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學術造假刻不容緩

2021-01-08 中國經濟時報

政策微評

李海楠

近日,教育部發文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讓各界輿論重新聚焦大學生論文造假話題,更引申至對我國學術造假的再次深刻思考。

必須承認的是,我國學位論文造假由來已久,國家層面採取的措施不斷,也的確起到了積極成效。特別是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位授予單位和指導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已經得到有效遏制,人才培養質量也由此得到明顯提升。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部分學位授予單位在學風建設、學術誠信養成、學位論文審查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仍時有發生,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網傳論文代寫催生的生意鏈中,本科碩士論文明碼標價,本科論文千字200元的現象,可謂赤裸裸地揭露了當前我國論文造假的現狀。

筆者以為,深糾論文造假乃至學術造假的原因,有必要從其具體定義入手,方可找到切中要害的解決之道。學術造假,即指剽竊、抄襲、佔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的學術腐敗行為。應該說,學術造假違背了學術道德和科學精神,其本質實際上是充斥於我國學術領域中的學風浮躁和急功近利作祟的產物。

顯然,整治包括論文造假在內的一系列學術造假行為刻不容緩,不僅要嚴打更要嚴格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此次教育部發文嚴打學位論文代寫、買賣也可視為對我國論文造假採取的具體措施,其效果值得期待。

教育部對此明確了包括切實提高認識、完善工作機制、嚴格責任落實、加強教育宣傳、強化監督檢查、嚴肅責任追究在內的六項具體要求,其中,在工作機制方面,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與當地網信、市場監管、公安等有關部門協調配合,採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整治,形成常態化的查處工作機制,學位授予單位要明確工作職責,健全考評體系,完善查處辦法,規範查處程序,加大懲戒力度。

在責任追究方面,教育部要求對不履行主體責任的學位授予單位和負責人要進行處罰和問責;對履職不力、所指導學生的學位論文存在買賣、代寫情形的指導教師,要追究其失職責任。對參與購買、代寫學位論文的學生要給予開除學籍處分,已獲學歷證書、畢業證書要依法予以撤銷和註銷。

顯然,此次教育部意在從工作機制和強化處罰上下大力氣整治論文造假行為,但筆者認為,其中關鍵之處在於如何發現檢查出論文造假的行為且要有充分證據。教育部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位授予單位要設置舉報電話,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舉報。要做好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學位授予單位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學位論文原創性審查。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社會監督舉報,一般意義而言,難免出現當事者自顧不暇,出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尷尬,因此,應該也必須發揮重要作用的是,校方乃至相關學位主管部門的監督職能,即要確保每一篇學位論文的原創性。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施審查是一方面,對論文創作的全過程監管更顯必要,比如從論文選題的申報、程序規範、參考資料的認定等,都需要加以審查,否則,一味地依靠所謂信息技術手段,難免會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導致論文造假手段的升級,畢竟,學術造假根源於學風浮躁和急功近利,在嚴打學術造假的同時,不斷科學、豐富、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或許才是應選之策。

相關焦點

  • 發表的論文造假的後果,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在學術方面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敗壞學術風氣,阻礙學術進步,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極大損害學術形象的醜惡現象。自2011年起,教育局開始嚴打學術不端風氣,一時之間,怨聲四起。  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以畢業論文的形式來進行結業的主要條件,這不僅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也均有所情況。同時還要痛苦的進行論文查重,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論文不僅出現在教育事業中,就是在社會學術上也所有體現。
  • 外國如何打擊學術造假?引進偵測軟體 教師承擔責任
    (原標題:第一調查丨嚴打學術造假,其他國家有這些妙招……)2019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大瓜」,莫過於演員翟天臨「學霸人設」事件。因為直播中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他被曝出論文涉嫌抄襲,一時間輿論譁然。近年來,國內外學術不端事件時有發生。針對這一現象,其他國家是如何應對的呢?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關鍵詞:學術剽竊;學術不端;科研誠信當下,學術造假是學術界和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術造假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由百度指數得出結論,見圖1)。
  • 《學術造假態度調查報告》:89%認為學術造假行為應列入刑法範圍
    近年來被曝出的學術造假、學術不端事件有點多。學術造假,學術不端不僅對被侵佔學術成果的學生來講不公平,對學術界,對社會來講,是對學術道德底線的挑戰,更是一件無法容忍的事情。那麼大眾對於學術造假、學術不端是什麼態度呢?
  • 天津大學父女學術造假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前些日子,2014級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研究生呂翔,2016年因無法忍受導師張裕卿教授的學術造假行為選擇退學;今年11月19日他選擇以論文的格式寫文舉報張裕卿父女,舉報的內容長達123頁;天津大學發布官方通報:舉報屬實,當事人已被解聘。
  • 「學術造假」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學術造假」用英語怎麼說 2011-07-26 16:15 來源:北京新東方 作者: 科學來不得半點兒虛假
  • 學術論文造假不能一撤了之
    近來,學術論文撤稿成為媒體報導的熱詞,先是相關部門宣布《腫瘤生理學》集中撤稿事件事實已經查清,接著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一時間,網友關於學術期刊撤稿討論熱烈。  四川網友船夫:撤稿就一定意味著造假嗎?
  • 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學術造假,論文抄襲這一現象屢禁不止,本應該是象牙塔的大學卻有那麼多不應該有的現象,這合理嗎。先有讚美師娘,再有實名舉報導師抄襲,還有許多的學二代應該勵志攀巖科學的頂峰,難道做學術就不能堂堂正正嗎?其次,對於學術造假的事情很難判斷,對於普通人來說舉報個不做事的官員簡單,可是分辨一篇文章的好壞就難了。正經人誰去知網看文獻啊,作為一個大學生除非百度抄不到,要不然誰去翻文獻啊。既然大部分人看不懂,就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而能看懂的少部分人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畢竟有的專家一個月一篇文章,誰能看的完。因此,學術造假的成本也極底。
  • 學術不端、學術造假的事件也越來越多
    學術不端、學術造假的事件也越來越多,他淪為國人所感到的恥辱,學術不端、學術造假的事件也越來越多,但是在完成畢業論文的時候。那麼知網檢測系統會不會識別發現圖片或者截圖上的文字呢?
  • 學術造假是學者的自殺行為
    嵇少丞質疑:「這裡面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不知國內是否進行相應的學術調查?」    嵇少丞說,在西方發達國家,學術造假是學者的自殺行為。而在中國,有些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的人依然做著院士、校長和教授,這是不可理解的。中國論文的被引用率較一些國家是很低的,對學術造假的行政不作為可能是根本原因之一。
  • 學術造假,是怎麼造出來的
    正在造假的藤村新一被視頻監控拍了下來(資料圖片)學術史上,或因學術評價制度不合理、學術監管缺位、學術規範不健全,抑或因種種利益驅動,違反學術道德的事件在國內外學界不時閃現。「石器神手」從事造假活動偽造比篡改更為嚴重,即完全隨意化編造數據、資料與情境,甚至編造子虛烏有的科研成果,試圖以學術騙局獲取名譽和地位。在國際學術界,藤村新一的考古造假事件是一個典型案例。 藤村新一,一名業餘考古學家。由於「運氣」極佳,接二連三有了驚人「發現」,從而不斷把日本的歷史向前推進。他一度成為日本著名的考古學家,被譽為「石器神手」。
  • "反學術剽竊"成考題 "論文檢測系統"專防抄襲
    17日中午,剛參加完山東省省屬事業單位考試的張先生興奮地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在網上看了一個關於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事件,而這次考試的最後一題就是關於學術不端行為的。記者了解到,不久前山東省教育廳剛剛出臺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淨化學術環境的意見》,在17日舉行的省屬事業單位考試試題的最後一個寫作題就是要求就目前存在的學術剽竊、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寫一篇反駁「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議論文。
  • 從哈佛「心機」教授造假,看那些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近日,美國著名生命科學媒體 STAT 和《撤稿瞭望(Retraction Watch)》網站爆出前哈佛醫學院教授皮耶羅·安韋薩(Piero Anversa)學術造假醜聞的最新進展:哈佛醫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確定了涉及數據造假的 31 篇論文,並主動呼籲各大醫學期刊,將已發表論文撤回。
  • 臺灣學術造假5怪象,教團批:臺灣是學術詐騙的天堂?
    相較之下日、韓學者被終結學術生命、判刑,還有人為此自殺,臺灣學界實在太缺乏「恥感」。輔大教授戴伯芬表示,公眾完全不信任政治人物的論文生產機制,是臺灣學界的危機,撤稿統計如果考慮人口平均,臺灣被撤論文數量獨步全球,「這可不是臺灣之光!」
  • 賈樟柯談演員學術造假行為 不是所有藝人都造假只是個別案例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著名電影導演賈樟柯在記者訪談中,談論了關於演員學術造假的這一相關問題,賈樟柯在採訪中表示演員學術造假是少數演員的個人行為。3.5日,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電影導演的賈樟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及到關於演員學術造假的相關事列。
  • 天津大學對學術造假的態度——直接解聘
    在我國高校界,學術造假的情況已經是屢見不鮮,基本上所有名校都或多多少的存在學術造假的學生、教授,甚至是院士。不過,對於學術造假者的處理,各大高校的根據造假者的情況處理方式也有所差別。相對來說,天津大學這次對於學術造假的處罰方式是較為嚴厲的——直接和當事人解除聘任合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情況吧!
  • 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被曝涉嫌論文造假!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生理與醫學諾獎得主被涉嫌論文造假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截至目前,知名學術大家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塞門扎問題論文已經達到40篇。
  • 專訪王小凡:治理學術不端,應重點打擊學術造假
    1 在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文字抄襲和打「擦邊球」的兩種學術不端行為已有所好轉,現在需要重點應對的問題是惡意造假。2 醫學是惡意造假、買賣論文的重災區,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目前對該領域的評價方式不符合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的科學規律與性質。3 與美國類似,同行舉報在中國也發揮了主要作用,其中很多來自國外期刊。
  • 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1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
  • 翟天臨如果真的學術造假,後果將會如何?
    最近網上鬧的沸沸揚揚的演員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讓小編不得不出來說兩句。事件的導火索是翟萌萌在直播的時候說了一句「知網是什麼」,身為職場老油條的我,除了知網,我還知道維普、萬方、龍源等等,這些可都是學術期刊論文大平臺,他身為一名北大博士後怎會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