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理論上的重大成果和貢獻,就是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這一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理論品格、科學內涵和指導意義等作了深刻、系統的闡述,標誌著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又一次與時俱進,標誌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邁出了堅實步伐。

  時代背景

  任何真正的理論總是時代的產物。黑格爾說,哲學是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成功應對當今時代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理論結晶。只有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時代變化的新特徵、新趨勢,才可能準確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語境以及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歷史方位。

  從國情來看,中國發展方位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新時代催生新理論,新理論引領新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新時代的理論產物,也是指引新時代前進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

  從世情來看,進入21世紀,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翻轉,從融入全球化轉向塑造全球化,從輸入型現代化轉向輻射型現代化,這是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這樣的世界背景下產生的,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難題提供中國方案,這是中國所處的國際方位決定的。

  從黨情來看,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同時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黨內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依然擺在全黨面前。經受住「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迫切需要黨的創新理論指導。

  歷史地位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這清晰地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新的實際和新的發展,致力推進理論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如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論斷,「兩步走」戰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提出的「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主題的認識;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經濟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等理論,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出的「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面從嚴治黨」等觀點,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等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繼承上的創新,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鬥,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這個「理論總體」的一部分,同時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理論奠基之作。

  是黨的指導思想的新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黨章,是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全黨的選擇,標誌著我們黨的指導理論實現了又一次飛躍,標誌著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根本遵循。

  體系結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豐富、博大精深,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個領域,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一個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具體地說,「八個明確」的主體內容、「十四個堅持」的具體方略在總體上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件。

  「八個明確」更加側重於回答時代課題的第一個方面,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個明確側重於國家發展,闡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和戰略步驟,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五個關鍵詞界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特徵。第二個明確側重於人的發展,闡明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表達了宏偉的理想願景。第三個明確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強調推進兩大布局,建設充滿自信的社會主義中國。第四至第七個明確分別從改革、法治、軍隊、外交四個方面,闡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動力、法治保障、軍事安全保障和外部環境保障,描繪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藍圖。第八個明確側重於政治保證和領導力量,闡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保證,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十四個堅持」更加側重於回答時代課題的第二個方面,即「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某種意義上說,「十四個堅持」是「八個明確」在實踐中的具體化,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我們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必須堅持的一系列重大方針原則,「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將貫穿於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各方面全過程。需要說明的是,「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分別側重於回答時代課題的兩個方面,這種區分僅僅具有相對的意義。

  「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續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重大意義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向度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進入21世紀,世界和中國發展變化的廣度、深度都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像,也與先前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所遇到的國際國內環境有很大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適應時代發展和實踐需要,既堅持了「老祖宗」,又以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從中華民族復興史的向度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過去的五年,我們黨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取得這些歷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面向未來,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只有堅持這一思想,才能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從人類文明進步史的向度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是多方面的。如在經濟層面,中國提供的新型全球化方案,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提出的世界經濟復甦方案,為加快世界經濟復甦、堅定全球化發展方向作出了突出貢獻。如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方面,倡導並積極參與的亞投行、金磚銀行、上合組織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多邊金融架構,推動構建的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的新型大國關係,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如在文化和價值觀層面,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中國倡導的共同價值觀,為全球化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合理性的價值引領,為重塑全球交往理念貢獻了中國智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作者系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我國自主研製的C919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工作理論體系
    在這個意義上,建構中國特色社會工作理論體系、政策體系、實務體系和人才體系成為社會工作發展的應有之義。社會工作是非常注重實踐的學科,但在邏輯層面,社會工作理論體系建設具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它既是社會工作的行動指南,又是社會工作的實踐基礎。
  • 理論的維護與驗證——邏輯實證主義的產生與批判
    科學的假說、論斷及理論無論是如何發現和提出的,它都只能是普遍性的、一般性的全稱陳述論斷。理論中的任何知識和論斷的獲得,雖然不必與它的驗證使用相同的方法和過程,事實上也很難做到,但對它的正確性的驗證,卻必須是「從簡單事實到一般論斷再到具體結論」這樣一個完整的、嚴謹的演繹過程。就是說對整個理論體系的不同形式、不同階段的所有命題,都要經受嚴格的邏輯檢驗。
  • 立黨立國根本指導思想的歷史、理論與實踐邏輯
    它完備而嚴密,它給人們提供了決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動勢力、任何為資產階級壓迫所做的辯護相妥協的完整的世界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揭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規律,創立了以馬克思命名的科學理論體系,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
  • 牛頓、貝克萊無窮小之爭,差點推翻微積分理論,顛覆整個數學體系
    除了對無窮小量的批判,因為導數定義不嚴密問題,他在書中還大肆攻擊流數(導數)「已死的幽靈……能消化得了二階、三階流數的人,是不會因吞食了神學論點就嘔吐的。」「用忽略高階無窮小而消除了原有的錯誤,是依靠雙重的錯誤得到了雖然不科學卻是正確的結果。」
  •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大理論貢獻,就是明確提出並系統闡發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內涵豐富而深刻,意義重大而深遠。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必須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思想、邏輯、數學、實驗是人類科學進步的四大基石
    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宇宙的組織是數及其關係的和諧體系。2、只是有了邏輯推理,數學才獨立出來,自成體系。前5世紀,古希臘蘇格拉底,把人類對自然天空的目光拉回到人類本身,提出「認識你自己」。
  • 為何現代科學體系起源於歐洲,只因歐洲對這門學問有系統的研究
    如果客觀地站在人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現代科學體系是起源於歐洲的。雖然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之中也有很多靈光一現的發明創造,但是的確還談不上建立起真正的成體系的科學理論。為何現代科學體系起源於歐洲,在小編看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歐洲對這門學問有系統的研究。
  • 理論力學慕課(MOOC)
    理論力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它在普通物理力學課程基礎上運用高等數學工具,全面地、系統地闡述宏觀機械運動的普遍規律。
  • 堅持系統觀念的科學邏輯
    了解系統觀念的科學邏輯,是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認知前提。   系統觀念是複雜系統科學的基本思想,其跨界交叉的內在屬性幾乎橫貫所有前沿學科,例如統計物理學、大分子生物學、複雜經濟學、混沌科學、網絡科學等。正是因為複雜現象的普遍存在,複雜系統科學的應用空間不斷拓展延伸,系統觀念在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場景中也在發揮重要影響。
  • 課程思政 | 國務學院:學科理論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相結合...
    學院重視將中國政治學理論體系建設同本土政治學教材體系建設緊密結合,通過將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融入中國政治學理論體系建設,並將中國政治學理論成果積極、及時轉化到政治學教材教學體系建設,發揮專業課育人的課程思政效應,培養國務學生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認同意識。
  • 科學到底是什麼再思考——科學不是原創是發現,發現重於邏輯!
    因此西方文科治國是當然的,但搞中國定義的文科治國,排除掌握近代科學的人在治國的範疇,問題就非常巨大。現在社會上對科學的定義,一些人採取的,是比上述更為狹義的定義。這個定義大致與愛因斯坦定義的科學相當:嚴密的邏輯體系和驗證體系!在現代科學的很多領域,確實是達到了這個標準,但這個就是科學的全部麼?
  • 陰陽八卦理論和西方科學誰厲害?
    以陰陽八卦為基礎的五行學說體系是和西方科學並列的解釋世界的方法。並沒有誰比誰厲害,不是說西方科學就比陰陽八卦理論高明。只是我們到了近現代不學習陰陽八卦理論了,習慣使用西方科學了。我認為陰陽八卦理論更勝一籌。難道只有十進位制可以計數,二進位制就不能?不能把習慣,孰知當成真理。如果還不能理解,說個容易理解的。世界五大宗教各有各的圖騰,他們各用各的理解解釋世界,並行流傳。
  • 堅持系統觀念的理論邏輯
    從理論上搞清楚堅持系統觀念的內在邏輯,有助於謀劃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錯綜複雜的矛盾,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遵循系統的動力學特性  經濟社會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始終處於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那麼,系統演化的動力來自哪兒?
  • 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邏輯與過程邏輯
    [摘 要]政府職能轉變蘊含著理論與過程雙重邏輯。一方面,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方式的變革直接關乎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全面推進,而兼顧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政府職能轉變,天然地成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關鍵突破口。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職能轉變遵循著「國家職能—政府職能—政府職責—職責體系」的過程邏輯。
  • 邏輯才是哲學的本質
    在羅素看來,如果科學的任務是對繁複的經驗質料作系統而嚴格的邏輯處理,那麼哲學的任務就是對科學的描述進行邏輯的再檢視:審查其在經驗的邏輯處理中是否完全依循邏輯法則,以確保科學體系擁有堅實的邏輯合理性基礎。按照羅素的理解,傳統本體論對於時間、空間、實體等問題的思考和把握,實質上都是邏輯分析的結果,其本身最終亦可歸結為邏輯問題。
  • 徐浩然:堅持系統觀念的理論邏輯
    從理論上搞清楚堅持系統觀念的內在邏輯,有助於謀劃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錯綜複雜的矛盾,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遵循系統的動力學特性經濟社會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始終處於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那麼,系統演化的動力來自哪兒?任何一個動態系統,都要依賴系統各單元之間廣泛的相互作用、多種元素的聚集以及不斷的結構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
  • 科學革命的實質 : 理論的 「 證偽」 還是 「 規範 」 的更替
    這主要在於,他不僅大體正確地反映了科學革命的內容或科學革命的實質是理論的更新,而且更富於獨創性和啟發性的是,他從科學發現的內在邏輯,突出了證偽在科學發展中的獨特作用,揭示出科學發展中新的方法論特徵。但遺憾的是,由于波普爾堅持一次檢驗的經驗主義論點,看不到任何理論不僅具有可證偽性,同時也具有可證實性。所以,從根本上說,他的科學革命觀還不足以揭示出科學革命的實質。
  • 系統思維:體系作戰能力建設的「力量之魂」
    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是軍委胡主席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在新的起點上貫徹落實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既要注重加強信息網絡、武器裝備等體系「硬體」建設,還應注重從思維方式這一根本問題著手,進一步強化與信息化時代要求相適應的系統思維,深化認知體系作戰能力建設的本質內涵,探尋科學推進、加快推進、持續推進的方法策略。
  • 從科學史看古典歸納邏輯發展
    而從科學史的視角來看,19世紀歸納邏輯的發展還有另外兩條線索:在科學職業化的背景下,科學家群體開始基於自身和歷史上的科學實踐來反思歸納方法,進而更為強調主體性在歸納過程中的作用;在科學普及化的潮流中,科學普及者嘗試將歸納方法介紹給更為廣泛的群體,由此出現了若干涉及歸納邏輯的普及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