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心論,是人類歷史上各種文明中心論登峰造極的集大成者

2020-12-05 心向青史

世界史並非在人類歷史上一直存在,它其實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結果。

也就是說,世界史的概念直到近代才名副其實。因為,在人類文明發展之初,世界各地的文明是分割開來的,由於時代和地理知識的局限,各個文明的史學家們並不知道這個世界真正有多大,他們有為世界、為天下著書立說之心,而無寫就整個世界和人類歷史之能,是時代的局限性導致了各種文明中心論的產生。

1、大航海時代之前的文明中心論

希羅多德的《歷史》——希臘人當時已知的世界希羅多德,被譽為西方歷史之父,其所著的《歷史》一書涉及古希臘人所知的各個國家,但其書無疑體現了希臘文明中心論。

《歷史》成書於公元前443年,以希波戰爭為主線,大肆宣揚希臘人的聲威,渲染「蠻人」中最強大的波斯帝國被希臘擊敗。

理性的說,希羅多德歌頌希臘無可厚非,其希臘人與蠻人的劃分和我國的華夷之辨其實沒有兩樣,但無論後世的史學家如何稱讚希羅多德的胸襟,其以希臘為中心來看當時已知的世界是毫無疑問的。

波裡比阿的《歷史:羅馬帝國的崛起》波裡比阿,是希臘後期與羅馬帝國銜接時期的一位歷史學家,其著作《歷史:羅馬帝國的崛起》被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歷史著作之一,他本人也認為此書是為「全部有人類棲息的世界」所作。

但無疑此書僅僅描繪了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的地中海世界,其以浩瀚的篇幅最終論證了一個主題——羅馬統治這個世界的合理和必然性,其它的文明迦太基、希臘、埃及、敘利亞等等無不是眾星捧月。

羅馬帝國被西方人稱為「世界帝國」,其實這個世界也僅僅是地中海一隅而已,如果說希羅多德是希臘中心論者,那麼波裡比阿便是羅馬中心論者。

司馬遷——《史記》司馬遷,是我國的歷史之父,《史記》一書的寫就便是為了「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是為了「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但今天的我們同樣知道,司馬遷的天下便是漢人已知的世界,就是今日的東亞和中亞,而其史觀則體現了「華夷之辨」,司馬遷筆下的世界是漢人的舞臺,而周圍均為「蠻夷」,他們不過是大漢天子懷柔和徵服的對象。

由於華夏文明的早熟,加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這一觀念一直延續到清末。

塔巴裡——《年代記》塔巴裡,是阿拉伯帝國著名的史學家,其著作《年代記》上起真主創世,下至公元915年,這部書被稱為世界歷史,但所著範圍同樣不出伊斯蘭勢力所及及其周邊的區域。

同時,此書的敘述中心是伊斯蘭世界,旁及邪惡的非伊斯蘭世界。

弗萊辛的奧託——《雙城史》弗萊辛的奧託,是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神學家和史學家,其著作《雙城史—至公元1146年的世界歷史編年紀》被譽為中世紀極具價值的一部世界編年史著作。

其書將世界史劃分為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希臘帝國和羅馬帝國四個階段,奧託認為基督教和羅馬帝國的結合產生了基督教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自此世界史便是西歐的歷史,其它非基督教世界完全被忽略不計,奧託把伊斯蘭文明的中心之一開羅比作新巴比倫,在基督教中的巴比倫,是魔鬼和一切邪惡的代稱。

這是歐洲中心論的濫觴。

因此,大航海時代之前,放眼世界,為世界著史而不能從天下著眼者,無論希臘中心、華夏中心、羅馬中心、伊斯蘭中心還是基督教中心,概莫能外,這是時代和地理的局限,是不可避免的。

2、大航海時代之後的歐洲中心論

大航海之前,人類有各種文明中心論,而之後,則只有歐洲中心論。

大航海之前,人類的各種文明中心論,主要囿於地理和時代的局限。

而之後雖然全球都被納入了人類的視野,人類的發展進入了真正的世界史時代,但卻是文明中心論——歐洲中心論登峰造極的時代。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19世紀的黑格爾曾言:「地中海是世界歷史的中心,沒有地中海,世界歷史便無從設想了。」其主張將中國和印度排除在世界歷史之外,將埃及和波斯視為世界歷史的過渡,希臘才是世界歷史的開端。

如果說大航海時代之前的各個文明是由於地理知識和文獻傳播不夠,無法公正的看待人類各個文明,那麼大航海時代之後的歐洲便是有意為之,並堅信歐洲中心論是世間真理。

從黑格爾開始,歐洲中心論成為一種體系的史學理論,歐洲人知道中國、印度、波斯、埃及的存在,但卻視若無睹,認為無足輕重。

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劍橋三史」劍橋三史將世界史分為上古、中古、近代三部分,其劃分標誌為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亡,世界上古史結束,中古史開始。公元1463年,拜佔庭帝國亡,世界中古史結束,近代史開端。這明顯是歐洲歷史的分期,但劍橋三史卻推至全球,其內容以歐洲為主體,宣揚了近代歐洲文明如何擴展到全球,至於其它文明均為點綴。

湯因比——《歷史研究》湯因比是以反對歐洲中心論著稱的,他分析了人類幾十種文明,認為至今現存五種: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

除了西方文明之外的四種文明全部衰落,陷入絕境,其存在的意義便是為西方文明做前車之鑑,世界的歷史就是許多文明毀滅和西方文明最終勝利和獨存的歷程。

實質上還是歐洲中心論,是光鮮亮麗包裝下的歐洲中心論。

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便是這一論調,斯塔夫裡阿諾斯曾強調其是從月球上看人類的歷史,其實仍然是在論證歐洲文明如何和為何成為人類諸文明最後的勝利者,這在下冊尤為明顯。

完全站在太空客觀的看人類歷史真的很難,人類很難逃脫自身所處的文明、國家所限。

世界史不是國別史的堆積,應當是人類文明的萬裡江山圖,如何完整的展現人類文明發展的完整畫卷 ,是寫作世界史的一大難題。

相關焦點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立意高遠、思想深邃,深刻闡明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為了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提出四點重要主張。
  • 中國文明歷史延續是因為地理因素嗎?地理決定論錯在哪裡?
    他們認為中國文明是連續的,但這種連續性卻是建立在封閉的條件下的,頂多算是一種靜止的連續性。顯而易見,這種觀點是錯的,並且大錯特錯。地理決定論的荒謬之處主要在於:第一,這裡談的是歷史文明,但地理決定論卻想當然地將歷史中國當作一個固定的前提,而不是一個由各種制度、文化、思想、經濟、技術、族群、地域共同持續建構的範疇。
  • (轉載)「道」的歷史哲學:地球上唯一的原生文明及其演進與變異|...
    應該運用傳統思維,探討中國和西方文明及其相關性,從各個方面追根究底,重審定論。我們不妨先給出結論:中華文明是真正的和唯一的原生文明,並且塑造了歐美及現代世界;歷史上的歐洲及「泛西方」恆為原始停滯,不存在文明;西方尤不能自生「希臘哲學、西方哲學」,它們都屬於「道」在現階段展開時的碎片,畸形膨脹而已。西方不可能原創文明及其所有方面,包括文學、數學、科學和哲學。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在交流中互學互鑑,既促進各自發展,又取得共同進步。這是一種文明保持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繁榮的秘訣所在。■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璀璨的亞洲文明,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豐富了世界文明寶庫,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從這座水下廢墟裡,潛水員們打撈出2000多件文物,包括寶石、石器工具和人類骨頭。其中,一塊從水下遺址中取出的木頭,震驚了考古學者們,因為這段木頭用放射性碳測出的時間是在9500年前。如果這個測試結果沒問題的話,那麼,印度坎貝灣的水下遺址,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 絲綢之路:人類文明交往的歷史足跡
    作為歐洲文明的搖籃,希臘人早在愛琴文明時代就與北非和西亞等地有所接觸。到了公元前6世紀中期,波斯帝國崛起,並以伊朗高原為中心迅速向東西兩面擴張,建立起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一世還修築了覆蓋全帝國的驛道網,南歐、北非和西亞之間開始有直接而緊密的交往。
  • 文化發展與歐洲中世紀文學
    這項成果主要分為來源論、演進論和成就論三編。第一編中對中世紀文化和文學的五大古代文化來源的挖掘,第二編中對東方拜佔庭和北歐文化與文學的補充,第三編中對中世紀各種新文學體裁的整理與深刻分析,這些都是在以往同類著作中少見的。作者指出,歐洲中世紀文學發展的歷史階段,既是多種古代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時期,也是在基督教強大統籌下文化再造時期。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在中國史學界對中國和世界各地歷史的研究不斷深入的形勢下,這種典型的歐洲中心論已經成為中國世界史學發展的一個障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史學界以探索新的世界史體系為中心,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從中世紀的角度來說,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世紀的獨立性逐漸喪失。
  • 人類歷史是在進步中嗎?──康德論歷史的目的
    本講座首先介紹康德的歷史哲學及其理論意義,特別是其「永久和平」的構想,接著探討其現實意義,特別是「永久和平」論與歐洲聯盟的關係,以及它對東亞局勢的借鑑意義。10月22日19:30,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李明輝教授將來到季風書園,為我們分享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人類歷史是在進步中嗎?
  • 8大瘟疫影響人類文明進程?歷史上的瘟疫到底有多可怕?
    自人類文明開始,世界上爆發了無數次或大或小的瘟疫,這些瘟疫輕則讓城市成為死城,重則毀滅一個帝國或文明,更有甚者導致整個人種的覆滅。2、查士丁尼瘟疫爆發於公元541年的查士丁尼瘟疫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鼠疫大流行,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 回眸歷史,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疫病
    從人類誕生以來,疾病就與人類文明共生共存、相伴同行。正如瑞典病理學家Folke Henschen所言,「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  儘管觀點過於絕對,但在世界歷史上,任何一次傳染病的大流行,確實都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出現,反過來,每一次大規模的傳染病對人類文明本身又會產生極其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 關凱:超越文明衝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如果沒有一種新的思想資源以緩解這種潛在的文明衝突格局,人類世界前景堪憂,而這種新的思想資源需要包含對啟蒙思想中的西方中心主義的反思和批判,特別是其中的"一神論影子"。"跨文化"視角雖然最初只是一些歐洲知識分子建立多元文化社會的思想見解,但它無疑是一種具有深邃潛力的理論工具,可以擺脫各種中心主義的傲慢與偏見、超越"一神論"思維模式,服務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 《現代世界的起源》打破歐洲中心說構建全新全球史觀
    該書由美國南加利福尼亞惠蒂爾學院歷史學和環境研究教授馬立博(RobertB.Marks)撰寫,打破了關於現代世界歷史的歐洲中心說,用簡明清晰的語言構建了一套全球的、環境的現代歷史圖解。  馬立博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橫跨中國史和世界史、並在兩個領域都卓有成就的歷史學家。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大家好,我是宋傑,小編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人類的演變。「有了人,我們就有了歷史。」人類社會的歷史是從原始社會開始的。原先地球上運動的物質是無生命的,無生命的物質經過不斷運動和發展,到了三十多億年前,就開始出現生命,再經過漫長的歲月,到六億年時,便進入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到五億年,脊推動物出現了,四億年時,陸上無脊椎動物及兩棲類出現,一億八千萬年前,哺乳類出現,再到七千萬年前,靈長類出現了,一直到今天,地球上已有四百五十萬種豐富多彩的生命。在三千萬年前出現的森林古狼,就是我們人類的祖先。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淺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人類最早的文明大多起源於距今5000-6000年前,比如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其中有一個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給人類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經驗和文明遺傳,其對後來其他文明的影響不可磨滅,並且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 探尋人類精神文明起源
    不過,這個話題的話語權往往被歐洲所操控,特別被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巖畫的數量和分布上佔主導地位的法國和西班牙所掌握。  巖畫測年打破歐洲中心論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藝術和巖畫在整個遠東地區特別是在我國似乎是一個被忘懷的學術領域,但在世界範圍內卻是最受關注的考古學課題之一。
  • 遊戲論·歷史的維度丨規則與虛構交織的人類文明發展
    在數字遊戲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當今世界以北歐圈為中心,繼承了赫伊津哈與卡約瓦的問題意識的、想要對遊戲所具有的人文學本質進行更加細緻探求的遊戲研究的學術領域正日益繁盛。 首先,讓我們確認一下當今世界關於文明與技術的思潮吧。
  • 古埃及:最古老文明的發展以及對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即便如此,中國也不是歷史上出現文化最早的國家。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而且古埃及留下了很多的名勝古蹟值得我們去觀賞、去讚美。古埃及文明的輝煌已然逝去,但它留下的豐富的寶貴資源依舊值得我們去探索。
  • 世界歷史上的啟蒙哲學家與歐洲之間的關係分析
    然而,這並沒有阻止該理論在20世紀初的捲土重來,當德國納粹在 歐洲大地上對被他們認為的低劣種族,即猶太人和吉普賽人進行種族滅絕時,印歐種族理 論被用來充作辯護之詞。那麼,如果不陷入歐洲優越性的幻象,應該如何去思考歐洲與世界其他地方之間的文化差異呢?
  • 是什麼造就了文明發展的走向——20世紀初年歐洲歷史的反思
    (5)正是在這一強烈的民族復仇氛圍下,德國一步步走向了法西斯的極權體制,進入人類歷史上最為野蠻的時刻。而這一新體制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走向,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於是我們看到20年後德國發起了新的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二戰只不過是一戰的繼續,是一場新的「三十年戰爭」。  不僅僅是德國走向了野蠻之路,整個歐洲都開始走向霍布斯鮑姆所說的「極端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