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生命之宏觀無意義和微觀自賦意義

2020-12-08 騰訊網

[摘要]最典型的利他人生是特蕾莎修女,是雷鋒,他們只是一味奉獻,服務於他人,幫窮就困,把一生消磨在為他人服務之中。不大典型的是傳統的賢妻良母,她們把一生奉獻給丈夫和孩子,含辛茹苦。

從宏觀角度看,人生無意義,在萬千星球中,在萬千生命體中,人無意義地生生息息,來來去去,能有何意義?從微觀角度看,人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某種意義,它可以是一個僅僅利己的人生,可以是一個僅僅利他的人生,也可以是一個既利己又利他的人生。它可以是一個快樂的人生,一個痛苦的人生,也可以是一個既快樂又痛苦的人生。

每當人面對人生無意義這個命題,都會變得痛苦異常,甚至把「人生無意義」這句話當眾說出來,人都會立即感受到猶疑、失落、絕望。如果人生從造物的眼裡看真的沒有意義,那人還活個什麼勁?可惜,無論你是否敢於面對,問題仍然在那裡,這個命題像十萬噸的重錘,把人生碾得粉碎。

李銀河 圖源網絡

唯一的出路,是從微觀角度、從個體角度、從主觀上為自己渺小的人生賦予一個個人的意義。

這個意義可以是僅僅利己的:我存在,我滿足自己的各項需求,我獨立自由地在這個地球上存活一段時間,我的存在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我為這些牽腸掛肚,備受折磨。在我的存在結束之時,我把這些統統拋棄,忘卻。即使想記憶,也已經沒有了記憶的器官。

這個意義可以是僅僅利他的:最典型的利他人生是特蕾莎修女,是雷鋒,他們只是一味奉獻,服務於他人,幫窮就困,把一生消磨在為他人服務之中。不大典型的是傳統的賢妻良母,她們把一生奉獻給丈夫和孩子,含辛茹苦,無私奉獻,從來不追求個人的快樂,只是一味犧牲。

這個意義還可以是既利己又利他的: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和科學家,一方面享受到自身的自我實現,把他們的天賦發揮到極致,與此同時,為世人提供最美好的精神產品,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改善了世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從而得到一個對周邊的人和對自己有意義的人生。

總之,生命的宏觀的無意義和微觀的自賦意義,就是這個令人痛苦的問題的答案。想透了,也沒有什麼太難面對的。(文/李銀河)

轉自「 花城」微信公眾號(huacheng1957),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化學式微觀宏觀意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化學式微觀宏觀意義,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化學式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的意義為例   2、符號中數字的含義   (1)化學計量數+元素符號
  • 穩定的情緒來自對宏觀世界的透徹看法,對微觀世界的澄澈看法
    對微觀世界的澄澈看法,如果人已將生死看透,就沒有了恐懼、驚慌和不安的任何理由,如釜底抽薪。對宏觀世界的科學理解,大大穩定了人們的情緒,使之不會在突發的災難中手足無措,驚恐萬狀。 在前現代社會,人們謀生艱難,生活艱辛,平均預期壽命只有三四十歲,隨便一個肺病就可以輕易奪去人的性命,人對生命充滿了不安全感,導致迷信泛濫,聽天由命。
  • 生命的意義-內心的鏡子
    我曾經苦苦的探索著空無的道理,其中佛教的也一定有一個最根本的公理,基本邏輯基點就是緣起性空,我感悟時間與空間的變化,此岸到彼岸的輪迴,無窮多個人生的際遇,但理解不了空無的理論,它在整個宗教之中起著柱石的作用。直到偶爾有一天下午,閒暇無事走進圖書館,拿起一本意林雜誌讀到裡面的故事,突然醒悟到這個空無,不就是我們日常見到的最基本的,熟視無睹的。
  • 電影《生命之樹》,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尋覓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意義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對於生命的探討既是對萬物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生靈奇蹟的珍惜。《生命之樹》從一道光開始,對於生命的思辨、對於人類存在的思考具有哲學上的意義。《生命之樹》是由泰倫斯·馬力克執導的劇情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中西部,主人公是一名叫傑克的11歲男孩,他是家裡三兄弟中的一個,父親嚴厲而粗暴,母親溫柔卻又無所作為。在目睹了飢餓、病痛以及兄弟的死亡之後,傑克的家庭發生了改變,他的心理受到了創傷,開始漸漸迷失自己。成年後的傑克生活得並不順利,在社會中漫無目的的摸爬滾打。
  • 生命的意義是無邏輯
    每個靈魂都擁有成長的歷程,當一個生命出現,是一種純粹的無,具有著無限中可能,思想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淺顯到深化的歷程,世界一切都是絕對精神的演化。生命就是從無形到有形的藝術表達,人在自然社會中將生命展開,當成為真實的自己之後,他也就給自己的生命賦予了意義。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廣發宏觀賀驍束】貸款需求指數企穩的宏觀意義
    同時在基建託底、信用風險修復的大環境下,經濟陷入衰退和硬著陸概率出現實質性降低,反映微觀預期改善的貨幣底在經驗上正在形成。2)地產銷售:融資條件改善的視角之二來自於房地產銷售,今年1-8月,房地產銷售同比增速錄得4.0%,已連續4個月處於回升區間。地產銷售回升與融資條件改善密切相關,歷史上地產銷售脈衝均伴隨融資條件持續性改善。
  • 如何理解化學式的意義以及化學式前面和右下角特殊數字的意義?
    這主要是要求學生從微觀方面來理解化學式和元素符號的意義,因為大家都知道化學式即可以表示宏觀意義,又可以表示微觀意義;同時元素符號也可以表示宏觀意義,又可以表示微觀意義。那麼化學式、元素符號在什麼情況下表示宏觀意義和微觀意義?什麼情況下只能夠表示微觀意義?
  • 【宏觀】宏觀經濟學的意義
    年薪1500萬的宏觀研究專家任澤平說「宏觀經濟學的存在的意義在於拯救世界」。
  • 從宏觀到微觀 看懂人民幣納入SDR有何意義
    正是懷著這種心態,易綱對人民幣納入SDR的意義和評價更加客觀。易綱說,人民幣被納入SDR,是國際社會對我國貨幣政策框架的認可,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裡程碑,然而納入標準5年一考核,符合條件時人民幣可以加入,不符合條件的時候,人民幣也可以退出SDR。只有堅持改革開放,人民幣加入SDR的地位才能穩固。  面對隨之而來的各種疑問,易綱的回應斬釘截鐵。
  • 生命的意義不證自明!
    無論何時,當人相信生命是無意義的;無論何時,當人感覺價值實現是不可能或根本不存在的,那麼他就破壞了他的遺傳基因。他將自己與生命的意義分開了。他覺得內心空空如也。世代以來,人們將信、望、愛與固定的宗教信仰綁在一起。但這些其實都是遺傳特性,被靈與肉不可分割的結合所激發和促進。
  • 生命中的有意義和無意義(原創·隨筆)
    像童話大王鄭淵潔那樣不把孩子送去體制內的學校讀書,而是在家裡接受教育極其個例,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都在接受著相似的教育,只是程度的深淺不一和高低有別罷了。這種教育下大家有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就是我們對任何事都要追求有意義,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可以無窮的去探索,反過來無意義的事情我們棄之如履,不去為它浪費寶貴的時間。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有人在生活中設立一個又一個目標,被驅使著忙碌不停,以免被追逐他們的無意義感追上。這種強迫性的活動局限了生命的內容,無法使人實現更多的潛力,原因還是在於沒有意識到生命意義主題的危機。有人對生活中的一切感到虛無和絕望。有人處在一種無目標感和冷漠狀態。
  • 電子云的發現讓軌跡變得毫無意義,微觀粒子運動的不確定性
    電子云的發現讓軌跡變得毫無意義,微觀粒子運動的不確定性原子中的電子在原子核的周圍運動,在空間各點出現的概率是不同的。當原子處於穩定狀態時,電子會形成一個穩定的概率分布。由此可知,對微觀粒子的量子描述和對宏觀物體的經典描述是完全不同的。經典描述能夠給出物體在任一時刻的精確位置和速度,從而能夠完全確定物體的運行的軌跡,而量子描述只能給出微觀粒子在空間各點出現的概率分布,無法給出微觀粒子運行的軌跡。因此,在討論微觀粒子的運動時,軌跡的概念變得毫無意義了。不確定性關係。為什麼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不能像宏觀物體的運動那樣用精確的軌跡來描述呢?
  •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這個世界唯一能夠留下的紀念品,就是人一生的事跡和口碑,經過人民的懷念、歌頌,得以流傳百世,萬古長青。 生命的存在要有價值和意義。
  • 策劃人任達:生命的意義恰恰是放在自以外,才是真正的意義
    節選自《連接:策劃人思維的建立》任達著其實任何偉大的、成功的人都和我們一樣,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果說有區別的話,那不過是與他們之間的認知差異。轉變認知就是設立起點,將無形的想像變成有形的思維活動。生命的意義恰恰是放在自以外,才是真正的意義;定義生命落在自己身上的,都沒有什麼意義。
  • 元素符號的書寫、意義和辨識
    那麼就引出了下面一個問題: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來看,元素符號,都能表示什麼?宏觀方面,我們可以看看它是否能表示某種元素或某種物質;微觀方面,我們可以看看它是否能表示某種原子或一個這樣的原子。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各種符號對應的宏觀、微觀的意義,據此我們就可以對符號的意義進行判斷和辨識,這個符號能否表示某種意義。O:無法表示物質,能夠表示氧元素,能表示氧原子,能表示1個氧原子。
  • 劉尚希:財稅領域防風險包含微觀和宏觀兩個概念
    當談到財稅領域防風險的問題時,劉尚希表示,財稅領域防風險是整體性的概念,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新華網:在財稅領域防風險的關鍵點有哪些呢?   劉尚希:財稅領域防風險是整體性的概念。
  • 一張圖說明微觀宏觀經濟學和自由幹預之爭
    主流經濟學是那些研究市場如何運行的經濟學,比如目前的新凱恩斯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等;非主流經濟學是研究為何會存在市場,以及有什麼可以替代市場的經濟學,比如,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西方主流經濟學微觀、宏觀的理論體系自1948年形成以來,一直沒有大神再現來改變其微觀崇尚自由、宏觀講求幹預的矛盾結構,不僅如此,在這幾十年的風雲變幻中,自由主義和幹預主義從來水火不容,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經濟學的舞臺上劍拔弩張、滕薛爭長。
  • 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或多或少地發出過這樣的追問。最近讀的一本童書,《夏洛的網》,從某個角度,詮釋了其中的一種意義。《夏洛的網》,主角是那只會織字的蜘蛛,為了救它的朋友小豬威爾伯,竭盡全力,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感動之餘,我甚至有點厭煩那隻小豬。它一味索取卻不思付出。可是,夏洛是心甘情願的,不是嗎?