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將基督教當作一種文明來對待。馬克思韋伯寫過一本書,叫做《新教理論與資本主義精神》(這裡的新教當然是宗教革命之後的新教了)。說明基督教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巨大。例如,柴契爾夫人經常說「我們基督教文明如何如何……」然後下面完全是講其保守黨主張。基督教文明的影響無處不在,能說明西方人真相信上帝嗎?我看未必,因為在許多西方影視中經常可看到嘲笑上帝的鏡頭。但是基督教文明為什麼就有這麼大的作用呢?因為作為一種文明,基督教是人心的凝聚力,在西方歷史上曾經是理性的代表,直到理性回歸於個人的文藝復興時期。那麼,基督教文明何以有這麼大的力量和魅力呢?我想是在中世紀期間,基督教表現出的兩個方面使得它成為中世紀的支柱。即基督教的政治化和基督教的理論化。
第一,基督教的政治化
其生產的惡果是非常之多的,一個惡果就是基督教會的機構、組織、人員設置等完全按照羅馬帝國模式而設。教皇好像是皇帝,其下又設主教,並且教會有自己的財產,從而使得教會既是一個宣傳教義機構又是一個鎮壓權力機構。文藝復興時期的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談》中就主要揭露了教會的黑暗。稍後一點的還有,如伊拉斯謨的《愚人頌》,現在已有了中譯本,對教會是嬉笑怒罵。但是伊拉斯謨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什麼事情都不能夠非黑即白,所以他要求改革基督教會而不是基督教義。他和馬丁路德是殊途同歸。馬丁路德是主張用激烈的手法,發動群眾,而伊拉斯謨是認為根據理性就可以改造教會。他們都是宗教改革的提倡者,但是走的路子不一樣。伊拉斯謨更具人文主義色彩。
總之,教會成為了一種政治組織,後來又有了「宗教裁判所」那就更厲害了,布魯諾就是死在它手中。教會成立鎮壓異己者和非基督教徒的這麼一個組織。但是同時,基督教會又宣傳基督教義所有的基督教徒都是它的成員,教會的力量又非常之大。
另外,基督教在政治上的第二個惡果則表現在它的分裂上,第一次宗教分裂是東西教派的分裂,即西方基督教,東方東正教。然而,基督教和東正教都有哪些區別呢?禮儀上,是一種,禮節啊,儀式等等是有區別的。但是根本的區別是東方的東正教,也就是拜佔庭帝國的東正教,其意圖是要和羅馬帝國分庭抗禮,這是政治上的。所以,東正教之所以要叫做正教就是這個道理,以明確自己的正宗地位。第二次宗教分裂是宗教革命的時候新舊教的分裂。
基督教裡和東正教裡分成好多「派別」。過去我們常常忽視了東正教的影響,比如,我們一提起歐洲,一般來講是西歐,也確實是現在的西歐代表了歐洲的發展方向,且越到近代越明顯。但是在中世紀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當時的拜佔庭帝國要比西歐繁榮的多,文化也發達得多。東正教同西方分庭抗禮的表現之一是當時西方的基督教的官方語是拉丁語,而東正教的官方語則是希臘語。這個希臘語影響力量不可忽視。《聖經》中的許多詞彙都來自希臘文,是從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的,我想是它的方便之處,都在東邊,從希伯來語翻成希臘語比較容易的。所以《聖經》老本是希臘文,當時東正教是使用希臘語傳教,講教的。
而且東正教在土耳其徵服了東歐之前,就散步在各地。擁有十五個分會,如俄羅斯教會、羅馬尼亞教會、阿爾巴尼亞教會等等,以及中東的敘利亞教會、馬爾他教會均屬於東正教,影響力巨大。後來,俄羅斯成氣候之後,就想要在希臘的東正教內奪權,並想把俄羅斯教會作為東正教的中心。
政治化的教會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如發展教育,在修道院中整理古籍、古代的經書,慢慢後來又加上了天文學、邏輯學等等,發展成後來的大學,這是教會做的一件好事。但從整體上來說,教會確實是一個政治性的,甚至於是鎮壓性質的組織。
但是我們將基督教文明,不能只看這個。基督教文明是什麼呢?我想就是對基督教教義的解釋。大家都知道基督教的根本大法是《聖經》,分《舊約》,《新約》。那麼,如何去解釋它,裡面有很多問題如「三位一體」啦,上帝是不是存在啦等等,怎麼去解釋它便成為基督神學的任務,基督文明不能脫離開基督教神學。
這個基督神學可分為兩段講,一段是「教父派」。「教父派」的第一個成員便是聖奧古斯丁,北非人。他原來也是一個異教徒,後來皈依天主教,成為「教父派」的頭頭。他解釋了上帝創造萬物的教義,他的一本著作就叫《上帝之城》。他之所以要寫這邊書,就是為了回答非基督教徒的一個問題,即羅馬帝國為什麼衰亡?因為在當時有一種意見說,羅馬帝國之所以滅亡是由於皈依了天主教,當時的基督教還立足未穩。聖奧古斯丁認為羅馬帝國的滅亡恰恰因為沒有堅定的信仰。因此,聖奧古斯丁就設計了一個理想國,「上帝之城」。其中,他就設想這麼一個上帝的國家,一切都非常理想,美好,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把上帝尊奉為唯一的真神,大家都信仰這個真神。他還寫有另外一本書,《懺悔錄》,即向神的「告白」(這與盧梭的《懺悔錄》不同)。
以上便是歷經三四百年的教父派神學,後來教會有了學校,有了寺院,學院,逐漸地教父派就發展為正式的經院哲學或經院神學。神學理論進入了第二段。經院哲學繼承了聖奧古斯丁的理論,但更加深究。它不僅僅相信上帝存在,相信上帝是唯一的真神,而且涉及到了許多古希臘時候就已經提出,到了近代哲學裡還在提的一些有關經驗和理性的關係的問題,也就是一般個個別的關係的問題,這個問題到了近代哲學,甚至於到了中國哲學都有討論。
基督教的神學和哲學是混在一塊地,到了近代,哲學才從神學裡面發展出來。因此,這是基督教文明對後世文明的一個很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