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歐洲已經有了近代文明的萌芽

2020-12-08 沒有做到友善

14世紀,歐洲已經有了近代文明的萌芽。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和威尼斯等一些地方,工商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一些地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來到歷史前臺,他們渴求新的思想形態,保護他們已經得到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新藝術和文化形式也是他們需要的,用來支持他們得到的一切。這樣一來,就誕生了一種全新的近代精神。文藝復興是一場新文化運動,反對神權至上和封建君主制度,是一股讓歐洲煥然一新的力量。文藝復興產生的社會背景,是歐洲和世界範圍內爆發的黑死病和封建主義危機。因為瘟疫爆發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經濟也開始崩潰,人們的生活壓力空前巨大,歐洲仿佛即將全面崩潰、陷入黑暗。但是,就在這樣的困境中,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和威尼斯出現了一絲黎明的曙光。這是一場徹底改變了歐洲人的思想,乃至影響全世界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之中,詩歌、繪畫和建築等藝術形式爭奇鬥豔、色彩紛呈,給歐洲帶來了一個多重構架的近代文化體系。我們從字面意義能夠理解,文藝復興的意思就是重生。歷史在大瘟疫的肆虐和社會的崩潰中孕育了希望的種子。中世紀的黑暗時代結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誕生。

今天很多歐洲城市的人們,比如佛羅倫斯和威尼斯,還有其他地方,仍在這個無與倫比的時代帶來的藝術作品和社會成就以及它們帶來的詩情畫意中徜徉。特拉克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詩人,他在那個時代就做出了非凡的舉動。在他的歷史劃分中,中世紀的歐洲是一個混亂而黑暗的時期,有良知和內心充滿激情的詩人和藝術家心中充滿著強烈的改革意願,於是這些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聯手開始了行動。這個時期的藝術家,包括達·文西、米開朗琪羅等人,對文藝復興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種嶄新的文化形式將文學、繪畫和建築的各自特徵融合在了一起,轉化為豐碩的文化成果。這些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思想就是,人類即將從黑暗中走出,嶄新的近代文明即將到來。圍繞在挽救歐洲的危機和重獲新生的主題下,這些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展現出了巨大的創造力,激發出了無限的潛能。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展現方式。每一個人作為獨立的個體,憑藉自己的能力,得到與自己相符的社會地位。按照這個觀點,建築師設計的建築開始變得以人為主,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以及認識如何思考,從這一點來說,文藝復興和這場變革帶來的人文主義哲學,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變和進步。

知識分子是帶來變革的中心,他們自認為是人文主義者,追求人文主義的理念,通過現實主義來展示他們的思想。他們想要為人類的新生活而努力開疆拓土,他們決心與代表著悲觀和絕望的中世紀文化徹底決裂,全歐洲的有識之士,都在為這個理想而奮鬥。這一時期產生的新文化是來自於民間的,從社會的最底層吸收養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或者本身就是社會底層出身,或者是深入平民的文化中,用力汲取養分。我們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內涵,包含了文化的開放和兼收並蓄的重要特點。這一時期作品的內容,吸收了古典主義文化的精髓,還包含東方的中國人的創造,以及拜佔庭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民的豐富智慧。人文主義是對人生存的價值、人自身的精神以及人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進行研究的學問。這門學問認為知識的價值體現在能夠加以運用上。人的天性就是在俗世中幸福生活,人類的任務就是要在文化的荒漠中創造社會和城市。這是一種全新的信仰,強調人類在現實中的生活就意味著幸福。這種學說認為人類完全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社會秩序的改良和人的自我價值,與神的恩典無關。在人文主義者們看來,知識就是力量,人要展現自我具有的能力來創造自己的歷史。

人文主義的兩個基本特徵是:第一,人生而具有尊嚴,因此並非人性本惡,人類之所以還不完善,是因為缺乏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第二,人類不但具有人格尊嚴,還有主觀意識和能動性,所以人們應該能夠按自己的意志選擇和行動。這個時代的思想家十分重要,他們把自己的全部才能體現在社會的諸多方面,在這個時代裡,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巨人,他們通過作品傳播的新思想,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人類自身的觀點和看法。在15世紀的佛羅倫斯,藝術家們最關注的問題通常是與社會的發展有關的。以多那太羅來說,他為奧爾聖米凱萊教堂設計外牆時創作的聖喬治雕像,充分展現了他作為這一時期的雕塑大師所達到的無與倫比的高度。他不但能夠在三維空間內展示人類的軀體,還通過雕塑的表情和身體的姿態呈現出這個人的內心活動。這是對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精神面貌的真實反映,人類想要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力量,支配自己所處的世界。也就是說,人一旦了解了周圍的世界,就會隨著他對世界了解的深入來一步步地主宰它。因為掌握新的知識並且帶來了更大的自信,人文主義者試圖創造一個全然不同於過去的世界,於是就誕生了人間天國的觀點。他們認為,《聖經》中所說的伊甸園存在於人類社會,要創造它就要靠人類本身的辛勤勞動。

新生的人文主義以自己對文明和世界的理解,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那就是把人與空間緊密相連。從1420到1463年,一個偉大的建築師伯魯涅列斯基給佛羅倫斯的天主教堂建造了一個八角形的穹頂,這個穹頂高300多英尺,再次體現了人類和宇宙融為一體的追求。這個穹頂不再是一個封閉的蓋子,圓頂上有很多窗洞,能夠射入陽光。這個設計體現出人類渴望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精神。如果我們不再遠觀,而是在近處仔細觀察這個宏偉的建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多面體構成的有機整體,在這個角度上,它也象徵著歐洲文明是由多種文明複合而成的。從上往下看,能夠看到新生的君主制政體。這個政體中,君主是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最高代表。繼續往下,能夠發現是一種嶄新的經濟結構支撐這種政體,農民、手工業者和其他工人階級的生產活動創造的價值產生稅收,源源不斷向政府輸送,使政府與這個經濟社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君主和平民之間,是不同於以往的官僚、貴族,還有歸國家統轄的常備軍,他們被用來維持社會的穩定、保衛國家的安全。我們向四周看看,就能夠發現社會中已經出現了許多大學,它們能夠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因為大學的興起,科學和文化也開始大規模地復興。

這個透明的穹頂所要表達的,就是近代社會的整體縮影,社會中的每個部分都統一而和諧地發展。這個雖然具有多個層面但是彼此協調的結構,是剛剛出現的,是年輕並且有朝氣的,與之前中世紀的歐洲十分不同。這種人類剛剛萌發的精神在當時另外一些傑出的雕塑作品上也有所體現,對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義大利的偉大詩人但丁在這時創作了不朽的名篇《神曲》,而他另外的一部著作《新生》則成為召喚一個新時代的代表。這本書對中世紀以來的經院哲學進行了徹底的否定,標誌著文化的風向標開始轉向。

相關焦點

  • 20世紀歐洲時期,中世紀對歐洲的第三大貢獻「東西交流」走向近代
    西歐的文化在歐洲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實際上是近代歐洲文明(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文明的形成過程中,東方文明功不可沒,具體來說,是阿拉伯人的功勞。十二三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將希臘哲學的原本從兩河流域經過敘利亞,一直傳到西班牙,使得西班牙成為第一個轉運希臘哲學的基地。
  • 十四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近代文明黎明期,偉大的文藝復興放射光芒
    十四世紀,歐洲的歷史開始進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一些城市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政治舞臺,他們需要新的意識形態,為他們所追求的政治、經濟利益辯護,他們需要新的學術、新的文化,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給予支持。
  • 劉景華: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一、「中世紀城市」概念和本質「歐洲文明」是一個特有概念。歐洲文明從發生、發展到定型,有一個漫長過程。公元5世紀是其起始年代,5至15世紀是歐洲文明的孕育期,新的文明元素處於胚芽狀態,所有新因素還沒有完成整合過程,歐洲文明尚未成形。
  • 近代文明是歐洲人獨創嗎?
    大家都知道歐洲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15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進行海外探險、殖民,成為第一代殖民帝國,開啟了歐洲近代史。隨後,荷蘭、英國相繼崛起,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率先爆發工業革命,引領世界進入了新時代。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文·段宏剛歐洲歷史有四個時代,分別是史前時代、古典時代、中世紀、近現代。公元前8世紀以前漫長的蠻荒時代,被稱作歐洲史前時代。此時的歐洲處在原始社會時期。近代以14世紀為起點,是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作為開始的標誌,從此後,西方告別封建社會,步入資本主義社會。
  • 蘇美爾文明:與華夏文明有淵源,竟領先近代歐洲千年
    ,遺蹟中出土的文物與蘇美爾文明的整體風格十分相似,有理由懷疑這是遷移之前的蘇美爾人遺址。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已經建立了12個城邦,其中就有後來成為古巴比倫文明發源地的古巴比倫之城,除了城邦之外,蘇米爾人還做出了許多被稱為世界文明發源的行為。其中比較令人驚訝的是語言、文字、建築、天文、立法,學校、法律、宗教以及醫學。
  • 近代從「文明」到「文化」的思想過渡
    (《國民十大元氣論》)他倡導的「精神文明」不限於傳統教化,更借重於近代啟蒙思想,強調「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實惟一切文明之母」(《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循此思路,梁啓超在世紀之交宣傳融合中西的「新民說」,以塑造新型國民。
  • 海洋文明為何是工商文明?歐洲文明轉型真的只在近400年中嗎?
    但是自進入近代以來,歐洲迅猛發展一舉超越了世界上的所有文明,成為世界第一大文明,並且毫無爭議。對與前期歐洲文明為何落後於東方各國文明?其中的因由又在何處呢?其實任何一個文明都存在自己的文明和社會轉型。東方的文明古國在古代就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並轉型成功走上各自的文明演進。
  • 「微積分」到底有多重要?輝煌的人類近代文明的序幕由此開啟
    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總是以數學成果的井噴式湧現為前奏。當現有的數學工具無法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也就意味著數學上新的瓶頸就要突破。人類從誕生在這顆蔚藍色的星球開始,隨著時代的變遷,所積壓的大量無法解決的難題越來越多。當歷史的車輪來到17世紀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微積分」誕生,之前所積壓的大量難題仿佛在一夜之間全部解決,人類輝煌的近代文明也由此開啟。
  • 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2)
    探索問題的新視角:非社會學角度大家都在沙灘上找貝殼,我一遊泳健將可以到近海裡試試近代科學是指16~19世紀的自然科學(又稱「近代實驗科學「),現代科學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的自然科學。中國在20世紀開始參與世界現代科學的發展,並且貢獻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對於近代科學的直接貢獻,卻為「零」。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這個問題,近百年來,有無數人在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等,查一查歷史,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古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 重新解釋中國大歷史系列(二)文明結構的差異
    [摘要]從文明的幾何結構,從微觀結構對宏觀結構的影響來談問題,比起就事論事地談近代史,更能說明為什麼帝國文明在近代敗於歐洲文明。只有理解了這種幾何結構,才能對文明特性有更清晰的認識。現在有不少學者仍然有一些糊塗的看法,總是拿近代以前的中國文明超越當時的世界其他各國來說事,如果以現代化過程中產生的用來衡量工業化程度「經濟總量」或GDP來衡量前現代社會,那會造成很可笑的錯位誤讀。把小舢舨用竹條連結起來,並不意味著可以達到航空母艦的總量。
  • 20世紀歐洲時期,中世紀對歐洲的第二大貢獻——基督教文明
    我們應該將基督教當作一種文明來對待。馬克思韋伯寫過一本書,叫做《新教理論與資本主義精神》(這裡的新教當然是宗教革命之後的新教了)。說明基督教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巨大。例如,柴契爾夫人經常說「我們基督教文明如何如何……」然後下面完全是講其保守黨主張。
  • 數學發展的4個階段:萌芽、初等、高等、現代
    數學的萌芽時期在人類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直至公元前6世紀是數學的萌芽時期,該時期的數學成就主要出現在巴比侖、埃及和中國。在萌芽期內,由於實際計算的需要,人們逐漸形成了簡單的自然數和分數概念,也都積累了一些計算簡單幾何圖形的面積和體積的幾何知識。
  • 為什麼近代科技爆發首先發生在歐洲?
    大家都知道,近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都發源於歐洲,科技的快速進步,極大的提升了人類的生產力,讓大多數人類過上了物質豐富的生活。但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在生產力更為發達的農耕國家如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中率先誕生呢?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謎」。
  • 《十九世紀歐洲史》讀書報告
    回望歐洲近代風雲,歐洲人在先後經歷了文藝復興下的人文主義嚮導、新教改革的洗禮和啟蒙運動下的理性主義薰陶以後,歐洲人的民主自由意識得以空前提高,經濟和文化呈現出新張力,進一步的覺醒平民們開始採取實際行動來捍衛自身應有的民主權利。克羅齊一直對十九世紀歐洲人認識、崇尚和追求自由的理念以及相應下的宗教以及政治運動等方面的探索表示高度重視,當然這也是這篇讀書報告交代的重點。
  • 歐洲世俗語言18世紀定型,19世紀繁榮,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歷史
    法文、英文、德文、俄文等歐洲現代語言,18世紀定型,19世紀迎來哲學、文學和科學繁榮,加之現代全民教育普及,已發展為高級別的成熟文字。以此推算歐洲民族的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左右的歷史。一、上古時期,北緯30°線上四大農耕文明的原生文字系統,承載了人類早期燦爛文化。
  • 黑暗數個世紀的西方文明,為何能重新衝破黑暗?只因這五個因素
    西方世界很早就出現了璀璨的文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在歐洲發源,並綿延發展 。然而文明的發展也伴隨著文明的消亡。公元395年,強盛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從分裂出來開始就飽受璀璨,日耳曼人、匈人在西羅馬帝國的領土內肆意掠奪,長時間的掠奪與戰爭,使西羅馬帝國快速衰亡。
  • 《歷史研究》俞金堯:資本擴張與近代歐洲的黑夜史
    因此,我們不曾見到專門的黑夜史,而我們關於歐洲黑夜的歷史知識也是不成系統的。藉助於新文化史的潮流,黑夜開始進入歷史學家的視野。關於歐洲歷史上的黑夜已經有一些論著問世,有的著作還比較系統地梳理了歐洲的夜史。新的研究表明,近代早期以後,歐洲的夜史發生了明顯變化,夜幕降臨以後到戶外活動的人多了,夜生活流行開來,夜間勞動發展起來,夜晚變得很有生氣。
  • 比較文明視角下的歐洲與中東:同源性與異質化的歷史考察
    位於地中海東端的克裡特島,作為古希臘文明的源頭,融入了中東古代文明的諸多元素,印證了歐洲文明與中東文明之間的塵封往事。公元前5世紀的希波戰爭,延續長達半個世紀,愛琴海世界成為雙方角逐的戰場。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統領希臘聯軍東徵,橫掃波斯帝國,深入中東腹地,開啟希臘化時代的先河,給中東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歐洲文明的元素。
  • 瘟疫如何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
    疾病或瘟疫大流行伴隨著人類文明進程而來,並對人類文明產生深刻和全面的影響,它往往比戰爭、革命、暴動來得還要劇烈,因為它直接打擊了文明的核心和所有生產力要素中最根本的人類本身。    在世界歷史進程中,許多關鍵時刻,因為瘟疫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