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客觀地站在人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現代科學體系是起源於歐洲的。雖然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之中也有很多靈光一現的發明創造,但是的確還談不上建立起真正的成體系的科學理論。為何現代科學體系起源於歐洲,在小編看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歐洲對這門學問有系統的研究。
而這門相當重要的學問就是邏輯學。可能很多人一看到邏輯學,首先想到的是邏輯推理,繼而想到的就會是偵探推理小說,然後腦子裡就會浮現出福爾摩斯、大偵探波羅甚至是名偵探柯南的身影。其實邏輯推理只是邏輯學非常狹義的一個應用分支而已。邏輯學真正的定義,其實是研究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的邏輯方法的科學,說白了就是讓人學會如何邏輯性的對事物進行思維、思考。
那麼為何邏輯學會對科學研究有如此之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有了邏輯學之後才有了現代科學體系。首先邏輯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邏輯學的基本理論都是其他學科普遍適用的原則和方法。同時邏輯學又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它為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在內的一切科學提供邏輯分析、邏輯批判、邏輯推理、邏輯論證的工具。換句話說,沒有邏輯學,就不可能系統地對科學研究進行分析。
因為科學研究很多時候都是從已知推導未知,而如何推導,如何確定推導方向,這就是邏輯學要解決的問題。所以雖然邏輯學只是一門關於推理或論證的學問,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推理形式及其規律,以及推理的有效性或正確性問題。但它卻對其它學科的科學研究具有形而上的指導意義。
古希臘有亞里斯多德的古典邏輯學著作《工具論》,才有了古典數學和物理體系的發端。而17世紀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著作《新工具》,奠定了歸納邏輯的基礎。又有同時代的萊布尼茲設想用數學方法處理傳統演繹邏輯,進行思維演算。這些邏輯學的發展,深刻影響了當時歐洲數學和物理等科學體系研究的大發展。並以此為基奠,打開了人類科學研究的大門。
而中國雖然也曾有如《墨經》、《莊子》等對邏輯學進行過樸素化的描述。但是畢竟沒有形成真正獨立的科學體系,難以對人的系統性思維起指導性作用。雖然邏輯學研究的是形而上的空洞理論,但是在人們的認識和思維活動中,在科學理論知識的建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從日常的思維來看,邏輯是我們日常思維的上限和下限。而最重要的是,邏輯提供了建構科學理論的基石。
正因為此,世界各國的大學都把邏輯作為基礎課程來學習。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74年就把邏輯學列入七種基礎學科第二位。這些基礎學科分別是:數學、邏輯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由此可見邏輯學的重要性。
甚至有這樣一種說法,為何國外能源源不斷地培養出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就是因為他們從小的教育模式就包含了邏輯學教育。和中國的應試教育,題海戰術不同,國外從小開始就要鍛鍊寫論文的能力。
而影響論文成績最重要的,並非你最終得出的觀點是否正確,而是要看推導出結論的邏輯是否正確,引用的證據是否支持你的邏輯,能否做到邏輯自洽。而正是這樣從小的邏輯思維鍛鍊,才有可能在之後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我想這些應該是做道閱讀理解都有標準答案的中國教育值得反思之處。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本文,別忘了轉發點讚,並請關注小編,跟蹤最新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