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人類精神文明起源

2021-01-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人類史前思想是如何起源的?人類的精神文明是如何誕生的?藝術和宗教是如何產生的?人類早期的象徵表達是如何形成的?這不僅是史前研究或認知考古學的熱門話題,同時也關涉早期人類文明的核心問題,即史前思想(prehistoric intellectual),也就是史前人類的象徵體系(symbolic system)。象徵體系不僅是藝術表現、喪葬實踐和社會系統,而且作為人的特徵而存在。不過,這個話題的話語權往往被歐洲所操控,特別被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巖畫的數量和分布上佔主導地位的法國和西班牙所掌握。

  巖畫測年打破歐洲中心論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藝術和巖畫在整個遠東地區特別是在我國似乎是一個被忘懷的學術領域,但在世界範圍內卻是最受關注的考古學課題之一。西歐南部坎特布裡安山脈的洞穴巖畫不僅是世界上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藝術作品的聚集地,同時一直被認為是人類藝術和象徵思維的起源地,人們相信「這盞燈一直閃耀在創造力的光芒璀璨奪目的歐洲」,這也是歐洲中心論的根源之一。不過在這方面,歐洲中心論近年來隨著考古材料的新發現不斷遭到挑戰。2007年,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奧伯特(M. Aubert)等人對東帝汶的動物巖畫進行了鈾系測年,發現其時代距今兩萬多年前。其後,奧伯特等人又對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Sulawesi)廷普森洞穴(Leang Timpuseng)裡的動物和手印巖畫進行了鈾系測年,獲得了四萬年之久的古老數據。2019年,他們對蘇拉威西島斯鵬4(Leang Bulu『Sipong 4)洞穴中的人類最早狩獵巖畫又做了鈾系測年,結果獲得了更為驚人的距今43900年的古老數據。

  該測年的意義不僅在於證實了亞洲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巖畫的古老性,而且打破了在藝術和精神文明起源問題上的歐洲中心論。正因如此,美國的《科學》雜誌將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更新世洞穴壁畫的發現與年代的測定列為2014年十大科技突破(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之一。雖然亞洲巖畫時代的古老性已被確認,然而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畢竟在數量上,歐洲南部的舊石器時代洞穴巖畫達上百處之多,東南亞地區的十幾處舊石器時代晚期巖畫能否與之抗衡?既然亞洲巖畫和歐洲巖畫同樣古老,那麼誰影響誰?抑或歐洲與亞洲都是「流」,另外還有一個更為古老的「源」,只是尚未被發現?奧伯特等人傾向於後者。筆者也同意其看法,而且進一步認為這個更為古老的「源」很有可能在中國雲南。這主要基於2017年我們對雲南金沙江彩繪巖畫的大規模發現和最新的鈾系測年數據,以及南島語族擴散(Austronesian dispersal)的人類學理論而提出。

  金沙江巖畫重要性得以體現

  金沙江彩繪巖畫在風格上與歐洲坎特布裡安地區洞穴巖畫特別是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4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巖畫中的動物形象非常相似。此外,兩地巖畫所表現的動物種類也有更多的親緣性,如野豬、鹿豚、貘、羚羊、牛等。21世紀初,澳大利亞學者保羅等人便注意到金沙江巖畫與歐洲舊石器時代自然主義風格巖畫之間的相似性。他與我國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學家合作撰寫了《自然主義:中國雲南金沙江巖畫的風格與性質》一文,發表於英國的《劍橋考古學雜誌》。他們將金沙江巖畫和歐洲南部舊石器時代洞穴巖畫進行風格比較,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極大興趣。由於金沙江巖畫中出現了雲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便已滅絕的動物(如「貘」),所以巖畫的古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金沙江巖畫自1988年首次發現以來,迄今已發現了80多處。2012年,保羅等人與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對金沙江白雲灣彩繪巖畫進行了鈾系測年,測年報告發表於美國《考古科學雜誌》,題為《中國西南巖畫的鈾系測年》,巖畫的年代為距今5738年前。

  2016—2018年,河北師範大學國際巖畫斷代中心、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雲南省迪慶文物保護學會、西安交通大學組成聯合巖畫考察隊,對雲南香格裡拉金沙江流域的7個彩繪巖畫地點進行了考察,並對其中5個地點進行了鈾系測年的樣品採集和年代分析。儘管測年報告的文章尚未發表,但從目前的實驗室數據來看,金沙江流域彩繪巖畫的時代當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其中4個數據年代在1萬—3萬年,巖波洛巖畫點的測年時代在14733±783年、14980±637年。巖多谷等兩個巖畫地點的鈾系測年甚至為兩萬多年前。

  舊石器時代藝術品的發現在我國寥若晨星。即便像人體裝飾品這種在歐洲常見的藝術品,在我國亦屬鳳毛麟角,遑論巖畫。國際巖畫界一度認為,藝術的發源地可能是非洲、歐洲甚至西伯利亞,但不可能在東南亞,更不可能在中國。然而,就目前的實驗室數據而言,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巖畫和中國雲南省的金沙江巖畫證明,東南亞和中國不僅存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藝術品(包括巖畫),而且可能是世界藝術和象徵思維的發源地。

  自1988年金沙江彩繪巖畫發現以來,引起了學界密切關注。就藝術風格來看,其與歐洲舊石器時代洞穴巖畫有諸多相似之處,譬如動物主題和自然主義的風格。其與印度尼西亞4萬多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彩繪巖畫,更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除了自然主義風格的動物主題和動物種類外,還有繪製技術、手法與模式(如單線或複線的側面輪廓表現法、幾隻動物重疊一起的繪製法、清晰的豬鬃鬣毛表現法、線形塗抹法等)等。

  推進金沙江巖畫研究

  但僅憑藝術研究和人文研究,始終無法解決金沙江巖畫的年代問題,所以多年來其研究一直沒有進展。2014年,蘇拉威西舊石器時代巖畫測年發表以後,人們意識到東南亞不僅可能是人類藝術和象徵思維的發源地之一,而且在蘇拉威西和歐洲坎特布裡安洞穴巖畫之前可能還存在更為古老的藝術起源地,這使得我們探尋藝術起源的目光又一次瞄準了金沙江彩繪巖畫。金沙江彩繪巖畫不僅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藝術作品,而且可能是世界藝術之源。印度尼西亞舊石器時代巖畫的發現,僅僅動搖了藝術起源的歐洲中心論,但畢竟只有十幾個地點的舊石器時代巖畫,不足以與歐洲坎特布裡安洞穴的上百個巖畫地點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金沙江流域目前已發現的80餘處彩繪巖畫地點,其時代一旦得到確認,便能在數量上與歐洲抗衡,從而打破歐洲中心論。

  金沙江巖畫分布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川滇藏交界處的金沙江及其支流沿岸,主要由史前狩獵採集人群製作,是以彩繪巖畫為主兼有鑿刻、噴印等技法的巖畫群。金沙江巖畫大多數採用描繪的技法、寫實主義的風格,表現野牛、鹿、巖羊、山羊、野豬、麂、獐、猴、野馬、野驢、熊、虎等動物圖像,刻畫準確、用筆熟練、形態生動。此外,還有人物、弓箭、手印、符號、幾何圖案等。有的地點的巖畫,圖像顯示出不同顏色勾勒的痕跡互相疊壓,可以據此分析巖畫的分期。金沙江巖畫是目前有絕對年代數據測定記錄的中國最古老的彩繪巖畫,是不同於中國其他地區巖畫的一個獨特的巖畫種類,與法國、西班牙舊石器時代以及東南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狩獵採集巖畫相類似。金沙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人群遷徙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這裡居住著漢、藏、納西、傈僳、普米、彝等民族。金沙江地區地理地貌、氣候環境、植被林木的多樣性,包括人類族群的雜居錯居,導致了早期巖畫數量上的龐大和形式上的多樣性。金沙江巖畫的發現,為歐亞大陸史前現代人遷徙、人類精神文明和象徵思維的發軔、宗教藝術的起源等,提供了珍貴的考古學證據。

  在南島語族擴散的人類學理論語境下,我國雲南金沙江和印度尼西亞的巖畫在文化屬性上應該是有淵源或親緣關係的。南島語族擴散的人類學理論認為,在東到太平洋東部的復活節島、西到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北到夏威夷和中國臺灣、南到紐西蘭的區域內,其間包括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玻里尼西亞等,這一地區的民族所使用的語言雖然多達1000—1200種,但同屬一個語系。澳大利亞學者貝爾伍德、已故著名美籍華裔學者張光直等人已從語言學、考古學、現代分子人類學等方面研究了南島語族的起源、擴散與分布。學者們一般認為,南島語族最早起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或跨湖橋文化,從全新世起,順著東南沿海向東南亞或通過中國臺灣向太平洋諸島擴散。金沙江舊石器時代晚期巖畫的發現,不僅從巖畫角度證明了南島語族擴散的真實性,而且時間更早、範圍更為廣闊。正是基於南島語族的擴散學說,我們不僅將金沙江巖畫與蘇拉威西洞穴巖畫關聯起來進行對比,同時亦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作為藝術和象徵思維的東南亞起源的材料證據和理論支撐,與狩獵採集有關的自然主義巖畫傳統可能曾經從西歐延伸到印度次大陸,並延伸到中國東南部。但是,研究這種全球範圍的人類遷徙和文化傳播,僅有人文的理論研究是不夠的,在目前的高科技時代還需要各種科學數據的佐證和支持。

  (作者系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二級教授)

 

相關焦點

  • 《普羅米修斯》探尋人類起源!
    《普羅米修斯》這部電影給我們揭示了答案,同時也告訴我們,人類起源並非生物進化論,而是外星的文明創造了我們。電影開頭,那時候的地球還沒有生物,一個長相酷似人類的人(外星文明代表:工程師),乘坐飛般來到了地球,飛般將他放下後,就離開了。工程師在地球上喝下了一種藥物(病毒),然後很快的,身體就融化並落入了水中,在水中又進行了基因重組。
  • 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各國人類起源的神秘傳說
    你知道我們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嗎?到目前為止,除了一些美麗的傳說和各種未經證實的推測之外,並沒有一個真正的答案。它與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並列為三大起源懸案。關於人類的起源在我國流傳著這樣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闢地之後,不知道過了多久,忽然在天地間出現了女媧。
  • 科學網—探尋人類DNA進化「密碼」
    因為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了解,還存在很多未知空白,人類本身就是最大的一個謎。人類從哪裡起源,未來怎樣發展,至今無人能解。 為了探尋這一答案,科學家們前僕後繼,渴望從經過翻天覆地變化的地球上,探尋到幾百萬年前人類起源的蛛絲馬跡,更期望從中獲取古人類的DNA,進而描繪現代人基因進化的規律。
  • 聚焦古DNA研究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聚焦古DNA研究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2021-01-15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類一大步!科學家首次直接檢測到分子內氫鍵!為探尋宇宙生命奧秘...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努力探尋宇宙中的元素組成。其中,氫(H)佔宇宙所有可見質量的75%,甚至超過90%的宇宙組成為H原子。如今,科學家們首次使用原子力顯微鏡直接精確檢測到了分子內的氫鍵,這對了解地球生命奧秘、探尋宇宙生命起源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 滯後的精神文明:從身邊的易怒現象說起
    怒,作為人類的基本情感之一,並不少見。但怒氣發作的像今天這樣輕易和頻繁,卻很少見。物質文明的發展對人類本是一件好事,但由於資源的有限性,不是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物質文明發展帶來的成果,於是有了競爭。有競爭就會有輸贏,勝者擁有更多資源,輸者擁有很少資源或者直接出局。誰都想成為勝者,於是,從國家,到個人都陷入了永無止境的競爭之中。
  • 中國人起源非洲?許昌村民挖出10萬年前「寶貝」,打破非洲起源說
    前言最早的人類是從大約250萬年前的東非開始演化,祖先是一種更早的猿屬南方古猿。——《人類簡史》從小我們就有這樣的疑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而人類的本能也一直是在茫茫的世界中尋找自己的歸屬。我們成為人類的自豪感,也不斷讓我們探尋自己的起源。非洲起源說一直都是較為強有力的學說,跟它齊頭並進的還有多地區起源說,非洲起源說的支持理論不僅從基因中得出甚至還有現代人結構學和語言學,許多歐洲學者還提出了中國現代人也是起源非洲。但是在幾十年前的靈井鎮裡,一位老伯手中的石英石,就開始悄悄命運般地將要打破這個權威……中國人起源非洲?
  • 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探尋
    人類對地外智慧生命的探尋的過程是漫長的,而世界未解之謎似乎都會與外星人搭上關係,金字塔、巨石陣、稻田怪圈、百慕達三角、復活節島上的巨石像等等,這也似乎是間接地將外星人歸結為未解之謎的系列,而這也正符合人類天生的強大的好奇心。我們對深邃美麗星空嚮往已久,我們同樣也渴望知道我們到底會不會是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孤獨的存在。
  • 中國考古走出國門首赴非洲探秘人類起源
    近日,中國考古學家首次組建的現代人類起源考古隊飛赴肯亞,進行為期近50天的考古發掘,尋找現代人起源的關鍵證據,探索人類起源奧秘。昨日,長江日報記者採訪到此次帶隊專家李佔楊。他表示,這是中國考古團隊首次奔赴非洲,具有裡程碑意義,標誌著中國已成為在非洲探索人類起源「國際考古俱樂部」的一員。「由中國人主導進行發掘,增加了中國在國際考古學術領域的話語權」。
  • 人類起源 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
    古往今來,面對著浩瀚的歷史長河,人類不斷的向自身,向宇宙重複著這個疑問。在歷史悠久的中國,人們對女媧造人的故事耳熟能詳。在西方上帝造人的傳說也是婦孺皆知。然而神話畢竟是神話,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一步步的揭開人類起源之謎。某些人類始祖遺蹟的考古發現,讓我們對遠古人類有了直觀的認識。那麼人到底從哪裡來?中國人的祖先究竟是誰呢?就讓我們走出神話的迷霧,首先開始探尋中國大地上古人類的發展軌跡。
  • 聽院士講黨課:從熱力學定律看人類文明起源
    聽院士講黨課:從熱力學定律看人類文明起源 2017-06-28 23楊天鵬 攝   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馬海燕)「人類文明的起源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相關。一個系統要持續發展,就必須從外部獲取能量,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人類獲取能量與利用能量的技術正相關函數。」曾在上海交通大學擔任校長11年的張杰28日開始了他就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近四個月來的第一堂黨課。
  • 中國考古走出國門 首次奔赴非洲探秘人類起源
    「許昌人」發現者講述赴非探秘人類起源:若在肯亞發現化石中國將首獲命名權近日,中國考古學家首次組建的現代人類起源考古隊飛赴肯亞,進行為期近50天的考古發掘,尋找現代人起源的關鍵證據,探索人類起源奧秘。
  • 人類起源存疑,達爾文進化論並不正確?不然這個問題該如何解釋
    當科學發展起來以後,人類便開始尋找自己的祖先。人類究竟是怎麼起源的呢?關於這個問題,人類耗費將近上百年的時間也沒有解答出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有多難,難的是我們沒有足夠多的化石和證據。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證據和化石都被埋在了土壤中,我們根本無法探尋。
  • 探尋人類與浩瀚宇宙起源,古巴比倫人和猶太人如何構建歷史想像?
    基於對宇宙萬物的好奇,古巴比倫人和猶太人如何解釋世界起源在原始社會,人們只能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來對宇宙和世界萬物以及人類自身的起源進行想像,因而最原始的宇宙觀就是從人們對宇宙最直接的觀察中得來的。古巴比倫的經典著作《埃奴瑪· 埃裡什》這樣描述宇宙誕生之初的樣子:當天地都還沒有被命名之前,就有了始祖阿普蘇和提爾馬特,此後的神靈也都是從這兩者的混合中產生。
  • 人類的起源
    上篇簡單講了世界的起源,今天寫一下人類的起源,人類及宇宙的起源曾困擾我很久很久,在學佛之前就困擾,因為科學界的進化論根本理不通。
  •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我們用眼睛看到的只不過是世界的一部分而已,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還有一個全新的世界等待著我們去探索,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範圍,我們將其稱為宏觀世界,它有很多非常細小的微小的,人類用眼睛看不到的,就是微觀世界,在微觀世界中可能蘊藏著更多的奧秘,通過對微觀世界的研究或許可以解開整個宇宙的秘密。
  • 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第二種起源猜想,顛覆你的認知
    從人類對自身有清晰的認識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止對起源的探尋。在教會統治的時代,神學思想是絕對的主流,人們認為包括人類在內的世間萬物都是上帝所創造的。雖然進化論在無數科學家的「修補」下已經日趨完善,但仍然有許多人對其有著強烈的質疑,而質疑的焦點幾乎都在人類的起源上
  • 人類的起源
    人類的起源,一直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困擾著我們,我們找尋著自己的來處,就像一個從小沒媽的孩子一樣,一生都在打聽母親的消息,可每當我們為那尋到的「真相」而歡呼時,卻又都在時間的沙海中變成海市蜃樓。;或許,我們的名字根本不叫「人類」。
  • 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研究獲重要突破
    生命是怎樣產生的,人類是怎樣降臨世上的?這個千古疑謎現在終於有了一個可信的答案。中國科學家意外發現,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國數千年的歷史記載中,居然隱藏著一條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的清晰可辨的線索和大量證據。對這些線索和證據進行深入發掘並據此寫成的專著《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中冊《生命起源》,目前已由華齡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決生命起源、人類起源問題的主要難點在於路徑困難,由於年代的久遠,資料的匱乏,總是給人以無從下手之感。
  • 人類的起源在哪裡
    ——人類的起源問題,是本世紀以來頗具爭論性和現實感的一個話題。抖落歲月的風塵,走近中國考古百年,這個大約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縈繞在人類心頭的疑團,在二十世紀幾代中外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逐漸雲開見日……「人從何處而來?」關於「人從何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