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基督教文明,構建中古西方文明的元素有四種,分別是?

2020-12-06 顧繡聊小說

百家原創作者:顧繡聊歷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顧繡聊歷史,小編今天和大家聊聊中古西歐的基督教文明,我們所知道的西方中古文明不是一個地區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為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編發現,從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一直到14—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一場深刻的變革一直在歐洲持續不斷地進行著,直至把它變得同以前大不一樣。新的歐洲文明因其帶有顯著的宗教特色而被稱為基督教文明。信仰時代開始了,連同它所孕育出來的全部產品,都不再重複希臘羅馬文化的古典風格。儘管這樣,文化上整合的痕跡仍然是掩蓋不住的,在基督教精神的籠罩下,這裡仍然有由大海與田野風光孕育出來的古希臘式的濃鬱詩情和古羅馬帝國的制度,只不過日耳曼人的生命活力和基督教的神秘主義成了時代最強的聲音。蠻族部落文化與基督教結合的後果是創造了一種騎士尚武精神與基督教受難、贖罪觀念的奇怪混合,暗示出原始活力如何同禁慾精神相抗衡的悲劇主題。

正像人文主義者筆下與風車作戰的堂·吉訶德,在整整一千年中,西歐人一直無法擺脫精神和肉體的深刻矛盾,他們既痛苦又無奈地同包括自己在內的周圍一切事物進行永無休止的戰鬥。儘管這是一個基督教信仰時代,我們卻總能透過布滿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種很不精緻的封建制度和一種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歐洲興起:政治是分散割據的,社會幾無安全和秩序可言;通過採邑的層層分封騎士們結成了領主和附庸的關係,但基督教會卻宣稱它高於世俗權威,從而構成了教會對於世俗政府的限制;羅馬帝國的崩潰和蠻族的入侵使歐洲的生產力遭受嚴重破壞,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發展非常緩慢;常年的戰爭使得地方領主成為地方上的保護者和剝削者;因戰爭需要而建立起來的採邑、莊園等制度正在把帶有軍事性質的組織變成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

在這樣的環境裡,中世紀的歐洲人長期生活在貧困的社會裡,精神不免走向悲觀和虛無,這正好為宗教的盛行鋪平了道路。不久,社會結構、職上鼎號是著教堂和修道院的修建,追求知識轉變為研究彼岸的學問,這其實不過是缺乏秩序的社會現實在價值和思維方式上的反映。與其說中世紀的西方人在張揚一種莊嚴肅穆的宗教精神,還不如說他們是在痛苦的災變面前,期望通過生活的宗教化來為自己找到一條脫離苦海的精神出路。文明整合和宗教社會的興起:信仰時代始於羅馬時代,但只是到羅馬帝國崩潰以後才真正發展起來。從世界的範圍看,歐洲這塊不算很大的土地,似乎一直在經歷鮮明的文化突變。

例如:古希臘的文化是充滿詩意的,它一直企圖保持極大的誘惑和極大的克制之間的動態平衡。是羅馬的軍團、法律、秩序以及那些具有雄渾風格的帝國建築,這都是古代的希臘人所短缺的。羅馬帝國崩潰後,擊潰羅馬的日耳曼人不僅給歐洲注入了活力,也給歐洲帶來了原始的部落習慣和野蠻的軍事制度。而基督教的興起可以說是帶來了另外一種景象:它大膽宣布禁欲主義是合理的,並要世人都承認自己有罪,因為希望和光明只能存在於彼岸的天國。之後的發展仍然是色彩分明的,如新教和天主教,人文精神和經院哲學,理性主義和浪漫主義,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儘管西方學者一直在尋找其文明發展的延續性,我們卻驚嘆西方文明發展中的斷裂特點,因為這種通過斷裂來推進文明的方式,在其他地區並不多見。

從這些情況我們得知,用來儲存西方文明之液的酒瓶在構造上一直顯得非常脆弱。構建中古西方文明的第一種元素是古典的希臘文化。希臘人愛美,愛文化,愛科學,也愛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樣的高尚競爭。儘管希臘人對於精神和肉體的問題極其敏感,但希臘人所崇尚的主要還是個性和理想主義。柏拉圖認為,現世是需要加以改善的,他寫《理想國》,目的是要改善社會。在亞里斯多德那裡,浪漫的哲學已經變為實用的理念。他在方法論上是中庸的,但他培養出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並使後者成了一位狂熱推進希臘文化的君主在亞歷山大的戰車周圍,總有一大批學者在搜集各種珍品,並且建造圖書館。

這種世俗的文化理念,仍然不斷地在中世紀基督教會的框架內發展著,成為一種影響西歐政治、藝術、制度、倫理的文化力量。第二種基本成分是羅馬的文化。羅馬文化是劍的文化,它強調理性、功利和實用,因此制度和法律在羅馬帝國時表現得很充分。羅馬文化強調製度化,卻不能理解希臘人的理想和精神之愛。當然,羅馬帝國的滅亡不完全是出於它的文化特性,更重要的是它缺乏一種內在的凝聚力,一旦勢力衰退,瓦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在帝國崩潰後的廢墟上,人們建立了一種與生活比較接近的體制。儘管這樣,中古歐洲的興起意味著羅馬帝國時代地中海文明的結束,也意味著同羅馬時代的城市文明告別。

第三種基本的成分是基督教。它融古代的倫理和教理於一身,逐步發展成為一種超個人、超家庭甚至超越國家的普遍的精神紐帶,並且期望通過傳教把強調個性的希臘文化,強調國家、軍團和法律的羅馬文化和強調血緣、家庭的日耳曼文化結合起來,形成基督教文明的時代特徵。當然,社會的基督教化只是從整體上來說的,教會在最初並不是一個非常嚴密的組織。但是,因為宗教的超越性,以及教會不斷在發展的同時補充自己,善於吸收希臘、羅馬文化精髓,終於使自己成為佔主導地位的文化,從而把中古歐洲推進到了基督教文明。第四種是日耳曼文化,它雖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它的野蠻、地方主義和強調血緣的傳統,對中古歐洲封建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這四種文化元素在公元800年時出現了奇妙的融合現象。查理大帝在教堂祈禱時,教皇把一頂王冠戴在他的頭上,並稱他為羅馬人的皇帝。這個日子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誕生日。歷史學家對查理加冕一事給予特別的注意,原因在於這意味著它完成了歐洲歷史上的一次大的文化整合。其中希臘放大了的個人精神被縮小了,同時,羅馬過於擴張了的強大體制也受到了遏制。相反,本來不顯眼的日耳曼人的家族和血親原則卻得到了加強,同時基督教成為一條紐帶,把以上三者都聯繫了起來。這次文明大整合,從羅馬帝國後期算起,一共經歷了三四百年的時間。我們注意到,通過這次大整合,歐洲內部的結構得到了改善,希臘、羅馬、日耳曼和基督教四種文化因素在比例上得到了調整,這就為歐洲新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基礎。

此時,三個社會集團出現了。第一個是帶有軍事性質的領主附庸集團,它是在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緣制度、親兵制度和羅馬的軍事體制中逐漸產生出來的,與同樣帶有軍事色彩的領主、農奴制度相結合,就形成一種特殊的貴族等級制度,形成了政治軍事封建主義的框架。第二個是從日耳曼人的部落習俗中發展而來的集團,它提倡合作、選舉和家族自治,這使後來歐洲不少的城鎮和農村獲得了獨立。第三個就是教會,它開始擁有精神方面的領導權,掌管世俗世界的倫理和信仰。主教、神甫、修道院的僧侶,以及一大批長於神學和邏輯研究的學者,成為教會的重要支柱。

小編覺得,更為重要的是,基督教這個詞代表著人對上帝的信仰和皈依,即一種普遍的至高理念,構成一種上帝、世界和人類之間的相互關係,人、神分別在其中確立自己的位置。基督教的組織即是教會,它自成體系,在宗教、政治、司法、道德、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你們覺得呢?

本文由【百家號/顧繡聊歷史】原創,轉載請註明由【百家號/顧繡聊歷史】原創,謝謝合作!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歐洲的皇帝還需要教皇的加冕?羅馬帝國是怎麼消亡的?歐洲的皇室、宗教、百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十字軍東徵和文藝復興是如何發生的?如果你一頭霧水,不妨讀一下《極簡歐洲史》這本書,它將以非常輕鬆又清晰的方式告訴你所有的答案。《極簡歐洲史》作者是澳大利亞作家約翰·赫斯特。
  • 歐洲中心論,是人類歷史上各種文明中心論登峰造極的集大成者
    因為,在人類文明發展之初,世界各地的文明是分割開來的,由於時代和地理知識的局限,各個文明的史學家們並不知道這個世界真正有多大,他們有為世界、為天下著書立說之心,而無寫就整個世界和人類歷史之能,是時代的局限性導致了各種文明中心論的產生。
  • 比較文明視角下的歐洲與中東:同源性與異質化的歷史考察
    位於地中海東端的克裡特島,作為古希臘文明的源頭,融入了中東古代文明的諸多元素,印證了歐洲文明與中東文明之間的塵封往事。公元前5世紀的希波戰爭,延續長達半個世紀,愛琴海世界成為雙方角逐的戰場。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統領希臘聯軍東徵,橫掃波斯帝國,深入中東腹地,開啟希臘化時代的先河,給中東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歐洲文明的元素。
  • 20世紀歐洲時期,中世紀對歐洲的第二大貢獻——基督教文明
    我們應該將基督教當作一種文明來對待。馬克思韋伯寫過一本書,叫做《新教理論與資本主義精神》(這裡的新教當然是宗教革命之後的新教了)。說明基督教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巨大。例如,柴契爾夫人經常說「我們基督教文明如何如何……」然後下面完全是講其保守黨主張。
  • 早期西方水文明的構建及其影響
    人類社會的形態、生存樣式、歷史發展走向以及文明的提升,往往都與水有直接關係,因此水是打開認識人類歷史之門的一把鑰匙。對水與人類文明的歷史關係的理解,不僅有助於我們從一個新的視角去理解人類歷史發展過程,同時也有助於我們構建對水的認知與價值觀,從歷史中獲得啟迪,以應對全球水危機,建設生態文明。
  • 劉景華: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一、「中世紀城市」概念和本質「歐洲文明」是一個特有概念。歐洲文明從發生、發展到定型,有一個漫長過程。公元5世紀是其起始年代,5至15世紀是歐洲文明的孕育期,新的文明元素處於胚芽狀態,所有新因素還沒有完成整合過程,歐洲文明尚未成形。
  • 西方文明的曲折發展史:中世紀、「歐盟」、後現代
    否則,如果固步自封、思想僵化、墨守陳規,人類文明就會停滯不前,如果真出現這種情形,將會是黑格爾所說的人類歷史的」終結」。比如西方文明的發展史就很有啟發性,或者說,用割韭菜模式形容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比較合適。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他將歐洲歷史分為古代、中世紀、現代三個階段,並以此為編纂歷史教科書的指導思想。從1675年到1690年,他先後編寫了古代、中世紀、現代三部歷史,還撰有《分為古代、中古、新時代的通史》一書,這可算作史學史意義上「中世紀」一詞的正式概念化。凱勒的歷史分期法在西方學術界廣為流傳,並成為公認的標準。隨著西方殖民霸權在世界範圍的確立,這種歷史分期觀念也逐漸流傳開來。
  • 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埃及還是羅馬?
    很多人都想知道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因為西方一直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沒有所謂統一的「西方文明的真正母親」,因為「西方文明」的概念本身就是歐洲中心的社會結構。人們談論「西方文明」時,通常是在假設存在一個與所有所謂的「東方文明」相分離並優於所有所謂「東方文明」的獨特的「西方文明」的情況下進行的。當然,這是一種極端的意識形態驅動的和簡單的歷史觀方法。事實是,人們喜歡稱其為「西方文明」的東西實際上是由許多通常非常不同的文化組成的,這些文化通常彼此之間的聯繫鬆散。
  • 國際觀點雜談,之,猶太人如何影響西方的早期和中世紀文明的
    提到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有一個民族是學者們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那就是被歐洲人唾棄、欺辱、屠殺了兩千年的猶太人,無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階段,還是黑暗的中世紀,又或是近代或者現在,西方歐美各國都無法迴避猶太人對各國社會、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領域的影響。
  • 西方文明的崛起;宗教狂熱造就的戰爭最終敲響了至高神權的喪鐘
    此次,我們依舊把目光放到歐洲大陸,放到這片近代西方文明的起始地。本專欄的大部分篇幅會放到近代西方文明的演變上,因為當下人類文明的大部分框架是由西方文明織就起來的。西方世界的宗教狂熱可以說與近代西方文明的發展存續是相悖的,當然,宗教狂熱一直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巨大挑戰之一,而當下阿拉伯世界確切的說是穆斯林世界之所以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宗教勢力的根深蒂固。西方世界也曾如此,宗教狂熱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造就了一個被西方人稱為「黑暗時代」的中世紀。但宗教狂熱在西方產生的影響何止一個「黑暗的中世紀」。
  • 【部長薦讀】西方史綱:文明縱橫3000年
    為什麼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希臘和羅馬到底是什麼關係? 現代西方是怎麼來的? 宗教改革有沒有摧毀基督教? 西方正在衰敗? 。。。。。。
  • 尼爾·弗格森:西方文明為何崛起?
    然而,除了印度紡織品和中國陶瓷品的上乘質量外,亞洲還有什麼讓西方人著迷呢?直到1683 年,奧斯曼麾下的一支軍隊兵臨維也納——當時是哈布斯堡帝國的首府——城下,並堅持要求該城的人投降且皈依伊斯蘭教。那俄國呢?生活在歐洲部分的俄國人是西方人,而烏拉爾山之東在某種意義上屬於東方嗎?在整個「冷戰」期間,蘇聯及其衛星國被稱為「東方集團」。可以肯定,說蘇聯與美利堅合眾國一樣同屬西方文明的產物,是有其理由的。蘇聯的核心意識形態與國家主義、反奴隸制和婦女投票權思想,大致上同樣起源於維多利亞時代,是在大英圖書館的圓形閱覽室中誕生並發展起來的。
  • 西方海洋擴張之中能否看到其文明源頭的諸多特徵?
    知道歐洲民族是古代的蠻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遊牧民族。而且他們曾廣泛的生活在歐亞內陸上,逐水草而居,飄忽不定,他們將所有的財產帶在身上,過著簡樸的遊牧生活。天災人禍的時候,才會聚集成一個部落,對外探險,重視財產。這些在西方海洋文明正式來臨以後被他們原封不動的,從歐洲大陸複製到了海洋,使西方的海洋文明急劇擴張性。
  • 歐洲文明高端論壇在津舉行
    歐洲文明高端論壇日前在津舉行。論壇由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編輯部與天津師範大學歐洲文明研究院共同主辦。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出版單位的50餘位國內著名世界史專家學者出席會議。論壇分為三場學術報告,15位專家學者圍繞歐洲文明核心元素等共同議題各抒己見。報告會闡釋了「中世紀與歐洲文明元規則」,討論了與歐洲文明相關的具體問題,涉及城市史、中東史、拜佔庭史、教會史和史學理論等若干領域。
  • 北大教授錢乘旦:歐洲文明的起源
    在古代歐洲人的腦子裡,東方是指中東。但為什麼從中東開始講呢?那是因為西方人都這麼說,西方人認為中東的早期歷史屬於他們的文明歷史。大家覺得奇怪,西方人總是不講理;但如果他們不這麼說,西方的文明就有點短,充其量只有3000多年歷史,於是他們就把古代的兩河文明也包括進去了。不過這個地方現在卻很窮,西方人就不認它了。他們說,這個地方不是西方,而是東方,他們的文明不是我們的文明。
  • 文明6中古時代奇觀匯總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文明6中中古時代的奇觀匯總,不少玩家不清楚中古時代有些什麼奇觀,以及什麼奇觀是比較適合搶的,這裡就給大家帶來奇幻匯總,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有需要的玩家!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文明6中中古時代的奇觀匯總,不少玩家不清楚中古時代有些什麼奇觀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從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到羅馬元首屋大維擊敗迦太基的安東尼,在這300年間,希臘文明向東高歌猛進,同時,來自東方的文明漸漸滲透了整個希臘,羅馬,直到基督教徹底徵服這片土地。然後,古希臘文明是如何延續和發揚的?
  • 黑暗數個世紀的西方文明,為何能重新衝破黑暗?只因這五個因素
    西方世界很早就出現了璀璨的文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在歐洲發源,並綿延發展 。然而文明的發展也伴隨著文明的消亡。公元395年,強盛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從分裂出來開始就飽受璀璨,日耳曼人、匈人在西羅馬帝國的領土內肆意掠奪,長時間的掠奪與戰爭,使西羅馬帝國快速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