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中國特色與世界意義

2020-11-25 求是網

  新中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序幕。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圍繞「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這一基本問題,勇敢推進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開創出了一條既順應世界現代化的時代大勢,又蘊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貢獻了可資借鑑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中國經驗

  如何選擇現代化道路,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一道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成功經驗,就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歷史積澱、文化傳統出發,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將現代化道路選擇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基本國情為基石。國情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出發,堅持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的一體化發展,即堅持社會主義發展的現代化目標,始終根據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和目標要求來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同時,堅持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屬性,始終從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來考慮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鞏固和發展。

  以民族歷史為根脈。現代化普遍被認為是對傳統的揚棄。但是,歷史是一條不能中斷的河流。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不可能完全脫離傳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雖然直接產生於新中國成立後的持續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但它上承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接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救國、建國、強國探索,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奮鬥,因而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根脈。

  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4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確保現代化的過程由人民參與、現代化的成效由人民評判、現代化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激發人民的創造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同時,也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支持和擁護。

  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顯著特徵和內在動力。全面深化改革促進了社會主義制度和體制的自我完善,為現代化建設注入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全方位開放則使中國的現代化擺脫了封閉半封閉狀態的束縛,與世界現代化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既有利於中國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地惠及世界。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展現中國智慧

  理論指導實踐。理論越成熟,前途越光明。一直以來,現代化理論主要以歐美資本主義現代化作為標準,將現代化等同於「資本主義化」或者「全盤西化」。因此,發展中國家要想既保留自身文明特色,又走向現代化,就必須創新現代化理論。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進行理論的創新,展現了具有批判性、建設性、價值性和戰略性的中國智慧。

  以科學的理論進行批判。資本主義本質上具有兩對與生俱來的對抗性矛盾,一是社會內部的階級對立、階級壓迫;二是為搶奪資源和勢力範圍而發起的戰爭。有了這樣的對立存在,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幾乎都會遇到難以克服的社會矛盾以及持續不斷的社會衝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既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消除了資本主義原有的對抗性,又在理念和實踐上批判地借鑑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成果。

  以理論的創新實現超越。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的時代主題,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深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規律性認識,保證發展理念的與時俱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聚焦於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即發展動力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內外聯動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使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更加豐富和全面。

  以理想的追求傳播價值。中國堅持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意味著將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現代化的價值取向,將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作為現代化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世界人民的支持。因此,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現代化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升級。

  以目標的動態調整戰略。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要根據形勢的變化,科學合理地設計現代化的目標和戰略。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從「四個現代化」「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到「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不斷擴展,戰略步驟也隨之不斷調整,經歷了「兩步走」「三步走」、新「三步走」和新「兩步走」的歷史演進。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制度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呈現中國方案

  制度保障實踐。制度越先進,保障越有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制度,具有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更好社會制度的戰略設計和成功探索,為發展中國家根據本國國情創建先進社會制度提供了參考方案。以內容而論,這一方案主要包括以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建設為核心的政治現代化方案、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的經濟現代化方案、以文化自信建設為核心的文化現代化方案、以美麗中國建設為核心的生態現代化方案、以和諧社會建設為核心的社會現代化方案等。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是中國方案的總關鍵,因為有效的政治制度保障,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首要條件。

  堅持民主制度的本土化發展。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是以創新為動力,以經濟上的工業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為核心,由此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由於底子薄、基礎弱,一方面急切地希望快速實現現代化;另一方面,卻往往難以規避「發展」與「穩定」的兩難。而不顧國情地移植西方民主制度的「民主化」,不僅未能幫助他們跳出這種兩難境地,反而導致政治上的混亂和衰敗,致使國家失去有效的社會動員和政治調控的能力,現代化進程隨之被中斷。中國共產黨沒有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而是立足基本國情,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堅持先進政治力量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之所以能夠避開現代化的發展陷阱,就是因為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同時,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積極探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擁有近9000萬名黨員,經過嚴密的組織建設,形成了一個步調一致的有機整體,具有強大的組織力、動員力、革命力和戰鬥力。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其優勢在於實現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統一,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服務人民辦好事,提高效率辦成事。正是因為具有這些優勢,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根本經驗。

  (作者: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責任編輯:劉玉成

相關焦點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習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李克強主持慄戰書汪洋趙樂際韓正出席王滬寧講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命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邏輯延伸和具體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經歷了問題醞釀、確立方向、內容突破、命題提出和理論成熟等歷史階段。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內涵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九大;全面從嚴治黨 作者簡介: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誌著中華民族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在具有主體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現代化站在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兩次理論飛躍的概念,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黨的十六大深入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在對改革開放以來偉大歷史進程回溯的基礎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
    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形態和基本特徵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總結中國長期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開闢的一條由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農業大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路徑和航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載體,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當代中國的體制模式,是社會主義社會形態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體現。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基本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再次向全黨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任務目標,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鮮明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導向。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五部分專門論述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關係其民主政治建設的走向,關係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政權的穩固。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 ...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
    1.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50)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
  • 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原標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們黨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新特點新要求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十九大報告立論的重要依據,也是貫穿報告全篇、具有統領性作用的重大理論創新亮點。
  • 準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這一重大判斷,對於我們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所取得的新的偉大成就,更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密切相關,從根本上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就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必然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 科學把握現代化之路的中國特色
    《建議》全文2萬多字,40次提到現代化,對於我們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南、勾勒了宏偉藍圖、指明了根本方向。中國的現代化在人類歷史進程中不僅是前所未有的壯舉,而且無疑將極大改變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其產生的積極影響將是極為深遠和廣泛的。在現代化程度上,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現代化不同,中國的現代化是在社會主義前提下進行的。
  • 【二輪專練】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科技文藝
    原標題:【二輪專練】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科技文藝 專題(八) 兩種模式的經濟轉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科技文藝 這一時期也是中國現代化的起步時期,可分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階段(1949~1952年)與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階段(1953~1956年)。這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一五」計劃、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等。 線索二:1956~1976年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
  •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大理論貢獻,就是明確提出並系統闡發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內涵豐富而深刻,意義重大而深遠。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必須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演進歷程
    相關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GDP世界排名位居世界前十水平,綜合經濟現代化指數世界排名上升到第69位;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00多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接近2500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儘管距離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非常大,但人民生活已經實現從溫飽到總體達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
    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開啟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徵程,對於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人民的主體地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正確的前進方向,在新時代譜寫美好新海南嶄新篇章。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正確方向。
  •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二論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億萬農民福祉,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重大任務,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7個方面的重大部署,為億萬農民描繪了一幅美麗鄉村的現代圖景,是振興鄉村的總綱領,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路線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演變與內涵升華
    如此,「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的內涵得以充實和拓展。當然,中共十三大報告並未就這些衍生提法展開具體論述,但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進行了初步說明。中共十三大報告指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紮根於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它是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統一認識、增強團結的思想基礎,是指引我們事業前進的偉大旗幟。」
  • 【央視快評】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輝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發出了擲地有聲的時代宣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社會主義中國標定了全新的歷史坐標,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篇章。  歲月如梭,萬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