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2021-01-09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政協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在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人民政協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對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指出:「70年的實踐證明,人民政協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人民政協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徵,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點和優勢。能聽意見、敢聽意見特別是勇於接受批評、改進工作,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堅定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理論指導。

  現代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徵就是協商、妥協。在傳統社會,傳統政治有上千年的歷史傳統,深深紮根在農業社會和自然經濟的土壤中,是遊牧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產物。傳統政治是「宮廷政治」「秘密政治」「暴力政治」。傳統政治主要是依靠暴力手段維護和實施統治的政治,動輒以暴力相威脅實施恐嚇,造成恐懼政治。按照吳思所說,傳統政治遵循「血酬定律」。傳統政治走向現代民主政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政治才兩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孕育於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之中,是社會分化的產物,現代政治對應於城市文明和商業文明,這個社會必然具備寬容、妥協、信用和規則意識。現代政治是「民主政治」「透明政治」「妥協政治」,現代政治一定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現代政治一定是運用透明手段運行公共政策程序,實施公共政策;現代政治一定是運用協商代替暴力、商量代替威脅、討論代替武斷。沒有妥協,就沒有和平,也沒有民主,美國學者科恩指出,「民主社會是一個講話的社會」「妥協是民主程序的核心」。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代替封建社會雖然是一個巨大進步,是現代民主政治的一部分。但是,資本主義民主主要是依靠一人一票的選舉民主,熊彼特指出,「民主的方法是為作出政治決定的一種制度安排,在這種制度安排中,個人通過競取人民手中的選票而得到作出決定的權力」。所以,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只是競取選票的方法,實質上是少數人的民主、資本的民主、金錢的民主。資本主義民主必然被社會主義民主所取代。

  要在和平環境下進行多協商、多商量才能實現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是新型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後發國家先有秩序,後有民主、自由,在和平環境和保持秩序情況下才能有序推進民主。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於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意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的組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商民主是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設計,同選舉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特點和優勢。

  協商民主在中國有根、有源、有生命力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內部各方面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的重要民主形式。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極大地豐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人民民主的真諦就是多商量。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充分體現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點和優勢,能夠充分收集民情、匯聚民智、反映民意。在人民內部各方面廣泛商量的過程,就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就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要把民主集中制的優勢運用好,發揚「團結—批評—團結」的優良傳統,廣開言路,集思廣益,促進不同思想觀點的充分表達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而不強加於人,遵循規則、有序協商而不各說各話,體諒包容、真誠協商而不偏激偏執,形成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協商氛圍。對各種意見和批評,只要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就要讓大家講,哪怕刺耳、尖銳一些,我們也要採取聞過則喜的態度,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必須始終保持政治定力、要有主張。中國政治發展需要借鑑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更不能不顧中國的國情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只有紮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工作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人民政協事業要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就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7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人民政協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人民政協的人民政協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增強民族凝聚力,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通過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於成都議事會創新實踐推進基層協商制度化研究」(項目批准號:15BZZ006)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項目「民生政治視角下西部民族自治地區義務教育對學生國家認同度影響研究」(項目批准號:14XJC8100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四川省委組織部特邀研究員,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原標題: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協商民主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指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為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 黨報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優勢與特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  ——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加強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
  •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內容提要:選擇什麼樣的民主政治制度,與一個國家的具體國情緊密相關。經過長期探索,我國建立起符合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創造了協商民主這一獨特的民主形式。在這一階段,我們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民主政治是現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通過長期探索,我國建立起符合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特別是創造了一種新的民主類型——協商民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特點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胡錦濤總書記在「12·18」重要講話中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既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又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和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強調了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任務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
    [摘 要]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方式,作為人民民主重要形式和制度的協商民主深深植根於中國政治制度、社會和文化的土壤中。在新的歷史方位下,要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形成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 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是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主要載體和實踐形式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又進一步將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這兩種重要形式概括為「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這顯然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國人民政治發展道路做出的高瞻遠矚的政治設計和制度安排,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及政治文明的建設,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之一的中國特色協商民主,體現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具有多種表現形式。
  • 人民觀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內容提要:選擇什麼樣的民主政治制度,與一個國家的具體國情緊密相關。經過長期探索,我國建立起符合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創造了協商民主這一獨特的民主形式。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行之有效,具有巨大優越性,在整合社會關係、促進民主監督、提升決策效率等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生活改善。
  • ...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
    會議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和生命力,準確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地位、職能和作用,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 (4)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 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 (4)   2011年05月13日11:25  來源:人民網
  • 楊光斌:從國際政治比較看「治理民主」的優勢
    資本主義民主能置換為自由主義民主,與之相對應的便是我們常說的社會主義民主。因為冷戰,「社會主義國家」或者「社會主義民主」已經被妖魔化為極權主義或者意識形態化為威權主義。因此為了便於與世界政治對話,便於別國理解中國的民主政治,我們需要更換社會主義民主的表述方式,或者說社會主義民主需要更加藝術化的或者中國化的表述,形成習近平同志所說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
  •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
    報告還指出了人民當家作主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制度安排,科學設計和規劃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宏偉藍圖,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基本遵循  民主是長期以來人類社會所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
  • 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人民政協要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堅持改革創新精神,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豐富民主形式,暢通民主渠道,有效組織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共商國是,推動實現廣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習近平強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
  • 西方協商民主的概念與特徵解析
    協商的基本含義是聚集或組織起來進行協商、辯論、商量、審議等內容。協商民主的基本含義是指公民通過自由和平等的公共協商進行決策。關於協商的實踐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階段,協商政治的思想也曾被各個時代的政治思想家論述過。這表明協商政治是人類處理政治問題的一個基本方式。在這個意義上,許多理論家認為,協商民主的實踐並不是民主範式的創新,民主理論的這種轉向只是協商理念的復興。
  • 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創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農村問題日益複雜化。雖然各個村莊所面臨問題的程度和性質有所不同,但農村問題需要政府與民間力量合作解決已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各地積極創新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與西方協商民主治理機制一樣,中國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強調通過討論、對話的方式協調各個治理主體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各個治理主體積極參與政治決策,實現公共利益。
  • 人民日報:推進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我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些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推進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需要借鑑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
  • 中國式民主的五大特徵
    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於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 西方協商民主理論興起的哲學基礎
    民主就是公民選舉投票表達個人偏好和利益、選舉領導人的制度。因此,在許多西方學者看來,以選舉投票為主要標誌的代議制民主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民主的主要尺度。主體間性哲學的轉向為重新理解和認識民主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西方協商民主理論的產生和興起正是主體間性哲學在政治哲學領域的一個具體表現,這種民主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礎上達成共識。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五部分專門論述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關係其民主政治建設的走向,關係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政權的穩固。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 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關於發展社會主義...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在前進道路上,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以什麼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
  • 治理民主是政黨政治的屬性
    這就需要科學定位好政黨政治的民主屬性,釐清政黨政治民主的內涵和定位。   民主是兼具價值與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價值的民主,即價值民主,指涉的是經由全人類理性構建並孜孜追求的美好價值目標,涉及民主實踐的績效問題。其實,民主的價值就在於維護和實現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價值民主就是維護和實現絕大多數人利益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