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優勢與特徵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

  ——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加強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這對於提高全黨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引導幹部群眾自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澄清民主政治建設問題上的錯誤觀點,抵制敵對勢力西化和分化的圖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民主作為人類社會一種文明的政治制度,百餘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標。但對於如何實現民主、實現什麼樣的民主,始終存在著兩種根本不同的道路和模式:一種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另一種是走全盤西化道路,把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照搬到中國。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創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在中國第一次實現了真正的人民民主,並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創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體政治制度,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形成了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根本不同的政治模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巨大的優越性,歸結起來主要有兩條: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歷史上先進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民主。它把過去只有少數剝削者才能享受的民主變為大多數人都可以享受的人民民主,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擁有廣泛而真實的民主權利;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中國人民創造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世界上並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適用的和絕對的民主模式,關鍵是要看它是否符合本國人民群眾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國的實際情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長期奮鬥和艱苦探索得來的,既遵循民主發展的一般規律,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已經被實踐證明是完全符合中國實際和中國人民願望的政治制度。它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利於國家政治穩定,能夠調動起廣大人民建設美好幸福生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堅強政治保證。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

  資本主義社會打破了封建等級制和特權思想,根據所謂「天賦人權」理論,在法律上承認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民主權利,這無疑是歷史的重大進步。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民主被金錢徹底左右了。馬克思在談到人的發展歷史時,稱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獨立性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在資本主義社會,金錢才是決定一切的,金錢能夠左右政治,左右人們的民主權利。各個資產階級壟斷集團為了掌控國家政權,利用金錢收買選票,操縱媒體,推介自己的候選人。整個競選活動實際上是資本集團的財力比拼,是資本操縱下的政治遊戲。選舉中當選的議員和政府官員大都是資本家或他們的代理人,實行的也主要是支持他們的壟斷集團的政策,而普通民眾根本無力與之競爭,很難在競選中取勝,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金元民主,最後決定選舉勝負的是金錢。正因為這樣,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通民眾,尤其是下層的群眾對金錢操縱的政治遊戲逐步失去興趣,參加議會和總統選舉的人數越來越少,美國總統大選的選民投票率當前只有50%左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則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根本不同。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政權,使民主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都可以真正享受的社會主義民主。應當承認,在我國,人們的富裕程度和其他許多情況是存在差別的,但這並沒有成為人們獨立、自由、平等地行使民主權利的障礙,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堅持以人為本的,也就是說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為本的。人和物的關係在我們這裡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根本不同的。我們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任何人都不允許用金錢來左右政治,幹涉別人獨立、自由、平等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人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可以享受到公民的各種民主權利,廣大人民享受的民主權利是真實可靠的,是形式與本質相符的,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三、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權力是由不同的國家機構分別行使的,其中議會行使立法權,總統和政府行使行政權,法院行使司法權,形成了三權分立的多元權力結構。這三個機構地位是平等的,彼此間沒有從屬關係;權力是平行運行的,彼此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一般分為上議院、下議院或參議院、眾議院,同樣也是彼此地位平等而且相互制約,按多元方式行使立法權,被稱為兩院制。三權分立和兩院制對反對封建專制主義、防止權力高度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體現的權力制衡與監督原則,是對人類民主政治發展的積極貢獻。但是這種政治制度也存在著明顯的內在缺陷,那就是權力多元行使所引起的各權力機關之間的互相扯皮、互相掣肘和政治權力運行效率不高、成本昂貴。這種缺陷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三權分立體制下是無法克服的。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國家權力由人民選舉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行使立法權、監督權、重要人事任免權、重大事項決策權,國務院行使的行政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行使的司法權都是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它們都要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定期向它報告工作並接受它的監督。國家的這種一元化權力結構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它體現了國家一切權力來自人民、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原則,有利於保證和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在權力運行方面,我們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根本不同,人民代表大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集體行使權力的,重大問題都是由人大代表或常委會委員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出決定,既充分發揚了民主,又避免了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互相牽制、互相扯皮,以及行政權膨脹和議會變成「清談館」之類的弊端,把民主與集中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把民主和效率成功地統一起來了。

  四、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在資本主義社會,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各個政黨在選舉中進行激烈競爭,由取得選舉勝利的政黨或政黨聯盟上臺執政,而在競選中遭到失敗的政黨則成為反對黨,對執政党進行制衡和監督,這樣就形成了兩個或多個政黨通過競選輪流上臺執政的局面。兩黨或多黨競爭可以對資產階級政黨產生巨大的壓力和動力,有利於維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然而多黨競爭、輪流執政又存在著無法克服的問題。首先,每個政黨所代表的只是某一個或部分資本家集團的利益,無論哪個政黨上臺執政,都必然首先維護支持他們上臺的資本集團的利益,不可能完全公平地對待其他社會力量。其次,競爭是西方政黨關係的本質和主流,這種相互競爭嚴重影響了政黨之間的團結與合作,進而影響和削弱了全社會整體力量的凝聚和發揮。再次,制衡和監督本來是民主的必要條件,但由於西方國家的制衡與監督是建立在政黨競爭的基礎上,就使這種制衡與監督具有嚴重的政黨偏見,容易失去對事物判斷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往往是「你贊成的我就反對,你反對的我就贊成」,致使制衡與監督變成了相互間的攻訐與掣肘。

  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兩黨或多黨輪流執政制度有著根本的區別。首先,合作共贏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鮮明屬性。社會主義社會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這構成了政黨合作的堅實基礎,使多黨合作成為可能。社會主義社會的政黨關係,不是資本主義社會那種對立的或者競爭的關係,而是友好合作的關係,各政黨團結合作,群策群力,和諧相處,共同為實現全國人民的利益而奮鬥。同時又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重視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利益和要求,重視各個政黨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堅持全國人民根本利益與各階層人民具體利益的統一,使各階層人民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共同奮鬥中互利共贏,使各黨派在多黨合作中長期共存、共同發展。其次,共產黨領導和執政是我國政黨制度的核心內容。多黨合作需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才能長期穩定地向前發展。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是眼光最遠大、胸懷最廣闊、政治上最先進的政黨,能夠團結和帶領各民主黨派與無黨派為中國人民的利益共同奮鬥,從而保證我國多黨合作的正確方向和堅強團結。堅持共產黨領導與發揮民主黨派作用是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我國已經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和諧政黨關係格局,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政黨制度模式。再次,民主監督是我國政黨制度的突出特徵。我們的政黨監督是相互合作的友好政黨間的民主監督,監督的目的不是出於本黨的私利,而是為了共同實現好中國人民的利益,這就使彼此的監督具有真誠的、不帶偏見的、積極建設的性質,從而避免了西方資本主義政黨為了競爭需要而難以克服的相互拆臺、相互攻訐、相互掣肘之類的弊端。

  五、堅持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相結合

  在民主的實現形式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採用代議制的間接民主,由選民通過投票選舉產生國家權力機關,再由它們代表選民來行使國家權力。這就使投票選舉在代議制民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人把這種民主稱為選舉民主或票決民主。但代議制的選舉民主存在著內在的缺陷:選民只能通過投票來決定誰代表他們行使國家權力,而不可能自己直接參與國家權力的行使,他們的民主權利實際上就是隔幾年參加一次選舉投票。各利益集團在競選中利用金錢操縱選舉,進一步放大了代議制選舉民主的這種問題和缺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形式是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我國的主要民主形式是選舉民主。憲法規定,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按照選舉民主規則運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和領導機構是選舉產生的,人民代表大會的各項決議是投票表決通過的。另外,我國有長期形成的中國特色協商民主,這種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是有機結合的。我國的協商民主主要通過兩條渠道來進行:一是政黨之間的協商。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經常就國家重大問題直接與參政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協商對話,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這些協商意見被吸收到執政黨提交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建議中,作為人民代表大會決策和立法的基礎。二是政協會議的協商。政協是歷史形成的專門進行政治協商的組織,在政治協商會議上,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及社會各界的代表人士,就國家重大問題進行協商討論,這些協商成果作為政協的決議和議案直接提交給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大制定法律和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此外,我國每年一次同時舉行的人大會議與政協會議,政協委員就人大討論的問題充分發表意見,為人大的最後決策提供了直接的參考。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這進一步推進了我國兩種民主形式的結合,使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建立在充分政治協商的基礎上,從程序上實現了我國根本政治制度與基本政治制度的成功對接,不但擴大了公民的政治參與,拓展了民主的社會基礎,而且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提高了決策水平,從根本上克服了單純實行選舉民主所難以避免的缺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形成的社會主義民主,具有自己的制度優勢和鮮明特點。由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誕生的時間還比較短,要達到完善和成熟尚需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必須把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統一起來,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不斷總結人民創造的民主建設經驗,既吸收和借鑑人類政治文明成果,包括西方資本主義民主中一切對我們有益和有用的東西,又堅決反對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模式,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劃清界限,積極穩妥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並在實踐中展現其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秋石)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 (4)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 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 (4)   2011年05月13日11:25  來源:人民網
  • 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 2017年11月28日 11:14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張文彪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人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當家作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特點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胡錦濤總書記在「12·18」重要講話中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既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又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和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強調了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任務
  •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原標題: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協商民主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為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內容提要:選擇什麼樣的民主政治制度,與一個國家的具體國情緊密相關。經過長期探索,我國建立起符合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創造了協商民主這一獨特的民主形式。在這一階段,我們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民主政治是現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通過長期探索,我國建立起符合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特別是創造了一種新的民主類型——協商民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經歷了長達68年的不斷發展和進化,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獨特性源於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積澱、獨特的國情基礎、獨特的發展道路,其核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方方面面。
  • 人民觀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內容提要:選擇什麼樣的民主政治制度,與一個國家的具體國情緊密相關。經過長期探索,我國建立起符合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創造了協商民主這一獨特的民主形式。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行之有效,具有巨大優越性,在整合社會關係、促進民主監督、提升決策效率等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生活改善。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五部分專門論述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關係其民主政治建設的走向,關係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政權的穩固。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
    、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形態和基本特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不是過渡性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形態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體現,具有獨立的社會形態和基本特徵。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含義  黨的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內涵作了科學的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
    [摘 要]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方式,作為人民民主重要形式和制度的協商民主深深植根於中國政治制度、社會和文化的土壤中。在新的歷史方位下,要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形成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 ...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
    會議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和生命力,準確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地位、職能和作用,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 常識判斷之政治常識第三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要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 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中國特色與世界意義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4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確保現代化的過程由人民參與、現代化的成效由人民評判、現代化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激發人民的創造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同時,也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支持和擁護。  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顯著特徵和內在動力。
  • 中國式民主的五大特徵
    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於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特徵
    原標題: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特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
  • 楊光斌:從國際政治比較看「治理民主」的優勢
    中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序的民主政治到底該怎麼搞?理論需要正本清源,沒有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必然會付出代價,那就是我們已經看到的世界政治亂象。因此,我們必須尋求基於自己歷史文明基因的價值模式與實踐模式。中國民主建設需要借鑑國外民主政治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就本文的語境而言,成敗都與是否與本國文明基因相適應、匹配有關,因此,我們必須分別找出適應、匹配價值模式與實踐模式的文明基因。
  • 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是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主要載體和實踐形式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又進一步將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這兩種重要形式概括為「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這顯然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國人民政治發展道路做出的高瞻遠矚的政治設計和制度安排,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及政治文明的建設,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之一的中國特色協商民主,體現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具有多種表現形式。
  •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這五句話的評價,是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依據,充分說明了它的指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