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序幕。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圍繞「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這一基本問題,勇敢推進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開創出了一條既順應世界現代化的時代大勢,又蘊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貢獻了可資借鑑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中國經驗
如何選擇現代化道路,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一道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成功經驗,就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歷史積澱、文化傳統出發,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將現代化道路選擇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基本國情為基石。國情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出發,堅持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的一體化發展,即堅持社會主義發展的現代化目標,始終根據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和目標要求來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同時,堅持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屬性,始終從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來考慮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鞏固和發展。
以民族歷史為根脈。現代化普遍被認為是對傳統的揚棄。但是,歷史是一條不能中斷的河流。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不可能完全脫離傳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雖然直接產生於新中國成立後的持續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但它上承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接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救國、建國、強國探索,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奮鬥,因而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根脈。
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4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確保現代化的過程由人民參與、現代化的成效由人民評判、現代化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激發人民的創造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同時,也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支持和擁護。
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顯著特徵和內在動力。全面深化改革促進了社會主義制度和體制的自我完善,為現代化建設注入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全方位開放則使中國的現代化擺脫了封閉半封閉狀態的束縛,與世界現代化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既有利於中國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地惠及世界。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展現中國智慧
理論指導實踐。理論越成熟,前途越光明。一直以來,現代化理論主要以歐美資本主義現代化作為標準,將現代化等同於「資本主義化」或者「全盤西化」。因此,發展中國家要想既保留自身文明特色,又走向現代化,就必須創新現代化理論。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進行理論的創新,展現了具有批判性、建設性、價值性和戰略性的中國智慧。
以科學的理論進行批判。資本主義本質上具有兩對與生俱來的對抗性矛盾,一是社會內部的階級對立、階級壓迫;二是為搶奪資源和勢力範圍而發起的戰爭。有了這樣的對立存在,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幾乎都會遇到難以克服的社會矛盾以及持續不斷的社會衝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既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消除了資本主義原有的對抗性,又在理念和實踐上批判地借鑑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成果。
以理論的創新實現超越。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的時代主題,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深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規律性認識,保證發展理念的與時俱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聚焦於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即發展動力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內外聯動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使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更加豐富和全面。
以理想的追求傳播價值。中國堅持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意味著將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現代化的價值取向,將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作為現代化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世界人民的支持。因此,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現代化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升級。
以目標的動態調整戰略。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要根據形勢的變化,科學合理地設計現代化的目標和戰略。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從「四個現代化」「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到「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不斷擴展,戰略步驟也隨之不斷調整,經歷了「兩步走」「三步走」、新「三步走」和新「兩步走」的歷史演進。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制度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呈現中國方案
制度保障實踐。制度越先進,保障越有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制度,具有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更好社會制度的戰略設計和成功探索,為發展中國家根據本國國情創建先進社會制度提供了參考方案。以內容而論,這一方案主要包括以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建設為核心的政治現代化方案、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的經濟現代化方案、以文化自信建設為核心的文化現代化方案、以美麗中國建設為核心的生態現代化方案、以和諧社會建設為核心的社會現代化方案等。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是中國方案的總關鍵,因為有效的政治制度保障,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首要條件。
堅持民主制度的本土化發展。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是以創新為動力,以經濟上的工業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為核心,由此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由於底子薄、基礎弱,一方面急切地希望快速實現現代化;另一方面,卻往往難以規避「發展」與「穩定」的兩難。而不顧國情地移植西方民主制度的「民主化」,不僅未能幫助他們跳出這種兩難境地,反而導致政治上的混亂和衰敗,致使國家失去有效的社會動員和政治調控的能力,現代化進程隨之被中斷。中國共產黨沒有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而是立足基本國情,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堅持先進政治力量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之所以能夠避開現代化的發展陷阱,就是因為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同時,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積極探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擁有近9000萬名黨員,經過嚴密的組織建設,形成了一個步調一致的有機整體,具有強大的組織力、動員力、革命力和戰鬥力。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其優勢在於實現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統一,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服務人民辦好事,提高效率辦成事。正是因為具有這些優勢,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根本經驗。
(作者: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責任編輯:劉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