被視為政治晴雨表、時代風向標。在黨心民意的共鳴中,這些「楷體字」一次次刻錄下歷史年輪。從「社論」到「任仲平」,從「本報評論員」到「本報評論部」,2014年人民日報刊發四種署名評論近400篇文章,「能從人民日報讀出啥,全看你的本事」。
  • 海外網評:美美與共,演繹亞洲文明大合唱
    摘要:文明從來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與普通百姓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相關活動,除了一場開幕式、六個分論壇,大部分都不是廟堂之上的「高談闊論」,而是促進各國人民文化交流、互學互鑑的生動實踐。
  •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物質與精神的「大觀園」
    在聯合國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
  • 「氣候政治」如何改變歐洲政黨光譜
    新華社柏林6月13日電(國際觀察)「氣候政治」如何改變歐洲政黨光譜新華社記者任珂德國近期一項民調顯示,環保主義政黨綠黨成為德國最受支持的黨派。而在5月底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多個歐盟國家的環保主義政黨異軍突起。隨著近年極端天氣情況增多,氣候變化再成歐洲各國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 人民日報:推進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資產階級在把反映其利益和要求的民主觀念同本國國情和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當今資本主義國家各具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如國體或政體從最初的君主立憲到後來的民主共和,政黨制度實行兩黨或多黨通過競選輪流執政,國家頂層權力實行分權制衡,但政府體制、立法司法體系各不相同。   無產階級在取得政權以後,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結合本國國情和實際情況,創造了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 關於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
    今天,我圍繞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戰略任務,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體會和認識,與大家交流。 一、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主要依據和重大意義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 黨報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優勢與特徵
    這對於提高全黨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引導幹部群眾自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澄清民主政治建設問題上的錯誤觀點,抵制敵對勢力西化和分化的圖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民主作為人類社會一種文明的政治制度,百餘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