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海洋擴張之中能否看到其文明源頭的諸多特徵?

2020-12-06 世界史圖鑑

西方海洋文明的擴張歷史確實能使我們看到西方文明擴張當中的文明源頭特徵。其中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作為遊牧民族的一種擴張與徵服。

西方文明,從現在來看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馬背上的民族,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具有強烈的文明對外衝擊特徵,真是與生俱來的。知道歐洲民族是古代的蠻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遊牧民族。而且他們曾廣泛的生活在歐亞內陸上,逐水草而居,飄忽不定,他們將所有的財產帶在身上,過著簡樸的遊牧生活。

天災人禍的時候,才會聚集成一個部落,對外探險,重視財產。這些在西方海洋文明正式來臨以後被他們原封不動的,從歐洲大陸複製到了海洋,使西方的海洋文明急劇擴張性。其實這一點並不是近代西方文明才有的,而是西方文明的源頭,或者說是克裡特文明時期就已經廣泛存在。

只不過與我們的理解稍微不同的是,他們並同一個民族,但是西方文明的本內核並沒有改變。西方文明的起源歷史,就是一個極具徵服過程民族文明史。只是海洋文明時代延續了歐洲民族的陸地徵服狀態,並且賦予它探索開拓的積極意義而已。

說從現在來看,西方海洋文明的發展是極其輝煌而豐富的。並且西方文明自始至終都與海洋相伴。從誕生到發展,再到繁榮以及衰落再到重新的復興。可以說歷經了兩千多年,始終作為一個整體經濟民族依靠海洋發展。隨著宗教狂熱和對環境的渴求,西方人開闢在東方的新航路,而近代殖民化時代也就此開啟。可以說西方的海洋文化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

1488年的迪亞士發現好望角,到1492年的哥倫布抵達美洲新大陸,並且發現了通往印度的航路,開啟了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跨洋貿易,甚至還將自己的貿易圈擴大到了太平洋。迅速掌握了整個世界的海洋貿易通道以及海洋貿易主導權。人類的海洋文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西方主張擴張的民族國家在海外建立了環球航海體系。這一時期的阿拉伯文明和中華文明則逐漸趨於保守,故步自封。閉了對外開放的海洋大門,並且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將自己在海外貿易上的優勢拱手讓給了歐洲。

其實總體來看近代海洋文明的發展,其實是東西方齊頭並進的,歐洲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雖然它的增量很多,但是它的基數太小。只不過在貿易的過程當中作為一個新銳。在傳統的海洋貿易中帶來了很多新的貿易物品以及歐洲人在未來稱霸整個世界,所以顯得歐洲人的航海貿易,在人類文明的貿易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但是歐洲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是曾經歐洲遊牧民族的後代,極具侵略性擴張性也擁有充分對外探索的一種欲望。在對外航海貿易給歐洲帶來了巨大財富以後,歐洲人作為遊牧民族的那一套基礎理論被應用到了海洋上。很多印第安人和非洲人都被消滅,甚至成為他們的商品。海洋貿易也有印度洋為中心轉為大西洋為中心。將遊牧民族的掠奪貿易以及強盜式的開拓完完整整的發揚光大並佔據整個世界。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文明的發展與我們都十分類似。最開始都是極為重視農業生產的,因為生產力的發展程度商業的繁榮其實對於社會的發展沒有太大意義,但是當時13世紀以後歐洲國家的城市文明開始發展時,這一切就發生了變化。城市經濟極大刺激了商業文明的發展,歐洲各國開始重視商業貿易,尤其是海外貿易。

即便當時基督教的阻力非常大,但是社會發展的規律無可改變。商業在國民經濟當中的佔比以及地位逐漸凸顯。進而大規模民族化的海外貿易探險以及對基督教的傳播歐洲的資本主義迅速在世界範圍內擴張,形成了全新的由歐洲人主導的國際貿易。

在海洋文明到來之前,歐洲的遊牧民族以及遊牧文明更多的是在歐洲大陸上進行擴張,殖民和侵略的。像我們所熟知的希臘羅馬都是因為蠻族的入侵而衰落。再往前看,我們也可以知道克裡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這些前希臘的文明也是因為周邊的歐洲遊牧文明的大規模入侵而導致文明衰落的。

這些民族大部分都是鳩佔鵲巢,佔領了前一個發達文明農業文明的發展環境,用孕育和發展出自己的文明。在這一過程當中,他們對於過去的文明既有保留繼承也有遺失。在經歷漫長中世紀以後,進入自己的全球化時代,將自己曾經的徵服的一種血腥和侵略重新在世界各大洲上演。

就這樣,以西方人的一種海外掠奪徵服為主的大西洋貿易,逐漸成為了世界貿易體系當中的主要場所。將原先歐洲遊牧民族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徵服殖民與掠奪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掌握了整個世界的海洋貿易主導地位,真正成為對於世界近代文明架構有決定性影響的近代化民族,從而給自己塑造了一種文明和諧的世界印象。

相關焦點

  • 海洋文明為何是工商文明?歐洲文明轉型真的只在近400年中嗎?
    不論是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新航路開闢還是克裡特島和希臘時期的文明城邦發展,都有其獨特的邏輯與大河文明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徵。在人類文明發展社會成立之初,東方的各國也就是四大文明古國,確實曾經走在歐洲的前面。甚至巴比倫文明和埃及文明某種程度上是歐洲最先學習的老師。之後的亞洲文明也大部分比歐洲更為先進,發展更為迅速,規模更為碩大。
  • 同樣海陸兼具,為何古代中國選擇農耕文明,而歐洲選擇海洋文明?
    人類的文明類型可分為遊牧民文明、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中國古代屬於農耕文明,西方則走上了與我們截然不同的道路——海洋文明。兩種風格迥異,各有特色的文明在古代交集甚少,但近現代以來,兩類文明開始有了激烈交鋒,海洋文明展現出了其強大的開擴性和侵略性,農耕文明的穩定性此時受到了衝擊。農耕文明內向溫和,具有傳承性,趨於穩定;海洋文明積極進取,創新性強,穩定性較差。
  • 早期西方水文明的構建及其影響
    本期三篇文章分別介紹了早期西方社會中關於水的理念形成及其影響、水與印度河文明的興衰、水在非洲民族遷徙融合曆程中的多維動力作用,以饗讀者。對水的認知和利用,不僅驅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對塑造人類歷史面貌也產生著重要作用。在西方早期世界中,水作為一種構建文明、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因素,在不同的文明之間傳承穿越,對西方社會產生了顯著影響。  關於水的認知和利用,前一個方面是思想層面上的思考,後一個方面是技術的探究和實踐。技術的探究與實踐顯然要早於對水的社會和文化屬性的思考。
  • 尼爾·弗格森:西方文明為何崛起?
    他們擁有多少衣服?他們每天得工作多少小時?他們用工資能買回什麼樣的食物?藝術品本身可以為我們提供相關線索,但無法就此類問題給出答案。然而,很明顯,一個城市不足以成就人類文明。文明是唯一的、最大的人類組織,雖然沒有帝國的組織程度高,但比一個帝國版圖更大。
  • 中國古代的海洋文明
    他們種植水稻、穀物,泛海捕魚,陸地和沿海居民相互間進行著必要的交換,為中華多元文明的開創營造了一個巨大的空間。中華海洋文明就起源於這種濱海與島嶼先民的漁撈生活。這些瀕海聚落在進入文明時代後逐步發展為港口(或者是海洋族群建立的早期國家的國都)。他們通過大海溝通環中國海不同區域的聯繫並將文明傳播到西、南太平洋的島嶼。
  • 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古埃及有何關係?
    歐洲主流的政治哲學家認為,西方文明的源頭有兩個:雅典和耶路撒冷。前者帶給了西方人科學的思維、民主政治、善於經商的頭腦以及探索未知的精神;後者則帶給了歐洲人信仰。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的前年中,「雅典」和「耶路撒冷」逐漸融合,最終塑造了今日的西方文明框架。至於古埃及,它與西方文明的起源關係非常之小。如果非要說西方文明和古埃及有什麼聯繫,那麼有兩點是值得注意的。
  • 狂暴野蠻、黃禍論源頭?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刻板印象,被西方人翻案
    上帝之鞭阿提拉,這個西方人聞風喪膽的名字,長久以來和野蠻掛鈎,亦成為黃禍論的源頭。然而從黃禍論的源頭,到智勇雙全的領袖,僅僅是看法角度和評價人自身立場的不同。學界的新動向,慢慢揭開了一段逐漸被遮蔽1500年的歷史,阿提拉也最終被「翻案」。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西方文明最古老的莫過於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最具代表性,作者弗裡曼也是以這三者作為研究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切入點,帶領讀者體會他那種潛移默化的「史學教育方式」,帶領讀者穿越回公元前5000年領略古代文明的興衰。
  • 西方文明發源地,不是古希臘也不是古羅馬而是這裡
    提起西方文明的發源,你會想起什麼?古希臘?古羅馬?這些都沒錯,古希臘和古羅馬對於西方文明的影響無可替代,那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的文明是從哪裡來的?而是從這兩個地方: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古埃及,尤其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 張維為:西方文明等於人類文明?有人奴隸做久了,感覺事事不如人
    雖然西方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傑出的文明,但如果把它稱作「人類文明」,顯然言過其實了,與西方文明相比,中華文明更是惶恐不安,縱觀歷史,每一個時期都有優秀的表現,即使說中華文明能比西方文明走得更遠,也是無可厚非的,在這期間,自有後繼有人的歷史可以證明。
  • 影響了整個西方發展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究竟誰更厲害
    眾所周知,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也是西方文化的淵源,同時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徵,它以其獨特的風採與卓越的成就而享譽世界。後來,希臘北部的蠻族人,入侵「克裡特島」,蠻族人與「克裡特文明」的文化相融合之後,便成了真正的「希臘文明」。再後來,已經「文明起來」的希臘,又被古羅馬人給野蠻地佔領了,這時期的「希臘文明」不得不融入了「羅馬文明」之中。
  • 科學家發現證據,或是另一海底文明!
    科學家發現證據,或是另一海底文明!從小時候我們就看過安徒生《海的女兒》的童話故事,為了愛情化作泡沫的美人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對于美人魚的想像都是美好的,但其實在大多數西方人眼中,美人魚並不是美好的象徵。比如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塞壬,就是一個用歌聲迷惑人類的女巫。
  • 從陸地到海洋
    從此一種新的文明思想開始萌芽了。歐洲大陸人是屬於草原遊牧民族的,在蒙古人的屠戮中激發了自身的潛能,隨著蒙古人在東方攻打釣魚城的失利,也就停下了西徵的步伐。讓歐洲大陸的人們開始風發圖強了,歐洲人覺醒後希望向東方擴張,但是遭遇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這些歐洲大陸的西方人,於是,就把擴張方向調整到了,面向海洋的擴張,這就開始了西方人的海洋探索之路。
  • 世界通簡史:米諾斯時期物質文明的發展,從微觀意義,宏觀上了解
    當強大的統治者把攻擊對手從國內轉向鄰近社會的時候,地理擴張遂成為這一間歇期內軍國主義的副產品了。到目前為止,軍國主義,就像我們在本書後面看到的一樣,已經成為文明解體的最為普遍的原因。在過去四五千年裡,已經有二十幾個文明先後解體了,直到今天還在持續。
  • 徐濤:中西方哲學產生條件淺析
    而要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不僅要從歷程中區辨別更需要去探尋文化產生的源頭,從頭開始,理清事物發展的脈絡並且試圖預期事物的未來發展,哲學便是如此。本文旨在探討中西方哲學產生條件之對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公元3000年前,地中海及其東部愛琴海域憑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歷史文化因素孕育產生了古希臘哲學,而古希臘哲學恰恰正是西方哲學的源頭。
  • 西方全球史中的帝國主義_國際縱橫_論壇_海疆在線
    而在這些災難中倖存下來的那些人們發現,自己已經身陷於一個全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繫之中,簡而言之,已置身於一個陌生的網絡之中。因此,那些社會組織的領袖們為了拓展自己的權勢和地位,一直在(即或有時是無意識的)推動自己所處的網絡向外持續不斷地擴張」。[29]顯然,在麥克尼爾看來,這些不斷擴張的網絡不斷發生著競爭。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他不僅能夠製造滅霸想要的「無限手套」,而且還能幫雷神索爾鍛造「暴風戰斧」,從這個人物角色的設定上,我們多少能看到希臘神話裡火與鍛造之神赫淮斯託斯的身影。不光這些文化符號和隱喻,就連現代的哲學,科學,社會制度,無一不能從古希臘文化中找到源頭。換句話說,讀懂了古希臘,我們不僅會對很多現代文明中的意象和符號會豁然開朗,而且還能更加深刻得認識人類文明的歷史與現狀。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近代以前的西方不存在任何「現世制度」,因中世紀以前歐洲是原始社會。在18-19世紀,西方「引進」我們中國的周朝封建制與貴族制後,便把它說成是「中世紀歐洲」的固有特性。18至19世紀現代歐洲的經濟、科技、教育、哲學、都是學習中國拷貝中國的,就連馬克思主義的三個起源,其源頭都在我們中國。
  • 西方教育思想的後現代主義特徵
    西方教育思想的後現代主義特徵 2018年07月19日 07:4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孫茂華 董曉波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如果沒有西方文明,中國本身的文明能否發展出現代的科技文明?
    即便沒有西方文明,中國本身的文明並不能獨立發展出現代科技文明,這是因為我們文化本身並不產生科學。要說到為什麼我們不能產生科學,我們就要首先搞清楚科學的概念是什麼。科學與技術其實科學是一種能夠用模型來解釋世界的系統,科學往往是現有理論,然後再用實踐去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