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代科學體系起源於歐洲,只因歐洲對這門學問有系統的研究

2021-01-15 科技也有料

如果客觀地站在人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現代科學體系是起源於歐洲的。雖然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之中也有很多靈光一現的發明創造,但是的確還談不上建立起真正的成體系的科學理論。為何現代科學體系起源於歐洲,在小編看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歐洲對這門學問有系統的研究。

而這門相當重要的學問就是邏輯學。可能很多人一看到邏輯學,首先想到的是邏輯推理,繼而想到的就會是偵探推理小說,然後腦子裡就會浮現出福爾摩斯、大偵探波羅甚至是名偵探柯南的身影。其實邏輯推理只是邏輯學非常狹義的一個應用分支而已。邏輯學真正的定義,其實是研究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的邏輯方法的科學,說白了就是讓人學會如何邏輯性的對事物進行思維、思考。

那麼為何邏輯學會對科學研究有如此之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有了邏輯學之後才有了現代科學體系。首先邏輯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邏輯學的基本理論都是其他學科普遍適用的原則和方法。同時邏輯學又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它為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在內的一切科學提供邏輯分析、邏輯批判、邏輯推理、邏輯論證的工具。換句話說,沒有邏輯學,就不可能系統地對科學研究進行分析。

因為科學研究很多時候都是從已知推導未知,而如何推導,如何確定推導方向,這就是邏輯學要解決的問題。所以雖然邏輯學只是一門關於推理或論證的學問,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推理形式及其規律,以及推理的有效性或正確性問題。但它卻對其它學科的科學研究具有形而上的指導意義。

古希臘有亞里斯多德的古典邏輯學著作《工具論》,才有了古典數學和物理體系的發端。而17世紀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著作《新工具》,奠定了歸納邏輯的基礎。又有同時代的萊布尼茲設想用數學方法處理傳統演繹邏輯,進行思維演算。這些邏輯學的發展,深刻影響了當時歐洲數學和物理等科學體系研究的大發展。並以此為基奠,打開了人類科學研究的大門。

亞里斯多德

而中國雖然也曾有如《墨經》、《莊子》等對邏輯學進行過樸素化的描述。但是畢竟沒有形成真正獨立的科學體系,難以對人的系統性思維起指導性作用。雖然邏輯學研究的是形而上的空洞理論,但是在人們的認識和思維活動中,在科學理論知識的建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從日常的思維來看,邏輯是我們日常思維的上限和下限。而最重要的是,邏輯提供了建構科學理論的基石。

正因為此,世界各國的大學都把邏輯作為基礎課程來學習。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74年就把邏輯學列入七種基礎學科第二位。這些基礎學科分別是:數學、邏輯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由此可見邏輯學的重要性。

甚至有這樣一種說法,為何國外能源源不斷地培養出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就是因為他們從小的教育模式就包含了邏輯學教育。和中國的應試教育,題海戰術不同,國外從小開始就要鍛鍊寫論文的能力。

而影響論文成績最重要的,並非你最終得出的觀點是否正確,而是要看推導出結論的邏輯是否正確,引用的證據是否支持你的邏輯,能否做到邏輯自洽。而正是這樣從小的邏輯思維鍛鍊,才有可能在之後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我想這些應該是做道閱讀理解都有標準答案的中國教育值得反思之處。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本文,別忘了轉發點讚,並請關注小編,跟蹤最新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代科學源於歐洲而不是中國?
    在許多古代文明中都有研討自然的「科學家」,但與現代科學有個本質的區別,它不僅包括研究自然界的方法,還有嚴格評估和檢驗科學發現與科學理論的社會體系,主要體現在學術會議和刊物這樣的科學論壇上。這個社會體系是科學用來研究世界的關鍵方法之一。
  •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鍊金術是不是巫術?它也是現代科學的搖籃
    歐洲古代化學歐洲中世紀,即從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到公元15文藝復興這段時期。甚至可以說,很多科學成就的初衷都是為了「鍊金」,為了煉就長生不老藥之類的魔法石。首先,介紹一下歐洲鍊金史。其實要是刨根問底地去深究,歐洲的鍊金術應該起源於阿拉伯國家。歐洲的鍊金傳統來自於一個歷史上最神秘的組織,叫做「紅玫瑰十字會」。13世紀,這個組織秘密成立,創辦這個組織的人,就是在遊歷了許多阿拉伯國家以後回到歐洲才秘密創辦的。而後來,文藝復興前後,這個組織的活動就更為隱秘了,甚至沉寂了幾個世紀。
  • 從上帝到科學,是歐洲中世紀稱霸世界的原因
    承認自己的無知,能讓人更有智慧15世紀中期,歐洲人的世界地圖中間是沒有空白的,代表著全知。但是從在15、16世紀,歐洲人的世界地圖開始出現大片空白,這可以說是歐洲人在心理以及思想上的一大突破,清楚表明歐洲人願意承認自己對於一大部分的世界還一無所知。為何出現這種變化?因為哥倫布,因為亞美利哥。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 我們現代中國人,究竟起源於何方?
    許多年來,可能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我們現代人,究竟起源於何方?」請大家先不要急著往下看,可以先自問一下:「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究竟是誰?」然後回答有:「我們當然是炎黃子孫!」。也有說:「從非洲來的啊,這誰不知道?」又有說:「應該是元謀猿人、北京猿人的後代吧。」
  • 計算科學的金字塔尖:這門需求缺口巨大的學問為何少有人選?
    計算機科學無疑是當下高校專業中的寵兒。無論是前幾年的網際網路、大數據,還是目前大熱的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都勾畫出廣闊的發展前景。近一兩年來,更有不少國內高校踩著熱點,相繼開設專門的人工智慧專業,乃至人工智慧學院。紅塵熱鬧白雲冷。
  • 12世紀文藝復興,一個沒有軍權的教皇為什麼能輕易控制歐洲
    中世紀起源於羅馬帝國的覆滅,結束的標誌一般認為是從14到16世紀起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但鮮有人知,在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上,一共發生過三次文藝復興。但歐洲人無疑是幸運的,這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好鄰居」,這就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一直在研究亞里斯多德的相關學說,他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也流傳甚廣。
  • 沙俄為何在拿破崙失敗後成為歐洲憲兵?歐洲均勢體系需要
    然而當時法國之外的歐洲大國皆為君主制度,拿破崙面臨的敵對勢力太過龐大,而身為大革命代表和啟蒙思想化身的拿破崙亦無法接受自己同敵人妥協的方案。在雙方的死磕之下,拿破崙戰敗,法國波旁王朝復闢。歐洲各國戰後在維也納召開會議,商討並最終建立了維也納體系。那麼什麼是維也納體系,它對拿破崙戰爭後的歐洲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 絕對主義國家與現代性:源自歐洲的現代國家,如何成為一種世界潮流?
    或許書名比內容更吸引人,書名為「利維坦的誕生——中世紀及現代早期歐洲的國家與政權建設」,但書中對「利維坦」這個概念卻惜墨如金。那麼,主副標題之間的關係何在,作者為何把時間跨度限定在中世紀及現代早期,又為何把國家建設與政權建設分開來討論呢?筆者試從解讀標題作為切入點,揭示作者的問題來由、理論模型與基本結論,同時結合相關議題揭示本書的特色和不足。
  • 【文匯報】錢學森和系統科學
    中國有集大成之說,集其大成出智慧。將這一工程進一步發展,在理論上提煉成一門學問,就是大成智慧學,是如何使人獲得智慧與知識,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學問。大成智慧學與以往關於智慧或思維學說的不同在於:它是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為指導,利用信息網絡,以人-機結合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智慧之大成的學問。大成智慧現在提出來,是有技術基礎的,這就是信息革命。
  • 歐洲人的祖先在哪 研究確定歐最早群居現代人類
    著名的捷克姆拉德克人遺骸再度揭開神秘面紗  100多年前,在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一個洞穴裡,考古學家發現了多具古人類遺骸,在這些殘缺的遺骸中還發現有兒童的骨骼。這是著名的捷克姆拉德克人(Mladec)遺骸,它的發現對於科學家研究歐洲現代人類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這些珍貴的考古發現在之後的歲月裡歷經滄桑,二戰時期遭受嚴重破壞。
  • 為什麼近代科技爆發首先發生在歐洲?
    「李約瑟之謎」將人們指引到另外兩個思想方向:世界的非連續及科學的不確定性原理(海森堡測不準定律)。要破解這個謎題,應該從「土壤」上挖掘。一般認為,現代科學更容易誕生於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具備科學萌芽的基因,反過來科技革命又推動海洋文明。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創造了偉大的農耕文明。在農耕時代,這些古國都是頂級獵食者,秒殺歐洲眾多城邦。
  • 現代狗的祖先是一種已經滅絕的歐洲狼(組圖)
    現代狗的祖先是一種已經滅絕的歐洲狼(組圖)這一系列問題已經困擾了科學家近200年。14日,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稱,人類對狗的馴養大致發生在1.88萬年前至3.21萬年前之間,起源地則是當時正處於冰川時代的歐洲。這個結果比先前人們普遍認識的更早、更靠北。  研究人員通過對18種古代狼和狗的母系遺傳物質「線粒體DNA」進行分析,並和現代的狼和狗進行對比,甚至還參照了北美土狼的數據,最終得出結論。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難道是因為歐洲中世紀的農民更加溫良恭順嗎?有歷史學者研究,其根源在於郡縣制和分封制。中國的夏商周三代,實行的是分封制,沒有發生過規模級的農民起義,秦始皇創立了劃時代的郡縣制,不過15年,陳勝吳廣就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掀起了秦末農民戰爭的颶風。
  • 14世紀,歐洲已經有了近代文明的萌芽
    14世紀,歐洲已經有了近代文明的萌芽。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和威尼斯等一些地方,工商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一些地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來到歷史前臺,他們渴求新的思想形態,保護他們已經得到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新藝術和文化形式也是他們需要的,用來支持他們得到的一切。
  • 歐洲為何沒有牛X的網際網路公司?
    要聞 歐洲為何沒有牛X的網際網路公司? 2019年10月6日 16:36:14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挖數」。截至2018年底,全球市值最大的21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裡邊,美國有12家,中國有9家,沒有一家歐洲公司。
  • 專家研究發現:歐洲第二波疫情病毒株源自西班牙
    歐聯網11月1日電,據歐聯通訊社報導,近日,西班牙巴塞爾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西班牙高等科學研究理事會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引發歐洲大陸第二波新冠病毒株可追的溯源頭來自西班牙。  據報導,該研究團隊的科研人員發現,歐洲大陸出現第二波新冠疫情後,西班牙80%感染者體內具有20A.EU1病毒株,而英國感染者含有這種病毒株的比例更是高達90%,冰島佔60%,瑞士則有30-40%感染者含有該毒株。法國、德國、荷蘭、拉脫維亞、義大利、比利時、瑞典、挪威等國也發現大量感染者體內含有該毒株。
  • 歐洲特性理論史:淺析歐洲人類學與顱骨文化
    但是,當歐洲統一體的問題被提出來時,這種歐洲的統一體不可能建於「歐洲人民的科學」之上,這種科學不會去反思以下兩者的混淆:一個是戈比諾所說的處於種族優越性之上的歐洲人,另一個是康德所說的處 於歷史優越性之上的歐洲人。人類學這門學科多次走到了這條死胡同的盡頭。
  • (轉載)董並生:歐洲科學的中國源頭
    在世界歷史上可能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紀錄。他的成就雖已非常,但與他所開拓的新領域,他對於基本原理的把握,以及他對每一學科中的真正研究方法的洞察力比起來,就微不足道了。如果說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時代文學方面的前驅,李奧納多就是其他部門的開路先鋒。……在他看來,對於自然界的觀察與實驗,是科學的獨一無二的真方法。……李奧納多是從實用方面接近科學的。正是由於這個幸運的情況,他的治學態度才那樣的富於現代精神。
  • 學問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中世紀以來歐洲思想變革中的「四書五經」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經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這句話放在如今西方某些媒體所倡導的「去中國化」的背景之下,說不出的諷刺。當今世界早已融為一個整體,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日趨緊密,任何一種想要將中國孤立在世界之外的思潮,都註定是徒勞無功的。
  • 法語曾是歐洲貴族語言,後來為何被英語取代?從歐洲霸權演變談起
    古羅馬帝國崩潰以後,歐洲西部被日耳曼諸多部落佔據,英語、法語、義大利語先後誕生,並取代了古典時代佔據主流的拉丁語。進入中世紀以來,在歐洲傳播範圍最廣、影響區域最大的並非後來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英語,而是與英語有頗多相似之處的法語。那麼,既然法語曾經有過如此輝煌的歷史,甚至一度成為歐洲上層社會的通用語言,為何最終在與英語的爭鬥中落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