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政協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在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人民政協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對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指出:「70年的實踐證明,人民政協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人民政協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徵,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點和優勢。能聽意見、敢聽意見特別是勇於接受批評、改進工作,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堅定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理論指導。
現代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徵就是協商、妥協。在傳統社會,傳統政治有上千年的歷史傳統,深深紮根在農業社會和自然經濟的土壤中,是遊牧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產物。傳統政治是「宮廷政治」「秘密政治」「暴力政治」。傳統政治主要是依靠暴力手段維護和實施統治的政治,動輒以暴力相威脅實施恐嚇,造成恐懼政治。按照吳思所說,傳統政治遵循「血酬定律」。傳統政治走向現代民主政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政治才兩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孕育於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之中,是社會分化的產物,現代政治對應於城市文明和商業文明,這個社會必然具備寬容、妥協、信用和規則意識。現代政治是「民主政治」「透明政治」「妥協政治」,現代政治一定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現代政治一定是運用透明手段運行公共政策程序,實施公共政策;現代政治一定是運用協商代替暴力、商量代替威脅、討論代替武斷。沒有妥協,就沒有和平,也沒有民主,美國學者科恩指出,「民主社會是一個講話的社會」「妥協是民主程序的核心」。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代替封建社會雖然是一個巨大進步,是現代民主政治的一部分。但是,資本主義民主主要是依靠一人一票的選舉民主,熊彼特指出,「民主的方法是為作出政治決定的一種制度安排,在這種制度安排中,個人通過競取人民手中的選票而得到作出決定的權力」。所以,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只是競取選票的方法,實質上是少數人的民主、資本的民主、金錢的民主。資本主義民主必然被社會主義民主所取代。
要在和平環境下進行多協商、多商量才能實現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是新型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後發國家先有秩序,後有民主、自由,在和平環境和保持秩序情況下才能有序推進民主。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於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意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的組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商民主是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設計,同選舉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特點和優勢。
協商民主在中國有根、有源、有生命力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內部各方面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的重要民主形式。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極大地豐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人民民主的真諦就是多商量。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充分體現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點和優勢,能夠充分收集民情、匯聚民智、反映民意。在人民內部各方面廣泛商量的過程,就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就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要把民主集中制的優勢運用好,發揚「團結—批評—團結」的優良傳統,廣開言路,集思廣益,促進不同思想觀點的充分表達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而不強加於人,遵循規則、有序協商而不各說各話,體諒包容、真誠協商而不偏激偏執,形成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協商氛圍。對各種意見和批評,只要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就要讓大家講,哪怕刺耳、尖銳一些,我們也要採取聞過則喜的態度,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必須始終保持政治定力、要有主張。中國政治發展需要借鑑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更不能不顧中國的國情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只有紮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工作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人民政協事業要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就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7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人民政協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人民政協的人民政協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增強民族凝聚力,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通過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於成都議事會創新實踐推進基層協商制度化研究」(項目批准號:15BZZ006)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項目「民生政治視角下西部民族自治地區義務教育對學生國家認同度影響研究」(項目批准號:14XJC8100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四川省委組織部特邀研究員,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