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簡史:米諾斯時期物質文明的發展,從微觀意義,宏觀上了解

2020-12-06 顏祖講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顏祖講歷史

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米諾斯時期文明。文明似乎就是這樣,通過「生命衝動」不斷生長,生命衝動推動挑戰通過應戰到達另一個挑戰。這種生長表現在內外兩個方面:宏觀上,生長本身呈現出一個逐步控制外部環境的進步過程,微觀上則是一個逐步自決和自我表達的進步過程。無論在何種意義上,我們都可以為生命衝動的進步確定一個可能的標準。讓我們從這一視角依次研究一下這兩種表現形式。

在研究第一種徵服外部環境的進步過程時我們發現把外部環境加 以進一步細分更有利於我們的研究。我們可以把外部環境細分為與之密切相關的其他人組成的人為環境和非人類物質構成的自然環境。在正常情況下,對人為環境的逐漸徵服表現為社會在地理上的不斷擴張,對自然環境的徵服表現為技術上的進步。我們首先研究前者,即地理上的擴張,看看把它視為文明真正成長的充分標準,究竟有多大價值。

如果我們覺得麻煩而不願意舉出大量的確鑿證據,就斷言地理擴張或者說「把地圖塗紅」不是衡量一個文明真正成長的標準,讀者們也不可能反對。我們發現有些時候文明的成長在時間上與一個文明本質上的進步相吻合,是文明本質進步的部分外在表現—就像上面提到過的希臘社會早期的擴張一樣,然而更多的時候,地理擴張伴隨著文明的真正衰落,是與「動亂時代」或者統一國家時期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兩個時期均是文明衰落和解體的階段。箇中原因是不難找到的。

動亂時代產生軍國主義,它把人類精神扭曲到一個相互毀滅的軌道中,很多情況下最成功的軍國主義者通常會成為統一國家的締造者。當強大的統治者把攻擊對手從國內轉向鄰近社會的時候,地理擴張遂成為這一間歇期內軍國主義的副產品了。到目前為止,軍國主義,就像我們在本書後面看到的一樣,已經成為文明解體的最為普遍的原因。在過去四五千年裡,已經有二十幾個文明先後解體了,直到今天還在持續。軍國主義摧毀文明的方式就是使整個社會已經聯結成一體的當地國家陷入到毀滅性的自相殘殺之中,在這種自殺式的進步過程中,整個社會結構變成了點燃厚顏無恥的摩洛神*心中憤怒之火的燃料。

單一的戰爭藝術取得了進步,卻犧牲了許多和平藝術。在這種致命的惡習沒有完全摧毀其信徒之前,這些信徒們可能已經成為使用屠殺工具的專家了,以至於如果他們暫時放棄自相殘殺,轉而拿起武器對準陌生人胸口的話,他們就會輕而易舉地把武器刺進對手的胸膛。事實上,研究一下希臘歷史,就會得出一個我們所反對的恰好相反 的結論。我們已經注意到,在希臘歷史的某個時期,希臘社會通過地理擴張來解決人口過多的挑戰,大約兩個世紀(約公元前770前550年)之後,這種擴張被周圍非希臘強鄰中止了。

由此,希臘社會轉入了防禦,在本土受到東方波斯人的進攻,在新近得到的領土上受到西方迦太基人的進攻,就像修昔底德見證的那樣,「臘在很長時間內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也像希羅多德提及的那樣,希臘「遭受到了比過去二十多代裡更多的災難」。現在的讀者很難理解這兩位最偉大的希臘歷史學家為何用如此憂鬱的語句描述一個輝煌的時代,因為在後人看來,這一時代標誌著希臘文明發展的頂峰:在這個時代,希臘的天才們在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都完成了許多偉大的創造,使希臘文明長久不衰。

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之所以對這個時代產生這樣的感覺是因為與以前相比,在這個時代裡,希臘的地理擴張被制了。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這一個世紀裡,希臘文明生長的命衝動力是空前絕後的如果這些歷史學家被賦予超人的壽命能夠看到這個故事的結局的話,他們一定會驚訝地看到以希波戰爭為標誌的這個衰落以後緊接著就是地理擴張的再度爆發——亞歷山大開創的希臘文明在陸地上的擴張在實際規模上遠遠超過了早期希臘人在海洋中的擴張。在亞歷山大的鐵蹄踏過赫勒斯滂海峽兩個世紀裡,希臘文明就擴張到亞洲和尼羅河流域,徵服了它所遇到的一切其他文明——西徐亞文明、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和印度文明。

此後大約兩百多年裡,在羅馬帝國的庇護下,一直繼續擴張到歐洲和北非蠻族人的心腹地帶。可是這些擴張正是發生在希臘文明明顯處於解體的過程之中幾乎所有的文明史都能證明地理擴張是與文明本質上的解體相吻合的。我們可以再舉一兩個例子。米諾斯文化輻射範圍達到極限的時期出現在現在的考古學家稱之為後米諾斯第三時期」,它開始於大約公元前125年克諾索斯被洗劫 以後:就是說,開始於米諾斯統一國家,「米諾斯海上霸權」遭到大災難以後,此時,它的發展步入了間歇期,米諾斯社會已經分裂。

從後米諾斯第三時期開始,米諾斯文化創造的所有物質成果都被蓋上了頹廢的印記,這一突出特徵就如同米諾斯人在這一時期創造的遍及各處的物質成果遠超過以前的成果一樣突出。看起來好像技術含量的降低就是產品擴大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在遠東社會的前身,即古代中國社會的歷史中,情況也大體如此。在其生長時期,古代中國的統治沒有越出黃河流域。

看完今天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夢見進入微觀世界,探索微觀文明的秘密
    我們已知的客觀世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宏觀世界,一部分是微觀世界;從我們所在的宇宙三維環境進行判定,宏觀世界是無限大的空間集合體,而微觀世界是無限小的空間集合體;如何進入微觀世界去探索那裡的神奇奧秘?,我們會發現在一些比夸克還要小的粒子裡面,存在著來自不同維度的微觀世界體系;在這些世界體系中,我們發現了星系與星系團,甚至能發現在恆星宜居帶上孕育生命的行星,巧合的是,那些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竟然孵化出智慧文明,它們都是來自微觀宇宙的文明,俗稱「微觀文明」。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地球,承載著全部人類的生活,以及人類的文明,不論人類文明如何發展,地球永遠都是唯一的母星,雖然現代科技不斷發展,人類已經可以離開地球在太空中建設太空站,但是大部分人類都沒有離開過地球,所以人類的大部分知識體系都是建立在地球上的,前往其他的星球或者宇宙中,很可能就會發生一些顛覆我們常識的事情。
  • 微觀世界的量子態,是宏觀世界變化之源
    量子世界神奇不可思議的各種現象,妙不可言,已被諸多實驗證實,不僅如此,宏觀世界的自然現象變化,也能從微觀世界的量子態行為找到生變的根源。從不確定量子態的微觀世界,到整體受規律法則約束的宏觀世界,用機率描述的量子態行為,證明了「色空不二」,如《心經》所說,虛空是「真實不虛」,空性中觀,在微觀的量子行為有諸多可能的路徑,得到生動形象的證實。
  • 《人類簡史》用宏觀的視角解讀世界
    《人類簡史》這本書早就是推薦書目榜上赫赫在目的書籍了,不過因為字數繁多,內容稍顯生澀,一直沒有靜心下來讀過。新修訂版根據中國文化、歷史做了內容上的改進,更加貼近中國國情,讀起來有種親切感,所以讓人讀得下去。我的《人類簡史》讀書日就開始了,並且不斷從中發現新視野,欲罷不能了。
  • 小議統計力學:從物質微觀結構出發研究其宏觀性質
    統計力學是從物質的微觀結構出發去研究物質宏觀性質的一門科學。
  • 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在哪裡?科學家給出肯定的答案
    在物理學的長期發展中人們將所研究的客觀物質世界按其大小分成兩個範圍,一個是宏觀世界,一個是微觀世界01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為什麼物理學界兩大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學,會被很多人如此調侃,量子究竟是什麼,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區別又在哪裡?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退相干理論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成為物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一直至今。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
  • 微觀改變宏觀
    一個大瘤子我們要去消除它是不容易的,但是我們在微觀上運動,它逐漸逐漸地變化了,消除它是容易的。 微觀必須把物質轉化為能量,這是一個必備條件。微觀,就是必須把實體物質轉化為一個能量物質。微觀的治療方法,必須把細胞內的物質牽引出來,牽引到空間,在空間裡面再用微觀給它變化。 空間醫學就是動用空間,動用空間的能量物質,動用空間能量的精微物質。
  • 李銀河:生命之宏觀無意義和微觀自賦意義
    從宏觀角度看,人生無意義,在萬千星球中,在萬千生命體中,人無意義地生生息息,來來去去,能有何意義?從微觀角度看,人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某種意義,它可以是一個僅僅利己的人生,可以是一個僅僅利他的人生,也可以是一個既利己又利他的人生。它可以是一個快樂的人生,一個痛苦的人生,也可以是一個既快樂又痛苦的人生。每當人面對人生無意義這個命題,都會變得痛苦異常,甚至把「人生無意義」這句話當眾說出來,人都會立即感受到猶疑、失落、絕望。如果人生從造物的眼裡看真的沒有意義,那人還活個什麼勁?
  • 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化學式微觀宏觀意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化學式微觀宏觀意義,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化學式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的意義為例   2、符號中數字的含義   (1)化學計量數+元素符號
  • 原子就是一個宇宙,微觀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筆者:三體-小遙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去觀察整個宇宙。在此過程中,人們不僅發現了宇宙正在以超光速的速度膨脹,還發現了更加微觀的層面。科學家們並不認可相關說法,宏觀與微觀無法混為一談,原子仍然屬於物質,即便放大無數倍,其中仍然能夠擁有很多結構,只要人類的科技不停進步,就能夠將其不斷細分。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人們在面對宇宙與原子時的比較,原子中的無數結構就好比宇宙中的浩瀚星辰,但是二者只有相似之處,其中仍然受到不同作用力的影響。
  • 產品思維: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上)
    借著幫小夥伴改簡歷的機會,和大家聊一些產品基礎的思維——產品的宏觀世界。產品的問題,永遠是「想」的問題。什麼是「想」,是對這個世界的觀察與思考,與世界對話的一個過程。西特把這個基礎稱為: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01 社會我們經常說到一個詞,「底層邏輯」。所謂底層邏輯,其實就是最根本的因果關係。而在做產品的宏觀思考中,第一個底層邏輯便是關於「社會」層面的思考。我相信,沒有一個產品希望自己的產品是個「快餐」——風口來了,和豬一起上天。風口不見,還沒掉下來就不見了。
  • 希臘米諾斯文明與亞特蘭蒂斯有什麼聯繫?亞特蘭蒂斯的發現
    大西洲的亞特蘭蒂斯與克裡特島的米諾斯王朝,都從曾經的金碧輝煌到瞬間崩塌消失得無影無蹤。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在1萬年前的大西洲上有著璀璨的文明,後來大西洲沉沒,亞特蘭蒂斯也葬身於大海之中,此傳說被柏拉圖所記載並且堅信,並且指出亞特蘭蒂斯就在直布羅陀海峽以外的大西洋陷落的,而且說明希臘人是大西洲後裔。其實在柏拉圖之前,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就已經流行於東南歐與北非西亞之間,此故事的發源地在古埃及,由索倫把此故事帶到希臘 並且廣為流傳。
  • 宏觀和微觀存在明確的界限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在物理學的長期發展中人們將所研究的客觀物質世界按其大小分成兩個範圍,一個是宏觀世界,一個是微觀世界01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為什麼物理學界兩大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學,會被很多人如此調侃,量子究竟是什麼,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區別又在哪裡?首先,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話的原文是「遇事不決,可問春風」,一句唯美的句子被網友魔改成為一句調侃人類物理學基石的段子,可謂充滿了濃鬱的後現代魔幻主義色彩。
  • 專家說原子就是一個宇宙,那麼微觀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去觀察整個宇宙。在此過程中,人們不僅發現了宇宙正在以超光速的速度膨脹,還發現了更加微觀的層面。科學家們並不認可相關說法,宏觀與微觀無法混為一談,原子仍然屬於物質,即便放大無數倍,其中仍然能夠擁有很多結構
  • 微觀世界與宏觀宇宙究竟有哪些不同?科學家為何說它們如此相似?
    微觀世界的意思就是,通過對物體的放大所呈現出的極其微小的物質世界,而宏觀宇宙指的是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宇宙。這兩者一個無限小一個無限大,看似不相關,但是它們之間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科學家已經給過我們答案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兩者之間的驚人相同之處。通過科學家對微觀世界和宏觀宇宙的對比發現,這兩者之間竟然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科學家發現,宇宙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非常的有規律,整個宇宙都處在一種粘乎乎的狀態之中。而在微觀世界裡,也是如此。
  • 希臘神話中的「迷宮」——米諾斯王宮
    米諾斯王宮又稱為克諾索斯的宮殿,是克裡特島著名的建築物,是目前為止發現最主要的愛琴文明早期建築。克裡特文化隨著米諾斯宮的湮沒而衰落。但是,克裡特文化乃是歐洲文化之鏈的第一個環節。—— 《西方文化精神史論》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期 根據物理學目前的理論,退相干過程正是微觀世界向宏觀世界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量子信息向周圍環境的擴散。
  • 學習筆記:從宏觀到微觀的些許思考
    這是一篇短文,也是一篇雜文,沒有主題,是2007年至2010年在品園1017住的三年裡,與舍友寶哥、永冀博士、老莊博士等兄弟討論以及思考的記憶,直至今天。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界限在哪裡?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我們在討論物理時,常常會說現代物理是由「兩大支柱支撐起來的」,這兩大理論,其實就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它們共同支撐起來了現代物理學的穹頂,我們現有對宇宙的了解,其實都是建立在這兩大理論上,可是在這裡也會產生一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