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歐洲已經有了近代文明的萌芽。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和威尼斯等一些地方,工商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一些地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來到歷史前臺,他們渴求新的思想形態,保護他們已經得到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新藝術和文化形式也是他們需要的,用來支持他們得到的一切。這樣一來,就誕生了一種全新的近代精神。文藝復興是一場新文化運動,反對神權至上和封建君主制度,是一股讓歐洲煥然一新的力量。文藝復興產生的社會背景,是歐洲和世界範圍內爆發的黑死病和封建主義危機。因為瘟疫爆發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經濟也開始崩潰,人們的生活壓力空前巨大,歐洲仿佛即將全面崩潰、陷入黑暗。但是,就在這樣的困境中,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和威尼斯出現了一絲黎明的曙光。這是一場徹底改變了歐洲人的思想,乃至影響全世界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之中,詩歌、繪畫和建築等藝術形式爭奇鬥豔、色彩紛呈,給歐洲帶來了一個多重構架的近代文化體系。我們從字面意義能夠理解,文藝復興的意思就是重生。歷史在大瘟疫的肆虐和社會的崩潰中孕育了希望的種子。中世紀的黑暗時代結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誕生。

今天很多歐洲城市的人們,比如佛羅倫斯和威尼斯,還有其他地方,仍在這個無與倫比的時代帶來的藝術作品和社會成就以及它們帶來的詩情畫意中徜徉。特拉克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詩人,他在那個時代就做出了非凡的舉動。在他的歷史劃分中,中世紀的歐洲是一個混亂而黑暗的時期,有良知和內心充滿激情的詩人和藝術家心中充滿著強烈的改革意願,於是這些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聯手開始了行動。這個時期的藝術家,包括達·文西、米開朗琪羅等人,對文藝復興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種嶄新的文化形式將文學、繪畫和建築的各自特徵融合在了一起,轉化為豐碩的文化成果。這些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思想就是,人類即將從黑暗中走出,嶄新的近代文明即將到來。圍繞在挽救歐洲的危機和重獲新生的主題下,這些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展現出了巨大的創造力,激發出了無限的潛能。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展現方式。每一個人作為獨立的個體,憑藉自己的能力,得到與自己相符的社會地位。按照這個觀點,建築師設計的建築開始變得以人為主,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以及認識如何思考,從這一點來說,文藝復興和這場變革帶來的人文主義哲學,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變和進步。
知識分子是帶來變革的中心,他們自認為是人文主義者,追求人文主義的理念,通過現實主義來展示他們的思想。他們想要為人類的新生活而努力開疆拓土,他們決心與代表著悲觀和絕望的中世紀文化徹底決裂,全歐洲的有識之士,都在為這個理想而奮鬥。這一時期產生的新文化是來自於民間的,從社會的最底層吸收養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或者本身就是社會底層出身,或者是深入平民的文化中,用力汲取養分。我們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內涵,包含了文化的開放和兼收並蓄的重要特點。這一時期作品的內容,吸收了古典主義文化的精髓,還包含東方的中國人的創造,以及拜佔庭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民的豐富智慧。人文主義是對人生存的價值、人自身的精神以及人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進行研究的學問。這門學問認為知識的價值體現在能夠加以運用上。人的天性就是在俗世中幸福生活,人類的任務就是要在文化的荒漠中創造社會和城市。這是一種全新的信仰,強調人類在現實中的生活就意味著幸福。這種學說認為人類完全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社會秩序的改良和人的自我價值,與神的恩典無關。在人文主義者們看來,知識就是力量,人要展現自我具有的能力來創造自己的歷史。
人文主義的兩個基本特徵是:第一,人生而具有尊嚴,因此並非人性本惡,人類之所以還不完善,是因為缺乏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第二,人類不但具有人格尊嚴,還有主觀意識和能動性,所以人們應該能夠按自己的意志選擇和行動。這個時代的思想家十分重要,他們把自己的全部才能體現在社會的諸多方面,在這個時代裡,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巨人,他們通過作品傳播的新思想,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人類自身的觀點和看法。在15世紀的佛羅倫斯,藝術家們最關注的問題通常是與社會的發展有關的。以多那太羅來說,他為奧爾聖米凱萊教堂設計外牆時創作的聖喬治雕像,充分展現了他作為這一時期的雕塑大師所達到的無與倫比的高度。他不但能夠在三維空間內展示人類的軀體,還通過雕塑的表情和身體的姿態呈現出這個人的內心活動。這是對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精神面貌的真實反映,人類想要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力量,支配自己所處的世界。也就是說,人一旦了解了周圍的世界,就會隨著他對世界了解的深入來一步步地主宰它。因為掌握新的知識並且帶來了更大的自信,人文主義者試圖創造一個全然不同於過去的世界,於是就誕生了人間天國的觀點。他們認為,《聖經》中所說的伊甸園存在於人類社會,要創造它就要靠人類本身的辛勤勞動。
新生的人文主義以自己對文明和世界的理解,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那就是把人與空間緊密相連。從1420到1463年,一個偉大的建築師伯魯涅列斯基給佛羅倫斯的天主教堂建造了一個八角形的穹頂,這個穹頂高300多英尺,再次體現了人類和宇宙融為一體的追求。這個穹頂不再是一個封閉的蓋子,圓頂上有很多窗洞,能夠射入陽光。這個設計體現出人類渴望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精神。如果我們不再遠觀,而是在近處仔細觀察這個宏偉的建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多面體構成的有機整體,在這個角度上,它也象徵著歐洲文明是由多種文明複合而成的。從上往下看,能夠看到新生的君主制政體。這個政體中,君主是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最高代表。繼續往下,能夠發現是一種嶄新的經濟結構支撐這種政體,農民、手工業者和其他工人階級的生產活動創造的價值產生稅收,源源不斷向政府輸送,使政府與這個經濟社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君主和平民之間,是不同於以往的官僚、貴族,還有歸國家統轄的常備軍,他們被用來維持社會的穩定、保衛國家的安全。我們向四周看看,就能夠發現社會中已經出現了許多大學,它們能夠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因為大學的興起,科學和文化也開始大規模地復興。
這個透明的穹頂所要表達的,就是近代社會的整體縮影,社會中的每個部分都統一而和諧地發展。這個雖然具有多個層面但是彼此協調的結構,是剛剛出現的,是年輕並且有朝氣的,與之前中世紀的歐洲十分不同。這種人類剛剛萌發的精神在當時另外一些傑出的雕塑作品上也有所體現,對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義大利的偉大詩人但丁在這時創作了不朽的名篇《神曲》,而他另外的一部著作《新生》則成為召喚一個新時代的代表。這本書對中世紀以來的經院哲學進行了徹底的否定,標誌著文化的風向標開始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