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我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新華社發
參觀者在第二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參觀展出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模型。新華社發
【專家視角】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近日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內外發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最大亮點,就是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且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提出並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了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1.歷史新變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源於黨的十八大以來所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具有實踐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不平凡,在於「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所解決的「難題」和辦成的「大事」,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十個方面的工作。這意味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在價值取向上,由過去一些地方在實踐中相對注重以物為本走向更加注重以人民為中心;在奮鬥目標和歷史使命上,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生產力上,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走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在生產關係上,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在國家權力運作方式上,更加注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在意識形態上,由相對注重打破「思想僵化」走向也注重解決「思想分化」和凝聚共識;在社會發展上,由注重重點突破的非均衡發展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協調發展;在對外政策和國際戰略上,由「回應挑戰」走向更加注重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對未來必將產生歷史性影響,必將載入史冊。
2.歷史新方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具有時代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黨的十八大以來所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及其歷史性影響,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和實踐依據。這種歷史性影響,主要體現在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社會主要矛盾是判斷時代發展狀況、社會發展狀況的根本依據。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主要根據,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從需要方和供給方及其之間的矛盾關係來講的。需要方,過去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今天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拓展了人民需要的外延,它包括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安全、環境等,同時也提升了人民需要的內涵和質量。供給方,過去是落後的社會生產,今天則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是從發展的範圍、領域來講的;不充分,是從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層級來講的。今天,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美好生活的嚮往很強勁,「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我們應當從人民需要的總體狀況、社會供給總體狀況、人民需要和供給之間的矛盾關係狀況,來判定時代發展和社會發展狀況。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我們理解新時代的基本依據。
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邏輯起點、立論基礎、哲學方法,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應從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來理解和把握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所強調的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都立足於這一新時代或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三個意味著」,實質上講的是進入新時代的標誌或歷史新起點,回答「從何出發」;十九大報告所講的「五個時代」,實質上講的是「新時代」的目標,回答「走向何方」: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五個時代」,其本質與核心就是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即從大國邁向強國的偉大飛躍。新的歷史方位要求我們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進行思考。既要在實踐各個領域和層面思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進而實現強起來的方向和方略;也要在理論層面思考如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好理論準備,即提出新理論、作出新概括。
3.歷史新使命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社會主要矛盾蘊含著根本問題,根本問題蘊含著中心任務,中心任務蘊含著歷史使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意味著要把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進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中國共產黨人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和中心任務。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實質是實現人民幸福;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實質,是要牢固樹立並落實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解決由大國成為強國問題提出來的,其實質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因此,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進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根本問題,就意味著要把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時刻牢記這種歷史使命。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推進「四個偉大」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一個新的重大論斷,它是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根本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們需要從四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四個偉大」:第一,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且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起點上,來理解和把握「四個偉大」。第二,推進「四個偉大」的實質,是為實現偉大夢想、完成歷史使命確定根本路徑,為黨中央治國理政確定總體框架。第三,既要理解和把握「四個偉大」各自的內涵及其意義,更要理解和把握「四個偉大」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內涵及其意義。「四個偉大」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作用,意義重大。第四,在「四個偉大」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鬥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
4.時代新課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它所解答的時代課題。
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的主要矛盾,完成新的歷史使命,必然提出新的重大時代課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都聚焦於回答當時提出的時代課題,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再到「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時代課題,無不關乎中國的前途命運,關乎中國去往哪裡、走向何方。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根據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根據當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要解答的時代課題就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馬克思說,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歷史方位中,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根據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根據當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必須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與時俱進地審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實質、意義等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面對新的歷史使命,我們要進一步深入思考:怎樣理解中華民族要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怎樣理解要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怎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這些影響時代發展之根本問題的思考,實質上可以歸結為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的思考,這就是時代課題。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八個明確」;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十四個堅持」。
5.時代新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完整、邏輯嚴密。
黨的十九大報告基於歷史新變革、歷史新方位、矛盾新轉化、歷史新使命、時代新課題,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理論創新,尤其是基於對時代課題的解答,形成了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方位中,為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同時解答新的重大時代課題的進程中形成、提出的。這是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根據和實踐基礎。正如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物質成果一樣,人們也創造自己的思想成果,但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他們只能在所處的時代中創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性實踐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內生性特質和鮮明的時代色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括「八個明確」的基本內涵、「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等豐富內容。「八個明確」的基本內涵主要從理論上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內涵及其內在邏輯主要是:一是根本主題和奮鬥目標。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起點。二是主要矛盾和以人民中心。明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導向,為實現大國成為強國提供價值引領。三是推進「兩大布局」和堅定「四個自信」。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方略。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實現大國成為強國的根本路徑。五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為大國成為強國提供法治保障。六是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強國必須強軍,這是實現大國成為強國的軍事和國防保障。七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為實現大國成為強國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八是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這是為實現大國成為強國提供政治保證。這八個方面的核心內容,分別是從主題目標、價值導向、總體方略、根本路徑、法治保障、國防保障、國際環境、政治保證來講的。「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主要從實踐上回答「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些基本方略著力於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致力於強起來,聚焦於「兩大布局」。
6.理論新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貢獻和歷史地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這一飛躍,源於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解答;是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所進行的思考;聚焦於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分析和解決;形成於對推進「四個偉大」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認識和把握。要言之,歷史新變革、歷史新方位、矛盾新轉化、歷史新使命、時代新課題和成果新拓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堅實基礎和立論根據。我們應有高度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和行動。
(執筆:韓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