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2021-01-09 求是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命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邏輯延伸和具體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經歷了問題醞釀、確立方向、內容突破、命題提出和理論成熟等歷史階段。

  問題醞釀階段

  20世紀50年代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命題的提出階段,也是理論醞釀階段。50年代中期以後,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探索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命題,該命題也決定著新中國法制建設道路的方向。當時,新中國的法制建設面臨著兩個重大方向性選擇,一是法制建設如何回應黨的八大提出的「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係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基本判斷,以法制建設引領、保障和促進實現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的目標。二是在蘇聯開始反思史達林破壞法制的域外經驗面前,法制建設如何切實保障人民民主、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上述問題客觀上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總命題之下的法制建設道路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正確回答問題卻註定需要一個更長、更曲折的實踐探索過程。

  確立方向階段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改革探索階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方向確立階段。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努力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提出「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問題上,鄧小平指出:「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問題上,鄧小平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上述關於四個現代化決定國家命運和必須加強民主法制的思想,科學揭示了法治建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明確了法治建設的基本原則,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確立了正確方向。

  內容突破階段

  20世紀90年代至黨的十七大之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問題獲得重大突破的階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問題上的認識突破階段。在爭論較為激烈的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關係問題上,鄧小平指出:「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麼回事,兩者都是手段。」黨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設社會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在此背景下,1997年,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2004年9月,我們黨又提出「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上述理論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問題在核心理論上有了實質性突破。

  命題提出階段

  2008年前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理論命題的正式提出階段。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根據十七大精神,中央有關部門與法學界共同得出了一個重要共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反映人民意願、順應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正式確立。

  理論發展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科學化、系統化發展階段。

  一是法治道路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問題有了科學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上述論斷是對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概括和理論總結,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問題的戰略意義的科學定位。

  二是法治道路的核心內涵問題有了科學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內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把它凝練為「三個核心要義」,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他還概括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五點原則要求,即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三是法治道路的目標和法治路線圖有了科學設計。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總目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時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可以認為,由於法治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現時間,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建成的時間。至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路線圖已經清晰地展示出來。

  四是法治道路的實現和拓展問題有了科學規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從基本國情出發,使法治建設同國家現代化總進程和改革開放不同階段要求相適應;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上述論斷,不僅體現了法治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科學理念,展示了法治總體推進的宏觀布局,蘊含著系統集成和協調推進的改革智慧,也極大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上行空間。

  五是法治道路如何融入和支撐民族復興道路的問題有了科學部署。法治道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指出:「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把法治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有助於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歷史使命,有利於以法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從嚴治黨目標的實現。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構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的重要戰略支撐。

  六是法治道路問題的理論研究有了科學方向。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任務。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政法大學時強調:「加強法治及其相關領域基礎性問題的研究,對複雜現實進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學總結,提煉規律性認識。」這就指明了法治理論和法治道路問題研究要以「提煉規律性認識」為學術方向,以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理論支撐為實踐使命。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地位、核心內容、總目標、基本原則、根本保證等基本問題,集中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根本性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已經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五部分專門論述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關係其民主政治建設的走向,關係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政權的穩固。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演變與內涵升華
    30年來,隨著實踐的發展、認識的深化、時代的變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內涵經歷了一個演變、拓展與升華的過程。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的提出及其內涵拓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啟動的改革,最初設想是在堅持已有社會主義模式的前提下,結合中國實際、中國國情,走出一條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 大綱解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可見2011年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考試範圍與2010年保持一致,因此,個人認為2011年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的考查範圍和命題特點與2010年應是一致的,不會有太大出入。  三、分析2011年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命題規律  大綱是不斷變化的,而考試規律是不變的。
  • 習總十三問: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
    今天推的是:「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  1、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道路的拓展和事業的推進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時間表」、「路線圖」_新聞中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明確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意義作了全面、系統闡釋和說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 秦宣: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幾個問題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中,重點論證了「剩餘價值理論同樣適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重要的命題;在「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遺產」中,介紹了列寧領導的俄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前東歐試圖在計劃中注入市場元素的艱辛歷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中對與西方文化相區別的價值模式和倫理模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在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文明成果中,論證了西方主流經濟學「工具取向」
  • 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中國特色與世界意義
    新中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序幕。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圍繞「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這一基本問題,勇敢推進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開創出了一條既順應世界現代化的時代大勢,又蘊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貢獻了可資借鑑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 歷史唯物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唯物論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基礎,為我們全面、準確理解這一重要思想,把握其核心要義提供了基本框架。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兩次理論飛躍的概念,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黨的十六大深入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在對改革開放以來偉大歷史進程回溯的基礎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 ...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二論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億萬農民福祉,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重大任務,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7個方面的重大部署,為億萬農民描繪了一幅美麗鄉村的現代圖景,是振興鄉村的總綱領,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路線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師:我認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作文題,這是歷史和時代給中國共產黨出的題。中國共產黨人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來寫這篇文章。在過去幾十年的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人已經寫了一些,在理論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實踐方面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那麼現在要接著寫。哎,假如我給你出個文章題目,要你寫怎麼做好一件事情,你會怎麼寫?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簡述——沈桂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形成的關於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的成果。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未曾十分明確地提出來過,也是社會主義在一些國家取得勝利後長期困擾人們的一個重大問題。19號文件不僅重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而且結合中國情況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經驗和基本政策,是中央第一個專門性的宗教問題的文件,成為後來宗教工作步入正規的指導性文件,標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原則正式確立,具有裡程碑的性質。2.
  • 習近平:我們黨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習近平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剛剛,在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形態和基本特徵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總結中國長期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開闢的一條由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農業大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路徑和航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載體,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當代中國的體制模式,是社會主義社會形態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