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2020-07-02 有趣播
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印度國家海洋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ean Technology)的海洋科學家們,在距離印度西北部海岸30英裡的坎貝灣(The Gulf of Cambay),發現了一座神秘的水下廢墟。

傳說中的印度黃金城,大約就在這裡沉沒,而水下城意外現世,讓歐洲學者十分尷尬……

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根據海底聲納成像,這處水下廢墟非常巨大,在海底綿延超過9英裡,靜默在水面之下40米。從這座水下廢墟裡,潛水員們打撈出2000多件文物,包括寶石、石器工具和人類骨頭。其中,一塊從水下遺址中取出的木頭,震驚了考古學者們,因為這段木頭用放射性碳測出的時間是在9500年前。

如果這個測試結果沒問題的話,那麼,印度坎貝灣的水下遺址,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這個結論讓歐洲學者非常尷尬,因為,他們曾經斷言,印度文明源起歐洲,根本不可能有這麼久。

從1600年英國人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荷蘭、丹麥、瑞典、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等國家,都建立過東印度公司,大家一起在南亞次大陸搶掠發財,歐洲人一直扮演徵服者角色。

在與印度深入接觸後,歐洲人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印度梵語和歐洲最古老的拉丁語、希臘語有很多相似之處。

18世紀,英國東方學學者W.瓊斯爵士,提出了「原始印歐語」的想法,他認為,印度語言和歐洲語言屬於同根同源,都是從「原始印歐語」中分裂出來。

當時歐洲中心論,是眾所共識,接受不了這種說法,認為落後的印度所使用的語言,不可能和文明先進的歐洲語言,出於同一語系,於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假說出現了。

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指的是,在公元前2000-1500年間,歐洲人的一個分支雅利安人(The Aryan)從現在俄羅斯南部向南入侵印度。

雅利安人,意為「出身高貴的人」,他們身披甲冑、騎著駿馬,以騎兵戰術連連進攻當地居民,成為軍事史上騎兵戰勝步兵的重要戰例,也使印度河流域原有城市文明消失。

使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好處在於,切斷印度文明和歐洲文明的聯繫,把雅利安人變成如今印度諸民族的祖先,與拉丁語、希臘語相似的梵語,是隨著雅利安人入侵進入印度,「原始印歐語」也就不存在了。

簡而言之一句話,印度文明來自歐洲,這很符合當時人們的心態。

那麼,印度歷史是怎麼寫的呢?

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由於印度歷史太特殊,以至於印度沒有歷史。

公元前300年左右,也就是我們的秦漢時期,印度人建立了最後一個王國——笈多王朝,隨後波斯人入侵,擊潰笈多大軍,從此,印度人開始被其他民族統治管理,再也沒有建立過自己的國家。

波斯人走了,阿拉伯人來;阿拉伯人走了,突厥人來。

接下來是葡萄牙人、法國人、英國人……印度人默默臣服了兩千多年,直到1947年獨立。

因此,印度歷史,三分之一留在別人的歷史裡,三分之一留在中國的佛經裡,剩下的三分之一,全靠神話傳說。

PS:歐美學者研究印度歷史,必須要在中國的佛經裡找素材,這是另外一個故事,有興趣我們改天聊。

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比如印度古籍《往世書》,就像我們的《山海經》,爭議很多。

有人認為它是遠古紀實,有人就認為它是神話傳說,因為在《往世書》中記錄的印度吠陀文明,至少存在幾十萬年。

在坎貝灣發現的水下城,建築和街道規格,與另一本古籍《薄伽梵歌》中記錄的黃金城吻合。

相傳黃金城是奎師那的都城,5000年前奎師那離開這個世界時,海水淹沒了黃金城。

如果有近一步發現,能證明水下城的年代,確實在5000年以上,那麼「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假說,不攻自破,這可是「史詩級」學術造假。

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自從爆發工業革命,歐洲成了近現代科技與文明的起源地,因此,我們接觸的世界歷史,大部分是以「歐洲中心論」為基礎展開。

印度發現的這座水下城,恰恰提供了一個機會,不管它是不是古籍記載中的黃金城,只要有足夠推翻「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說法,那麼,如今的歐洲歷史起源,肯定要換個姿勢重新挖!

印度這個意外發現,有望改寫歐洲歷史!會挖出史詩級學術造假嗎?

相關焦點

  • 那些學術造假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圖片來源:自己製作3、小保方晴子與其導師不可言說的那些事如果該學術造假事件只涉及小保方晴子一人,那麼,坊間便沒有關於她的各種戲言,關鍵在於一直力挺 STAP 的小保方晴子導師、被認為有望獲諾貝爾獎的幹細胞界頂尖專家笹井芳樹自殺
  • 地球的歷史需要改寫,蘇美爾石板
    蘇美爾石板舊約聖經 尼尼微城遺失之城 1843年法國考古學家保羅-埃米爾在底格裡斯河東岸,即今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附近挖出了尼尼微古城遺蹟然而更令人驚奇的是尼尼微城發掘過程中發現了震驚世界的尼尼微石板,在發現的14塊石板碑文中記錄的傳說中,講述了早在45萬年前造物神來到了地球,當時的地球只有野生的動物和早期人類。
  • 學術造假,是怎麼造出來的
    「石器神手」從事造假活動偽造比篡改更為嚴重,即完全隨意化編造數據、資料與情境,甚至編造子虛烏有的科研成果,試圖以學術騙局獲取名譽和地位。在國際學術界,藤村新一的考古造假事件是一個典型案例。 藤村新一,一名業餘考古學家。由於「運氣」極佳,接二連三有了驚人「發現」,從而不斷把日本的歷史向前推進。他一度成為日本著名的考古學家,被譽為「石器神手」。
  • 他是一代考古巨騙,偷埋石器造假歷史,卻騙了整個日本20年
    其中,「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徵,「刀」是武士道象徵,「素」是日本崇尚的審美,但說到歷史問題,可能掩蓋與迴避才是日本特色吧。 考古是發現「活歷史」的過程,在這方面日本學術界也花費了大量心力。但21世紀初,日本卻爆出了一件考古醜聞,引得全世界圍觀的同時,也讓日本考古界丟盡了面子,有的學者甚至痛心疾首表示:再也不考古了!怎麼回事?
  • 獨角獸存在嗎?西伯利亞曾發現遠古化石,或改寫獨角獸歷史!
    獨角獸存在嗎?實際上大家之所以如此堅信獨角獸的存在,是因為《聖經》中多次提到了獨角獸,獨角獸意味著好運、能量的象徵,獨角獸一般不會以群居為主,它們常常以個體生存,只有在善良人的面前它們才會出現,它們雪白的身影刻印在了人們的大腦中,從外觀上來說它們和馬似乎相差無比,可是它們的頭部卻長了一根常常的螺旋角,對於獨角獸來說,傳說從來沒有停止過,可是它究竟在何處呢?
  • 從哈佛「心機」教授造假,看那些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看來,這場震驚全球的重大學術醜聞,還會在苦澀和幻滅中持續發酵很長一段時間……  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後來者——科研沒有捷徑。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 重回中世紀亂世爭雄 史詩級SLG《列王的紛爭》
    《列王的紛爭》(Clash of Kings),是一款由智明星通開發與發行的全球同服史詩級戰爭策略遊戲,遊戲在Google Play和IOS Store以及PC全面互通。
  • 學術造假是學者的自殺行為
    嵇少丞質疑:「這裡面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不知國內是否進行相應的學術調查?」    嵇少丞說,在西方發達國家,學術造假是學者的自殺行為。而在中國,有些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的人依然做著院士、校長和教授,這是不可理解的。中國論文的被引用率較一些國家是很低的,對學術造假的行政不作為可能是根本原因之一。
  • 科技部終於出重拳,打擊學術造假!「顏寧們」會回來嗎?
    很多人都在思考,如果我國科研環境得到了淨化,出走的「顏寧們」會回來嗎?6、從事學術論文買賣、代寫代投以及偽造、虛構、篡改研究數據等。,不僅浪費了10億元資金,還耽誤了我國國產晶片13年的黃金期,這次造假事件涉及多名具有影響力的院士專家。
  • 科研大佬背後的學術不端,高產教授背後的幾種科研論文造假的行為
    ,各種學術不端和造假開始泛濫,失去了對科研發現開始的初衷,各種的學術不端給違背了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也讓很多期刊雜誌失去了權威性,因此為了應對各類的學術不端行為,科研圈內開始淨化行為,對於學術有問題的教授進行批判,對於有問題的論文進行退稿,學術不端不僅造成學術界的混亂,同時也會浪費很多科學家的時間,例如著名韓春雨事件,因為韓春雨的科研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刊登,科研影響力巨大,造成全球無數科學家進行試驗重複
  • 學術論文造假不能一撤了之
    近來,學術論文撤稿成為媒體報導的熱詞,先是相關部門宣布《腫瘤生理學》集中撤稿事件事實已經查清,接著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一時間,網友關於學術期刊撤稿討論熱烈。  四川網友船夫:撤稿就一定意味著造假嗎?
  • 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學術造假,論文抄襲這一現象屢禁不止,本應該是象牙塔的大學卻有那麼多不應該有的現象,這合理嗎。先有讚美師娘,再有實名舉報導師抄襲,還有許多的學二代應該勵志攀巖科學的頂峰,難道做學術就不能堂堂正正嗎?其次,對於學術造假的事情很難判斷,對於普通人來說舉報個不做事的官員簡單,可是分辨一篇文章的好壞就難了。正經人誰去知網看文獻啊,作為一個大學生除非百度抄不到,要不然誰去翻文獻啊。既然大部分人看不懂,就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而能看懂的少部分人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畢竟有的專家一個月一篇文章,誰能看的完。因此,學術造假的成本也極底。
  • 研究員開發新算法打擊學術造假 用AI查重論文圖片
    有圖無真相  在打擊學術造假的徵途上,學術規範機構又下一城。資料圖:人工智慧機器人。經測算,在所有論文中,約1.5%存在學術不端的嫌疑,0.6%確認存在圖像方面的論文造假。  在學術造假上,圖片是藏汙納垢的死角。《科學》(Science)雜誌和《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2018年發布報告稱,在過去10年裡,學術期刊撤回的論文數量增加了10倍。這些論文中,約有1.7%是因為篡改了論文圖像被撤回。
  •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2006年12月21日 16: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學術大咖屢曝造假!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
    Semenza)也深陷「造假門」。近年來,論文造假事件屢屢曝出,涉及人物不乏重量級學術大咖。於是,人們質疑,「大科學」時代讓論文越來越難管嗎?在動輒數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團隊裡,經常以通訊作者身份出現的學術帶頭人如何做到為每一篇論文負責?當有人說「我們的圖片放錯了,但結論是對的」時,他們的辯護成立嗎?
  • 多名學術大咖被曝造假!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
    Semenza)也深陷「造假門」。近年來,論文造假事件屢屢曝出,涉及人物不乏重量級學術大咖。於是,人們質疑,「大科學」時代讓論文越來越難管嗎?在動輒數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團隊裡,經常以通訊作者身份出現的學術帶頭人如何做到為每一篇論文負責?當有人說「我們的圖片放錯了,但結論是對的」時,他們的辯護成立嗎?
  • 專訪王小凡:治理學術不端,應重點打擊學術造假
    最近的是5月29日,知名國際「學術打假人」Elisabeth Bik發文稱,發現8篇中國作者的醫學論文涉嫌造假,這8篇論文來自不同作者、不同醫院,有不同類型癌症、不同的蛋白質表達,但卻擁有同樣的Kaplan-Meier曲線、表值和線圖。
  • 嚴打學術造假刻不容緩
    政策微評李海楠近日,教育部發文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讓各界輿論重新聚焦大學生論文造假話題,更引申至對我國學術造假的再次深刻思考。必須承認的是,我國學位論文造假由來已久,國家層面採取的措施不斷,也的確起到了積極成效。
  • 南開校長曹雪濤院士學術造假?我建議大家還是先看看這篇
    我知道大家關注這個事情,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昨天夜裡,我發現曹院士在PubPeer上親自下場回復了。我已經把這件事列為最高優先級,仔細檢查我們的原始數據和實驗記錄。如果調查發現有任何問題,我們會和期刊合作處理。但我對我們成果的有效性、重現性充滿信心!我的確監督疏忽,這沒有任何藉口。我將利用這一寶貴的學習機會,不僅在推進科學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維護科學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方面也會做得更好。看起來很有自信的樣子。
  • 宋健飛:廢墟灰燼中挖出的史詩
    作品的主要篇幅聚焦在主角海亞姆身上,通過描述他的經歷以及與周邊人物之間的恩恩怨怨,史詩般地展現了波斯古國這個文明程度曾遠超西方的一代王朝之興衰史。小說第一部分題為「死亡之種子」,主要圍繞一起謀殺案展開。海亞姆的好友之父死於毒殺,精通化學的他受命參與偵破調查,其間墮入情網,愛上了死者的女兒並與之成婚,不料疑案的罪證最終竟指向其嶽母本人,使海亞姆陷入尷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